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是我固有领土,我对钓鱼岛主权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2012年日本政府悍然“购岛”,有着深层的背景原因。在此以来中日钓鱼岛斗争进入复杂激烈的相持阶段。其中也隐藏着美国对中、美、日关系乃至亚太地区的整体战略意图。当前,钓鱼岛斗争形势处错综复杂,但随着局势发展,未来发生“擦枪走火”的安全风险仍严重存在。一、钓鱼岛地理位置及地位作用(一)地理位置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南屿、北屿和飞屿及一些礁石组成,陆地总面积约5.6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西距福建省东山岛约190海里,西南距台湾基隆市约90海里,南距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80海里。
2、二)地位作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战略价值重大,岛屿本身是主权标志,且具有重要的潜在军事、经济价值。一是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周边海域石油储量约70亿吨;周边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等多种鱼类,每年可捕量达15万吨。二是在海洋划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近年借助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规定的歪曲理解,实施海上扩张行动,如果日本占有钓鱼岛,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东海专属经济区,将多占7-20万平方公里海域。三是具有巨大的直接或潜在军事价值。对我而言,钓鱼岛列岛紧贴第一岛链,其前沿位置既对台湾岛的军事防御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对我东南沿海方向安
3、全也有着重要影响。对日本而言,其防御纵深狭窄短浅,占领和控制钓鱼岛可使其防卫范围从冲绳向西推远400多公里。二、钓鱼岛争端:历史由来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是我固有领土,我对钓鱼岛主权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历史上,中国最早发现、最早命名钓鱼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长期开发利用。 反映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利用钓鱼岛的文献陈侃使琉球录(1534年) 1893年10月,慈禧下诏将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3小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用”地理上,钓鱼岛群岛位于我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带上,是从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法理上,1943年12月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
4、1945年2月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内”。二战后,中国根据上述两个条约收回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钓鱼岛理应一并归还。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之规定和战胜国协商处置原则,日本很清楚自身无法获得琉球群岛主权和管辖权。1972年中日建交声明中一项重要条款即日本重申承诺遵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19世纪末日本利用甲午战争非法窃取我钓鱼岛。1895年,日通过马关条约非法窃取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1900年,日将钓鱼岛群岛改名为“尖阁诸岛”。1896年以来,钓鱼岛群岛部分岛屿被日本政府转卖归私人所有。1896年,日本人古
5、贺辰四郎从日政府手中获得钓鱼岛、黄尾屿、北小岛、南小岛等4个岛屿的30年无偿借用权。期满后,古贺家族于1932年从政府手中购入4岛。1972年至1988年,古贺家族先后将4岛转卖给琦玉县的栗原家族。2002年,小泉政府从栗原家族租用4岛,其中黄尾屿借给美军使用。去年以来,日政府推动钓鱼岛“国有化”进程,企图单方面改变钓鱼岛现状。先是单方面命名钓鱼岛附属4个离岛,纵容10批200余名右翼分子赴钓鱼岛海域活动,出台法律强化在钓鱼岛海域的“执法权”,非法扣留我“保钓”人士,特别是强推“购岛”,严重损害我主权权益,冲击中日关系大局。日本“购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率先挑起“购岛
6、”闹剧。2012年4月17日,石原在美声称,要以东京都名义“购买”钓鱼岛及北小岛、南小岛并进行开发。石原迄已在日国内募得捐款14.6亿日元。第二阶段,日政府以“避免事态失控”为由,借机推进钓鱼岛“国有化”。2012年9月11日上午,日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拨列20.5亿日元“购买”钓鱼岛及北小岛、南小岛。三、日本“购岛”闹剧:背景深度分析日本政府悍然“购岛”,有着深层的背景原因。一是受中日国力对比变化的心理落差影响。我国快速崛起和中日国力对比出现逆转,导致日本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对华戒惧心态加重。在钓鱼岛等问题上,日本认为继续“搁置争议”对日不利,日本应借美战略重心东移、我与菲越在南海争端激化
