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雨特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
2、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过程与方法:在课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对雷雨有形象的感受、体验;通过自学,互相交流让学生掌握生字;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气象的重要性,并有观察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雷
3、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难点:在读中想象。 教学策略与手段: 讲授、创设情景、问答、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激发兴趣。2、板书:雨。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播放雷雨时的多媒体课件)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指名学生汇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三、预习反馈,学习生字1.汇报预习内容小组内汇报2.学习生字词小朋友们说得多好啊!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生字词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示生字词)3读课文逐段读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
4、景象?2、学生默读,思考填空:课文主要写了( )、( )、( )的景象。3、汇报。4、写作顺序:这篇课文也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部分来写的。5、读文,思考。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后的景象?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找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分别哪几自然段?6、汇报,相机板书。五、 读中感悟,理解想象:(一)读中感悟“雷雨前”的景象。1、自读自悟。师:让我们先来看看雷雨前是什么样的景象?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的13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师:谁来说一说,雷雨前是什么样的景象?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知道的?(1)理解第1自
5、然段。指名学生汇报。 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师:是啊,你看!(出示黑沉沉的乌云)云已经很厚、很低、很重了,就要掉下来了一样。师:这时,你有什么感觉?(指名汇报)指导朗读。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师:刚才这位同学读,我没有感觉到这黑沉沉的乌云“压”下来。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师:来!我们一起来读。(师引读:满天的乌云)师:读得多好啊!让老师感觉到有45块乌云一起压下来了!(2)感悟理解第2自然段。过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学生读,师动作演示)就在这时,你看!(出示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理解“垂”。师:哎,你看到了什么
6、?(指名汇报)演示点拨: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蜘蛛害怕了,直直地滑下来逃走了。(出示闪电、雷声)(3)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师:怎么了?(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指导朗读。师:哪位同学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师:他读的怎么样?(指名评价)师:你也来读一读。师:同学们你们听!(多媒体课件演示闪电雷声。)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齐读)师:雨就要下下来了。 拓展练习。出示:( )越来越( )。师:你能用“( )越来越( )”来说一句话吗?(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出示:( )越来越( ),( )越来越( )。师:谁能像课文那样用上两个“越来越”说一句话呢?(指名说)师:同学们的
7、句子说得也越来越棒了。3.有感情朗读。师:雷雨前的空气真闷呀,一场大雨就要下下来,让我们再把这种感觉读一读吧!(学生自读13自然段)(二)读中感悟“雷雨中”的景象。1、创设情境,感悟体会。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真的下起来了。(多媒体展示雷雨)2、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再来读。3、读中体会雷雨中的景象。朗读第5自然段。师引读第5自然段。雨越下越大。(生齐读第5自然段)理解感悟第6自然段。伴随音乐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指名读)评价引导:没读出雨渐渐小了的感觉。谁能把“渐渐
8、地”换一种说法。(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师:“渐渐地”就是“慢慢地”,逐渐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再来试一试。4、读中感悟“雷雨后”的景象。自读感悟。师:渐渐地,渐渐地,雨停了。雷雨后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请你读一读7、8自然段。指名汇报。师配乐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图文并茂展示画面文字。感情朗读。师:雨后的景色多美啊!你能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自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师:雨停了。彩虹挂在天上,蜘蛛坐在网上,蝉叫了,青蛙也叫了。雨后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出示: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学生自由想象,合理填空。)师:同学们的
9、句子说得越来越完整了。雷雨后的景色也是越来越美了。三、 感情朗读,回归整体: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2、总结:师: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感受了一场雷雨,了解了雷雨前后的景象,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像本文的作者那样认真观察,细心体会,把你看到的想到的也试着写下来。八、板书设计 叶不动枝乱摆 雷雨前: 乌云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蜘蛛逃、雷雨 雷雨中: 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空气清新 雷雨后: 雨停了彩虹蝉蜘蛛青蛙九、作业设计(多媒体出示)在学习了雷雨一课之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 爱书法的你,不妨摘抄本文的优
10、美词句,写成一幅书法作品。(2) 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朗读雷雨,进行课文录音。(3) 爱绘画的你,不妨根据课文的内容,用水粉画一画雨过天晴的美景。(4) 爱写作的你,不妨模仿雷雨的写法(时间顺序),写一篇写景的文章。(5) 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一首写雷雨的歌给大家听。 (6) 爱科学的你,不妨查查资料:雷、雨是怎样形成的。 以上六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教学反思:雷雨既是一篇讲自然现象的课文,又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文中语言生动优美,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一定会得到许多快乐,发现许多秘密。新课程人教版的标准增大了学生的阅读
11、量,注重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课堂教学,我充分利用课件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点,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放开手让学生们去读、思、悟、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着眼未来。” 一、凸显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是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而必须从学生学出发。” 我在设计本课时,注重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
12、而导,以学定教”。重视学生的亲身体会。如雷雨前、雷雨中天气的变化、雨后的美景,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创设文本情境,让学生观察,在情境中体会、感受。 二、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潘菽先生说:“儿童最初的阅读过程,言语运动器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出声的语言好像是感情支柱,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与其它器官之间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把课文细细咀嚼,细细品味,体会出语言文字的含义和韵味,求得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比从老师那儿听来的要深刻得多,感受得深。雷雨一文语言生动形象,是学生练习朗读的好材料。课堂上,“读”占熬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
13、读、表演读等,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并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初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者的写法和方法,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深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以此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天气的变化、雨的变化。 三、比较句子助理解 赞可夫曾语: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我在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品味,通过比较句子,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句意,体会意境。如雷雨前部分,虽然每个句子都描写得十分生动、具体,但学生不易理解句子的真正内涵,
14、这就需要比较辨析。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飘下来。 通过提问:“压”能改成“飘”吗?让学生比较、辨析,使学生知道乌云“黑沉沉”,说明云层又黑又厚,而“飘”表示轻飘飘的,使学生具体地体会到雷雨前天空的景象。 四、板书助背诵 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一个重要环节。背诵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广读熟背,不断地吸收、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宝库。 雷雨这篇课文不要求背诵。但课文语句生动、简短,易于上口,不过段落多,语句的顺序容易颠倒,我的板书简单明了,加上富有童趣的剪贴画提示,更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记忆掌握课文。 “18.雷雨 前: 中: 后:” 通过以上板书的提示,增强了记忆效果,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回味意境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重点想要解决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对这个环节设计我下了很大的功夫,在雨前部分的学习我因而用了过多的时间,以至于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有点短,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