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效课堂:关于合作的巧言妙语小组合作注意事项1.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要合作。除了讲道理,还可以做游戏。讲道理可用类似伊索寓言中瞎子背瘸子共同赶路的故事。做游戏可选团队接力闯关式合作项目,让学生认识到单枪匹马在这个社会很难立足,唯有搂抱发展才会众志成城。2.合作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是取长补短,相互借鉴。3.合作不是削峰填谷,让优生付出代价,潜能生坐享其成。合作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是“资源共享,相得益彰”。4.没有个人准备的合作,就像没画图纸就施工,不是颠三倒四,就是乱七八糟。5.合作的路径不清晰,比没有目标更可怕。要想胸有成竹,敬请提前规划。6.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小组长的作
2、用不可小觑,教师培养小组长,就是利用分身术,长出三头六臂。7.没有评价就没有合作。能者可以多劳,但一定要给予相应的肯定;弱者可以沾光,但要有感恩思想,想办法尽其所能以弥补他人。8.小组合作的成效要有一个量化表,让各个小组看到自己的成绩和差距,攀比心往往就是原动力。9.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情趣相投至关重要,离间反目后还是分开为好。10.多搞活动,频繁竞赛,在磨合中默契,在默契中互助,在互助中增效。关于合作的内容、方法、理念11.不分青红皂白地合作,收获的往往是扯皮、低效。12.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独学与合作也要阴阳交配,动静协调。13.不给学生找事做,学生就给你找事。生活即教育,德育的一半在操场
3、。14.合作的实质是相互学习,满足个体认知、交往、审美的需要,组员可以通过优异的表现来获得尊重。15.内容过于简单的合作,纯粹浪费时间;没有结果的合作,消磨的就是对集体力量的信念。16.青椒肉丝和肉丝青椒是同一道菜,关键是谁来炒!合作与合伙是同义词,关键是干什么?17.不会妥协就不会合作,一味妥协势必败坏合作。18.合作不是万能的,没有合作万万不能。不会合作,走上社会就不会工作。19.给猴一棵树,给虎一座山;与其给鱼一双翅膀,不如给鱼一方池塘;因材施教永远是真谛。20.同时追两只兔子的人,一只也不会逮到。两人共同逮一只兔子,无论怎么合作,最终的结果是兔子在一个人手里。从一定意义上讲,放弃即是得
4、到,合作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21.正确的教育方式,尽力不与个别人发生关系,而只和集体发生关系。要有舆论做强大支撑,才能将合作落实到位。学生制定的规则,才好用在学生身上。22.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合作爆发威力的秘方。23.合作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助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寻求答案时,他才会懂得该怎样合作。24.凡是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致力于自我教育。25.用思考的目光看合作,用审美的眼光待同学,用鼓励激活沉默,用沉默换取成功。2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7.知道在适当的时候拒绝做某事,高明的拒绝往往是合作的开始。28.合作时,举轻若重,又要举重若
5、轻,避免过分自信或自暴自弃。2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30.合作的最高境界就像速录员用五笔打字,无需拆记字根,更不用对照键盘,却清楚地知道,哪个字在哪些手指上,手指往哪伸则完全是无条件反射。学生合作力(一)合作就是瞎子驮瘸子【问题导引】作为学校的教务主任,我的印象中,课改的最大瓶颈就是合作学习,我们的课堂往往出现这样的合作场景:老师合作指令发出后,学生首先是一脸迷茫,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接着是一阵“假热闹”。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机闲聊、说笑或
6、者干别的事。【嘉宾解答】学生“合而不作”的行为表现,透露给我们的是他们根本不具备合作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呢?下面的寓言或许会给我们以启示: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两个人要到达同一个地方,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好在瞎子是强壮的,瘸子的眼睛是好的,所以瞎子和瘸子一拍即合,瞎子背起瘸子,瘸子指引着瞎子,两个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共同的目标是产生合作意识的基础。寓言里的瞎子和瘸子想要快速安全到达同一个地方,这是他们的共同目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中每类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学生才知道需要做什么。彼此的互补性是达成合作意向的强烈需要
7、。瞎子和瘸子都清楚自己的缺陷,一个看不见,一个走路有障碍,但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一个能看,一个健走。想要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只有进行优势互补,这使得他们的合作意向比正常人要强很多。我们在合作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也要能看到他人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具体的小组学习合作中,擅长书写的就多书写,擅长朗诵的就多朗诵,擅长绘画的就多绘画,小组内成员各发挥所长,合作学习就能产生最佳效果。合理分工和正确的方法指导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现实行为。瞎子和瘸子的合作,如果让瘸子背着瞎子跑,结果大相径庭。所以有了共同的目标和明白彼此的长短后,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方法指导。在具体的小组
