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下期第一次月考初三语文试题总分150分 120分钟完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3分)A苗圃p 伫立zh 捯气do 恣睢shuB襁褓qing 敷衍yn 谀词y 咀嚼ju C狡黠xi 褴褛ln 伺机s 一抔黄土puD给予j 诓骗kung 匣子ji 断壁残垣yu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润如油膏 黎民百姓 蓬篙 牡蛎B遍稽群籍 重倒覆辙 慰藉 阴霾 C有利可援 运筹帷幄 要诀 锦嶂D与日俱增 通宵达旦 经典 荣膺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A重庆依山而建高低起落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构
2、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B他这个人万恶不赦,就应当千刀万剐。C普遍网友乐此不疲地发微博、关注他人微博的习惯,让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D我曾经去过生机盎然的江南水乡,见过喃喃自语的奔腾黄河,也感受过凛冽傲雪的东北林海。4、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春之花,娇艳动人, ;夏之树,枝叶婆娑, ;秋之果,缀满枝头, 。梦想是永恒的微笑,梦想是飞翔的翅膀。有梦想,就有为梦想而奋斗的豪迈人生。梦想是沉甸甸的收获 梦想是含苞欲放的渴望 梦想是生机勃勃的向往A、 B、 C、 D、5、使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要求:至少使用其中两个,写一段关于人生哲思的话。)(4分)搏击
3、 翱翔 演绎 洁白无瑕 矫健 6、仿照下面的划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磁器口,重庆沙磁文化与抗战文化的记忆符号;重庆湖广会馆,重庆移民文化与会馆文化的生存标本。保护重庆的历史文化,就是保护这座城市走过的历史文明古迹, , 。 7、综合性学习(10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习总书记号召我们:“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为此,我校准备开展一次以“走进传统文化,传承仁之美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按要求完成任务。【解读“仁”字】(2分)(1)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我们可以通过“形”来推知“义”。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推测“
4、仁”字的本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仁,亲也,从人,从二。” “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字的本义是: 【积累“仁”词】(2分)(2)你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成语之星”大赛,需要积累一些含“仁”字的成语,请你写出2个。成语: 、 。【探究“仁”德】(3分)(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说说“仁”的美德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重庆市荣昌县村妇龙再平细心照顾瘫痪养母9年,为母亲洗尿布,喂饭。为了照顾老人的饮食,她精心烹制一道道家常菜;为了照顾老人的口味,她9年不沾辣味。近日被评为街道“孝道之星”,获得了“重庆好人”的候选资格。材料二:家住重庆市渝中区新华路的陈冠华老人,无儿无女,孑然一身。解放
5、碑交巡警大队的巡警们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便开始了持续4年的悉心照料。每晚“煲电话粥”,医院探望,送饭送奶这份情谊温暖了陈婆婆的生活,直至陈婆婆去世。材料三:1969年袁隆平种植的杂交水稻试验田,正接受有关专家的验收。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还处在开始阶段,试验田的产量还不理想。一位植物遗传学老教授用拐杖指着试验田不屑地说:“水稻是自花传粉,杂交无优势。袁隆平搞杂交水稻试验,是对植物遗传学的无知。”袁隆平矢志不移,杂交水稻试验终于成功。后来,这位老教授因事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仍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真诚地对他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您都是我的老师。” 【彰显“仁”德】(3分)(4)根据上面第(
6、3)题材料二的内容,请你拟发一条微博,表达对解放碑交巡警的赞美之情。(要求:用一种修辞手法,30字左右。)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8、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l分)(1)疑怪昨宵春梦好, ,笑从双脸生。(破阵子 晏殊)(2) ,日暮聊为梁甫吟。(登楼 杜甫)(3)宁为百夫长, 。(从军行 杨炯)(4)手中各有携,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5)莫道不消魂, , 。(醉花阴 李清照)(6)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7)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写出了边塞凄清、孤寂的词句是: , 。 (二)阅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完成9-12题。(15分)生于
7、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0、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_ (2)生于忧
