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的认识案例背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听过的不如看过的,看过的不如亲自做过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本节课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体现尝试、探索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采取了找一找、认一认、数一数、说一说、摸一摸、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合作中交流,在创造中发展。现在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为例。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
2、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教材是按照“先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再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最后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包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直角、锐角、钝角等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
3、板,剪刀,钟面,各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尺子,折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画面,学生欣赏平日里见到过的实物,再让学生观察其中的一部分,从而引入课题“认识角”。(二)找一找。1、让学生边观察自己三角卡片的角。教师示范指角,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再让学生指角。2、再让学生在实物钟面和三角尺上找角,用手摸角,感受角,一起概括出角的特征,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3、运用新知,在角上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在生活中找角,利用练习题辨别角,强化了学生对角特征的理解(三)比一比。1、师:想玩游戏吗?我们就来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师:谁能用老
4、师带来的折扇给大家变出一个角来?(请两个同学合作)师:变变变,把角变大,变更大。变变变,把角变小,变更小。师:你发现角是怎么样变大的?师: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发现并归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2、折角,玩角,发现角有大小以游戏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感受角是有大有小的,思维训练,折角、剪角进一步认识角。(四)数一数。练习数角,在不同图形中数出角的个数。(五)想一想。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这些角都叫什么角?教学反思: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讨论,去发现,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把原有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认一认、数一数、比一比、想一想等,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