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石港中学高一语文抽测试卷.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13761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9.51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港中学高一语文抽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石港中学高一语文抽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港中学高一语文抽测试卷 命题人 杨红军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攻讦(jié) 谄媚(chǎn) 包扎(zhā) 通衢大道(qú)   B.干瘪(biě) 肇事(zhào) 悄然(qiǎo) 命运多舛(chuǎn) C.赊账(shē) 泥坯(pēi) 巷道(hàng) 残羹冷炙(zhì) D.蹩(bié)进 鬈曲(quán) 纤细(qiān) 一蹴而就(cù)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断绝)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于是) ③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接)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⑥沛公军霸上(动词,驻扎) ⑦人君当神器之重 (主持) ⑧独畏廉将军哉?(唯独) ⑨人皆得以隶使之 (奴役) A.①②③⑧ B.③⑤⑥⑦ C.③④⑥⑨ D.②⑤⑦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是一面“镜子”,常照照有利于领导干部保持清醒头脑。官员要学会从网上知民忧、察民情,在网下解民愁、疏民怨,从而赢民心、顺民意。 B.雅安震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恢复重建。当关切逐渐淡去,生活归于平静,面对漫长的家园重建,灾区的“震后考题”其实才刚刚开始。 C.近日,人民日报刊文揭示了钓鱼岛列屿是在《马关条约》中随着台湾岛等被日本窃取,在二战后又与这些岛屿一起回归中国。 D.作为赵薇的导演处女作,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略显青涩,但创作者以诚恳的姿态,还原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创作了一部充满质感的电影。 4.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各地楼市新政“国五条”细则落地后,4月全国主要城市的楼市成交量相比3月大跌,购房者原来纷纷慷慨解囊,现在变成了理性的消费者。 B.评委们的精彩点评和示范演唱成为新亮点,这使得第十五届青歌赛愈加吸引眼球。但评委的水平确也参差不齐,广受好评者不少,饱受诟病的也不乏其人。 C.699万,这是教育部统计的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这个庞大的群体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很多人还缺乏降低就业期望、做到无所不为的心理准备。 D.禽流感近期又回来了,从H1N1变成了耸人听闻的H7N9。现有证据表明,H7N9感染风险主要集中在活禽市场。 5.提取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概括达尔文的研究、成书过程。(4分) 归国以后,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充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 ▲ ▲ ▲ 6.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3分)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可是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于是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坏 、凶恶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鼓:动词,击鼓 C.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同“途” 8.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申之以孝悌之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D.邻国之民不加少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9.对全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10.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3分)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4分) (3)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 (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10分) 12.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 。《蜀道难》 (2)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3)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沧海月明珠有泪, 。 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雨霖铃》) (7)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滕王阁序》)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熟 藕 汪曾祺 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 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酱菜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包在荷叶里。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白嘴就可以吃。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隔壁是杨家香店。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家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这家卖的东西真杂。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帐,没有什么别的事。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走到门口闲着。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里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 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刘小红从小爱吃零嘴,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她最爱吃的是熟藕。 正对刘家绒线店是一个土地祠。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个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他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 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她吃不下东西。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不吃,摇头。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尖了,妈妈非常心疼。一天,她忽然叫妈:“妈!我饿了,想吃东西。” 妈赶紧问:“想吃什么?给你下一碗饺面?” 小红摇头。 “冲一碗焦屑?” 小红摇头。 “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 小红摇头。[来源:学&科&网Z&X&X&K] “那你想吃什么?”[来源:Zxxk.Com] “熟藕。” 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 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么急!” 小红吃了热藕,躺下来,睡着了。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丈夫原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 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 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 小红红着脸说:“有了。” “一定是个白胖小子!” “托您的福。” 王老死了。 早上来买熟藕的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推开门看看,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 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请”了三股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 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   (选自《长江文艺》) 13. 结合全文,分析小说以“熟藕”为题的用意。