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第 2 单元 课题 负荆请罪 第 1 课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2、学会阅读剧本。3、理清课文层次。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剧本。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课前准备:(一)小黑板(二)“先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自学1.划一划: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2.查一查:查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3.写一写:记下你最得意的学习成果容易读错的字词字词与读音: 容易写错的字词我来写一写: 对于课题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我做主1.标一标:至少读课文三遍,把课文读正
2、确、读流利2.认一认:这篇课文诗歌历史小话剧。观察这篇课文的形式,联系学过的公仪休拒收礼物,查阅资料,想想话剧的题材特点。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 、 和 ;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 ;圆括号内主要交代 。3.想一想:围绕课题,提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三个问题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4.理一理: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第一幕: 第二幕: 三、品读感悟我先行1.查一查:我查到的关于课文人物的最有价值的资料蔺相如: 廉颇: 2.评一评:我初读课文后对课文人物的基本印象蔺相如: 廉颇: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介绍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3、。 我们在阅读剧本时,首先要弄清剧本的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人物。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中的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出示学习目标,学有方向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2、学会阅读剧本。3、理清课文层次。三、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自由轻声读,要求
4、:(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要点预设:府邸:指旧时高级官员的住所。 上卿:战国时,诸侯的高级长官称卿,分上中下三级。上卿的职位最高。 门客:古代寄宿于豪门贵族之家并为之服务的人,又称为食客。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 唇枪舌战:嘴唇像枪,舌头似剑。形容辩论时言辞锋利,争辩激烈。 宽容大度: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能容事。 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受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宽恕
5、: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四、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4)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哪!)请学生将“深明大义”、“宽容大度”板书在黑板上五、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精读剧本第二幕1.提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2.自主阅读: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3.展示交流: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指导归纳出
6、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4讨论: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1)“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什么意思?(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表现。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6、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
7、完善。抄写词语,朗读课文思考与调整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第 2 单元 课题 负荆请罪 第 2 课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练习排演小话剧。 3、通过对剧本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教学难点: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课前准备:(一)小黑板(二)“先学”提纲一、品读感悟我先行1.读一读:体会剧本的特点,与同学练习分角色朗读2.品一品:根据你的理解,写一写你对剧本主要角色的初步感受剧本主要角色我的评价第一幕第二幕3.编一编:联系课文内容,学习剧本写法,试着
8、给课文第27页插图配上一组人物台词。 :( ) :( ) 二、拓展阅读我做主读一读:找来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故事读一读,并简要记录自己对蔺相如的新认识。 找一找: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实践活动我参与班级要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排演负荆请罪这个小话剧。你能给实践活动献一计吗?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默写词语。2“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二、出示任务:1、学会分角色朗读。2、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三、品读感悟。精读剧本第一幕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
9、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1 提示任务: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2.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分组讨论。3 展示交流:要点预设: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目的是什么?(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分角色朗读课文。 感悟人物(1)现在,廉颇和蔺相如留给你的印象除了知错能改,除了宽容大度,还有什么?(2)对于这样的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组成语来形
10、容他们,一起读读。要点预设:廉颇:知错能改,迷途知返;负荆请罪,痛改前非。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一心为国。拓展延伸:(1)自从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个人就团结合作,共同保卫赵国。赵国也因为有了他们两个人,国势大增,成为当时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像他们的这种亲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读: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2)编写对联(机动)当时赵国的国都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的邯郸市,在邯郸市古城中有一个回车巷,回车巷里一座碑亭,碑亭高4.4米,宽2.3米。碑文记载就是蔺相如和廉颇的历史故事。如果现在要重新整修这个碑亭,我想建议在碑亭的两个高高的石柱上写
11、上一幅对联。我已经写了个上联,下联还没想好。如果请你来对下联,你准备对什么样的下联?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下联:()这是我出的上联,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出上联,对下联。课后可以继续进行编写碑亭对联的比赛。(3)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剧本是为了表演而写的,这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说好台词,表演那是不在话下了。课后先自由组合演练演练,然后请老师给个时间展示一下。四、检测完善。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知错能改 顾全大局迷途知返 宽容大度负荆请罪 深明大义痛改前非 一心为国思考与调整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第 2 单元 课题 最后的姿势 第 1 课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学
