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上的例6、例7.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地对除法进行验算。
2.在探索除法验算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六组题.
口答
2÷2= 6÷3= 8÷2=
20÷2= 60÷3= 80÷2=
算一算、找规律
93÷3= 86÷2= 44÷4=
31×3= 43×2= 11×4=
问:通过做第二组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初步感知规律。
2、填一填
( ) ÷2 = 5∙∙∙∙∙∙1
( ) ÷4 = 9∙∙∙∙∙∙2
学生尝试着填好,然后,请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商×除数=被除数
3.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题1:36÷3=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36÷3=12,是把36,每3个一份的平均分.可以分成12份,12份就是3×12,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36÷3=12是36里面有12个3,12个3就是12×3正好等于36,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
64÷2= 55÷5=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题2.
出示65元买3元一个的冰淇淋,可以买多少个?
(1)小组合作,计算例题,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例题中65里面不是正好有21个3,而是比21个3多2,所以21个3多2就是21×3+2,结果就是65,等于被除数.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47÷4 68÷6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4
让学生说出如何列式,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兵乓球比赛
帮助学生明确题意,什么叫单打?
四、全课小结,巧记知识
除法验算很简单,商乘除数验算完。
要有余数别着急,同样方法再加余。
除法的验算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除法验算很简单,商乘除数验算完。
要有余数别着急,同样方法再加余。
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