(3分) ▲ 14. 文章开头作者不惜笔墨一一交代了街道两边的店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 15.简要分析王老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6分) ▲ 16.王老是卖熟藕的,格斯拉是鞋匠,老王是人力车夫,他们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都闪耀着“底层的光芒”。试探究“底层的光芒”的内涵,并揣摩作家们着力刻画此类人物的用意。(6分) ▲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的知识分子 冯骥才很健谈,但大多谈的是守望文化,对他自己则很少提及。 作为作家,喜爱他的读者说,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于乡土。作为文化研究者,关注他的学者说,他有着博大的文化责任感。 “我自近日起就要各处乱跑去考察民间文化,无法坐在家里,所以只好暂且关上我的博客的门。对不住了,后会有期。”自今年2月16日冯骥才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告示以来,他的行踪便成了谜。冯骥才也总说,每次走在天津街头,熟人相遇总会打招呼,“大冯,忙嘛呢?” 日前,记者在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抓”住了这位中国民间文化保护代言人,冯骥才的回答就从“忙嘛呢”开始:“最近一直忙着浙江西塘召开的古村落保护高峰论坛。通过论坛研究古村落不同的保护方式,并与当地政府配合,把保护方案一个一个确定下来。之后,将再进行一系列的考察活动,比如苏州桃花坞调查、比如南通蓝印花布基地挂牌等。”冯骥才的日程表排得很满。 “干嘛这么忙?” “因为再不忙着保护民间文化,我们的根就快没了。” “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经过去年大半年的下乡调查,跑了7个省份,冯骥才越来越感到,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他觉得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危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不是递进,而是突然的,人们由此造成了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贵州东南部,30多万人在苏浙一带打工,苗寨居民不说苗语,其他少数民族村寨的年轻人已经不穿民族服装了。在南方一些富裕的小县城,冯骥才发现生活富足的农民在建设自己家园时竟是如此赤裸裸地照搬洋文化:村落中,修建起一座座微型的“艾菲尔铁塔”,或是小型的卢浮宫,而中国的飞檐翘角、雨榭楼台早已淡出视野,退出记忆。 “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长此以往,十几年后,我们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了。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文化,我们必须挽留。”冯骥才说。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也要有自己的文化遗产日,尤其是在全球化、商业流行文化像沙尘暴一样的弥漫当中,应该对我们的文化有一种崇敬心理。”而在文化保护工程中,冯骥才强调最多的就是文化人的责任。 他大声呼吁中国知识分子应担负起在保护传统建筑上的责任。他说,巴黎的历史保护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实际上是三个作家起了作用。第一个是雨果,他写了《向拆房者宣战》,成为第一个对乱拆房者宣战的人。第二个作家是小说《卡门》的作者梅里美,他当时成立了一个古典建筑的监督委员会。第三个是小说家马尔乐夫。20世纪60年代,世界工业化进程开始,马尔乐夫提出在全法国进行文化普查。正是这种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使法国文化保留了他们的根。 “中国知识分子也应反省一下,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应承担什么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大到一个古村落,小到一个荷包,都需要我们抢救和保护,否则将在我们手中消失!应该有人去传承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留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守望精神家园的责任应当由文化界承担,但现实却是我们的文人、知识分子,大多在旁观。”为了成立民间文化基金会,冯骥才作画义卖,虽然最终募来200万元,但如今手腕上一个作画劳累形成的大疙瘩仍在述说着当年孤军作战的些许无奈。令他欣喜的是,中国现在终于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17.请依据文本,列举冯骥才在“守望民间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3分) ▲ 18.冯骥才认为造成民间文化日渐式微的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说明。(6分) ▲ 19.庞朴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中说,“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试结合上文,探究“守望”“民间文化”的现实意义。(6分) ▲ [来源:Z#xx#k.Com]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于是交通的规则,自然的规则,竞赛的规则,社会的潜规则等等,制约着人们种种行为。有人说,我们要尊重规则,否则会遭到惩罚;有人说,我们要打破规则,有所超越,人类才有进步。 请以“规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 1、 B 2、 B 3、 D 4、B 5. (4分)搜集(事实) 思索(问题) (写出)笔记 (形成)纲要(一个1分) 6. 答案示例:没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 理想总是美好无比,而一旦变成现实,却又觉得不过如此。 生活中的 “围城现象”是普遍的。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7.A 8.B 9.B 10. (1)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2)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3)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1.(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四、名句默写 12、略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3、①熟藕是全文的线索,小说的情节就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②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淳朴情感是通过熟藕体现出来的,凝聚着当地人的世风民情;③“熟藕”的火候到家、味道绝佳暗示了老王本分地道、善良勤勉诚信的品质。 14、①为小说中的人物提供生活背景,渲染了淳朴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社会环境;②营造了一种平实温和的氛围,为揭示小说对敦厚淳朴民风的深情怀念和呼唤的主题做铺垫。③以调侃的笔调写周家南货店的老板,与王老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王老的形象。 15.6分。王老是一位孤苦、善良、勤劳、大方热情的社会底层劳动者(2分)。 作者在刻画这一形象时(1)通过其他人物侧面刻画,如通过刘小红的故事交代了王老这一人物形象,通过“白水窦章”这一形象反衬出王老的淳朴;(2)通过故事情节刻画,如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的表现王老的淳朴和勤劳;(3)通过人物语言刻画,如文中“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表现出人物之间的超越血缘的亲情和善良、美好。(答对其中2点给4分) 16.6分。“底层的光芒”,意指这些小人物身份卑微,生活困顿,2分,身上却闪耀着善良、敦厚、真诚等人性的光芒,2分。 作家们着力刻画此类人物,反映了作家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对美好人性的赞美,1分,对现实生活中美好人性缺失的叹息以及对美好人性的呼唤。1分。意对即可。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17.3分。(1)在各处考察民间文化,研究古村落不同的保护方式(2)与当地政府配合,确定古村落保护方案;(3)呼吁中国知识分子担负起在保护传统建筑上的责任;(4)为成立民间文化基金而作画义卖(答出其中3点即可) 18.6分。(1)因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过程太过突然而造成人们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2)受全球化、商业流行文化的影响,对本民族文化缺乏保护意识;(3)文人、知识分子,在传承民间文化方面大多持旁观态度。(每点2分,共6分) 19.6分。(1)保护民间文化,才能保住中华文化生存发展的根基;(2)保护民间文化,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失;(3)保护民间文化,才能让民族文化在面对“洋文化”的侵蚀时守住阵地。(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高一语文答题纸 选择题 1、 2、 3、 4、 7、 8、 9、 语言运用 5、 6、 文言文翻译 ① ② ③ 古诗词鉴赏 ① ② 名句默写 1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文学类文本阅读 13、 14、 15、 16、 实用类文本阅读 17、 18、 1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