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叙事散文阅读一、信息链接中考信息:叙事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1、理清叙述要素,把握叙事线索,理清文章写作层次。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散文阅读一般出现在B卷,分值在20分左右。命题常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近几年,B卷现代文阅读考查散文阅读为主,其中又以叙事散文为主,抒情散文次之。散文阅读以考查概括、理解、分析、鉴赏能力为主,其中考查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个体体验这部分内容有所
2、增加。基础信息:1、散文的基本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基本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所谓“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多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2、散文的分类:散文的宗旨在于抒情,也就是说散文是一种抒情性文学体裁。根据题材及主要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怀散文、哲理散文。3、关于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常常不是直接传递出来的,往往是通过散文中的叙事来间接表达的。这就是所谓的“因事缘情”。作者的写人和记事,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作者的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跌宕的
3、叙事之中。既然是抒情,所以,叙事散文的写作指向都是在“人”。叙事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抒情(包括叙述中浓浓的抒情氛围)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某种情感。这是读懂叙事散文的关键。二、解题程序叙事散文的阅读步骤:1、整体阅读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定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2、细节品味即按照所给的题目,对阅读材料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类题,有的针对某一个词(一般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反复强调的数词或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有的是针对一个句子
4、(一般是描写句或点明题旨的抒情议论句),有的针对某一段,有的针对某几段(一般是点明题旨的段落或过渡段)。在审清题干要求之后,有针对性的详细研读。但是,细节品味类题是在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每一个细节品味类题都体现出作者的写作目的,都指向实现写作目的的一个阶段或一个侧面。3、拓展延伸这类试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是让学生将生活体验与文章内容(主题指向)衔接起来。解答这类题容易天马行空无所羁绊。其实解答这类试题,无论题目多么开放,都必须在文章内容的制约之下解答。所以解答程序是:先答出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再答出个人的体验和感悟31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
5、把握线索: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2)看注释,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
6、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3)看过渡句(段),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4)看开头结尾句,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5)看抒情议论句,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6)看反复出现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
7、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历史回音(2008 广东汕头)歪儿冯骥才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
8、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
9、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
10、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的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
11、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契约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里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选自冯骥才灵魂的巢,作家出版社2005年9月版。有删改)1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事件歪儿坐庄歪儿挨骂歪儿扔下铁罐歪儿回来感情2.你能找到文章点题的句子吗?作者在文中寄寓怎样的思想和情感?思路点拨: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清思路的
12、能力,理清思路可抓住文中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文中出现了这些表事件变化的句子:“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缺罐儿那样子”、“ 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 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随着事件的变化,“我”对歪儿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歪儿坐庄”时,“我”兴奋,“歪儿挨骂时”,“我”默默站了一会儿,“歪儿扔下铁罐”时,“无”被一种内疚深深的刺痛,“歪儿回来”后,“我”充满异常的快乐,找到这些关键句子便可以很顺利地完成这道题。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概括能力。定中心可看标题
13、、看注释、看过渡句(段),看开头结尾、看抒情议论句,看反复出现的句(段)。文章的结尾句“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起了点题的作用。它既是结尾句,又是抒情议论句,无疑是本文的中心句。联系前文内容可知:歪儿的眼睛被点亮是友情、关爱和尊重给他带来了温暖。所以根据这一主题可以认识到友情、关爱和尊重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学会关爱、尊重别人。答案要点:1.拿他取乐有点不安深感内疚亲密快乐。2.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友情、关爱和尊重能给人带来温暖,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学会关爱、尊重别人。(2007武汉)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
