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登高 杜甫【教学目标】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 李白、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今天让我们走近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学习他发自肺腑的诗歌登高,感受杜甫诗歌的特点。二、诗人生平和背景介绍我们常说要“知人论世”,因此在感受杜甫的诗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一)、杜甫生平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等,现实主
2、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二)背景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55岁,这年秋天,诗人来到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望远,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诗意,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三、朗读1听录音朗读2.自由朗读3.个别学生朗读4.听录音朗读5.集体朗读四、赏析在听录音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已经被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了。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别人朗读的好,还因为这首诗写得好。其实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明代胡应麟曾评此诗“古今七律第一”!现在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一)前两联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
3、请大家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明确:1.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 四句八景,语言凝练2.情感:悲凉、悲壮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3.手法:情景交融、景中有情 有声有色有形,上下联相互照应(一三山景、二四江景)(二)后两联可是诗人悲什么?(请从诗歌中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4、最好在每句诗中找出两个,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交流)1.离家多年,有家难归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4.人生潦倒,销愁无途(三)本诗借悲秋之景抒发悲秋之情,请大家读一读,“悲秋”二字在诗中有几层含义?三层:季节之秋; 人生之秋; 国事之秋五.小结在苍茫的天地之间,秋风猛烈地吹向一个登上高处的孤苦老人,两岸的猿似乎要将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凉之情全部啼啸出来,急风中的飞鸟低徊寻找着落脚点,这又多么像流浪他乡的诗人的化身啊!此时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苦又像这落叶和江水一般,难排不尽,驱赶不绝,此情此景达到了交融的最高境界!而诗人又为何如此悲苦?因为国难,因为家愁!六.背诵诗歌现在请大家带着对本诗的理解,再次齐读登高!自由朗读,争取能背诵!一齐有感情地背诵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