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更大的数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三年级学习万以内的数进行迁移过来,首先学生在万以内数的学习过程中,己经积累了丰富的认数经验,为学习万以上的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单元中,只是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小比较方法以及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推广到万以上的数。教材为了解决大数的读写以及生活中运用的需要,引进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从多角度来认识大数。另外,教材还结合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教学目标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发展数感。2、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上的数,认识计数单位,
2、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会正确数、读、写大数以及比较大数的大小。3、 感受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上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会正确数、读、写大数以及比较大数的大小。2、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1、会正确数、读、写大数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在三年级己经有万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会读、写出万
3、以内数,能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数位顺序等。要领指导利用学生积累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进一步认识万以上数,以至亿的数,同时强化学生对大数的读写指导,解决求近似数的难点,感受近似数的意义。对后继学习的作用这些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整数乘法的基础。课时设计1.数一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万”)1课时2.认识更大的数(认识数位顺序表及更大的数)1课时3.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1课时4.国土面积(大数的比较)1课时5.近似数(认识近似数)1课时6从结绳计数说起(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1课时7练习一1课时教学内容数一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万”)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
4、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 意义。2、通过在计数器上拔数,认识“万”与“十万”位,理解十万与计数单位。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十万有多大,进一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认识“十万”的计数单位,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有一定的基础,这节课利用学习万以内数的方法迁移类推。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教 学 程 序个 性 修 改教学过程:一、复习学过的数位,并说说与它们对就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二、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十万。 笑笑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新 课 标 第 一 网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
5、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 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1)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500个班级。 (2)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 (3)十万米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25圈。 http:/w ww.xkb 1. com三、再认识“十万”计数单位。
6、 1. 拔一拔。(1)分小组操作感知(边数边拔) 第一组:一个一个地数,在计数器上从一万零三到一万零一十。第二组:一个一个地数,在计数器上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拔到十万。第三组:一千一千地数,在计数器上从四万八千拔到五万三千。第四组:一万一万地数,在计数器上从七万拔到十万。(2)在指名汇报导,在计数器上如何拔?引导学生小结,得出:满十进一,万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 三、练习活动 1. 说一说,有多少个? 让学生自己尝试数一数,得出答案。 2. 拨一拨让学生自己拨一拨,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学生先填,再与同伴交流,说出不
7、同数位所代表什么?4、估出纸的高度,发挥想象力。四、实践作业 1、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板书设计数一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万”)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认识更大的数(认识数位顺序表及更大的数)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比十万更大的数,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大数与生活的联系;2、结合计数器认识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及其数位,知道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3、完善对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认,了解个级数(万以内的数),万级数、亿级数具有同构的特征。教学重点认识比十万更大的数,完善对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能
8、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完善对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程 序个 性 修 改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计数单位“十万”,还有没有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更大的数”。(板书)。二、探究新知1、看一看,说一说。(1)、课件出示书的情境图(2)、指名说一说。(提问,让生猜)(3)、师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处处有大数。2、认识“百万”(1)师:北京鸟巢能容纳十万名观众,十个鸟巢能容纳多少名观众?说一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2)提问:你能在计数器上
9、拔出一百万吗?当十万位上有十个珠子进,应该怎么办?(指名出讲台演示)(3)交流小结:当十万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即向百万位进一。(板书:10个十万是一百万)3、认识“千万”“亿”同样的方法学习千万、亿的单位。4、探究各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1)投影(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让生尝试独立完成填空。(2)想一想小组讨论:观察计数单位万与百万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得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3)小组讨论: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推出“万”与“千万”“亿”之间的进率吗?(指名汇报,师生小结,得出“万”与“千万”进率是101010=1000)5、学习进十进制数位顺序表(1)指名说说数位与计数