12、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教学难点: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前准备:(一)学生查阅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二)“先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自学1.划一划: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2.查一查:查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3.写一写:记下你最得意的学习成果容易读错的字词字词与读音: 最难书写的汉字我掌握了“凹”的笔画笔顺: 我了解了“
13、漱”的书写难点: 难以理解的词语(从课后第2题中选择)词语: 我的理解: 词语: 我的理解: 词语: 我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我做主1.标一标:标出课文的序号2.读一读:至少读课文三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想一想:围绕课题,提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三个问题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4.找一找:课文中三处描写了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三、品读感悟我先行查一查:分别用自己的话写写你了解的资料谭千秋: 汶川地震: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过什么灾难吗?(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一
14、刻的情景。(播放ppt中录像、图片并返回到第一张幻灯片)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谁能用几句话来说一说?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使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却发生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指课题)齐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指名读谭千秋的简介二、出示学习目标,学有方向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2、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三、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出示生字词;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根据上下文试着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3 检查、交流读词语,开火车读,一人读一个,
15、大声一点.指导写凹,把书翻到33页描红。4、交流词语的意思:先读出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再说说你所理解的意思。四、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交流你所划出的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共3句)我们读一读。2、再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3、交流: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你怎么分段的?五、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自读第一自然段1、提示任务:这一部分表现了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2、自主阅读3、展示交流:“六点钟就起床了”中的“就”说明他起床早;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带她散步
16、,说明他关爱儿女;“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说明他工作勤勉;“和平常一样”,说明他几乎每天如此。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抄写词语,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最后的姿势第一段(1)谭老师关爱子女,工作认真。第二段(2-7)谭老师誓死保护学生。第三段(8-12)赞颂谭老师思考与调整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第 2 单元 课题 最后的姿势 第 2 课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理解文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
17、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一)1、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2、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二)“先学”提纲一、品读感悟我先行1.走近人物:根据课文内容,试着用词语写写你对谭千秋老师的评价谭千秋: 2.感受环境: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地震中楼房的情景,这些情景渲染了人物出场的环境,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3.捕捉细节:谭千秋老师的特点,集中反映在他
18、地震来临时的语言和行动中。用括号在文中标出来,并试着写写批注。4.揣摩语言:谭千秋老师的特点,还反映在其他人的话语里。找出人们的话语读读,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深敬意。5.理解感悟:想想课后练习第3题,试着写写自己的理解。 二、拓展阅读我做主1.读一读:搜集当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2.写一写: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故事,记录自己的读书收获。故事主人公: 故事的梗概: 我内心的感动: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默写词语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后的姿势,学生齐读课题。那么这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呢?生回答,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齐读。句中的他指得是
19、是谁呢?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名回答)出示: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齐读。板书:爱与责任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板书:最后的姿势)二、出示任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学会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方法。三、品读感悟。1.学习课文27小节。提示任务:请大家打开课文,自读课文第27小节,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自主阅读:
20、用笔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并将划出的句子默默再读几遍,要点预设;(1)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2)他意识到快(3)在教学楼谭老师护住了四个学生。展示交流:(1)引导学生感悟句子,关注细节,感受谭老师的品格。(优秀的老师,教书育人,是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老师) (大家快跑 立即 撑 护住)(4)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谭老师的内心世界师:谭老师是一位十分注重教书育人的老师,是一心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位不光是言语教育还重视行动教育的老师,文章对他的言语行动的描写刻画第反映谭老师的平凡而又伟大,为了学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提示任务:请大家再看课文,
21、文章除了在写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的时候还有这样的几句话,展示交流;出示:(1)天空阴沉沉的。(2)忽然,课桌起来,地震!(3)楼房摇晃腾空而起。(4)地动山摇塌陷了。这句话是当时的环境描写,在文章到底有什么作用,能否删除呢?(5)学生自读品位,集体交流(真实,更反映情况的危急,同时反映谭老师的镇定)师:可见这些环境描写在文章中也起着衬托作用,十分有必要,更能反映谭老师的品质,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一组读环境描写句子,一组读描写谭老师的句子。)师:这段话不仅用细节描写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谭老师那恪尽职守,先人后己,在生死攸关之际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的伟大形象,还用了环境描写,(随即出示环境描写