8、合作学习中,老师、组长和组内的科代表都具备这种分工和学法指导意识,才能使合作学习由意识变成有效的行为方式,并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同时目标的实现又会使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合作的价值是共享和互补,学生因共同目标而产生合作意识,因互补需要而强化合作意识,因合理分工和正确方法指导而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行动。(作者系广东省海丰县德成中英文学校 汤宪友)“形式”要为“内容”服务【问题导引】曾见到教师这样组织合作学习:下面分小组学习,你们可以随意组合,你想跟谁在一组,就与谁在一组。学生自由组合,有的小组十几人,有的小组两三人。这时有一个小女孩,看上去腼腆内向,走到老师面前,委屈得要哭出来:“哪个小组都不要我
9、”经过老师的劝导,终于有一个小组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女生。【嘉宾解答】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分组过于随意,似乎体现了把选择学习伙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这一现代教育思想,但违背了合作学习相互尊重、互补互助、共同提高的原则,使某些智力、性格、交际行为有缺陷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要使合作形式为学习内容服务,解决“伪合作”的问题,就要做到恰当分工,合理分配任务,并且遵循异质互补原则。我们必须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4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
10、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为,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小组成员间能否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每个人能否明确并积极承担在共同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都有赖于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合理分组。在实践操作中可以施行双向选择,即组长选组员,组员也可择组长,只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可。一般说来,科学的分工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因人因事设岗分组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搭配:男女学生搭配,学习基础好、中、差学生搭配,能力不同者搭配,不同特长者搭配,不同家庭环境者搭配。合作学习中,老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要心中有数,因事定人,确保个人发挥最
11、大优势,而成员间又优势互补。在角色自愿挑选无法进行的情况下,老师一定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责任目标明确小组组成后,各小组内产生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资料员等,在明确各人职责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确保人人有事干,一定要杜绝像上例中的无事干现象。一次合作中角色要固定,多次合作中角色可轮换。关注极端情况学困生要安排专人指导,老师要给予关注,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优生必须有明确帮扶对象,谨防优生一言堂、一枝秀。(作者系安徽省固镇县新马桥中学刘邦庆)把握时机是有效合作的前提【问题导引】一位老师教学生学唱小青蛙找家(一年级音乐)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舞蹈创编活动。“在小朋友热情的帮助下,小青蛙终于找
12、到了家,让我们用动作来表现小青蛙找家吧!”孩子们在这位老师的激发下,跃跃欲试,可不一会儿,抱怨声四起: “老师,他们让我演荷花,可是我喜欢演青蛙。”“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演!”“老师,王某某(同学)只顾自己玩。”“老师,我们演草丛的同学太少了。”同学们的埋怨声、吵闹声此起彼伏,加上音乐声,真是乱成了一锅粥,老师只能无奈地将“合作预想”草草了结。【嘉宾解答】这是一个典型的无效合作案例,只有合作欲望,没有合作本质,白白浪费时间。首先,“创编”舞蹈,超出了小朋友能力,合作内容选择不科学;其次,“埋怨和吵闹”说明学生合作意识不足,最终导致合作流产。合作效度,是合作学习的生命。不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都可以
