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怎样区分下定义与作诠释》微课教学设计
课题:《怎样区分下定义和作诠释》
学校:贵州省初中语文台桂莲名师工作室
姓名:陈宗美
时间:2015年12月
《怎样区分下定义和作诠释》微课教学设计
贵州省初中语文台桂莲名师工作室:陈宗美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概念的理解,了解下定义与作诠释的本质区别。
二、通过对题型的判断加强对下定义和作诠释的理解。
三、通过练习题训练,提高运用两种说明方法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概念的辨析,找出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的方法。
教学课时
10分钟以内。
教学设想
用这个微课程,帮助学生辨析常用说明方法中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能熟练地准确地进行句子说明方法的判断。
教材分析
这个知识点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内容。这个单元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特点等。
通过课文学习,学生了解了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貘、画图表、引资料这些常用的说明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学生往往对下定义或作诠释的说明句子判断不准,产生混淆。鉴于这点,在组织学生进行说明文专题复习时,有必要给学生找出一些辨别方法,增强他们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认识能力。
教学过程及措施
一、导入
同学们,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多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对句子进行判断。但判断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把用了下定义说明方法的句子判断为用了作诠释说明方法的句子,把用了作诠释说明方法的句子判断为用了下定义说明方法的句子。例如:
判断下面两个句子,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②统筹方法是一种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有的同学判断:两个句子都用了下定义说明方法。有的同学则认为:都用作诠释说明方法。有的则认为:①用了下定义说明方法,②句用了作诠释说明方法。有的又认为:①用了作诠释说明方法,②用了下定义说明方法。
出现这种判断零乱现象,是因为同学们对下定义和作诠释这两种说明方法的理解混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辨析这两种说明方法的技巧,避免以后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生误判。
二、怎样辨析两种说明方法
(一)了解下定义
1.概念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2.格式
“下定义”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格式多为: “×××(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如:无理数(一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特征) 的小数(属概念);或“×××叫×××”,如: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3. 下定义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下定义概念(属概念)与被定义概念(种概念),二者外延(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必须相等。前后互换,意思不变。其中一方外延过宽或过窄都不行。如:
①商品就是劳动所得的产品。(定义过宽)
②历史小说是以农民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小说。(定义过窄)
③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外延相等)
(二)了解作诠释
1.概念
作诠释是说明文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2. 格式: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的语言形式。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意思没变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例:
①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②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食物从何处来》
(三)二者区别
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
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没有变,即“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只能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成“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二者的区别还可用下面的推理关系来表示: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例如下面这几个例子:
①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
②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③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
①②两句都是判断句,①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食物的概念,它还可变为“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②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果变为“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那就荒谬了,因为不是所有有颜色“单纯的光”都是激光。③句不是判断句,说明的内容没有解说“晕”的本质特征,只是描摹了它的具体表象,因而是作诠释。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通过对下定义和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辨析,以后不会再把二者混淆了吧。下面这个表,将两种说明方法放在一起对照,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外延与内涵 推理与反推是否成立)
名称
内涵与外延
形式
例句
下
定
义
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
甲是乙=乙是甲
如:“无理数是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说成“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是无理数”后意思没变,都成立。
作
诠
释
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甲是乙≠乙是甲
如:“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说成“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赵州桥”后,前者成立,后者不成立。
三、练习题
区别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是下定义,还是作诠释?
①银河是由无数星星组成的带状星群。(下定义)
②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作诠释)
③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④统筹方法是一种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下定义)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