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立福博士的“有效教学”理论与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大PK韩立福所提出的“有效教学”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2 教师增强为服务学生发展的“对象”意识,教学不再“唱独角戏”,而是与学生创建学习共同体,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 关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和质量。教师要有时间意识和效益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策略性、智慧型指导,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落
2、实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课程开发,明确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全面评价,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业成就。5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创新,积累经验,历练智慧,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这几层含义逻辑关系不清晰,是几种相关教学观点的罗列。应该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出发进行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韩立福博士的观点只是强调人的重要性,忽略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没有涉及师生关心问题,事实上,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影响巨大。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
3、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韩立福博士的学生观,强调面向全体忽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出现了唯心主义的错误认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韩立福博士的观点,弱化的教师的作用,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教学的本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其中蕴含着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指导活动,揭示数学的本质,增强教学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处理好只关于抽象的关系;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使学生获得充分的直接经验,教师的讲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间接经验的积累,这二者缺一不可。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立足教学的实际情况,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适合所有的教师,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