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新兴县翔顺实验学校 温彩娥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才学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知、发现、探索乘法分配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概括,并初步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这节课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先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两个不同的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然后给学生提供体验感悟的空间,继续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得出符合规律的式子,引导学生在研究讨论中,初步建构起数学模型。在此基础
2、上,再让学生根据规律把左边算式转化成右边算式,既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设计巩固练习时注意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索,在不断感悟和体验中发现、总结、归纳乘法分配律,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既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不仅能发现归纳出乘法分配律,同时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本节课我还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多种形式开展互动。因为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为了使孩子们都得到发展,我通过多向互动交流,尤其
3、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的主动建构,将个人的方法化为集体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整节课我感到比较满意的地方是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把课堂的主体权交给了学生,从原来的“学会”变为“会学”,学生们都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可是不足之处也颇多。首先是课堂节奏缓慢,如果紧凑点应该可以讲完最后一道习题的,现在只讲了一半,这是最需要反思的地方!其次是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我没有把握好,要是能准确理解学生的话,稍加引导就能让孩子们把他们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比如用类似“你的意思是说”、“
4、你是不是这么想”这样的句子来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结论比老师教给他们的印象会深很多!所以课前还需要好好斟酌,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来解释教给他们的东西。还有总结出规律后,让孩子们根据左边的算式转化成右边的算式,他们很快就能说出来,但实际上有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得很透,当时如果结合算式再强调一下会更好。后来做3道判断题时,应该允许孩子们有不一样的判断方法,不必强求一致的答案,像 56(1928)561928,不但可以通过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判断右边算式漏乘了共同的因数56,还可以用几个几看出左右是不相等的。这节课使我获益良多!比如授课思路,比如怎样根据学生的回答往知识点上引导进行归纳总结,还有板书的设计等等都有所启发!感谢领导的栽培!感谢同事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