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思政”理念下高职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50969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思政”理念下高职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思政”理念下高职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思政”理念下高职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第 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 期:“大思政”理念下高职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谢晓媛(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数媒动画系,山东 济南)摘 要:积极构建高职思政育人体系是“大思政”育人理念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当前高职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仍面临诸多挑战。高职院校应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多维度贯通,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机制;坚持“三全育人”一体化设计,打造“大思政”育人生态链;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思政元素库;探索构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和具有校本特色的“大思政”格局,推进“三全育人”,开辟思政育人新路径。关键词:高职;“大思政”理念;思政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文献

2、标志码:文章编号:()一、“大思政”理念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时代背景及内涵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国家制胜的第一资源。以思政育人为中心,全员共同参与,全方位共同发力,全过程思政融入,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是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保障。构建“大思政”理念下的思政育人体系,是应对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的使命担当。“大思政”是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所有课程纳入思政育人格局和规划,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共同构建全课程的思政育人格局。从目标上来看,“三全育人”是为了立德树人,符合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战略要求。从内容上来看,“大思

3、政”涵盖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内文化到社会实践道德品质等不同层面,涉及理论和实践、线上和线下的全方位内容。“大思政”格局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根本诉求。“大思政”格局下思政育人的有效推进:于学校而言,有助于发展素质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有助于产业升级,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构建“大思政”理念下的思政育人体系,应从整体出发,由上而下逐步推进,汇聚每个主体的力量,整体设计,协调推动。二

4、、“大思政”理念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一)理论把握层面第一,对“大思政”理念的内涵把握不够。一是思政育人站位高度不够。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或教师的任务,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来认识“大思政”教育理念。二是教师的认识狭隘滞后。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思政育人本身是专业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形成具有深远影响。三是学生的认识有限。部分学生没有全面的发展观,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自身素养的培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割裂了成人成才的关系。第二,思政育人的出发点有待考量。思政育人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人才培养,高职思政教育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出发点是

5、一切为了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从育人实践来看,高职思政教育并未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在思政育人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谢晓媛(),女,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数媒动画系讲师。(二)实践探索层面第一,思政育人主体的协同度不够。总体来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主体单一,或由校长直接管理,或由党委负责落实,或由学管部门承担,或由思政教师负责。除此之外,其他人员并不认为自己负有思政育人的责任,因此没有主动参与学校的思政育人工作。优秀的学生群体、学生家长、校友,也可以加入育人队伍。同时,校外的诸多资源,如政府、行业企业提供的优质资源,可以成为思政育人的有力支撑。因此,高

6、职思政育人应凝聚多方力量,扩大育人队伍,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大思政”格局下的育人共同体。第二,思政育人与专业培养的融合度不够。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与己无关。部分专业课教师虽然意识到思政育人的重要性,但由于水平和能力有限,无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高职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各自为政,两者未能充分有效地融合。第三,思政育人方式单一,内容乏味。有的思政育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容乏味枯燥、晦涩难懂;有的思政育人方式浮于表面,没有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有的思政育人方式不能与时俱进,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机制建立层面第一,缺乏全员育人的大

7、格局。高职院校应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全员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横向扩大、协调各部门,围绕“大思政”育人形成大格局、大氛围。缺乏全员育人大格局就会导致各部门职责不清,各自为政,很难形成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好态势。第二,缺乏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大思政”格局的构建需要统筹规划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统筹安排育人资源。一是理论上要完善,诸多盲点、要点、难点、痛点需要打通。二是实践中优化。思政育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探索。应避免重教学轻育人、重智力轻德育等现象,改革评价考核机制,最终建成纵横贯通、多方协同的“大思政”联合育人良性机制。第三,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有的高职院校没有思

8、政评价因子,有的缺乏有效评价机制,有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监督机制也受制于各种因素。评价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高职院校以学习成绩为核心考核标准,无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大思政”理念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价值(一)为思政育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大思政”格局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不仅能为思政育人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也可以为思政教育开拓更光明的未来,对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理论和实践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为思政育人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大思政”视域下的工作格局为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拓展了思政育人的内涵,使得思政育人工作合理化、科学化。(三)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我国越来越重

9、视高素质人才培养,只有培育更多德技双修的人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思政”理念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是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又一次发展,同时推动高职院校提升育人格局,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四、“大思政”理念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方案(一)坚持课程育人主阵地“两维度”开拓思政育人第一,纵向“挖”思政课堂深度,探究教学模式。逐渐形成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从问题探究到资料收集再到行动拓展,最后到反思总结。学生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掌握思政知识,强化技能,提升道德修养。第二,横向“拓”课程思政广度,连结多学科思政育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

