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92200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知识教育?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教育问题,英国伟大的教育理论家、数学家怀特海在其《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对此做出精彩的回答。怀特海是科学大师,他在哲学、数学、逻辑学、教育学诸领域的著述颇丰。他清醒地意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发表了许多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管理的精辟观点。 茅于轼在该书的序言中说道:“思考教育的目的,事关我们下一代的成功与失败,他们将如何塑造我们这个世界。这绝不是小事。”“读了之后,感到它简直就是专门为当前的中国人写的。我们不能不佩服,怀特海在英国这块土地上思考的结果,还能适用于千万公里之外的中国。” 怀特海在前言中说道:“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怀特海把教育的对象定位为有血有肉的人,教育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任何教育,如果没有落实到血肉丰满的个人层面,都是无效的教育。理解了这个逻辑起点,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了。 教育目的一旦庸俗,无论我们怎样折腾,教与学的过程必然是索然无味的,教与学的方式必将是枯燥无趣的,教与学的结果必定是可笑无聊的。因此,搞清教育的目的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一切。 怀特海认为“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德教育便无从谈起。”当代中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出现道德滑坡。漫长的封建专制压抑扭曲了人性,思想被滞酷;盲目的金钱至上的风气摧毁了人性的良知,文明更渺茫。 怀特海说:以考核单个学生为目的的校外考试制度不会有任何结果,只会造成教育方面的浪费。首先应该考核的不是学生,而是学校。他为此举了一个例子:在英国那些了不起的大学的直接管理之下,学校的学生们参加莎士比亚戏剧课的考试,他们的文学欣赏的乐趣受到了某种伤害,应该起诉这些大学犯有扼杀灵魂之罪。 在怀特海看来,完整而健全的教育不应当只是知识教育,而应当是一种包括知识在内的文化教育。教育应该充满文化精神、浸透了浓厚文化气息,这种教育是与纯粹的知识教育根本不同的,它是知识教育的延伸、拓展和升华,目的是要使知识回归其文化,使教育回归其本性,从而让教育更加人性化并更加富有成效。 周国平说,要在学生心中传承高贵,必须让他们经常目睹高贵,因此一所学校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高贵。他们的作用,一是作为高贵的榜样,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二是在教学中善于把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传播结合起来。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不论他教什么课,都能把文化底蕴带入所传授的知识中。事实上,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教师,他讲课一定是单调刻板的,在知识的传授上也是效果甚差。 当代教育中,一些学校的教育只是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只注重书本知识,这是对学生的灵魂和肉体的双重扼杀。怀特海并不完全否认考试的作用和意义,认为考试是教育节奏之精确阶段的一个必要手段。但是,当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和奴隶、当考试成了教育的目的甚至唯一目的的时候,在理论上说,它就成了一种非人的教育。这种教育虽然培养了大批会考试的学生,但社会需要的却是创造性的人才。它的悲哀恰恰在于:它对解决我们时代面临的问题贡献甚少。 在怀特海看来减负是非常有必要的。他提出教育给学生的东西,第一是要精要,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第二,教给学生的东西一定要透彻。宁愿学得少一些,也要学得精一些。少而透彻的东西容易化为学生的思想与能力,真正吃透的东西,可以发生迁移,学生利用这些少而精透的东西去感受世界的奇妙,体验发现世界的喜悦。这个时候,他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能够帮助他理解在他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当人们理解了一切的时候,就等于是在宽恕一切。人的宽恕与理解是密切相联的,人们消除恐怖感,也常常源于理解。 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是对思想、对逻辑有很强的欣赏能力,这是一种专门学习之后获得的能力。那些仅存留在口头上、书面上的知识,并不能够帮助学生改变自己的生命与生活状态。 学校作为一个学习机构,必须是独立的单位,必须有学校根据自己学生情和教师情况而开设的课程。如果一个学校把太多的教条,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的东西硬塞给学生,那么必然造成学生的厌恶心理。学生厌学,其实就是这样来的。 怀特海认为,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是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学教育侧重于逻辑思维(用脑);技术教育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动手);人文教育则是通过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的学习,学会观察社会和生活的艺术。