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燃烧之谜教学反思本课题探究燃烧之谜是在四年级科学下,第六单元第三课时在学习了前二课时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燃烧与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燃烧的条件。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一定条件制约。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手实验,获取第一手材料,再对其进行分析,突出课题重点;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师生共同讨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使难点得以突破。在课堂中通过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观察能力增强;引领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常见可燃物物
2、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激发学生关爱社会的情感。通过对燃烧和灭火的利弊分析,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明白只有掌握了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应用它,使其造福于人类。整节课以学生为主,自己动手实验、再从实践中讨论归纳出知识点,教师只起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不仅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知识,更要让他们能自主学习。例二:在探究燃烧之谜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控制变量探究实验有了基本了解,并初步作了尝试,所以,我在教材呈现上对探究环节作了简化。我首先创设情境,介绍两起真实的火灾事件,然后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燃烧的秘密,在猜想的前提下(两起真实的火灾,为什么烧毁了成片的树木、花
3、草和野生动物,却留下了山石?燃烧的起因可能是什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怎样利用纸片、煤、石头等设计对比实验?怎样灭火?)。探究燃烧之谜的二级目标的训练是在蜡烛会熄灭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起到进一步巩固技能训练的目的。探究活动的三个环节彼此铺垫,环环紧扣,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性学习。在设计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避免“为活动而活动”,三个探究活动可燃物、氧气、一定温度,通过火灾引出燃烧需要可燃物,同时也为探究活动二埋下伏笔。而在探险究三活动中,学生在想方设法寻找灭火的条件铺路搭桥。本单元列举的火灾是真实事例,学生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
4、地球环境可持续发展。防火灭火安全教育紧贴学生实际。“科学自助餐”中“遇到了火灾怎么办”这一活动内容的选取,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向他们展示了在火灾面前如何自救、如何逃生的种种办法,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科学的目的是为了用科学,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在选取案例时,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像炒菜时油热起火和在木材起火的现象,学生们都很熟悉,这些案例来源于生活实际中。一节探究活动课不应该是学生活动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头脑一片空白,而是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的事实和证据,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和评价,因此,在一节课中怎样在放开学生自主探
5、究和教师的指导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例三:首先,学生对于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很高的,在准备器材时,都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材料。 第二,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尽量遵循大象版教材的总体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所以,在设计实验时我只是提出实验时的要求,而比没有去限制学生如何的去做这个实验,在整个试验的过程中,我也仅仅的去指导学生如何的去观察物体的燃烧,没有过多的去干涉学生做实验。第三,这整个教学中,学生在实验的环节中,学生上台汇报时,学生们都在认真的倾听,当小组汇报结束时,其他小组都能够给于一定的肯定,但对于有的小组所做的实验有错误,或和自己小组所做的结果不一样时,能够当面提出自己的异议,这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所为想到的,我认为,这样的现象,对于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大胆的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表现。第四,对于本教材的一级目标,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在课堂上都有一定的表现,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 总之,在这一堂课中,又优点,优缺点,有需要在改进的,也有值得发扬的,我也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