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 高二地理教学案
第二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考点要求】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地球的自转:
1.方向: ,从北极上空俯视是 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是 时针,如下图所示:
A图自转方向为 ;B图为 方向; C图为 方向。
例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周期
时间为 ,叫做一个 日
3.速度
自转速度
文字描述
数字描述
角速度
除 外,其他地点都相同
/h
线速度
随 增加而递减
赤道 km/h ;
60°N为 km/h
地球自转的速度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线速度等于赤道上线速度与该点纬度余弦的乘积。
(5)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地球同步 卫星的角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于、等于、小于)
例1:读右图,完成(1)~(2)题。
(1)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
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
D.为23小时56分4秒
(2)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 )
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 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 B、A
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
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
考点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产生昼夜交替
1.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昼夜交替的原因:
2. 昼夜交替周期: 。
3. 昼夜界线:AB线为 。
4.学法指导:晨昏线
晨昏线(圈)是 ;
(1)特征:
①晨昏线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
②移动方向:
③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
④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
⑤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⑥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重合,在二至时跟极圈相切
(2)晨线、昏线的判定
①根据自转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 过渡到 的线是昏线,
由 过渡到 的线是晨线。如图一, BC线为 ;AB线为 。
②时间法: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据此也可以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
例2:图中ACB为晨昏线,A点为6时,则AC为 线:并用阴影画出夜半球。
③昼夜半球法:昼半球东侧为 线,西侧为 线;夜半球东侧为 线,西侧为 线。
(3)晨昏线的利用
①确定地方时
A.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处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点。
B.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点(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与之相对经线地方时为
②确定日期:
A.晨昏线通过南北两极时可判断这一
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即春分日或秋分日。
B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可判定这一天为夏至日,相反为冬至日。
③确定昼夜长短
A.昼长=昼弧/15°(小时)=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日落-12)×2 =(12-日出) ×2=24-夜长
B.纬度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反
例如:30°N昼长=30°S夜长
④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A.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昼长/2
B.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昼长/2
例3:(1)写出上面右图中点的地方时:
甲、 丙、 丁、 A、 B、
(2)该图所示日期为
(3)写出图中点的昼长:甲、 丙、 丁、 A、
(4)丙地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甲地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⑤确定直射点位置
A.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
B.纬线:纬度=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
=90°-与晨昏线相切纬线圈的度数(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
例4.左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 ,其中 是晨线, 是昏线。
(3)在下图中绘出此时的昼夜分布图,用阴影表示 夜半球,并标注经度。
(4)B点的经度是 ,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 其位置。
考点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二——产生时差
一.地方时
1.产生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相对位置偏 的地点,要比位置偏 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
2.概念:因经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时刻
3.计算原理: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 时刻东 西 。
4.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 (东加西减)
时差=经度差/15小时=经度差× 4分钟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例5:
(1)判断:图中甲、乙、丙中,甲、丙位于同一
条经线上,地方时 。
(2)计算:图中甲与丁经度相隔 度,地方时
相差 小时,按“东加西减”原则计算,
丁地地方时为 时,则甲地为 。
例6:A地为10时26分,经度为120°E,B地经度为80 °E,求B地的地方时。
例7:A地为10时24分,经度为120°W,B地为11时,求B地的经度。
二.时区
1、时区:全球划分为 ,每时区跨 。
2、区时: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如东八区的区时
即 地方时。
3、计算
(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
某地经度÷15度,取整数为该地时区数.(余数大于7.5度进一)
例8:东经78度:东 区;
东经83度:东 区.
(2)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
A.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即为所求时差值。
B.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加,即为所求的差值。
例8: 如东5区与东10区相差 个时区。
西3区与西10区相差 个时区。
东5区与西10区相差 个时区。
西3区与东8区相差 个时区。
(3)已知某地时区推算中央经线和时区范围
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某地时区数×15°
某地时区范围=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7.5°
例9:东11区中央经线 ;时区范围 。
(4)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某地区时=已知区时± 1小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例10:北京(东8区)5月2日20时,纽约(西5区)时何时?
(5)所求时间超出范围的处理
A.大于24时,要减去24,日期加一天
B.小于0时,要加上24,日期减一天
例11:北京(东8区)5月2日2时,纽约(西5区)时何时?
(6)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一般情况下有两条:
①自然界线(不断变化):即0点所在的经线,由于地球不停自转,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不停自东向西交替。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②日界线(固定不变):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③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
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
此时,全球处于同一天;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内, 地球上新的一天少于一半;当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内,地球上新的一天多于一半。
例12:(不定项)
(1).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2008年9月10日11时起飞,5分钟后过了180度经线,此时飞机所在地的地方时是
A.10日11时5分 B.11日11时5分C.9日11时5分D.10日10时5分
(2).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2008年9月10日11时起飞,5分钟后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飞机所在地的地方时是
A.9日12时5分 B.11日11时5分 C.9日11时5分 D.11日10时5分
考点四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三——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
2.偏转规律: 北半球: 偏转;沿赤道: 偏转;南半球: 偏转
3.地转偏向力始终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垂直,它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速度。
4.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 ,在 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 ,聚落、挖沙场宜选在 。
巩固练习2
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16日20时在济南隆重开幕。据此回答1~2题。
1.全运会开幕式开始时,新、旧日期所占范围的比例是 ( )
A.1∶1 B.2∶1 C.1∶2 D.全球为同一天
2.旅居伦敦的王先生想与济南观众同步看到全运会开幕盛况,他能够在当地几点看到直播盛况 ( )
A.8点 B.10点 C.12点 D.20点
读右图判断3-4(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30°E B.0°,60°E
C.30°E,30°W D.0°,120°E
4.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 本初子午线 B.0°,180°
C.0°,150°W D.150°W,180°
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如不考虑图中所画地球自转方向正确与否,假设a、b、c、d处各有一河流,那么下面“某河流的剖面图”可能位于以上四点的哪处 ( )
A.a B.b C.c D.d
7.比较下面四幅图(注: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回答问题。
(1)各图的晨线分别是:甲. 经线,乙. 弧,丙. 弧,
丁. 弧。
(2)一年之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的日子是 。在地球上,一天中晨昏线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 。
(3)赤道上晨昏线相距经度 度。理论上地球白昼和黑夜范围相等,但由于大气散射太阳光线的结果,地球上“天亮”的范围,实际上比黑暗的地方 。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