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语文诗歌赏析(考前辅导一)一、阅读唐郑谷的莲叶一诗,回答问题。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1这首小诗,意境优美,句句是画,它由哪四幅画面组成?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2试说说“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是从几个角度描写荷叶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画面。从视觉角度写莲叶的形象和色彩,从嗅觉角度写了莲叶的香味。此外还写出了莲叶的动态美。画面:船儿徐徐前行,河水溅起簇簇浪花,参差不齐的碧绿荷叶在水面上微微荡漾,我倚在船边的栏杆旁,清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不时送来缕缕淡淡的清香。3.三、四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侧面写出
2、人们对莲叶的喜爱,婉转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进一步表现莲叶的内在品质的高尚。二、阅读陆龟蒙的白莲一诗,回答问题。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1.一、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 素雅、冰清玉洁。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或托物寄兴),这首诗借吟咏白莲,着意于写白莲的精神美,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淤泥而不染,并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慨叹,以及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白莲比喻洁身自好的人)三、阅读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诗,回答问题。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
3、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表现了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四、阅读唐李商隐赠荷花一诗,完成13题。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注释】菡萏(hn dn):荷花。 伦:同等,同类。
4、 绿荷:碧绿的荷叶。菡萏:未开的荷花。卷舒:形容荷叶的姿态。卷,卷缩。舒,伸展。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开,开放。合,合拢。天真:天然本性。 翠:指荷叶。红:指荷花。愁杀人:令人愁苦至极。开头先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1、“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侧重表现什么?“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侧重表现共荣。“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主要表现了什么?主要表现同衰。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出怎样的品质?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2、这首诗歌颂荷花,实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声?实则表达了
5、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五、阅读宋苏轼的莲一诗,回答问题。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注释】抵:至,到。泛,浮行。旋:不久,随即。风味:美好的口味。1、诗的一、二两句叙事,交代了“卖莲房”一事强烈地吸引了诗人。(1分)2、说说“旋折荷花剥莲子”中“旋” 字在表达上的作用。“旋”意为立刻、随即。写出了诗人动作的迅速敏捷,表达了诗人求购莲子的心情的急切。3、简要赏析“露为风味月为香”这一句的妙处。“露为风味月为香”一句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不合情理,但这种形容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运用比喻
6、,把莲子的滋味和香气,比作如露四月似月那样新鲜滋润、淡雅、甘醇、香甜,使诗充满回归自然的乡野气息,产生令人神往的艺术效果。4、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作者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流露出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六、阅读唐白居易的池鹤一诗,回答问题。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1诗中描写池鹤外形气质之美的句子是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2从诗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的妙处。(1)运用衬托(反衬)的手法(2)以鸬鹚的“毛色下”和鹦鹉的“语声娇”来反衬池鹤孤高的
7、品格和不事权贵(不献媚、不讨好当权者)的铮铮铁骨(3)表现诗人对池鹤的赞美与喜爱之情。3说说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4全诗主要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1)托物言志(2)以鹤自喻,通过描绘池鹤的形象美、色彩美和鸣声美和心灵美,抒发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可得的无奈之情。七、阅读韦应物的闻雁一诗,回答问题。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注释:韦应物,唐代诗人,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年代。本诗写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故园,指韦应物的家乡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淮南,指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当时韦应物被贬为滁州(今属安徽)刺史。1.“渺”一词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渺”一字,既突出了故乡与贬谪之地云山阻隔、相距遥远,又暗含了有家难归的无奈和怅惘。2.诗歌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首句运用设问的手法。写家乡遥远,不知在何处,暗含思乡之情;更引起下文“归思”的抒情描写。3.诗人写到“闻雁”即戛然而止,请发挥合理想象,描写诗人听到雁声时的所思所感。要运用描写的语言;所思所想要点,一是远离故乡思念亲人,二是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三是宦海沉浮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