13、开展合作学习的。精心选择内容、准确把握时机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保证。一般说来,合作的时机有:遇到开放式问题情境时即同一现象有多种解释,同一问题有多种解法的问题情境。合作可以拓展思维广度,延伸思维深度,找到问题解决的多重途径,达成殊途同归之效。问题逐步深入需要归纳总结时即从众多具体例子和材料中归纳总结规律、提炼本质的问题。此时合作讨论,比较鉴别,去伪存真,有益于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或规律,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学生产生疑惑时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似曾相识,但又无从下手,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时,既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又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和验证,渴望交流。这时再开展合作学习,效果自然不差。学习任务大,个人
14、无法完成时实验操作、剧情表演、研究性学习都需要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学生产生较大意见分歧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这时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在合作过程中,有了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敏捷性,及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都将得到很大提高。(作者系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杨华)没有评价就没有合作【问题导引】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小组开展活动,然后在班内汇报交流,当汇报结果与教师预案相一致时,教师就认为万事大吉,一个“好”字了结;而当学生“跑题”时,教师就采取回避的方法,
15、或阻止学生继续展示。有的教师在评价合作学习时,只重视结果,忽视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有的老师针对个人的发言有评价,而忽略了对合作团队的评价。【嘉宾解答】评价是合作的导航仪、矫正器,没有合理的评价,合作就很难开展。这则案例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侧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对那些弱势学生更缺少关注。二是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团队的评价。这些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了“评价促进发展”功能的发挥。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激励方式。
16、力争评价多元化。评价形式上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别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等。内容上包括参与情况、合作效果、创新精神、质疑探究以及平时表现、检测成绩等。融入比赛激励法。注重课堂即时性评价,合作学习融入竞赛,通常采用课前自学、课堂开展小组交流比赛、“互问互答”挑战赛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各组的情况,根据表现分别予以加分展现,教师书写在黑板左边,由课代表记下作为“周周清”评定的参考分。强调形成性评价。描画神奇曲线,公平地呈现学生的发展过程,营造比赛氛围。我实行周周清,每周算出小组平均分,并用坐标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反映小组的学习情况,增强小组凝聚力
17、,促进组内互相帮助,营造组间良性竞争,让合作学习延续到课外。捆绑评价强团队。这个评价开展的是小组之间的“捆绑”评比,这种方式我尝试了5年多,效果一直不错,小组成员之间能团结互助,组长成了督促组员学习的得力干将,组员的优势也能弥补组长的不足。自评互评突主体。合作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从合作的内容、态度、创新、探究、效果等方面设计学生小组自评和互评的表格,定期进行评价,让他们在自评和互评中总结成长。(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杨巧英)教师应是乐团指挥【问题导引】有些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
18、间游走,等到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而且有时还不作评价,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知道要做什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嘉宾解答】这样的合作学习,教师可有可无的,合作学习当然也没有什么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所说的自主合作学习的“合作”,必须是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而进行的合作学习,我们对学生是“放手”,而不是“放羊”。课堂上,没有教师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就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合作学习就是一场交响乐演出,大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在乐队指挥的导引下,演奏出一曲曲和谐美妙的音乐。老师,就是交响乐团的指挥,虽然没有直接演出