7、之机,完成钓鱼岛“国有化”,谋取与我战略竞争的有利态势。二是受日本政治生态加速右倾的利益驱动。近年来,右翼势力在日本政坛逐渐占据上风,不断借历史敏感问题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否认侵略历史,谋求修改“和平宪法”,以期成为政治强国。三是受美亚太战略调整的总体拉动。美加快重返亚太步伐,不断搅动地区安全格局,挑拨我周边国家在领土主权争端问题上对我发难。日本希望以美战略调整为契机,倚美自重、借美遏华,促使了钓鱼岛问题加速升温。四是受日与俄韩争端迭起的不断刺激。近年来,日本与周边多个国家关系失谐的一面突出,日俄围绕“北方四岛”纷争不断,日韩“独岛”之争明显加剧。在此背景下,日本希望利用其实际控制钓鱼岛的“有利
8、态势”,拿我开刀、向外示强、拉抬国内民意。二战后期,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称“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岛归还中国。然而1951年9月,日本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随后驻冲绳美军长期租用黄尾屿作为军用靶场。三)钓鱼岛问题背后潜藏美国战略意图冷战时期,美国单方面与日本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协定,为后来中日钓鱼岛争端埋下了伏笔。然而,弹丸之地的钓鱼岛本身显然不是美方关注的重点,在其背后,隐
9、藏着美国对中、美、日关系乃至亚太地区的整体战略意图。首先,实现岛链封锁,遏制中国崛起。海洋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利益角逐的新战场。中国虽是海洋大国,但在诸多“岛链”的“包围”下,看似广阔的黄海、东海及南海实则相对封闭,尤其是东海海域几乎全被日本本岛、冲绳列岛和台湾岛包围,而美国若牢牢掌控台湾及钓鱼岛,就完全有可能对东海形成封锁之势,将中国围堵在近海之内,使中国远洋战略难以施行。其次,制造“慢性摩擦”,分化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扮演重要的政治、经济角色,对地区安全秩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文化有诸多相通之处。近年来日本政坛亦出现几位“友华派”首相,尤其是
10、日本民主党籍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甚至曾表示“希望同中国建立兄弟般的友好关系”,并曾构思“脱美入亚”战略,推进中、美、日“等边三角关系”的形成,打造“东亚共同体”。凡此种种都是美国不希望看到的。作为美国东亚地区的最重要盟友,日本扮演的角色首先应不能威胁到美国利益,其次美国希望日本履行其盟友职责,起到制衡中国的作用。而钓鱼岛这种“既不能马上解决又不会引发重大战事”的“慢性摩擦”,正符合美国用以制衡中日关系的要求,进而使美国通过“离岸平衡手”之身份,追求在该地区的利益最大化。第三,提供“隐性支持”,实现对日“战略再保证”。2010年秋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美国一方面表示希望“通过对话和平解决”,
11、另一方面,前国务卿希拉里等美方官员纷纷表态称“此事件明显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这等于告诉日本处理该问题的上限和下限,是给日本打气鼓劲。美国前布什政府副国务卿、著名鹰派人物阿米蒂奇也在这个微妙时期突访日本,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等官员接触,并表示“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增加防务开支及美日联合军演的次数以制衡中国是最好的策略”。由此一来,既暗中支持了日方,又可牵制中国,可谓“一箭双雕”。第四,巩固美日同盟,助推“重返亚太”。整体上看,在“美日基轴”框架下,冷战后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始终未能超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底线,对美方始终亦步亦趋。这不仅体现出美日同盟“美主日从”的结构特征,同时也反映出美方始终要
12、保持其在东亚地区的主导权和影响力,这与其“重返亚太”战略是相吻合的。另一方面,美日同盟已不单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更成为其与盟国关系的“样板”,美国可借以向亚太地区国家展示其“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提升影响力和号召力。近期中越、中菲之间有关岛礁争议,越、菲等国之所以有恃无恐,与美国在该地区发挥其政治、军事影响力不无关系。可以预见,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进一步推展,这种影响还可能向朝鲜半岛、台海地区、东南亚乃至南亚地区扩散。(四)美国因素仍将对钓鱼岛问题的最终解决产生消极影响尽管日本少数极右翼分子的“购岛”闹剧无法改变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但不容忽视的是,日方对钓鱼岛的“渐进式”布局正逐步成
13、型通过阶段性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如对岛屿进行命名、对周边海域实施巡逻船警戒等),实现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最终达到对钓鱼岛“名正言顺”地占有。这种“小步快跑”的政策特点尤其值得警惕,并需尽速做出有效应对。另一方面,美国对日本在军事上的支持亦从未停止,日方已就购买单价高达1.28亿美元的F-35型联合攻击战斗机与美国政府签订了合同,首批4架战机将于2016年前交货。据悉,日本政府计划购买42架此型战机,且将优先考虑把这种单座、单发动机的隐形多用途先进战机用于日本西南诸岛防卫,而届时钓鱼岛必将被涵盖在其“防御”范围之内。总的看,钓鱼岛问题的产生、演进和复杂化,美国难逃其咎。美国意志将是影响安倍政府