10、单位有什么区别?(2)认识数位与计数单位(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3)讨论: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什么?(分数级)三、练习巩固1课后练习第1、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更大的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数的良好习惯。2、经历自主探索大数的读、写方法的过程,提升归纳与概括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程 序个 性 修 改一、导入新课1、复习计数单位上节课
11、我们认识一些大数,谁能说一说我们学到了哪些计数单位?(个、十、百)2、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法。(1)指名读数:7528 30920000 6008 (2)指名说说,你是按照什么方法来读、写的?3、引入新课:想知道比万大的数怎样读、写吗?今天来学习。(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的读法。(1)、初步理解分级读数。(回忆数级,四位一级,有个级、万级、亿级)出示:5679,把它放在个级上是表示5679个一,如果放在万级是表示5679个万,所以读法不一样。(2)、课件出示书人口普查情境图,让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借助数位顺序表读出这些数吗?(提问,让生读)(3)、师小结:这些数有个级、万级
12、,在读数之前要先按四位一级进行分级,个级上的数直接按照万以内数的读法去读,万级上的数按个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4)指名读,课件出示结果。3、即时练习(书第7页第1题)(探索末尾有0的读法)4、探索多位数的写法。(1)课件出示广东、台湾、澳门的人口数,让对照顺序表,试写出数。(2)交流写法:先写亿级上的数,再写万级上的数,哪一级上有几个就写几,哪一级上面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3)即时练习。(第7页第1题)三、练习巩固1课后练习第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人口普查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国土面积(大数的比较)教学目标1、掌握比
13、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2、掌握大数的改写方法,能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较大的数。3、通过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重点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较大的数。教学难点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程 序个 性 修 改一、复习旧知1、复习比较大小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比较大数的方法。(1)、小组交流:根据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你会推测比较更大数的大小吗?(指名说一说)(2)、课件出示书第一个比较(提问,让生做)(3)、师小结:数位不同,只比较数的位数谁多就可以了。(4)探讨书8页第一个问题(课件出示),
14、你能按从大到小排列吗?让生独立思考并完成,指名回答并板书。(5)小结:在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时,首先比位数,一个数的位数越多,这个数就越大,如果这几个数的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比较,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6)探讨第8页第2个问题提出问题:你能把图中的数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吗?让生自主尝试,独立完成,师巡视,最后交流汇报。(7)小结:在比较多个数的大小进,可以先根据位数多少分一分,然后再按照比较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进行比较。2、探索改写大数的方法。(1)课件出示书中信息。(2)读一读,你发现什么?(表达方式上不同,分别用了“万”和“亿”字)。(3)用哪种方式更简便呢?提出:怎样进行大数的改写呢?小
15、组交流,汇报,小结: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时,去掉末尾的4个0添上一个“万”字,同样把整亿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时,去掉末尾的8个0添上一个“亿”字。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第9页第1、3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国土面积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 = 960 万X k B 1 . c o m 10000000000 = 100 亿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近似数(认识近似数)教学目标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 能根据
16、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程 序个 性 修 改一、引入新课1、出示一些数据。(大概,约)2、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1、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2、分辨精确数和近似数。出示书第10页情境图,判断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如60周年、169步)3、即时练习,书第11页第1题。4、探讨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1)出示书第10页第2个问题。小组内交流:近2万平方米中的“2万”是怎么得到?指名汇报,师及时点拔。(2)小结:取近似值时通常用“
17、四舍五入”法。1800四舍五入法到万位,得到2万。它的方法是如何的呢?(3)师小结:四舍五入是5以下的舍去,等于5或比5大的就向前一位进一。(4)小级内交流:四舍五入是什么意思?如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对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如果省略到亿位呢?(5)认识约等号(6)试求近似数,并练习书第11页第3题。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第11页第4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从结绳计数说起(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进一步体会其中所包含的位值思想。2 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了
18、解自然数的特征。教学重点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程 序个 性 修 改一、引入新课1、回顾这个单元的认识更大数,多位数的读、写与改写及近似数的认识等到知识。2、引入新课:这个单元里的数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数字的成长史,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历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1、了解古人的计数方式。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小组内交流:古人究竟是怎样计数的?2、指名汇报,师点拔小结(课件出示)石子计数,结绳子计数,刻痕计数等3、课件出示古人使用的数字符号。4、认识自然数。(出示概念)5、认识十进制计数法巩固练习1完成书第13页第1题。(小组内合作交流计数方法)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反思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