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其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走向深入,光谷经济迅猛发展,光谷教育也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这一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普遍关注。学校基于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借助高校科研的团队的力量,指导学校基于生态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不断夯实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完善校本课程多样化、学生自主选课制度,促进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丰富学校课程文化的广度与深度。那么,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其原则,笔者结合学校实际研究成果,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体会。早在1996年6月份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明确出台了“全面推进素质
2、教育”的26条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制、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制,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是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官方以行政决策的形式,正式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的概念,至此以前,一直都是官本位国家设置的一级课程,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一纲一本一统天下”。到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后,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条,其中,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从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三级课程管理当作了教育
3、改革的发展大计,看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生态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有效途径。一、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从学校的生态教育理念出发,就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说,生态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是指基于学校确立的生态教育办学理念,实现师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承认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促进全体学生有差异性和个性化发展的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教育校本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成就师生的同时也成就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样目的,主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多元智能的培养;同时促进教师的课程开
4、发能力的发展,注重特色教师的培养。校本课程的实施最终实现学生的快乐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舞台,让师生通过校本课程这个桥梁展示各自多姿多彩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激情。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现实意义。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国家课程开发,是由中央政府委派专门的课程开发机构,依据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发展的需要,针对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方案,修订或编写教材,然后选择一些学校实验,接着总结经验进行推广,最后再普遍实施,并接受国家考试机构或其他评估机构的检测。它遵循的是“研究规划编制实验推广评价”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开发模式,它只强调和注重共同性和统一性,无法兼顾地方性和
5、个别性。然而,我国的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各地经济状况的差异又如此之大,只有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显然是远远不能满足各地区、各学校的不同需要的,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因校制宜,它可以更好、更具体的满足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它正好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承。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态教育办学理念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通过学生参与“走班制”校本课程活动,激发兴趣,满足需求,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学会交往,学会选择,学会探究,学会生存。通过校本课程开设,突出“生生有特长”,充分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成长需要,学会做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小
6、公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宗旨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大多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是十分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和谐发展的。可以凸显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每个学校都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凸显自己的生态教育特色,凸显自己的生态教育品牌。而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打好自己的品牌,你这个学校才有声望。看病,要去最好的医院;念书,要去最好的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教育需求,而校本课程开发非常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生态教育品质,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可以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求每
7、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地研究自己的学生,弄清楚他们有什么样特殊的学习需求;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别,有着哪些共性。校本课程开发促使教师从过去的国家课程为主,转向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关注,倡导教师成长“校本课程人人能开发”、教师专业发展“一主两翼”的模式,通过教师全员参与和个性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水平。 同时,兼顾到学校的发展远景和学校生态教育文化的再生。那么,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的特点有:1、应该以学校为基地。校本课程实施地根源在学校,体现在学校。就是说课程开发的全部流程,诸如从计划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到相应的评价体系的建立,都必须在学校里发生并一步步建立。2、应该以学校为基础。
8、学校是否应该开发校本课程,在多大的幅度和范围之内开发,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形式,都必须考虑到学校自身的性质和所确立的生态教育理念,育人目标;学校学生在某些学科上所存在的特殊学习要求;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师资优势;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及周边环境;学校已经形成的校风和传统等等。都要考虑进去,统筹兼顾,这就叫以学校为基础。3、应该以学校为主体。要体现校本课程之“本”,从两个方面去认识。第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对自上而下指令的绝对服从和无条件执行。它是学校主动的开发行为,它遵循的是”学生-教师-学校”这样自下而上的流程,学校是真正的课程开发的主体,广大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人。第二,它允许并鼓励学校在领会国家
9、课程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改编或者整合。4、应该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宗旨。我们开发的生态教育校本课程,以生为本,应该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应该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不能一提到满足学生兴趣就简单的把兴趣小组、活动课不加以系统、科学的整理、规划直接变为校本课程。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要达到,学校品牌得以提升,教师素质得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二、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总原则,具体来说,一定要充分体现下列几点:1、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从内
