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二轮稿)
课 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三(上)第39~40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1—7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在探索算法过程中,强化数位观念,体验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渗透估算思想,不断提升数感。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的价值,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5、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
1、学情分析: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在生活中,已有购物的经验,会计算小额商品的总价。
2.教师:课件。
预习设计
一、口算:
40+40= 45+20= 68+7= 63+19=
30+90= 30+17= 7+36= 17+43=
二、预习:
1、预习课本39页的例题,并把答案填写好。
2、把自己的口算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在口算时我先算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___。
3、想一想,除了上面的口算方法,你还能用哪些和上面不同的口算方法?
并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在口算时我先算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___。
4、想一想书中两道口算题有什么不同?
三、完成39页想一想做一做第1题。
教学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
口算:(预设3分钟)
50+40= 55+20= 67+12= 53+15=
80+90= 40+17= 17+35= 27+44=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
2.根据情景图列式
口头列式。
3.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提炼建模。(预设12分钟)
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自主学习导学单:
(1)尝试独立口算这两道题。
(2)如有困难,请教小组中的同学。
(3)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4)讨论: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预设12分钟)
学生先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单
1. 基础题:“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口算方法。
2.专项题:“想想做做”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3.综合题:“想想做做”第6题,交流解决方法。
四、全课总结、巩固知识。(预设2分钟)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自己有哪些收获?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8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板块一】
1.口算,教师组织交流。
2.出示例题情景图 ,指名说说图意,口头列式。 (板书:加法算式)(出示课题)
【板块二】
1.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巡视,给予学困生适当的指导。
(1)你是怎样口算的?
(2)你还有哪些不同的口算的方法?把你想到的方法在小组里和同学说一说。
在讨论时学生按照下面的表述方法讨论:“在口算时我先算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___。”(电脑出示)
2.全班交流。
(1)指名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一一列出,教师根据口答板书。
(2)根据计算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与规范。
(3)优化计算方法,比较异同。
比一比,计算这两题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鼓励学生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板块三】
分段练习,全班校对,汇报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查找原因,研究对策。
第1题:
(1)快速对答案。
(2)每组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比一比,渗透估算,为完成第五题做准备。
第2题:(限时2分钟完成)口算这些题,你有什么窍门?(方法相同,个位或十位不变,十位或个位累加)
第4题:60+70是怎么想的?600+700呢?
第5题:为什么都是35加三十多,有时得数是六十多,有时得数是七十多?(看个位是否满十)
第6题:说说你的解决方法。(比一比、估一估、算一算)
【板块四】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我们在口算时用的什么方法?(先拆后算)
【板块五】
当堂批改,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作业
设计
小练习册
板书
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先拆后算
看十位,想个位,加法看是否进位,减法看是否退位。
教学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