19、,但却是乐队的核心。教师在课堂合作上应发挥好“导向、导趣、导思、导法、导疑、导问”的作用。“导向”即方向上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并认定学习目标,进而围绕学习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导趣”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情感;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兴趣是实现乐学的法宝。“导思”既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塞的情况下进行的施“导”;同时又是针对不同学科特点进行的思维方式的引导。“导法”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又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规律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导疑”即要求教师在学生“有疑”时“顺疑而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拨”;在学生
20、无疑时“设疑而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追问”。“导问”即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问题,一方面是围绕学习目标实现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另一方面引发学生生成新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升华。总之,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自身定位要准确,既是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同伴。引导作用发挥到位,就像主持人毕福剑一样,既能举重若轻,又能举轻若重,善于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并产生兴趣,引发情感;善于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材对话;还善于巧妙地点拨和适时地追问,让学生获得深入探讨问题的能力;又能以合作者的平等身份对学习内容进行必需的补充和深化,对学习效
21、果做出客观评价,而绝不仅仅只是学生意见的欣赏者和所学知识的简单总结者。(作者系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二中学原林生)编者按: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状态,随着合作学习的深入与实践,教师会发现,影响学习进度、合作方向不清晰等问题逐渐暴露,这便引起我们进一步思考,成就学生合作力的因素还包含着教师与学生的隐性“合作”,这里的合作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的适当调剂和及时引领,让课堂“动静相宜”、“活实相辅”,让合作真正成为机制,可持续循环。学生合作力(二)分组不合理影响学习进度【问题导引】我尝试过合作学习,先是前后左右4人一组,没有特别照顾好中差。当学生按照自学提示先自学后合作时,我发现学生所谓的合作就是相互对答案
22、。后来,借鉴同事的做法,组员好中差搭配。但我又发现,这种分法基本上都是优生唱独角戏,中等生和学困生成了听众。鉴于以上两个问题,我重新分组,优生和优生组合,中等生和中等生组合,学困生和学困生组合。在自主学习阶段,强调每个同学都必须先自学,等学困生自学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才开始让他们合作学习。这时问题又来了:因为照顾学困生,时间浪费多了,一节课的任务完不成。到底如何分组?如何预设问题进行合作?如何保障教学进度?(来自:网友“顺其自然”)【嘉宾解答】传统课堂信奉教师“一言堂”能解决所有问题是错误的,新课堂迷信合作学习能撂倒一切难题也是不理智的。合作是解决课堂低效的良药,但不是万能药,研究合作学习的效度
23、任重道远。怎样分组?合理分组是进行有效合作的前提。分组的原则除了通常意义上所讲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以外,最关键的是要做到小组内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这是4个循序渐进的层面。分组何不借鉴足球排兵布阵的分配原则呢?不一定人人都能当前锋,也不必人人都得射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老师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在组内无可替代,否则,合作就只会“合而不作”,小组成员也就是“乌合之众”了。合作是学习的一种形式,根据合作目的的不同,还可以细化分类。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的合作此类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机会是均等的,发展是均衡的;
24、以辅优补差为指向的合作此类合作学习相当于把教师辅优补差的责任下移,形式上表现为优生讲、析,基础差的学生听、问,小组成员之间存在明显的帮扶性质;以表达交流为指向的合作此类合作学习旨在为更多学生提供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克服大班额教学展示空间不足的弊端,每个人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厘清合作学习的指向和形式,也许有助于我们理性地评价小组合作的成效,不至于因为优生机会多一点而质疑,也不至于因为潜能生表现差一点而担忧。新课堂强调“人人参与,机会均等”,变“精英教育”为“平民教育”,但也要防止矫枉过正,间接造成优生的平庸。合作学习如何保证课堂进度?费时耗力是教师不愿让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原因。其实,课堂即情感,
