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巧妙用“支架”轻松学数学.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90392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妙用“支架”轻松学数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巧妙用“支架”轻松学数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巧妙用“支架”轻松学数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巧妙用“支架”轻松学数学 运用“支架式”教学,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扬中市新坝镇中心幼儿园 杨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支架式教学的渗透运用,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有利于发展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地位的巩固。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智力的核心。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恰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者 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再把知识囫囵灌输给学生,而是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者和培育者,

2、留心并重视从多方面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1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的创新思维。 弗里德海纳曾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性的教师”。创造型的教师不仅为幼儿营建一种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民主氛围,还喜欢使用更为灵活更有试验性的创新方法,在活动中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的创新思维,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探索活动。如:教师出示“8只鸡图”,让幼儿观察思考:可以编出几道应用题?有的幼儿从种类分:母鸡7只,公鸡1只;有的从颜色分:白鸡6只,黄鸡2只;有的从方位分:树下5只,草地上3只;有的从动态分,4只低头吃食,4只抬头觅食等,因此列出7道应用题,从而逐步培养幼儿多角度多方

3、位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善于启发和激励幼儿的创新思维。 教师善于抓住幼儿瞬间迸发出的创新思维火花,及时鼓励、表扬,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由此及彼,由点至面地思考问题,达到触类旁通,拓宽思路。幼儿的创新思维就会在激励环境中得到训练。如:幼儿进行小、中、大皮球的比较,有的幼儿对小、中皮球进行比较,再对中、大皮球进行比较,最后再以中皮球为中心与小皮球和大皮球比较;在比较中得出中皮球比小皮球大、比大皮球小的相对性关系。而教师可引导幼儿在小、中和中、大之间比较后,不进行大和小皮球之间的比较,而让幼儿直接推理大皮球比小皮球大的传递关系。 二、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1创设情境,激

4、发思维情趣。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于有趣和好奇的环境中,才能激起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积极思考的愿望,使他们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投入到活动中。如开商店游戏,幼儿要将物品按种类等分类,确定它们的价格,售出时要数一数物品和收回“钱”的数量,甚至收钱和找钱时还需进行加减运算等。数学活动融入生活情趣,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既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2质疑问难,引导求异思维。古人云:“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发现问题、探求知识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新的问题的提出往往是涉前人所未涉

5、之“禁地”,另辟蹊径的结果,预示着新的起飞。有疑则有问,有疑则有学,有疑则有知。如:幼儿玩“逻辑木块”。开始,幼儿只会按颜色、大小、形状、厚薄进行单一分类。教师引发幼儿质疑:除了按物体一种特征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幼儿更深入地思考,有的幼儿会按两种特征分类,大的、红的木块放一块;有的幼儿会按三种特征分类,小的、薄的、绿色的木块堆一块 在其它分类活动中,幼儿逐步探索还可按物体的材料、功能、物体之间的联系等来分。答案越来越丰富。幼儿在质疑、释疑,又质疑的思维活动中逐渐形成创新意识。 3比较诱导,激活思维路径。 比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

6、较是认识的起点,是分析的前提。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合理地运用比较方法诱导思维,可激活幼儿思维,使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充分得到发挥,增强创新意识。如教师操作课件“小猴分果子”,小猴把6个果子分成3个和2个,让幼儿判断小猴分对了吗?幼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幼儿说:“6可以分成4和2,不是分成3和2。”有的幼儿说:“3和2合起来是5,不是6,还差1个呢。”有的幼儿则说:“6可以分成3和3,小猴分成3和2,错了”等等。接着教师要求幼儿想办法改错,小朋友很快找到“2”添上1成“3”,“3”和“3”合起来是“6”;或“3”加上1成“4”,“4”和“2”合起来是6两种方法。通过辨析比较

7、,开拓幼儿思维空间。 4消除惰性,挖掘思维深度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常常浅尝辄止,然而创新思维没有“惰性”,就是一个人善于突破各种各样的框框和模式,形成个人独立的认知习惯。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帮助幼儿消除惰性,挖掘幼儿思维深度。如:教师启发幼儿探索数字的组成规律。教师给每人提供一盘扣子,让幼儿操作扣子,自己尝试去探索4的组成。幼儿发现3和1,1和3合起来都是4。幼儿明白了数的互换关系。教师再次提出问题:除了这两种分法,还能再分吗?唤起幼儿再思考再探索,幼儿在反复操作中惊喜地发现 教师启发幼儿将已掌握的数的组成规律,正迁移到较大一些数的组成,推理出一个新的数的各种组成形式。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推理能

8、力,促进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5打破定势,启迪思维的创新。 幼儿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会使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下降,自我控制力减弱,人云亦云,循规蹈矩,创新意识淡薄。教师要让幼儿打破定势,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系统,发展幼儿创新思维。如运用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在形体活动中,幼儿形象地发现三角形的物体样子不容易变,四边形物体样子容易变。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和实验,看看放小黑板的两脚活动架,挂和不挂钩子稳固的情况有何变化?幼儿在实验中认识到变成三角形的样子就牢固。幼儿随即就明白:滑梯的架子为什么支撑成很多三角形?相框站立也是三角形?这能够激发幼儿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兴趣,扩散幼儿思维。支架教学的实施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便准确的把握为幼儿提供和撤离支架的时机;教师要具有高超的课堂应变能力,随时应对幼儿的各种提问,将设计问题始终稍稍超前于幼儿的水平边界,教师要具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幼儿错误的想象、错误的做法和错误的表达,为幼儿搭建一个平实的心理支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