22、的句子)那么这几处环境描写在文中又起了什么作用呢?(烘托作用人物形象) 过渡: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只是一瞬间的震荡,谭老师永远告别了和风阳光雨露,还有人间的欢笑泪水,永久沉睡在了众人撕心裂肺的泪水中。他那最后的一撑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而自己却永远地倒下了。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他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请同学们小声读(6)分角色朗读师:地动山摇,破裂的钻块、水泥楼房塌陷了谭老师已深深地被埋在废墟中,当人们在营救过程中又感受到怎样的一幕呢?2.学习第三段,评价人物品质提示任务:文中写了三个人物的语言,分别是怎样说的?自主阅读:浏览课文810小节,展示交流;
23、出示: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地震时,眼看身上。” “如果希望留给学生。”(1)你想读谁的话。适时指导朗读。(抓住“死死”、“飞身”、“生死攸关”等词语,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敬意。)(2)生读时,进行这样的句式训练:你就是那位救援人员,你想对谭老师说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3)学生默读文章句子,思考:从句子中你又能体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谭老师的品质(抓住重点词:扑 留)(这一扑说明了这一扑说明这一扑又说明)(4)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3.比较体会二三两段不同的描写方法及不同的作用。提示任务:二三两段都描写了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
24、的形象,但描写方法不同,同学们发现了吗?将第三段删掉可以吗?(学生自由回答)展示交流:第二段直接描写谭老师的英雄行为我们说这叫正面描写。第三段是通过别人的话语来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我们说这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在文中能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习作也可以学着运用。师:同学们,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写出谭老师的伟大品质,在学生眼中,谭老师的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在老师眼中,他是最疼爱学生的人,从教26年来谭老师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他在校园中哪怕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原因是生怕学生们在玩耍中受伤,然而这一切再也看不到了,留在老师和同学们脑中却是这出示:张开双臂
25、姿势4.这样最后的姿势,这样的姿势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你知道其中的目的吗?(学生讨论,集体交流)。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谭老师的一切行为,如果将这一切行为都化成一个字的话,那是一个什么字?(爱 勇)如果把他那张开双臂的姿势定格为最后的姿势的话,我们还可以说这是怎样的姿势?(英勇的姿势 顽强的姿势 爱的姿势 师德崇高的姿势)师:这是多么崇高的姿势呀,多么充满爱的姿势,让我们一切缅怀谭老师,缅怀谭老师那永存的姿势齐读句子师:谭千秋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教师的爱与责任,说爱,那是因为 ,说是责任那又因为 。同学们,俗话说“大爱无痕”,谭老师就是将自己的大爱化成
26、了最后的姿势,所有人们这样赞颂 出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师:英雄人已逝但不死的是 。5.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赞颂谭千秋老师呢?(说得好的写在黑板上)因而人们赞颂他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竖板书)(师:这怎么理解呢?就像诗人臧克家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6、师:谭千秋,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此时此刻相信你也有很多的话语想对谭老师讲,想表达自己的情感,请你们拿起笔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四、检测完善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最后的姿势关
27、爱家人工作积极忠于职守思考与调整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第 2 单元 课题 船长 第 1 课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检查、复习。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3、学习课文“遇险”部分。感受灾难的可怕与人们在大难临头时的恐惧。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遇险”部分,感受灾难的可怕与人们在大难临头时的恐惧。课前准备:(一)小黑板(二)“先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自学1.划一划: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2.查一查:查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3.写一写:记下你最得意的学习成果容易读错的字词字词与读音: 容易写错的字词我
28、来写一写: 难以理解的词语词语: 我的理解: 词语: 我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我做主1.标一标:标出课文的序号2.读一读:至少读课文三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理一理: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 故事的结果: 三、品读感悟我先行1.查一查:用自己的话写写你对雨果的了解 2.记一记:我读书中的存在困惑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今天 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船长。故事发生在英国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格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
29、逼近“诺曼底”号轮船。究竟发生了什么?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出示词语:震荡 呼号 争执 嘈杂 斗殴 阴森可怖 控制 调遣 穿梭 井然有序 忠于职守肇祸 机械 威严 履行 雕像 巍然屹立(1)指名朗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要点预设:调遣:调派,差遣。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肇祸:闯祸。深渊:很深的水。井然有序:形容严谨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3)指导书写生字:械 祸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遇险救援殉职)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学习课文“遇险”部分1提示任务:
30、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可怕的灾难。是怎样的可怕灾难呢?2. 自主阅读:自由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3.展示交流:要点预设:(1)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a、朗读这句话,抓住“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来”想象当时相撞的情景。b、朗读“剖”(pu),理解它的意思,想象玛丽号的船头就像一把刀一样,一下子就把诺曼底号撞开了一个大口子。(2)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a、理解“涌进船舱”:为什么不是“流进船舱”呀
31、?(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水流的速度快;水量非常的大。)b、“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你能想象出是什么样子吗?c、回忆泰坦尼克片断,感受灾难的可怕与人们在大难临头时的恐惧。(3)、练习朗读,读出灾难的可怕以及它突然降临时人们的惊慌与恐惧。 3、面对如此糟糕的情况,人们的生命安全还有保证吗?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文的330自然段。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描红、临写生字;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第330自然段,在书上写写阅读批注。板书设计:船长第一段(1-2)情况紧急。第二段(3-28)船长指挥自救第三段(29-30)以身殉职思考与调整六
32、年级语文学科教案第 2 单元 课题 船长 第 2 课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以身殉职的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做人之道。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后练习4中的两个句子。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段,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教学难点:认真体会、感悟船长的风采、精神。课前准备:(一)小黑板(二)“先学”提纲一、品读感悟我先行1.读一读:试着完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