10、下,发挥思政铸魂育人的功能,从学生需求出发,探索育人新形式,聚焦大局,活用善思。以学科教材为责任田,深耕细挖,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分层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三结合”融合育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课程思政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现有的政策方针、思政资源,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源头和思政元素,实现全过程、全学科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先导和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一,坚持显性、隐性相结合。将思政育人元素的隐性作用与各学科的显性知识紧密结合,强调专业知识的德育渗透。第二,坚持育人、育才相结合。将育人功效与育才功效相结合,一方面要将素养培育贯穿学科教育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通过素养的形成促进

11、专业学习内驱力的生成,最终实现育人和育才双赢。第三,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将课内价值引导与课外实践探索紧密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通过强化价值观学习和社会大课堂实践坚定理想信念。“三措”并举,打造生动大思政第一,关注时代的思政声音。借助两会、党的二十大等标志性会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深层次领悟时代议题,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二,营造思政育人的大氛围。将思政育人覆盖全课程,全体教师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人人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同时搭建思政沟通交流平台,思政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协同育人。第三,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组织各类活动,深挖思政元素:组织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12、的深厚底蕴;开展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大舞台、大课堂学习做人的道理;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搭起“三课堂”,构建思政大格局校内课堂、校外课堂、线上课堂联动,共同构建思政大格局。第一,紧抓校内课堂。课堂教学是思政育人的主阵地,必须推动完善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联合育人机制。聚焦校内课堂,挖掘不同课程的思政资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讲述中国故事,增强思政教学的趣味性和感召力。第二,统筹校外课堂。关注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充分利用思政教学的立体课堂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通过沉浸式文化建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效交互,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增强使命感

13、。第三,善用线上课堂。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挖掘思政育人资源和元素。引导高职学生通过网络倾听党的声音,传递文明力量,传承文化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现代青年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打造网络舆论的高地。“三大工程”牵引课程思政建设第一,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将课程思政纳入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清单和各级党组织年终考核指标。结合“三会一课”,将“大思政”与党建相结合,发挥各支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二,打造课程思政精品工程。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纳入课程思政体系,促进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相融合,推动思政育人和学科专业育人有效融合。第三,实施教师思政素质提升工程。重视提升教师的思政素质,分情况

14、、分阶段、有的放矢地推进思政育人专题培训。通过各类活动实现价值引领,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思政育人的理念,把价值引领作为育人的重要目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二)构建多维度贯通育人新机制 建立“多元育人”体系坚持“大思政”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建立多维度贯通育人机制,形成多元育人体系,以文化育人为大方向、课程育人为主阵地、服务育人为关键,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深化基于人才培养需求的思政育人机制改革,各方协同,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创新“一主多辅”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协同育人机制包括“政产学研用”五方共同参与联动,涵盖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和管

15、理组织改革,最终实现各方联动,共享共赢。建立学生评价数据库,引入第三方评价和动态评价,最终形成客观的评价体系。(三)坚持“育人环节全融入”一体化设计 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从育人主体看,构建包括党委领导、党政管理干部、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在内的全员育人共同体。各育人主体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实现思政育人“全人员”。从育人范围看,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行企、政府多位一体育人格局,实现思政育人“全领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可由企业专家、专业教师、职业专家、学生等多方参与。邀请各界模范人物、校友、优秀教师做演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重视育人全过程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应当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16、一是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强化育人导向,建立并完善思政育人评价体系;二是通过质量监控体系,将思政育人内容作为教师评教、学生评学的重要指标,通过评价机制增强育人实效。凝聚全方位育人合力第一,站稳主阵地,完善校内课堂。通过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内第一课堂与课后第二课堂相融合,聚合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实现育人目标。第二,拓展校外育人基地、实践基地。深化线上线下融合,通过云平台、云服务促进多元育人机制形成。第三,夯实一体化育人保障。完善思政育人相关制度,制定课程思政实施相关文件,设立思政建设专项经费,加强协同育人工作,完善队伍保障机制。(四)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思政元素库建立思

17、政元素库利于形成思政育人长效机制。一是挖掘校内资源。通过高职院校党委的领导作用,增加思政育人的资金、人力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主体的育人作用。二是挖掘校外资源,包括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构建思政元素库。(五)积极构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一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评价原则,不能只盯着学生的卷面成绩;二是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举止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三是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将师生的过程性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育人体系是“大思政”育人理念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当前高职思政育人体系构建面临诸多挑战,高职院校只有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主动转变观念,在“大思政”理念下构建思政育人体系,创新思政育人路径,才能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参考文献: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徐晓明新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人民日报,()孙其昂推进高职构建“大思政”格局群众,():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责任编辑:邓 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