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87888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 基础题。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 ,燕然未勒归无计。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2)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3)过尽千帆皆不是, , 。(《望江南》温庭筠)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作者的抱负和雄心的句子是: , 。 (5)把李清照《武陵春》默写完整。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 , 。 2.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下列古词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  B.天下苦秦久矣。      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4).选择正确的译文。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A.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不同      B.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相同      C.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A.先帝不认为我品质行为恶劣,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B.先帝不因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自己委屈别人,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C.先帝不认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5).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6).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 二、理解运用(38分) (一)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       会:适逢    B.上使外将兵     将:带领    C.为天下唱       唱:倡导    D.宜多应者       应:回答 2.“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把     B.因为     C.认为     D.凭借 3.划线语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正确的一项译文是(   )    A.现在要灭亡了,是死,举行大计也是死,等于都是死。    B.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大事也是死,大家都等着死。    C.现在逃跑也要死,发动大计也要死,不如都去死。    D.现在逃跑也会死,发动大事也会死,同样都是死。 4.对文中画线句子“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认为项燕已经战死了,或者可能逃亡了。    B.认为项燕不是已经战死了,而是已经逃亡了。    C.有的认为项燕战死了,有的认为项燕逃走了。    D.或者认为项燕可能战死了,或者认为可能逃走了。 5.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不当的一项是(     )    A.记叙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B.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C.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全部经过。   D.记叙陈胜吴广起义前的谋划。 6.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陈涉世家》中表现全文主旨体现作者抱负的名句是            (2)文中表明陈胜敢于向统治阶级挑战的句子是      ,        7.从下面的说法中找出正确的两项是(     ) A.《陋室铭》、《桃花源记》、《捕蛇者说》中的“铭”、“记”、“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B.《水浒》、《红楼梦》是长篇小说,《故乡》、《孔乙己》是中篇小说。 C.“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这三个成语均出自《论语》。 D.《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依次是马克·吐温和莫泊桑。 (二) 以人为鉴      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hong)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日:“人以铜为鉴⑥,可正衣冠⑦;以古为鉴,可知兴替⑧;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zhen)⑨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选自《史纲评要》) 【注释】      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④指:指名。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叔玉:魏征之子。⑤薨:公侯死称薨。⑥鉴:镜子。⑦正衣冠:使衣冠正,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这是使动用法。⑧兴替:兴衰。替,衰落。⑨朕:皇帝自称。 1. 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1)郑公魏征卒       (2)并为书石            (3)可正衣冠         (4)朕亡一鉴矣          2.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选出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郑公魏征卒     ③并为书石    ②士卒多为用     ④得鱼腹中书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4.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的道理。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                  。 (三)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1. 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2. 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4.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                                                                      二、 合作探究写作   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有时也该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甚至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   请你“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创新能力测试】 一、 语言运用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那时,假如你作为北京的青年志愿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并向他们致以美好的祝愿,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你该怎样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1.接待外国观众:                           (用英语准确表达另加1分) 2.接待中国运动员:                          二、语言表达(12分) 请用一段话把下列三个词连接起来,要求想象合理,联系自然。 书包    沙漠     克隆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