但是,如果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对立起来,或是把两者与人文教育对立起来,导致了狭隘的专门化,是一种“最糟糕的教育”。在怀特海特看来,只进行一种教育必然会有失偏颇,但三者的机械混合同样难以通达真理。关键是把握三者的必要张力,实现其最佳平衡。 怀特海认为的最糟糕的那种以一种或两种特定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教育(说的就是我们啊),教师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往往只向学生灌输这些特定学科的狭隘的成果。孩子们刚踏进校门,天真活泼,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课堂上小手如林,声音响彻云霄。到了中学,课堂上听到老师的提问,如同与他无关,不管自己会还是不会的问题。孩子们习惯墨守陈规,习惯了惟命是从。这多少有些凄凉吧!13亿人口大国,发展了60多年,竟没有几位获得诺贝尔奖项的,终于出了个莫言,还几乎没上过学。 怀特海说:“教育的成效就在于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森林。”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而不能“见木不见林”。各门学科的知识是相互贯通的、相互联系甚至相互融合的,在学习中不存在一种课程仅仅传授普通的文化知识,而另一种课程传授特殊的专业知识。各门科学的方法具有通用性,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思维方法、思维艺术,并能把这种方法的通用性创造性地运用于特定学科。学科之间的分离,对孩子的学习是不利的,必须让孩子的学习把所有学过的东西联系起来,形成森林效应。怀特海说:“不管学生对你的课程有什么样的兴趣,这种兴趣必须在此时此刻被激发;不管你要加强学生的何种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此时此刻得到练习;不管你想怎样影响学生未来的精神世界,必须现在就去展示它——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很难去遵循的一条规律。” 最理想的教育取决于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对生活的期待、学校外部(邻近环境)所赋予的机会,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而专门的校外考试抹杀了文化的精髓,让知识的体系分割在不相关的零碎知识中。我们教育学生,一切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判断力,锻造其对复杂环境的掌控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对事物做出预见。 成功的教师要十分清楚学生需要精确学习的知识范围,他不让学生记一些不相关的次要知识。成功的秘诀就是速度,速度的秘诀是专注。但对精确知识而言,秘诀就是速度,速度,还是速度。迅速地学习知识,然后加以应用。 怀特海告诉我们:智力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智慧,不掌握某些基本知识就不可能聪明,但也很容易获得知识却仍然没有智慧。智慧高于知识。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教育是教人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所以说,单纯传授知识并不是教育的目标。知识本身也并不是学习的第一目标,而获取知识的方法才是。通过知识培养智慧的渠道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明显地感受到知识的作用,就不仅能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智慧就在运用知识中不断得以发展形成。 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有害的。只有那些能够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够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相联系起来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应用,在于人们对它的积极掌握,即存在于智慧之中。知识的价值完全取决于谁掌握知识以及他用知识做什么。如果教育能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习得智慧,那么,教育所传达的就是集力量、美妙、逻辑于一身的思想。 通往智慧的唯一的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时保持纪律。自由和纪律是教育的两个要素。强化纪律有时是为了保证训练效果,然而过分的要求虽然可能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但知识的内在魅力也在这种要求中被抹杀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可能是只记住了枯燥的知识却缺乏灵性和感悟力;不强化纪律,必要的训练则不能保证效果,学生则油滑昏聩。所以,最好的纪律是自我约束,而这种纪律必须是让学生充分地享有学习知识的愉悦,充分感受到知识、思维和智慧的伟大魅力后才能实现。 怀特海最后警告说:“凡是不注重智力训练的民族是注定要灭亡的。你们的英雄气概,你们的社交魅力,你们的智慧,你们在陆地上或海洋中取得的胜利,都不能够挽回这一命运。”不重视培养智力的民族注定将被淘汰;忽视理性和自由这两种价值的民族,注定将被淘汰。“今天我们保持着自己的地位,明天科学又将向前迈进一步,那时,当命运之神对未受良好教育的人作出判决时,将不会有人为他们提出上诉。”教育决定个人的命运,也决定这一个民族的命运。通过教育,给人一种宗教般的情怀是很有意义的,这种宗教般的情怀就是“责任感”和“敬畏感”,责任的基础在掌控能力,敬畏的基础在于这样的感觉:在人类的生命中,在宇宙的奥秘中,存在一种过去、现在与将来,一切未来,直到永远,直到永恒的力量,对这种力量必须学会敬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