25、学习即成长,珍贵的林木是慢慢长成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慧心。保证课堂进度与充分有效合作并不矛盾,关键是问题设计应该科学合理。单篇预设应该抓住主问题。从一篇文章来说,问题设计应去芜存菁,施行“主问题”教学。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设计一个主问题“紫藤萝瀑布美在哪里”足矣。“主问题”设计的原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问题。一个教师在设计理想导学案时设计了8个问题,手法如出一辙,都是从诗歌中挑出一句前面加上“为什么说”,例如“为什么说有理想的人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为什么说理想是罗盘”。倘都如此,语文课堂就要变成十万个为什么了,能不低效?单元预设要有广度与深度。教材的编写多采
26、用“主题单元”的方式,这为教师整合课程资源提供了可能。整合使合作学习由“挖池塘式”变成了“掘水井式”。从纵向上,每篇课文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保证了合作的深度;从横向上,无数次有效合作的叠加,又促成了合作的广度。教师预设要为合作生成留白。重预设还是重生成是传统课堂与新课堂的显著区别。有些导学案异化为“问题库”,学生疲于应付,何谈生成与发展!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合作来解决课堂上学生生成的共性问题,这才是真正的“以学定教”。学会留白要求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合作研讨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对自己想知道的东西感兴趣,更喜欢探究自己的问题。预设共生成一色,深度与广度齐飞,有了合理的问题设计,
27、合作学习才会魅力十足。(嘉宾系湖南省岳阳县第八中学胡志锋)不愿意合作【问题导引】我校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发现:大部分同学们都很喜欢合作式学习,但也有小部分同学随大溜“浑水摸鱼”般合作,而且,一个班级总要遇到几个学生不愿参与合作学习,问其原因,其中一个竟然说:“自己从小学起就喜欢独立思考 和听老师讲解,合作学习只不过是大家闹哄哄地在玩,没有什么意义。”其中一个宁可自己一人一个小组也不愿参与合作学习。(来自:网友“一凡”)【嘉宾解答】前期有嘉宾提到“合而不作”的问题,今天这个“浑水摸鱼”般合作和“学生不愿参与”却是典型的“不合不作”问题,相信只要有合作学习的地方,就有这样的学生。学生不愿参加合作,并非
28、不愿意参加学习,只是学习的观念和习惯有问题,或者说对新鲜事物缺少正确的接受态度。因此,只要是愿意学习就可能接受合作学习,只不过需要一个师生一起帮助他们接纳的过程。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入点,就是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成功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慢慢改变学生的观念。首先,倾听诉说寻找根源,告知学生合作优势。教师必须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遇到这类问题,教师万不可简单批评或强制参加小组合作,这样只会把学生逼入“死路”。更不可以认为只是个别问题而采取“搁置”的态度。凡是优质的教育都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师不妨做一回听客,相机诱导,并适时点拨,让孩子知道合作是一
29、种新的学习方式,明白合作的意义和未来趋势。其次,创造良好合作环境,帮助学生适应合作。学生不愿参加合作,一定是小团体里没有自己欣赏和乐于交往的人。记得我当时让教师跟学生交流,教师反馈:学生认为组里那几个人在干什么都不知道,不像是要合作的人,而且讨论问题那么肤浅。显然,这个学生是没有选到中意的团队。学生本不愿意参加合作学习,再加上没有自己满意的合作对象,才可能发生宁可一人一组也不参加合作的情况。我指导教师让学生自己重新选择一个团队,教师出面协商略微调整团队组合。再其次,创设合作成功体验,激励学生喜欢合作。对于“思想掉队”的学生,学校应该秉承“启智正德”的理念,创设合作的成功体验,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
30、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教育的宗旨应该是教人做人,合作学习在今后的就业道路和社会生活上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行为观念,学校有责任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如果成绩优异的学生有这种情况,则可以指导其担任主要角色,培养其做教师的得力助手小老师。如果特质学生有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安排学生个别帮扶,在合作小组中特意安排“一对一”关照,弥补不足。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其安排合适的岗位,让其在团队中有自己合适的位置,发挥优势。学生一旦在团队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慢慢有了成就感,这个学生就会由“不合不作”变得“不合不行”了。(嘉宾系浙江省杭州启正中学欧自黎)组长作用发挥不到位【问题导引】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呈现的状态优