14、涉钓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从安倍方面看,日美同盟是日放手在钓鱼岛问题上与我对抗的重要依托,也是日增强军事力量、解套战后各种军事束缚的重要借口。为此,安倍上任后多次表示将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极力争取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全面支持。从美国方面看,为获取最大利益,其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直采取“适度紧张,防止升级”、“双向制衡,两头渔利”、“模糊主权,强调治权”、“表面中立,私下偏袒”的策略。只要中日钓鱼岛争端尚处于可控范畴,美国的上述策略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六、钓鱼岛问题:何去何从当前,钓鱼岛斗争形势处相持平衡中,中日双方均谨慎处置,斗而不破,但随着局势发展,未来发生“擦枪走火”的安全风险仍严重存在。一是战略
15、上,坚持“主权”政策立场不轻易让步,但可能逐步回避争议,谋求日中高层对话。日当局认为,当前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中日两国存在主权争议,但日本决不接受。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判断我高度重视维护战略机遇期,判断我不愿在钓鱼岛问题上大动干戈,所以通过谈判解决钓鱼岛争端符合双方政治意愿中。今后不排除日方绕开主权争议,主动开启中日双方高层对话,谋求建立海上安全协商机制。二是现场管控上,强化“实际管控”,但力避发生激烈对抗冲突,做好与我长期对峙准备。从当前日方现场应对情况看,海保厅处置较为谨慎。从“平息事态”的战略考虑,日本也担心局势失控,无法承受中日关系全面破裂乃至引发军事冲突的后果。总体来看,未来
16、一段时间内,日本不会轻易改变外交强硬、处置谨慎的策略,双方力量在钓鱼岛共同存在的局面仍将持续。三是外交上,将继续以美欧及东南亚为外交重点战场,加大拉拢我周边国家与中国抗衡力度,争取国际社会认同与支持。从安倍内阁上台后的外交布势看,借用外力,巧用实力,图谋对华战略牵制成为其外交工作的重点。安全上更加倚重美国的同时,深化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间的横向联系;利用南海问题,加快“南进”步伐,通过经济捆绑、政治安抚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条旨在遏制我快速发展的牵绊链。四是舆论上,将继续通过炒作污蔑来扭转不利局面。为抢占道德高地,日本将从“攻、守”两方面打好这场“舆论战”。一方面,将密切监视、夸大中国位钓鱼岛周边
17、维权执法和海空巡航兵力的活动,把破坏日中关系、地区稳定的“脏水”泼到中国身上;另一方面,积极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利用美国、菲律宾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快速崛起的疑虑,大力渲染“中国威胁”,把自己包装成“被动方”和“受害者”,再将钓鱼岛问题扩大化,加深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疑虑。7月21日,执政联盟成功掌控参众两院主导权,安倍政权将进一步坐实执政根基。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复苏日本经济将是其执政主轴,是否调整外交政策、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冷却钓鱼岛问题将备受各界关注。 日美签订片面的旧金山和约1971年6月17日,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将钓鱼岛划入“归还区域”,美自1972年5月15日起将冲
18、绳诸岛及钓鱼岛的施政权交给日本。日本政府也据此主张该岛属于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其划入自卫队“防空识别圈”内。其后,日本舰船频繁赴该海域巡逻,并逐渐在岛上设置灯塔,修建直升飞机场,着手实施常态性控制。中日钓鱼岛争端由此浮出水面。(二)对我强调“中立”立场,对日适度安抚与支持中国政府对美、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非法行径一再表明严正立场,但作为导致问题复杂化的主要责任者美国转而以“调停者”自居。美国政军要员纷纷向我表明美国“中立”立场,声称美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不会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扮演调解人,希望中日在处理钓鱼岛争端时保持冷静克制,通过对话等外交途径,和平解决领土纷争。同时,美国也注意
19、对日本进行适度安抚和支持,既对日“购岛”表示理解,强调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以使日本“感到宽慰”;又以“向日通报我维权执法海监船动向”和共同筹划、实施夺岛演练等实际行动支持日本。时任美国务卿希拉里在1月19日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会谈时指出,美国承认钓鱼岛属于日本行政管辖范围,反对任何侵害日本行政管辖权的单边行为,并呼吁相关各方防止冲突,以和平的方式处理分歧。美方的表态也许对任何一方的领土主权主张都不具有法律效用或强制力,但它却强化了日本对该地区领土主权要求的欲望,起到了在政治上、军事上为日本撑腰的作用。美国这种将行政权与主权分开表述、分离处理的做法不但不符合有关国际法及国际惯例,更为日后妥善解决钓鱼岛问题埋下隐患,使该问题进一步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