10、容上看应该具有实践性。应该坚持实践第一、感受第一和体验第一的原则,力求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比如绘画、剪纸、陶艺、围棋、器乐表演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2、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比如趣味数学、绘本故事、课本剧表演、英语沙龙、口语交际等,要使学生感兴趣,越是低年级,趣味性越要强,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和想象力。3、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应该具有多样性。目前有53名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42门校本课程初步成形,有22门校本课程已编印成册。现在已经实施走班制课程在具体执行的校本课程,结合我们170名走班制学生抽样问卷调查,主要从学生校本课程认可水平、
11、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大方面17个指标中分析五大板块:人文版块,艺体类版块,科技类版块,思维类版块,实践类版块。4、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应该具有发展性。学校教育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准备的,因此,课程的开发和使用就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机器人、电脑绘画等,要在操作层面上,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开发的操作层面上,一些程序性的内容,过程化的
12、材料,一定要注意正规化、规范化,要体现系统性和科学性,而力戒盲目开发和草率从事。一般说,它的开发流程,应该遵循这样的几步:1、组织建立。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成员一般应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以及特聘专家组成。其作用是: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组织保证,进行宣传和动员。作好开发的前期准备,具体负责开发工作的一系列任务的实施。2、情境分析。可以通过家长和学生调查问卷、学生座谈、文本分析、资源调查(教师的数量、知识能力结构、各种课程材料、设备、资金等)家长访谈等形式,研究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分析学校、学生、社区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本结构,明确学校需要开发的独特学习领域或各种学习
13、活动,也就是要搞清楚缺少什么、需要开发什么,以满足学校与学生发展的需要。一定要坚持“学生发展本位”。3、立项开发。学校要根据所确定的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和要开发的具体课程内容,撰写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纲要的内容为:课程理念(指导思想,要具有时代性);课程基础(讲清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原因);实施方案(课程目录、课程内容介绍、实施步骤);课程评价(评价标准、方式、过程、结果)。4、确定内容。根据立项开发的要求,提出符合并体现生态教育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内容。从“走班制”的特色课程和“双师制”的拓展课程两个方面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走班制特色课程”:由人文、思维、科技、艺体
14、、实践等五大类共30门左右个性化专题研究课程组成,打破教学年龄和年级界限,学校提供课程选课指南,由学生自由填报,自主选择身体力行的专属“课程套餐”,每周参与两个课时校本课程活动。“双师制拓展课程”:结合光谷高新科技区的人才资源优势,实行以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的“校内导师制”为主,以家长、企业高新人员、光谷博士志愿团“校外导师制”为辅的“双师制拓展课程”授课模式。充分发挥导师的各自专长和创造才能,与学生一起共同体验,感受自我,增强情感,和谐关系,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5、校内初审。由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对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和校本课程纲要进行系统性评价。对是否突出学校的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是否明
15、晰,课程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课程评价是否恰当,课程资源的利用是否充分等等,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向全校师生公布。(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 1、对课程开发教师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程度,三是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取得的效果,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评价主体多元,以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为主;评价内容分为:善于倾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我的收获、我的见解五大方面
16、;评价结果采用等级制,以星级评价为主,最优秀是五颗星,良好的是四颗星,合格的是三颗星。3、对活动的评价。以活动展示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我们学校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校园文化六节,即六节指樱花读书节、缤纷艺术节、阳光体育节、创意科技节、趣味数学节、快乐英语节等活动,给予学生等级认定,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和活动积极性,让学生不断地展示自我,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三、初步成果:促进了师生个性化发展生态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领域及内容的开发研究,我们从“走班制”的特色课程和“双师制”的拓展课程两个方面来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使之满足不同层次
17、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参加比赛的实际成绩主要有:创意七巧板2012年5月,我校参加比赛有195名学生,获奖只有45人,占23%;今年5月,我校参加比赛有228名学生,获奖达85人市级获奖等次,占37%;2012在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武汉市选拔赛儿童科学幻想绘画1人获市一等奖,3人获市二等奖,1人获市三等奖。2012年武汉市青少年建筑模型竞赛“城市环线立交”项目现场制作个人赛4人获市一等奖,2人获市二等奖,3人获市三等奖。2013年9人参加湖北省中小学生车辆模型竞赛,27人参加武汉市中小学生车辆模型竞赛。今年,12月有胡黎琳、高慧敏两名教师、张舜、袁思源、李木子、
18、饶皓文四名学生将在12月12日-12月16日代表东湖开发区参加在云南昆明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工委联合主办的第十八届“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及2013年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2012年7月28日,“海峡两岸青少年城市杯创意机器人邀请赛”,我校“生态四小”机器人队作为光谷唯一的小学代表队参加比赛,在本次活动中以作品“黄鹤归来”力压群雄,荣获RTEC机器人创意闯关小学组一等奖!2013年3月21日至24日,杨高琦、王思琦、徐世宇、陈童舒四位同学组成的“喜施”队。参加在北京石景山体育馆举行的2013RCJ青少年世界杯中国区预选赛
19、,荣获RTEC机器人创意闯关项目第四名的好成绩。2013年12月12日,将赴台湾参加2013亚洲机器人运动竞技大赛。教师围绕该校本课程开发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研讨,外出学习培训,相继有30多名教师到云南、杭州、海口、广州、深圳等地学习培训微课程、管乐队建设、传统文化艺术等交流活动。校本课程实施教师也十分积极总结提升,撰写研究论文。编写出“创意七巧板”“中华传统文化”“数学思维”“翰墨书香”“绘本教材”“剪纸”等涉及人文、思维、科技、艺体、实践等五大类22本校本教材,形成五本生态教育专刊,在中国教育报现代阅读班主任之友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十多篇,沈爱贞校长的“翰墨飘香东湖畔,雅韵润泽生态园”一文还
20、在第四届湖北学校文化论坛交流,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学校有六副阳新布贴师生作品将参加第23届中南六省中心美术教育协作交流会展出。学校在基于教育理念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引领下,“走班制特色课程”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样性与学生参与的选择性,促进了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双师制拓展课程”通过教师参与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在实践之中针对其自身的实践问题,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行动研究,使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得到有效的提升。生态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凝聚着教师协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师生综合素质,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全面推进,高位运行,呈现出跨越发展的大好局面。学校先后荣获国际生态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武汉市文明单位、东湖开发区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等荣誉十余项,中国教育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大家教育周刊“湖北经视”等多家媒体及教育核心刊物进行了专题采访,极大的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