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 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大意,能够运用联想和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边塞诗歌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2、 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 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尤其是一些反映战争的诗歌,读起来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这样的诗歌出塞。(1)、学生读题,师板题。(师一边板书一边提醒学生注意“塞”独si,下面是“土”)(2)、学生齐读诗题。 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1、接下来请学生们自由读文,若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结合注
2、解。 2、读诗题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谁来介绍“出塞”?这首诗是谁写的?介绍一下王昌龄。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三、诵读诗歌,感知大意。(一)、读通读顺。 1、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读好诗歌,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诗歌,注意读准诗中的几个多音字。 2、指名读诗。(注意正音:人未还hun 飞将jing 不教jio) 3、全班一起练读。(二)、读好节奏。 1、听老师读读这首诗,注意诗的节奏。 2、学生练读,师提醒学生读准节奏。 三、品读诗歌,入境悟情。(一)、品读第一二行诗
3、。 1、接下来请你再细读诗歌,看看你最喜欢里面哪一句诗?你从里面读懂了什么? 2、读到“明月”,你会想起李白的那句诗? 3、是啊,当我们身在他乡,抬起头看到明月时,不禁会想念起家乡,带着这种感觉去读一读诗句。 4、那这句诗我们得怎么理解呢?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 5、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 6、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7、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8、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9、引读:是啊!将士们不远万里来到边关保家卫国,一年过去了还不能回来,读 十年过去了还是不能回来,读 二十
4、年过去了还是不能回来,读 10、将士们久久不能回来,等待他们的亲人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11、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把你的这种心情放入诗句中去读一读。指名读,齐读。12、 此时明月下的战士们又会想些什么呢?(二)、品读第三四行诗。 1、想到将士们常年征战,不能与亲人团聚,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这时,一位英雄人物浮现在诗人的眼前,他是谁呢?读一读诗的后两行,看看你从哪个词语中能够读出来。 2、学生读诗句再汇报。(师借机板书:飞将在)向学生介绍李广,理解“飞将”。 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觉得李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你想到的一个词语来说说。 4、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读出感情。(1)、要是
5、有李广这样的将军在,结果会怎样?学生读诗句,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这样一来,战争就会将士们就会老百姓就会(师借机板书:平息战争)(3)、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把这种美好的感觉放到诗句中去读一读。(4)、可是,朝廷有没有任用李广这样的大将呢?(5)、所以,战争还在继续,读 将士们还是不能与亲人团聚,读 老百姓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读 四、回读全诗,有效拓展。 1、战争还在继续,将士们还在边关英勇杀敌,一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就充满了 把这种感觉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一起读全诗。 2、 这就是边塞诗歌,读它,如品香茗;读它,如饮美酒;读它,如尝甘露,令人回味无穷。这样的好诗,我们不仅要读,还要把它永远珍藏在心间,把诗背给同桌听听。指名背,齐背。 3、 像这样反映战争的诗歌,我们把它们称为边塞诗歌。除了出塞以外,还有很多很多,课外要多读一读。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两首,请你们一起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出 塞 (唐)王昌龄 明月关依旧 同情征人 渴望和平 长征人未还 热爱祖国 教学设计 向阳中心学校孔立艳 201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