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让每只小鸟都飞上蓝天
——农村中职学校如何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钟祥市职业高级中学 康玉英
由于对职业教育的不了解,进入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是中考分数过低,普通高中不愿接收的学生;甚至是成绩太差,没有勇气参加中考的学生。他们进入职高后,普遍有学习方面的心理障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典型的学困生。由于涉及的面积广,学困产生的时间长,如何矫正他们的学习心理,促进他们的转化就成为农村中职学校最紧迫、最关键的一环了。
要解决问题,首先便要追其根、溯其源;要促进学困生的转化,首先要了解其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与类型。
1、自控能力的缺失。由于年龄的关系,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渴望得到他人成人式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学识的问题、阅历的浅显,他们处理问题简单、冲动、不计后果,这样,在言行上就难免失当。尤其是学困生,更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与诱惑,做出不合时宜甚至是严重错误的事,尽管有时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但却由于缺乏自控能力,意志力不坚定,导致学习注意力分散,精力不集中。
2、应付与厌学心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依靠的都是知识,现代的家长和老师出于培养人才的动机,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向他们提出的要求过高,相应采取的奖励也过高或处罚的手段过严,而学生却因为难以达到学习目标,产生失落感,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但又必须应付家长和老师,于是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欺骗师长的行为相继出现。另一方面,由于高中的学习负担加重,加之初中阶段基础较差,而高中的学习内容又相对较深,进一步破坏了学习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在学习上变得懒散起来。
3、恐惧与逆反心理。在教育教学中,有些家长(或老师)面对学生出现的过失,不是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使学困生心理负荷加重。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或家长)对学困生过度的批评或冷淡,使这些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状态,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这样很容易滋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往往诱发出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的确,许多学困生之所以难以专注于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过份压抑所致。
4、自卑与期待心理。面对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失误很多,因而他们所受的鼓励与支持少,批评与责备多,从而容易产生焦虑和自卑感,进而削弱学习动机。同时,他们更期望师生和家长对自己友善、尊重和信任,希望自己的长处被大家看到,并得到肯定。
找出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根据农村学校现状及学生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加强理想教育,强化自制能力。远大的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因此,首先要教育学困生树立远大理想,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让他们明白,要想成为有用之人,就必须及早奠定文化基础。同时,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评讲传统美德故事等活动,对学困生进行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和自强不息的教育,坚持启发和鼓励相结合,使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动力。
2、要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困生都沐浴在老师爱的阳光下。“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一条座右铭。教师必须树立人人都是教育对象、人人都是关心对象的教育思想,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提出希望和要求,也要在思想上和生活上进行关心,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流,多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笑脸、一句赞语、一声问候都会给自感被忽视的学困生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甚至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并转化为前进的内在动力。
3、因材分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驱力,而学习动机里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兴趣。过重的学习负担会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中职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就较差,且层次参差不齐,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从基础教起,大多数学生将在一片迷茫中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尤其要针对学困生给予最适当的安排,让他们觉得学起来不是太费力,从而逐步拥有学习的兴趣和盼头。
4、给予学困生正确恰当的评价、及时的勉励,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在班级中,要尽量为学困生创设表现才能的机会和体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让学困生的心理得到较好的矫正和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我们坚信:只要教师能时刻为学困生着想,从点滴做起,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今日的学困生一定会像优生一样在将来成为翱翔在蓝天的小鸟。
此文在“第七届全国优秀职教文章”大赛中获优秀奖(2009.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