31、劣不一,有的小组全员参与,讨论热烈而有深度,展示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只是对对答案,流于形式;还有的小组各行其是,不见交流。合作效果的好坏其实是由组长的筹划组织决定的,作为小组的核心,组长作用发挥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小组交流合作的成果。组长分工合理,责任到位,组织有力,整个组的合作交流就会呈现一种朴素务实的良好状态,如果组长领导不力,调动不起组员的交流热情,小组合作就无从谈起。如何最大效度发挥学习小组组长的作用呢?(来自:网友“劲草”)【嘉宾解答】学习小组作为课堂上相对独立的团体,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带动性,才能推动整个课堂在合作探究中实现知识获得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课堂的重要资源。做到
32、这一点,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在选拔小组长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学科性,让各学科表现出色的学生在不同的学科课堂上担任小组长的工作,这样可以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优势,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负责”。教师要相信,给学生一份责任,学生会还教师一份惊喜。此外,教师要培养和强化好小组长的3种能力:一是提升学习力。身处知识爆炸、信息多变的时代,学生也都各有所长,个性十足。如果不能在同伴中显示出优于他人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很难得到同伴的信服和认同,所以,小组长要在学习中主动发挥个人的知识优势,才能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在任务分配、交流思路、展示重点、知识总结等方面为小组成员提供好的建议和引领,才能更好地发挥组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33、。二是培养领导力。合作是一种团队行为,只有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各司其职,才能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效果。为了避免出现“优等生占据中心,学困生旁听甚至游离于小组讨论交流之外”的现象,小组长必须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调动每一位成员参与的主动性。当组员不能融入小组讨论时,组长的引导和调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小组长要多动脑筋,多想方法,甚至带动多数组员做好个别人的工作,才能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三是注重亲和力。组长身为小组的核心,必须要有亲和力,在组织小组成员交流时,对于不配合、不积极的组员不能以势压人,也不能弃之不顾,而要通过温和恰当的方式,在集体的荣誉意识、学习的成就收获、组内成员的认同等方面给予正面的引导
34、,将其吸引到组内交流讨论中,发挥组长的辐射带动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小组长的积极性和组织帮扶热情也很关键。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会遇到各种不可知、不可控的因素,组员的种种表现和反应不会总沿着组长的预期呈现。所以,组长的情绪对整个小组合作交流效果会有一定影响。优秀小组长的积极性是维系组员情绪的风向标。作为组长,做好自我调控也是维持组内合作交流的基本保障。(嘉宾系河南省郑州市第102中学王卓颖)合作浅尝辄止【嘉宾解答】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需要的时间很长。特别是做题,运算能力差,速度慢,要花过长时间,往往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在合作阶段,只好草草对答案了事。思维得不到合理提升,知识构建难成
35、系统。有时为了赶进度,又只好“返祖”成老师讲授。(来自:网友“第三只眼”)【嘉宾解答】我们应该明白“合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呈现的态势应该是多样的:交流、讨论、探究、讲解、帮扶、互评、互测、互记、互背我们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需要,再确定选取哪种具体的合作方式,切不可教师一声令下,“讨论吧!”或者是“合作学习现在开始!”孩子们乱成一团,喧哗有余,效率不足。更糟糕的是,孩子们有的谨言慎语,有的不言不语,分神在合作之中,游离于课堂之外。虚假的繁荣掩盖了知识的生成,沉静如水压抑了课堂的狂欢。我们要看合作学习的效度与探究的深度。合作学习一定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已经对
36、学习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共同语言,才能互通有无,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同时还应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差异,不可能达到对学习目标的全面掌握。自主学习时一定会出现差异,有了差异,才会有合作的必要,才能发挥合作的魅力,从而体现合作的价值,最终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老生常谈:小组建设是合作学习的命脉,培养习惯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学习决定着高效课堂的成败。小组建设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探究的命题。如何分组、怎样结对?组与组什么关系?组内对子什么关系?怎样组织对子测评?对子与对子什么关系?这些基本的东西我们明白了,小组合作的效度就提高了。我还要