14、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得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犹如贪婪的盗墓者,我挑着拣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
15、沉醉。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儿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那样一个字眼:死亡。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
16、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个一生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有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研究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
17、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1.文章说:“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这句话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这种心情是怎样产生的?_2.这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是什么?试作简要概括。_思路点拨: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知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从作者的情感变化入手,在作者看来,让如此光艳、润泽的石头失去神采本来就是一种罪过,自责、后悔、内疚在所难免。解答这类题最好能采用情景体验法设想当时的心理活动。2.此题考查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解答此题抓住作者的情感变化,抓住抒情句,就知道这篇文章让
18、我们懂得不要“贪婪”地占有而应“尊重”自然的本性。答案要点:1.自责(后悔、内疚)海水中的本来很美,“我”把它从海水里拣起来,暴晒在岸边的阳光下。由于“我”的犯傻,石头失去了原来的美态,引起了“我”的反思,由此“我”产生了自责的心理。2.世间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方式和环境,都有自己的美,我们要尊重它们,而不能贪婪地占有它们。模仿训练:(一)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痛,那是人生不想直接面对的现实。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哭泣,我们会伤心,我们会逃避。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是小孩。在外面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会下意识地到父母那里去寻求安慰,寻找关爱,然后
19、再带着从父母那里吸取到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父母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直到有一天爸爸突发心肌梗塞病倒了,我们这才发觉白发和皱纹已经爬上了父母的额头,岁月斑驳的阴影已经剥蚀了他们红润的面颊。那一刻,心头漾起的,就是那不能承受的痛。爸爸是文革前最后一批完成学业的大学生,爱好运动的他在学校就通过了运动健将的标准,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体育工作。他的身体特别棒,好多人至今还记得他年轻时在寒冬腊月脱光了衣服用冰雪摩擦身体的情景,不要说这种独特的“洗澡”方式很少有人见过,单是那身在冰雪下闪着光亮的一块块隆起的肌肉,就足以使人惊异得瞪大眼睛,小青年们对他则更是顶礼膜拜。“力大为王”一
20、向是民间不成文的法则,更何况他还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大王”。然而,那天这位“大王”就那样躺倒在医院的急救室里,任医生护士在他身上插着各种各样的管子和针头。他的脸越来越黄,他的乎脚也越来越凉,生命的热力似乎正从他的身上慢慢扩散和消遁。那一刻,我痛,我的心近乎绝望般的痛我用自己的双手,一遍又一遍地摩擦着爸爸冰冷的双脚,我 要把我的信念,把我的激情,把我原本就是从他那里得来的生命活力通过我的手心贯穿到他的脚心,再通过他的脚心传递到他 整个的身心。我要他坚强,我要他勇敢,我要他回-像以前一样回到我的身边来。爸爸他真的回来了!生命之花重新在他身上绽放。心脏中一下手装上了四个支架的他,
21、也被医生视为医学界的奇迹。不错,他的起死回生,缘于当今高超的医学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缘于他自己一向良好的体质和坚韧不拔的男子汉气质。然而在潜意识里,我认为这一奇迹的出现,还缘于爸爸在身处临界的那一刻,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那是用血缘凝结而成的语言,那是用亲情浇灌而成的语言。从手心向他传递过去的那生生不息的气息里,爸爸读懂了我向他表达的情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 需要和依恋,感受到我们对他深深的爱。他用顽强的毅力挣脱了病魔,回到了我们身边。慢慢从惊恐中恢复过来的我们,逐渐变得又只记得从父母那里去吸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了。而父母,则更慷慨地给我们提供着源源不尽的食物、关怀和照顾。只是,我们
22、也多少发觉了一些变化,每次到家,总见爸爸在忙着,忙着种花,忙着写稿,忙着练字,忙着裱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说是要给自己的同学每人一张以作纪念,还指给我看哪些是给哥哥的,哪些是给弟弟的,哪些又是给我的爸爸永远也不会知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多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心,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这种像交待后事一般的话语,我拒绝承认某种现实,我甚至自私地认为我们还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小孩,他应该一如既往地保持年轻和健康,一如既往地宠爱我们从上次发病到现在,才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近来感到身体明显不适的爸爸只得重新到南京医院复查,医生得出的结果是模棱两可的“不容乐观”,说是要作进一步的检查,而最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再次
23、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当这些现象突然出现在自己最为至爱的亲人身上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作出自欺欺人的反应。拒绝承认这样的现实,要想逃避这样的现实,不敢碰,不能揭,不愿看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苦痛,它真的是我们不想面对的现实啊。可是,我们又实在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不得不去面对和承受这样的现实。面对了,承受了,我们才会心安,才会有勇-气面对人生之路上或许会有的更大的伤痛,也才会真正成为我们自己。1本文所说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具体指什么事?概括全文内容回答。答:_2.爸爸给自己的同学和家人准备纪念品,为什么“多么强烈地刺痛了我的心”?答:_3.阅读这文章,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4.请找出本文点
