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内容:第70—7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我早就知道四(3)班的同学做事认真、细心,今天,老师就看看你们的表现。
梅峰小学为了迎接六一节,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学校老师要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老师第一步要做什么呢?(生答:知道每个队员的身高)
师:请看记录表
(课件出示:书上的身高记录表)
师:通过记录表,老师就可以为每个人选择不同大小的服装了,这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师:从这张记录表上同学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同学讨论)
师小结:我们知道鼓号队有40位同学,知道他们的身高分别是多少,最高的是,最矮的是,可是厂家不可能为每一位同学设计一种型号的服装,只有确定几个不同的类型,那怎么分呢?请看例题。(出示例题)
(板书:120-129cm 小号
130-139cm 中号
140-149cm 大号
最后分成大号、中号、小号。
师:但只看记录表我们也不容易知道鼓号队大、中、小号的服装各要多少套,我们只有把同学的身高分成大、中、小几段来统计,也就是根据记录表上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板书:分段整理)
师:有哪些方法呢?可以先看一段数据,在表中找一个数一个,也可以分段先做上不同的记号,再数一数,还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教师示范画“正”)
师:请同桌两人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鼓号队员身高的分布情况。(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填表一)
师:画完正字了吗?课件出示表格
同桌交流一下每一段的人数,把表填完。
师小结: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身高在120-129厘米的有9人,在130-139厘米的有22人,在140-149厘米的有9人。(出示统计表),
师:这就是一张完整的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能清楚的知道哪些内容呢?这就是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板书:分析数据)
合计起了什么作用呢?1、反应总人数,2、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师:现在让我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购买鼓号服的问题
生:1、记录队员的身高 师:这是收集数据
2、接着用写“正”字的方法 这是分段整理数据
3、最后对统计表进行分析,获得了所需要的数据
师:整个过程就是统计,而分段整理是最重要的一环。
师: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采购服装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生活运用中是很普遍的。
二、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出示)
看了这些数据,你觉得怎么分段比较的合适?
生:我们可以分为四段:20-29,30-39,40-49,50-59
师:我们同样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同桌合作。
交流校对。
2、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丽的家园,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流水。
演示: “你知道吗?”
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一些常识
3、现在你们想知道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现状吗?(出示p.72第2题)
找一找,哪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是“优”?画“正”字统计在表中。
那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空气质量到底如何呢?请大家找一找。(良)
把其他也是“良”的城市找出来,统计好
剩下的几个城市空气质量属于哪一段呢?继续填写。
根据“正”字整理情况,完成统计表。
集体校对
指名读一读表名,这个表名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看了这份统计你有什么想法么?
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时间:2004年4月30日
指出:空气质量随时会随着一些交通、工业等情况发生变化,所以这份统计表还特意要说清楚统计的时间。
4、再来看一份我们比较熟悉的城市——上海在2004年4月整个月中的空气质量情况
演示该题,先找到刚才提到的“4月30日 58”指出:4月30日这天,它的空气污染指数是58,空气质量良,是不是每天都这样呢?
(不是,有空气质量优的时候,也有轻度污染的时候。……)
根据这份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你能评价一下上海2004年4月份的空气情况吗?
你想到了什么?(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
三、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课后请大家多搜集一些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的素材,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