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 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学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丰富的词句,可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是愁眉苦脸、语言生涩。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因为每一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很少,就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说、思,学生动笔的机会不多。有的阅读课上,学生偶尔动笔也是写写批注,划出重点词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想一想、说一说都能做到,可写起来却感到非常吃力。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的课文,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既强化语言运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实
2、践机会,又促进学生读、写、思有机结合,提高运用语言写好作文的能力。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儿童很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让学生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中所积累和感悟的知识进行写作,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而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2名家教育理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
3、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认为:“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三、研究目标 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增加学生写作训练次数,降低学生写作训练难度,激发学生写作训练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让学生乐写、善写。四、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 2探索阅读教学中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点的方法。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5月 (1)制定课题方案。 (2)学习本关的理论和教学案例。 2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0
4、年12月(1)认真研读教材,提前集中确定好每一单元中每一课的读写结合点。(2)将优秀的练笔内容集中展示,并在班级中的交流。通过互评互阅,让孩子共享成功的快乐,激励孩子写出更多的好片段。(3)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前、中、后期的书面调查,并对照小结。3总结阶段:2011年4月(1)将学生的精彩练笔汇编成册。(2)完成结题报告。六、研究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七、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案例分析。 (3)学生精彩课堂练笔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模式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 问题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
5、。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一直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总趋势。柳斌同志曾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来讲,是要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而且要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提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紧迫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改变过去“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教学结构陈旧,课堂教育效率低”的现状。自2001年新一轮新课改进行以来,在我校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中,随意探究、无效合作、盲目综合、大度开放、纵容个性、脱离文本等现象极为普遍,学生语文素养难以提高。语文素养是
6、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人所共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基于此,我们设想,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建高效课堂”为宗旨,从课堂结构和教学程序的角度,在外地小学语文课堂“少教多学”模式的基础上创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乐学高效”模式,即整合阅读课堂教学内容,优化阅读课堂教学程序,简化阅读课堂教学步骤,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主动快乐地质疑、探究、表达、练习,真正的学语文,用语文,从而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师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二、 理论依据1、基础
7、教育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体现“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的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过程、研究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教学方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
8、用,同时也为优化教学过程的研究提供了目标借鉴。2.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教学过程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效果标准是指每个学生于某个时间,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水平;时间标准是指师生应遵守国家规定和学校要求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则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
9、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3.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论(即“课程教学”理论)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早在20世纪初叶,约翰.杜威就系统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20世纪末叶,当教育的核心由“制度课程”为“体验课程”所取代的时候,当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取向由“工具理性”为“解放理性”所取代的时候,当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获得普遍性的、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或教学设计的程序、规则、模式,而把重心置于理解活生生的教学情境的时候,课程与教学的界限再一次模糊,二者再一次融合起来,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要求。对这种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的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R.We
10、ade)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课程教学”。4、:“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人人都有学习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生本教育理论在“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本教育把一切力量聚集于人的发展,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实现了主体认识的大转变,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课堂中人的解放。三、课题界定:1、“小学中高年级”:即小学四、五、六年级。2、“教学模式”:“模式”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
11、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3、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教学模式。即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熟练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优化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形成动态的、可操作性的教学过程和活动程序;培养学生的
12、自学能力和科学学习方法、和谐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在主动中达成高效的目的。四、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在教学实践中创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教学模式,以实现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和发展性。2、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教学模式,研究此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效,为推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贡献实践范式。(二)研究内容:1、调查与分析我校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2、研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教学模式的策略与方法,使教师树立崭新的课程观、高效的教学观、全面的质量观和发展的学生观,在教学实践中重新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3、研究
13、和构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教学模式,探索优化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学习方式、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2)案例研究法:案例将注重体现学生在课题进行中的表现,在研究中我们将把所有的案例收集起来,并集中对这些表现进行研究、分析和鉴定,验证课题研究的假设,为补救与发展做好准备,进而概括出一般规律。(3)行动研究法: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小学一线教师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特长,紧密结合自身小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14、,努力解决“乐学高效”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六、研究措施与步骤本课题研究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为主阵地,以湘教版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为依托,计划研究时间为三年,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1)精选课题组研究成员,建立本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堂研究目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通过多阅读先进教学理论、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相互交流讨论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模式的相关资料。(3)聘请专家对课
15、题设计进行开题论证。2、探讨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7月到2013年6月(1)采用派研究人员外出学访、聘请资深专家讲课等形式继续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2)课题组成员分四、五、六年级进行阅读课堂实践,探索“乐学高效”教学模式的策略与方法,内容和形式,形成大量的感性材料。(3)举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模式研讨课,揣摩具体操作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体现“乐学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思想。3、总结评估推广阶段:2013年7月到2013年12月(1)课题组成员整理典型课堂教学实例,整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将有关活动教学的案例整理成册,撰写教学体会和反思。(2)举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乐学高效”模