24、题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一个怎样的道理?答:_(二)驱车从千里之外的省城赶回老家,杨帆直奔县人民医院。“我母亲得了什么病?严重吗?”他急切地问主治大夫。大夫看看他说:“胃癌晚期。老人的时间不多了”杨帆顿时泪如泉涌。出了诊室,杨帆立即用手机通知他公司的副手,从今天起由他全权负责公司事务。杨帆要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在母亲身边。父亲早逝,为拉扯他们兄妹四个长大,母亲受尽了千辛万苦。母亲的腹痛是从两年前开始的,杨帆兄妹曾多次要带母亲到省城医院检查,每次母亲都说:“不就是肚子痛吗,检查个啥,吃点药就好了,妈可没那么娇气!”母亲总是这样,生怕拖累儿女,生怕影响儿女们的工作。杨帆开始守在母亲的病床边。
25、母亲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杨帆就想方设法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减轻母亲的痛苦。他跟母亲聊天儿,给母亲讲一些有趣的事情,用单放机让母亲听戏有一天,他陪母亲闲聊时,母亲忽然笑道:“你兄妹四个都读了大学,你妹妹还到美国读了博士。可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竟然也过了一辈子。想想真是好笑”杨帆脑海里立刻跳出一个念头,就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教你认字写字吧!”妈笑了:“教我认字?我都快进棺材的人了,还能学会?”“你能!妈。认字写字很简单的。”杨帆就找出一张报纸,教母亲认字-他手指着一则新闻标题上的一个字,读:“大。”母亲微笑着念:“大。”他手指着另一个字读 :“小。”母亲微笑着念: “小。”病房里所有的人都
26、向这一对母子投来了惊讶、羡慕和赞许的目光。隔了几天,杨帆还专门买了一个生字本,一支铅笔,手把手地教母亲写字。母亲写的字歪歪斜斜,可是看起来很祥和,很温馨。当然,母亲每天最多只能学会几个最简单的字。可是母亲饶有兴趣地让杨帆教她写他们兄妹四人的名字,写那几个字时,满脸都是灿烂的笑容,不像一个身染绝症的人了。一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母亲突然走了。那个深夜,杨帆太累了,趴在母亲的床边打了个盹儿,醒来时,母亲已悄然走了。母亲是面带微笑走的。母亲靠在床上,左手拿着生字本,右手握着铅笔。泪眼朦胧的杨帆看到,母亲的生字本上歪歪斜斜地写着这样一些汉字:杨帆杨剑杨静杨玲爱你们。“爱”字前边,母亲涂了好几个黑疙瘩。母亲
27、最终没有学会写“我”字。(选自百花园)1结合文章内容,试给文章拟个标题答:_2.本文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杨帆对母亲的孝心?答:_3. 本文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母亲对孩子的爱?答:_4.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文章所表现的主题。答:_32理解含义品味语言应考策略:赏析(理解,分析作用)词语的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先理解词语的本义,也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常用义(简称词典义),把握词语在一般情况下的感情色彩。第二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简称语境义)第三步: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如,动词:这个词语准确描写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赏析(理解,分析作用)句子的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句
28、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架空分析。第二步:分析句子在形式上的作用即分析句子在结构、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句子在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入手:历史回音(2008重庆)别踩疼了雪朱成玉(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接触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的样子,而她又是
29、那么渴望看到它!(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起来!(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让人目不暇接!(6)女儿伸开手掌,但她马上发现,我们的手掌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无法接受我们的爱意。在手掌心里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好所要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8)女儿的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
30、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10)女儿没有见过她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会缠绕在孩子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11)每当女儿问我她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阳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
31、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在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12)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14)雪花在天空舞蹈!(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18)那一刻,我看到
32、全世界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类的心灵!(选自今日教育读写舫20082)3.品味语言(7分)(1)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2)第(16)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4.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4分)思路点拨:1.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在文中含义及作用的理解,可以按照“应考策略”中的三个步骤来解答本题。(1)小题中的两个“踩疼”本是动作性很强的动词,而用在这里写“梦想”写“雪”,很明显
