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检测结果分析 自从2014年9月份开始,进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来,我们课题组先后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了两次不同的测试。另外,我们还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小老师,课堂合作交流,课堂检测,课堂作业等四个方面的表现进行了统计。经分析发现,自从开始在课堂中实施“教师应用学案式引导,学生合作式探究”这种方式以来,学生的课堂表现明显活跃,课堂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与策划下,成为学生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学生争当小老师的热情很高,大部分学生在这种长期锻炼之下,讲解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能够很自然大方的表现自己了,这是我们所乐见的一个最成功之处。我们
2、希望将孩子送到讲台上,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现场发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种锻炼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更能为他们自信的走上自己的舞台做好铺垫工作!在两次试卷检测之后,我们发现约有百分之十九十五的学生达到优秀,从家长的公开观摩课上反映的情况我们也了解到家长非常支持自己的孩子能够站到讲台上得到锻炼,从学生个人来说他们也很期待自己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经过约一年时间的尝试与研究,得到的结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们很高兴看到更多的孩子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大胆的走上讲台,勇敢的面向同伴,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而我们作为老师的则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幕后工作的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得心应手了!这是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结果,尽管我们曾经也遇到过困惑,也遇到了难处,可是看到孩子们各方面的成长,我们就很欣慰了!于是,我们决定将这种课堂模式继续沿用,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数学课堂,因为数学课堂上“他们是小演员,是课堂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