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动物游戏之谜说课稿.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02762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游戏之谜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动物游戏之谜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课题:《动物游戏之谜》 南漳二中 熊华然 一.课文定位 《动物游戏之谜》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的文章。这一单元主要学习科普文章。《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教材编排也强调阅读科普作品,关键在于要重视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的人格魅力,感受科学文章语言清晰、简捷、准确的风格。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说明文,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常识,高中阶段可在这一基础上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精神,并掌握写作说明文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的新理念,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并概括文章基本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2.学习品味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 3.学习科技文写作,尝试写简单的科技小论文。 4.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挖掘本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2.体会本文的科学性和人文性。 四.教法 1.激趣导读 说明文教学一向不受重视,教师以文教文,学生自然不会感兴趣,若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触类旁通地引导学生探索、思考相关问题,一定会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2.问题发现法,启发学生探究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探究问题。 五.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而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难题,不过俗话说的好,“一人计短,众人计长”,这表明博采众议、集思广益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欣赏他人,善于与他人交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从而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六.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5分钟) 导入新课:人类对动物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古老的人类,认为很多动物是强大的,人类需要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战胜他们;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类认为动物是一种简单的生命,不会思考,没有智慧,只是使用生理反应罢了;但现代人发现,人类与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比如我们人类从小都喜欢游戏,游戏让我们精神焕发,健康而快乐的生活,那么,动物呢,动物会游戏吗?他们为什么游戏?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物游戏视频,以此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二)(5分钟) 整体感知,理清本文结构层次,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结构。 明确:说明文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对事物、事理进行说明,本文先摆现象,后分析问题,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是按逻辑顺序安排文章。 板书:1—4动物也像人一样游戏 5—8动物游戏的三种基本形式 9—15关于动物游戏的假说及结论 设计意图:科普说明文重在向大众传达科学知识,那么它如何传达那些信息,为何这样传达信息呢?设计此问题,就是希望学生在读中质疑、问难,对课文结构安排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三)(25分钟)自主合作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本文描写性语句,进行赏析,体会说明文中运用描写的好处。 (说明文文辞相对枯燥,不易融入情感,调动兴趣,其实说明文也可以通过范读或听录音,然后再集体朗读,让学生在听读和自读时注意说明、描写等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2.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比较分析文中“厮打”“结成”“调剂”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注意从词语本意和语境上分析用词) 3.作者如何引出“动物也像人一样游戏”这一观点? (举出三个例子以后。这三个例子有什么特点——从热带到寒带,陆生到水生,走兽到飞禽——典型代表,突出其普遍性) 4.完成课后练习一,自由发言,你赞同哪种观点或你有没有什么新假说观点提出? (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气氛,给学生联想的空间。) 5.本文体现了那些人文内涵? (从课题导入,引导学生从“游戏”入手,在讨论中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承认动物游戏,也就是认识到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那么我们就要重新审视自己和动物的关系,重新认识自己) 6.课文最后为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由此可看出科学家具备哪些科学素养? (不断探索,大胆质疑\注重事实求是\具有包容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让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中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精神,学生的语言归纳、整合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得以提高。 (四)探究本文写作特点: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1.知识准确、真实2.思维严密、清晰3.态度严谨、认真) 艺术性(写作技巧通俗、趣味。描写增强可读性,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具体生动;举例给读者以具体实在的感性形象;设问,设悬,激发读者思考,环环相扣) 设计意图:学习科普说明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文章特点的把握。学习写作科普说明文。 (五)课堂小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节课大家充分体现科学的精神。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这种科学探索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仿照本文的说明语言,观察身边的动物游戏的情形加以描写,字数不少于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