16、式研究经验交流会。(3)将反思结果进行整理、小结,形成实验结论,写出结题报告。(4)进行评估验收,如期结题。(5)评价与推广阶段:结题以后积极利用学校南北校区及市里的教研活动时间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扩大影响。争取我市教育局教研室和语文教研员的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我们的成果。具体措施1、成立课题组:聘请李牮宏作顾问,王丽芳做全程指导研究。成立课题组:组长:李雪云。副组长:唐海芳。成 员:许碧玲、李红凤、何燕、曹向华、黄清华、袁寒莲、黄帅燕、陈金华及北校区四五六年级语文教师。围绕研究目标,以语文年级组为单位,课题成员在我校四、五、六年级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总结出“乐学高效”的有
17、效策略和方法,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再生、强化、改造、创新。同时,引入外地教育“少教多学”课堂模式的成功经验。 “小学语文高年级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方案时间:2008年05月22日 作者:洋浦干冲小学 沈丹莲 点击:1903次 “小学语文高年级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方案洋浦干冲小学 沈丹莲 一、课题界定: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指的是在教
18、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二、问题的提出新课程理念认为,优质的知识呈现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要合作。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从开讲到总结的各个教学环节,只要有心都可能创设出生动的教学
19、情境,好的开讲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使他们的情绪进入亢奋状态;好的收尾能激起学生的遐想,把他们积极的探索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然而,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对教学情境创设意义的理解存在偏差,因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只注重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把它当作点缀,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创设情境,而是片面地以为创设了情境就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也不管创设的情境是否适当,是否需要,而出现为情境而创设情境的伪现象,导致了它价值的缺失。可见,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是一个亟需探究的课题。也是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三、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课
20、程实施建议中首先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语文”,可见语文情境数学是在教学中重要途径。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双基”,感悟语文文字的重要方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帮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有效方式。 2、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效果,与其所发生的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和情境性。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
21、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四、研究目标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索出有效情境创设的最佳策略和方法,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中语文情境创设的现状研究。(1)研究创设语文情境的背景、时机、呈现方式。(2)研究不同类型情境创设。(3)研究学生在语文情境中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主动地去学习新知。2、寻找影响语文课堂中有效情境创设的因素。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是很容易的,而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却不是很容易。那么影响语文课堂中有效情境创设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会通过本课题继续深入寻找
22、规律。3、达成有效情境的教学策略研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关系,设计出有效教学情境的活动方案,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调查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课后反思等形式进行衡量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有效。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六、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法。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断或者学生某一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高段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积累丰富的情境设置的实践经验。3、文献研究法。在课
23、题研究过程中,关注省内外的研究成果,将省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4、观察法。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七、研究对象小学高段学生。 八、实验步骤:第一阶段(2008年5月至8月)。其中,56月份的主要工作有:理论学习、资料收集、制定方案,撰写分析报告,课堂实验、积累案例,交流研讨课;7、8月份的主要工作有:阶段小结,案例撰写。这阶段需要完成的材料有:实验方案、分析报告、总结报告(阶段性)、案例三则、经验文章。第二阶段(2008年9月至12)月。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方案修订,继续进行课堂实验,不断实践、反思,积累案例。这阶段要完成的材料主要是:案例若干篇、经验或论
24、文。第三阶段(2009年1月)。这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课题的验收总结工作,要完成的主要材料是总结报告。 九、课题研究机构课题组组长:邓炳强负责课题的宏观管理。课题实验负责人:沈丹莲负责课题实验的具体实施。并撰写阶段实验方案与总结报告,完成“小学语文高段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的成果汇编,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的相关案例及论文。 十、预期成果1、课题实验方案一份,调查分析报告一份。2、整理研究论文及课题报告等,编印小学语文高段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案例专集,撰写论文一篇,。探索出系列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使学生更加主动有效地学习,教师更加科学有效地教学。3、录制课堂教学实录。 二00八
25、年五月二十日学生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
26、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1、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曹忠华:让“培养习惯”成为教师的课堂自觉,教学与管理2009年12期 3、刘颂堂 创新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4、安恩平 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教育科研,2006(05):21 5、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例谈 教育评论 2000年第5期 6、语文课程标准 7、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8、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策略王定铜 广东教育出版社 9、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吴亚西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27、、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汪潮 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 5、研究内容 1、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不同年段的侧重点不同:低年级段重点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每天阅读的习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等的习惯。 中年级段重点培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复述
28、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的习惯。 高年级段重点培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序、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 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1)提出要求,指导预习(2)以笔助思,激发潜能;(3)激发兴趣,指导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精读
29、和略读相结合、学会静下心来品味文章、厚书读薄,薄书读厚。(4)读写结合,注重积累:边读边想,诵读积累;读写结合,实践积累。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方法 (1)加强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优化环境,让书香弥漫学习生活时空,让阅读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2)引领读书:开卷有益常读书;良师益友诵经典;师生共读开设“阅读课”;美丽性情欣赏文章。欣赏美文、古诗文、故事,对朗读的文章进行评析,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语言文字美的熏陶,并且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亦动亦趣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日记伴成长。 (3)阅读指导:利用多种途径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籍,并指导读书方法,选读和共读结合,组织多种形式的班
30、级读书会,创造性地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定期向学生推荐选书目,并组织学生谈读书体会;每周一次阅读课,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尤其是组织好对共读书目的读书会;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 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5、针对不同教育环节、不同课型实施不同阅读指导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比如,上高年级的阅读课,阅读叙事性作品,要指导学生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的阅读方法。阅读诗歌,怎样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教给学生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等。四、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122011.02)(1)对三年级学生阅读记叙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记录。调查学生不喜欢阅读的种种原因及所占的比例等。 (2)设计微型课题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方案、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1.032011.10)(1)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2)开展各种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学生将阅读所得进行运用,写成文章 (4)教师对研究成果进行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