37、突出强调的是,要注重对子学习,帮扶对子,交流探究对子都不可忽视,评价也要从对子开始。对子间的合作应该占合作学习的70%。培养孩子新的学习习惯是合作学习的前提,那么孩子在高效课堂里应有哪些新习惯呢?学会倾听,有目的发问,交流时的目的性要明确,学会欣赏别人,给别人讲解要耐心,质疑补充时要积极,能承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等等。我们要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地培养,切不可操之过急。孩子新的学习习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养成。学生的新习惯培养好了,合作学习就顺利了,合作的效度就高了。当然,我们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方面发现问题时,说明我们正在思考,应想办法积极解决,坚决不能“返祖”。我们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但我们同时更
38、要相信自己、难为自己,那样我们才能化蛹成蝶,涅槃重生。(嘉宾系河北省围场天卉中学富廷阁)合作“乱起来”【问题导引】一次三年级科学课的实验环节,我把实验器材分发给每个小组。教室里立刻像捅了马蜂窝,孩子们开始哄抢器材,唯恐捞不着新鲜有趣的玩意儿。抢到物品的孩子一脸的志得意满,没抢到物品的孩子憋屈得泪花在眼睛里闪。此情景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我手忙脚乱,指挥了这组,又去安抚那组,好不容易才安顿下来。孩子们又把兴趣投入到实验中,有的小组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孩子们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竖起“V”,大喊“耶!”我急忙把手掌往下按,做出“安静”的手势。孩子们缩着肩膀埋着头,捂着嘴偷偷地乐。本想让学生合作学习,没
39、想到“合着作业”了,学生面对面很容易说话捣乱,让他们“动起来”,反倒成了“乱起来”,局面很难控制,给上课增加了难度。(来自:网友刘克新)【嘉宾解答】与执教教师的感觉相反,这是一节让我惊喜的课。从课堂上看到的不再是规规矩矩、唯唯诺诺、诚惶诚恐,随着课程的进展,孩子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不加掩饰地尽情显现,这才是“真实”的课堂。至于课堂上抢东西这个小插曲,我不觉得是合作扰乱了课堂,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三年级的孩子尚没有萌生明确的合作意识,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合作活动引领学生更好地认识合作、学会合作。学生“抢东西”引起混乱时,我们可以把问题反交给孩子们,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我们把东西都据
40、为己有,还能不能做实验?”“要想做好实验应该怎么做?”不用我们讲大道理,孩子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自会领悟到:物品是小组的,不是个人的,实验需要大家的谦让、团结才能成功。课堂“动起来”也“乱起来”,教学秩序难以维持,这是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首先,教师要先转变观念。在知识传承为宗旨的课堂里,教师要保证自己的讲授、学生的倾听,需要努力排除各种干扰,抑制学生的个别需求与随机活动,尽力把他们的注意力与行为统一到计划中的学习要求上,营造一种紧张高效、严肃有序的学习氛围。但合作学习是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主张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情感沟通情感、以智慧点燃智慧,教学信息多向传递
41、,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气氛,让每个参与者身处其中都感到安全、亲切、有归属感。其次,课堂“动起来”还是“乱起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叶澜说:“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也散,这样的课堂就叫乱。”像案例中学生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喊“耶”,在我看来并非“搅局”,而是学生享受到智慧生成的成功感、团结合作的愉悦感后的真实情感流露,这不是课堂的败笔,相反是课堂的亮点。再其次,合作课堂更需要教师提高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
42、与意识,增强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能把突发事件转化为生成的教育资源。(嘉宾系山东省平阴县教师进修学校路霞)先睹为快:学生合作力(三)本期对话嘉宾孙耀荣: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教研员赵平:河北省围场县天卉中学教科研主任邓春林: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年级主任焦慧芳: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星河学校教师马晓海:江西省萍乡市萍乡实验学校副主任对话主持:梁恕俭编者按:在前两期合作学习系列选题中,我们解答了教师对于合作不同维度的疑问,在整理问题中,我们发现“没有合作”和“合作低效”占了主流,究其原因都是不讲流程惹的祸。本期,我们立足合作流程,论证“独学、对学、群学”对于合作的重要性,用科学的程序,丰盈新课
