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新.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85129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地理选修一轮复习 厚积薄发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文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一、人增口长模式 1、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来源:学科网ZXXK] 人口现状 1999年,世界人口超过______亿 (2008年,世界人口超过______亿)[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 人口增长曲线 “____”形曲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率—______率 影响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发展水平,也是决定性因素 2、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注意: (1)人口增长模式先发生转变的 ,原因:① ; ② ;③ 。 (2)人口增长模式后发生转变的 ,原因:① ; ② ;③ 。 (3) 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已步入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 ;20世纪70年代由于我国大力开展 ,现已属于 。 3、人口问题 不同阶段的人口年龄结构图 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影响:①劳动力不足;②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措施:①鼓励生育;②吸纳移民;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影响:对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产生压力,社会经济发 展缓慢。 措施: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中国的问题: 、 。 二、人口容量 1、怎样区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强调 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承载的 数量 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 大小关系 某一地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特征 警戒性、不确定性、相对稳定性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因素 与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 三、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和人口机械增长(由人口迁移引起)。 (2).人口迁移的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方向:从农村→农村;从城市→农村;从城市→城市; 从农村→城市(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迁出地 ⑴加强与外界联系 ⑵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 ⑶提高经济收入 ⑴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 ⑵使教育投入回报减少 对迁入地 ⑴弥补劳动力不足 ⑵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⑶推动城市化发展 ⑴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⑵给城市造成巨大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 4、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时期 影响因素 特点 流向 5、民工潮、民工荒、民工慌 1.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答案: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答案: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例: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 (1)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例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2: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2)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3) 材料1、2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一、 城市的空间结构 1、 城市区位分析 地理位置: 、 。 自然区位:地形,气候,河流,土壤 社会经济区位:资源,交通,政治,科技,旅游,宗教等 2、 城市区位选择 (1) 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2) 城市区位选择: a自然资源 煤矿: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中国 、 石油:英国阿伯丁,中国 、 金矿:南非约翰内斯堡 铁矿:鞍山、包头、攀枝花 b交通: 、 c政治: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美国首都华盛顿等 d科技:日本的筑波城,美国的“硅谷” d宗教:沙特的麦加和麦地那(伊斯兰教)、梵蒂冈(天主教)、拉萨(佛教) e河流: 3、城市土地利用 分类 我国土地分类 农用地 ______、园地、______、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 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土地、其他用地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______用地、______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4、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形成 (1)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体现在各种经济活动的 。 (2)影响地租水平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和 (3)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付租能力: OA 付租能力最强; AB 付租能力最强; BC 付租能力最强。 功能区: OA为 区; AB 区; BC 区。 5、功能区分布的好处 功能区 位置 形态 特征 布局的原因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6、功能分区的成因 (1) 经济因素: (2) 历史因素: (3) 社会因素: (4) 政策因素: 7、 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 类型 分布地区 举例 团块状 平原地区 成都 条带状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延伸 兰州 组团状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重庆 8、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结构模式 特点 同心圆模式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扇形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 延伸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多核心模式 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原有市中心 、 和 等 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形成卫星城,并由他们共同 组成城市地域 田园模式 9、 城市服务功能 中心地理论 中 心 地 概念 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______的地方 职能 中心地具有多种服务功能——主要提供货物和______功能 级别 较高级别的中心地______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 等级划分 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______来划分 门槛人数 概念 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和服务______ 理论 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人数,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人数,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______ 城镇与中心地 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 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______ 城镇空间分布主要受制于______因素、行政因素和__________因素 高级中心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______分明的空间______系统 10、城市等级与城市的功能、服务范围、数目、距离之间的关系 (1)、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彼此间距离、数目的关系 城市等级 城市作用 城市数目 城市距离 服务范围 职能种类 服务功能 高 大 少 远 大 多 强 低 小 多 近 小 少 弱 (2)、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关系——嵌套关系(正六边形) 例1、读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特点,分析该布局形式的优点。 (2) 图中在A、B、C、D何处开设零售商店最符合市场最优原则?在甲、乙、丙、丁四处开发房地产,何处可以称得上“地王”?理由是什么? (3)丁处铁路、公路交会处经常发生堵车和交通事故,现已建立交桥,但仍然拥堵,原因何在?(6分) 二、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概念:城市化又叫______化,是指人口和______活动在空间上______、乡村地区转变为______地区的过程 (2)标志:①________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________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______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4)城市化的特征: (5) 城市化的意义: 有利于乡村与城市的交流,______城乡发展差距 有利于改善地区______结构 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______ __________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影响乡村的__________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______程度 2、 城市化差异 (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特点: 起步早,速度慢,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出现城市病 (2) 发展中国家内部 虚假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 (3) 中国城市化:城市化进程____,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______。 3、 城市化的影响 (1) 对自然环境:-----影响地表径流 城市热岛效应 (2) 城市病:① ② ③ ④ ⑤ (3)措施① ② ③ (4)逆城市化:原因: 表现: 三、案例分析我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一)、珠三角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 2、 自然条件: 3、 社会经济条件: (二)、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 工业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 阶段 工业类型 时间段 表现特征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措施 问题 措施 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四)、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珠三角模式: 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东北模式: 云南德宏模式: 四、 检测反馈 例题1:读珠江三角洲城镇图(图甲)、珠三角经济区扩展图(图乙)及材料,并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回答各题。 上世纪8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城市数量大增,城市人口比重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目前东莞的非农业人口已占70%。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东莞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产业升级。原先的劳动密集产业向广东北部转移。 (1)读图甲,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快的原因。    (2)读图乙,分析广东北部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地的原因。   (3)简要说明珠三角部分乡镇修建农民公寓的地理原因。   (4)珠江三角洲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由于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处理量小,环境污染日益显露出来。简述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表现。         (6) 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哪些行政区?    (7) 简述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 (8)泛珠三角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试分析这种区域合作所带来的好处  (9)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哪些方面?   例题2:读“长三角经济区示意图”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 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 第三章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13 把握现在,赢得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