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沙滘中学 黄义秀随着社会信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学习信息技术也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熟练地掌握。所以,信息技术教育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如下:一、重视导入,激发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
2、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1、观赏式 现在的教学设备都比较先进方便,所以,可以充分应用网络与广播设备,将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观赏,吸引学生注意,同时也开拓学生眼界。比如,本人在教学FLASH动画制作时,本人经常准备好几个精美的FLASH动画;在VB教学中,就会展示几个学生喜欢的小程序;在PHOTOSHOP图像处理教学中,会展示几个有趣的处理图片,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作品做得怎么样啊?它们都是通过所学的XX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样精美的作品出来。”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在进行FRONTPA
3、GE网页制作教学时,我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迸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2、活动式活动法的导入也是我在应用时学生最喜欢的,虽然相对我们教材来说能应用到却不是很多,但效果却很好的而且结学生的影象不能也是很深的,能起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学VB两个比数比较大小时,先用学生比较高的活动导入:首先让一号与二号对比,谁高谁就站在最高的位置,接着再让三与现在的最高比较,谁高又让谁站在这个位置,依次类推。还有在VB条件I
4、F语句教学时,先让学生用“如果那么”造句,学生很开心,同时也很好奇,电脑老师今天怎么上语文课呢?然而,通过这些简单形象的活动之后,学生再学习新的知识,就恍然大悟了,而且很快理解了新知识的逻辑思维。3、故事式由于本学科的知识应用性较强,所以在上课时也可引用一些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或现实故事让学生去思考去想办法解决。这样突出只限于教材的局限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人都有这样的特点,对于枯燥无味的书本可能没那么感兴趣,而现实故事则吸引多了。如在认识网络教学中,我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周末时,大班的儿子在上网看动画片,突然看不到了,并急着叫:妈妈、妈妈,电脑坏了。而当我走过去一看电脑并没坏,只是
5、没连接好,就跟他说,不是电脑坏了是网络问题,结果儿子问:网络是什么呀?由此故事引出:网络是什么?让学生来回答。这样学生就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新的知识,希望自己能完美的作出解答。还有在进行“做个信息社会的好公民”教学时,本人也会讲很多相关的实例故事,让学生去思考去判断,再引出应用如何做,该怎么正确看待与正确应用网络。 二、学生主体,充分练习 学生其实天生喜欢玩好动,特别是现在的学生都已经具备一定电脑操作能力,已经很不愿意长时间被老师控制,所以在这时若还长时间的讲解的话,只会事倍功半,还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发挥学生主体,充分练习则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操作,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遇到问题,再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并试着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练习时,可分尝试练习、针对练习、扩展练习。可先给学生尝试练习,让学生遇到问题,然后经过提示后,再进行针对学生,最后再进行扩展练习。比如,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本人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
7、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又如在讲解网页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网页,从而提出任务一:给网页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学生可以通过“帮助”、网页学习网站等获得操作信息。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
8、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地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充分让学生操作练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科学教法,精简讲解。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
9、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10、,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比如有一节内容是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和自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副图片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幅图片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图片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有利寸: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就有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
11、去操作、尝试,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但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有自身缺陷,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会造成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三、培养能力,提高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
12、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
13、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之,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的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