33、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以生动形象感。而这两个“踩疼”他属不同人的说话内容,要理解其含义就要联系说话人的语境,揣摩说话人的心理。然后准确答出其含义。第(2)小题中有两个对比性很强的词,“黑”与“白”,黑白本无褒贬之义,这里,作者却赋予了感情色彩,根据全文内容,准确理解“黑”“白”的深层意义,就能准确解答此题。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句子内涵的能力,这个题是第1题第(2)小题的延续,只是要求更高,要联系全文。而且“雪”的象征义既要注意“女儿”的角度,还要注意“我”的角度,才能完整准确的解答。答案要点:1.(1)这个动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答“形象生动”也可)。表现出“我”对女儿
34、梦想的呵斥,对女儿的爱。这个动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现出女儿纯洁的心灵。(2)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扣住“夜黑”即可),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扣住“雪白”),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2.象征母亲美好的形象;象征女儿纯洁的心灵。(2007呼和浩特)圆梦的翅膀尤今台上,亮晃晃的灯光打在她美丽得毫无瑕疵的脸上。这名身材高挑而仪态万千的女子姜馨田,就好像是一轮骤然从山里跳出来的太阳,四射的光芒扎得人眼睛发痛。台下数千名观众,绝对不会想到,在21年前,当她还不满周岁时,被诊断为失聪儿。绝望透顶的母亲曾把她抱在怀里,悲痛难抑地走向大海。咆哮的大海掀起
35、的巨浪打湿了婴儿的双脚,婴儿尖锐的哭声唤醒了母亲混沌的意识。在乍然醒过来的刹那间,身为音乐教师的母亲,噙着眼泪,痛下决心:即使女儿永远听不到声音,她也要设法把悦耳的音符嵌入女儿的生命里。此刻,这位绝处逢生的女子,以独特的手语对大家“说”道:“生命,总是有梦的,哪怕是一棵受伤的树,也要献出一片绿荫;哪怕是一朵残缺的花,也想献出全部芬芳”她的话,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历时两个半小时的表演我的梦拉开了序幕。金元辉天生失明,他没见过光亮,不识乐谱,凭着天赋,两岁弹琴,五岁登台,乐曲过耳即能弹出。那晚,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在他灵活的十指下,如溪水般潺潺流泻,在观众心里铺陈出一片醉人的温柔。黄阳光生于广西山寨的
36、一个瑶族家庭,五岁那年因电击而失去双臂。他以脚代手料理生活,从事耕耘,闲来还绘画编织。在秧苗青青这支充满了动感的舞蹈里,看他敏捷万分地挑着扁担,蹲、坐、起、跃;扭、转、摇、摆,轻盈得像只小鹿,活泼得像只羚羊。张佳欢出世时,医生沉重地叹息:“她脊椎肌肉萎缩,最多只能活上一两岁然而,现今15岁的她,已在生命之页屡屡谱写奇迹,她无法站立,却能在大海里游动如鱼;她没进校园,却靠自学修读大学课程;她学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只为了能以多种语言演绎异国歌曲的内容。当晓,她以英语演唱的两首歌曲雪绒花和剧院魅影,音域宽广,歌声甜美得仿佛淌着蜜糖。当她神采飞扬的引吭高歌时,轮椅上那萎缩的身子,高大如一巨人。最绝的
37、是艺术总监邰丽华,两岁那年因发高烧注射链霉素而导致失聪,上聋哑小学时,受律动课老师的影响,爱上了舞蹈。在白舞鞋-我的自白一文里,她忆述自己曾发狂地渴望拥有一双白舞鞋,可是,为了带她治病,母亲辞去了工作,全家四口只靠父亲微薄的收入过活。父亲洞悉她的愿望,在她七岁生日时,给她买了一双舞鞋。为了练舞,她全身跌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为了不让妈妈担心,长年穿着长裤来遮盖身上的伤痕这晚,她的独舞雀之灵,确实已臻于艺术的化境,双臂柔若无骨,身体软如云;舞姿轻灵、轻盈、轻俏、轻巧,如深山的月光,如树梢的微风,如小巷的晨曦,如荷叶的圆露。让人如饮甘醇,醉得难以自抑。站在台上的每一个表演者,背后都有一个悲酸的故事。他
38、们原本是不幸的,但是,他们的双亲,以厚重如山的爱,为他们铸造了一只无形的翅膀,而他们所生长的社会,又以宽阔如海的胸襟,为他们塑造了另一只翅膀。这双翅膀,带他们飞越了重重的难关,让他们在艺术的天地里,展现了生命的价值。1选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对文章第段进行简单赏析。(3分)2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说说第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思路点拨:1.此题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析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按照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再结合题干要求按照上面揭示的方法分三步解答,根据此题的情况,先答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再答出修辞句表达的内容,最后答出修辞的作用。2.此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
39、解分析能力。本段画线句用如诗的语言,写出家人对他们的关爱,社会对他们的帮助,表现了他们的“幸运”。解答此类题必须结合全文内容去理解其含义,才能全面准确答案要点:1.这段话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邰丽华舞姿的优美以及难人带来的美感,给人以生动形象感。(后两方面也可以合成一句话回答,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邰丽华舞姿的优美以及难人带来的美感。)2.他们身有残疾,这是不幸的,但他们有家人的关爱,有社会的帮助,他们同样能够放飞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模仿训练:(一)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于是,老人分别给
40、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 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
41、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
42、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1、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答:(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答:2、选文第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
43、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答: 。3、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答: 。4、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答:(二)破茧成蝶单士兵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本身就是诗意的。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其实
44、,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2)。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磐的凤凰。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用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