43、程改革提出的合作理念。学生合作力(三)科学的流程是实现高效学习的保障合作需要流程,需要沟通和交流。科学的学习流程是实现高效学习的路径和保障,这种科学的合作学习流程便是“独学对学群学”。梁恕俭:为什么说合作需要流程?新课堂中的“独学对学群学”流程能否满足新课程理念上的“合作”需求?孙耀荣: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10个用线拴着的小球放入同一个器皿中(器皿口只能容下一个小球进出),10人一组,每人牵一条线,看哪组能最快将器皿中的小球全部拿出来。实验者先让一个临时组成的小组实验,结果由于大家没有提前沟通合作流程,全部取出小球用时55秒;另一小组事先进行了沟通,排好了取球的顺序,用时仅10秒钟。实验证
44、明,合作需要流程,需要沟通和交流。科学的学习流程是实现高效学习的途径和保障,这种科学的合作学习流程便是“独学对学群学”。邓春林:为什么必先独学?因为学生在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似曾相识,但又无从下手、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有时对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产生疑问,同时又希望从别人的发言评价中得到启发验证。对学,或解决疑惑,归纳提升,或师徒结对进行帮扶,解决困难。群学,则由多个对子共同交流,讨论的内容集中,难度加大。由于参与人数多,智力资源更加丰富,使合作学习的目标得到最大程度落实。“三学”组成一套完整、科学的流程系统。独学是合作的基础独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对学、群学的质量,因为带入合作学习的问题是否有价值,
45、是否能够引起共鸣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梁恕俭:高效课堂倡导的“五步三查”课堂流程,独学是第一步,是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独学对提升学生的合作力有何影响?独学要解决哪些问题?邓春林:独学要解决内容、目标、方法这三方面的问题。独学学什么,怎么学?独学是预习的过程,根据导学案这张施工图,对教材圈点勾画,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并找出自己的疑惑,用双色笔标注,为对学提供合作资源。为使独学效果更好,要给予适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善学,能体会到学习和发现的乐趣。赵平:在独学中,中等生和潜能生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就需要到对学、群学中通过
46、合作学习加以解决。优等生完成导学案后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从而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或认识,也要通过对学、群学进一步补充完善,提炼升华。可见独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对学、群学的质量,因为带入合作学习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够引起共鸣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孙耀荣:一个学习小组的合作力取决于什么?概括起来说主要取决于小组成员的凝聚力,而凝聚力的形成主要由小组的共同兴趣和价值取向来决定的。当他们在独学的基础上,经过合作发现或完成一个“难题”时,共同认识的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会产生兴奋、惊奇和愉悦的积极情感体验,这种力量又促使他们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继而形成强大的合作力。为了形成合作力,首先,教师要承认学生的
47、差异,设置问题和任务应分层次,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快感。其次,如果设定的问题较难,老师就要给学生搭“支架”,让学生能够“缓坡向上”。再其次,要给学生提供独学的指导,独学就是学生与文本、编者、作者深度对话的过程,需要有所“凭借”,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撑,让他们有章可循。最后,要防止“独学而无友”的现象,激励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结伴同行。焦慧芳:以语文教学为例,独学有两项内容:一是“直学”,就是学生直接对照教科书中的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思考,正确理解和掌握字、词、句的含义,解决一般的词汇理解和积累等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二是“助学”,也就是
48、学生利用导学方案、课后题及工具书等,进一步深入学习和领会知识点,正确理解和把握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思想感情、写作手法、文体结构、中心思想,如此“助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学情决定合作进展小组合作的流程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求证据思维碰撞抽取规律。“群学”要发挥“头脑风暴”的威力,突破各环节解决不了的问题。梁恕俭:由独学过渡到群学,应遵循怎样的流程?“对学”与“群学”最关键的操作技术是什么?孙耀荣:“独学对学群学”这一顺序的排列和程序结构反映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规律。每一环节的学习都会面临两种结果: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的产生。这种对问题的认识差异是一种新的资源,是更大范围内群学的研究目标。“对学”通过对子间的交流、碰撞,以期达到初步完善思路、解决困惑和发现新问题的目的。其关键的操作技术是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