8、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_ 1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12、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3分)皮肤上的乡愁林东林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到宁波去参观天一阁。我站在巷子里自顾自地拍了许多张相片。朋友却很少摄影,她会摸一摸那
9、些斑驳脱落的墙面,会摘一些荒草的穗子和果实。后来她问我,你为啥不摸一摸它们呢? 。我突然一怔,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用双眼观察多过真正的触摸呢?小时候到树林里去,我会用手摸那些干燥生涩的树皮,摸那些疙疙瘩瘩的树钉,那种树皮、树钉的坑坑洼洼和粗糙的纹路,会把手掌划得涩涩的、辣辣的,可是却很有质感;我还会在碧绿的苔藓上,摸那种绿色和阳光照在其上散发出的绒绒的温暖,会摘一片树叶把它揉碎,看着它的绿色汁液染满手掌,感触那种汁液的清新、淡淡的冷以及它散发出的气味。黄昏的时分,树林旁的沙土里还有太阳的余温,我常常穿一条短裤、赤裸着上身卧在沙土里,细细的沙土掩盖在肌肤上,一点一点地传递着热量,直到沙土
10、逐渐冷去,我才依依不舍地把身子拉出来,在夜色中穿戴沙土的温度回家去。从少年时候的田园世界,到了一个工业的世界之后,咱们的肌肤感触能力,其实下降得十分厉害。由于生活条件好了,咱们不会再赤脚在路上走,不会被葛针扎到或被玻璃划到,所以痛苦的经历就少了;咱们不会去玩泥巴,不会去爬树,不会去河里、池塘里游水,咱们的肌肤不再感触到天然的粗糙、细致和冷暖。一个工业化的国际、人工的舒服国际,不知不觉地把咱们跟天然切割开来,咱们不再感触冷暖,不再感触细致和粗糙,不再感触痛苦。在咱们小的时候,其实人和人的身体触摸,是频繁的。老一辈们会抚摸你的头;教师会握着你的手写字,那写下的每个字,带着体温经过手掌传递过来的;爸
11、爸妈妈会把熟睡的你从沙发上抱到床上;你会亲密地揽着同伴们的肩;会和街坊牵着手一同上学、春游。可是在长大之后,每个人觉悟的独立认识,会逐渐把这些排挤在外。曾经看过日本的一部电影入殓师,年轻的入殓师小林大悟,对每一个死者都仔细擦拭过抚摸过一遍,那些死去的年轻的、年迈的、如花的、苍老的身体,都是冰冷的,但是小林大悟却用自己的肌肤、温度和用心,把干净、尊严和体面给予他们,那是活着的人通过皮肤的力量所能给予死后的人最后的东西,小林大悟也从中感受到了肌肤死亡的温度和纹理的变化。这样的经验,并不是谁都有的。一直到父亲去世,哥哥和父亲生前交好的两个邻居,趁父亲身体还有温度、还柔软,给他穿好寿衣。想起来,我有时
12、候会嫉妒他们,因为他们在父亲从生到死的时候,感受到了他皮肤的从温暖到冰冷、从柔软到僵硬的过程,而这一切,在父亲把它们都带走的时候,我却没能去亲自地、细细地感受。在这世间,一个人的皮肤,究竟能感受到多少东西,又究竟能留下多少东西?也许没有人会知道,也许我们在感受的时候,忽略掉了这种感觉,或者从没有意识到这种感觉。选自2014年4月刊青年文摘有删改13.结合全文概括文章题目“皮肤上的乡愁”有哪些含义。(4分) 14.请你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自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15.选文第自然段从记叙顺序看属于 ;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 (5分)16.根据上下文内容,请你在第自然段补充完整朋友所
13、说的话,从中可以看出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17.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父亲离世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你的亲身体会,用细腻的文笔给我们描述你的肌肤曾真切感受到过最难忘的瞬间。(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7分)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高闰清(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可以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在灵魂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和卑俗作斗争,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
14、,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
15、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
16、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
17、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超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
18、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9选文第(1)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20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4分) 21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2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3分) 四、作文(55分
19、)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1)脊梁,它是一种支撑,它是一个尊严,它是精神的立点。年轻的我们,在朝气蓬勃中生长;年轻的我们,在激烈竞争中奋斗;年轻的我们,面对着未来无数的选择,年轻的我们,要挺直脊梁。请以“挺起你的脊梁”为题写一篇文章。(2)春雨无声,悄悄唤醒嫩柳;初阳静默,悄悄唤醒大地;善行不语,悄悄唤醒良知。生活中,总有很多东西春风化雨般唤醒我们请以“ 悄悄唤醒我们”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4初三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