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关于“效率”,其基本的涵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也有解释为“对有限资源(如原材料、人力、资金等)的最佳分配方法”。对信息技术课堂效率而言,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还应有“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与技术的程度”等。所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课程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呢?对我们教师本身而言,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前备课是关键尽管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信息技术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但对于课前备课却更应该重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必须要备
2、好课,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把握。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分析学生的差异,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上课前对机房中的教师机、学生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以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课前付出更多的精力,钻研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不上无准备的课。二、做好教学过
3、程设计是关键兴趣在人们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能够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的最大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良好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关键,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长时间的、经常处于积极状态,它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结合多媒体课件,创设美好情境。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
4、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情”引入主题,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感受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2、巧设导语,任务驱动。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产生
5、兴趣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开场白“导”是很关键的,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引导学生乐学。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诸如发问式:你能用计算机玩画图画吗?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知道怎样用计算机看动画片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
6、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
7、力。例如:在学习“制作课程表”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绘制本班的课程表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绘制表格”、“输入文字”和“保存”等三步操作,并强调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简短的文字,最快的速度完成它,学生操作此任务时非常专心致志。3、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主渠道。良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牢固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1)、比喻法教学。适当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存放时,我们可以比喻成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书籍;(2)、任务驱动法教
8、学。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任务驱动的特点是指在教学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方案、学生完成任务、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这五个环节,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如: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演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然后组织讨论,分析如何制作这些内容。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在操作中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讲解,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3)、分层教学法教学
9、。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充分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组织教学的时侯进行分层教学是很重要的。他们当中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性格内敛;有的聪明好学,有的稍显愚钝。作为老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解答他们的疑问,激起他们探索计算机奥秘的热情。对于反应快又好学的学生,对他们只需稍加点拔即可,可给他们多布置一些练习。根据他们的兴趣,我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而反应慢又懒惰的学生,则应耐心细致地多加指导才行。照顾大多数,尽量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10、 4、精讲多练,巡视指导。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所以讲课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学生在上机实践所学时,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就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学生个人的疑难问
11、题,简单的问题我不作回答,让学生看书或相互讨论解决。对于大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再统一讲解、示范或分别指导。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三、课后反思、总结是关键。计算机的普及正改变着学习的内容和速度,教师已不可能传一切之道,授一切之业,解一切之感,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去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事半功倍,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静坐常思己过”,是做一个正直的人的好方法,而课后反思总结,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对学生来说反思可以“生疑”,总结可以“解惑”,明白这一节课我究竟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掌握好,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下节课继续
12、探索。对教师来说反思总结更为重要,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得到宝贵经验教训,以作下次备课的借鉴,提高本人授课水平。此外,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教师还必须练好课堂组织教学基本功。如果你控制不了课堂,或者说你对某些学生管理不了,那么你的课堂教学就注定要失败。效率就无从谈起。同时,我们还必须积极探索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法和学法。既然学生喜欢玩,既然学生想要放松,那么,我们就不妨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尝试一些新的教法和学法,比如愉快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主持节目教学法等,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信息技术课堂调节调节他们紧绑的神经,松弛松弛他们膨胀的大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效率。不管在现实教学中,信息技术充当着何种角色,发挥着何种作用,它最终将成为辅助学生认知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要求我们要有效率的工作和学习。教师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有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应充分把握住上课的每一分钟,每一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处在主动渴求之中,使学生有所知有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