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瞿李云一、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目标:泛泛而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都习惯性地对学生说:“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学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样,学校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这种教育是以学生学懂为目的,内容听懂了,问题解决了,就大功告成,功德圆满,这似乎无可厚非。不然,老师下不来台,收不了场,岂不难堪。但学生懂了就完了吗?未必!小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总是带着满脑子的问题。然而,中国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就算目标达到了。而西方之
2、教育目标则相反,它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了。这说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中,教师承担的是“传递授业”的重任,扮演着“解惑”的角色。如果学生课前没有思考的空间,课后没有问题的延伸,那么,这样的教学无疑会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天赋和创造能力。(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长期以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的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然而,当前的课程改革使得现在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对滞后。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许多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以至于在学生的头脑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经验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有这么一位实验老师说 “教材仅仅是众多媒体的一种,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
3、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在交往和对话这种独特的情境中,对课程文本进行再加工、再建构,在这种加工和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某种情感的体验、生命的感情、价格的某种成熟,同时,知识和技能的锋利是水到渠成的必然。如此说来,光靠数学课本显然是不够的。(三)教学方法:生搬硬套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有的老师便把小组合作交流当成了法宝,好象一节课如果没有合作,没有小组讨论便不是一节完整的课,弄得小组合作满堂飞。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让学生沿一条高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时也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有的低年级老师教:“9的认识”时摆9根小棒、9个图片也要求小
4、组合作”。实际上这些数学活动学生个人完全能够完成,有必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吗?这样的合作不仅不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反而让大多数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与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因此,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而应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四)教学评价:虚情假意标准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但很多教师只是浅显地理解成赏识与表扬,一时虚情假意的评价在课堂泛滥。如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问:“长方形有几个角?”学生回答:“有四个。”老
5、师随口表扬道:“你真聪明,给他掌声。”于是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掌声。此后掌声不断,表扬声此起彼伏。诚然,过去的教学指责太多,学生的确需要呵护自尊、关爱赏识,但这种平泛的语言、廉价的表扬只能削弱表扬与激励应有的价值,导致学生的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可以说,过分的模糊评价将导致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是非不分。二针对上述问题的提出,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1、 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提出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活动,本质上则是品质与能力的显露,反映了一个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其思维的直觉、独立、批判、求异和概括品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洞察、辨析、类比、推广和抽象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
6、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带问号离开数学课堂。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首先,在课堂总结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已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的,学的感觉怎么样?还要留有时间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反思:我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等等。其次,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文化的感受。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2、 对现有教材进行灵活的运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战性的,这些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
7、会标准中对教材编写意图说明的同时,真正消化理解教材,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删、调整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综合化的拓展渗透,这样,必将能从有限的教材中再生无限,于“滞后”的教材中开掘鲜活,在“片面”的教材中构架完整,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本领导。3、 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探究什么?那
8、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认为: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4、 关注评价的实效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活动如果能及时地、适度地做出评价,就能够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或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对于课改以来评价方式出现
9、的几种异化现象,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的批评是需要的。标准的评价建议中写道:“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2)评价应有指向性。课堂评价,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和发展。学生要有所发展,就需要明确努力的方向。对学生课堂表现优劣的界定固然重要,但提出相应的改进或调整的决策更为重要。否则,被评价为 “你很棒”、“很会思考”的同学很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被评价为“还需要努力”的学生往往也会陷入困惑:我又何尝不渴求进步,但该怎样去做呢? 如果我们能够指明前进的方向、改进的措施,并诱导孩子们努力去做,就一定能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