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枣阳市白水高中2015年5月地理周考题
命题人:袁兴玲
一单选题(共60分)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2002~2014年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2006年 B.2008年
C.2012年 D.2014年
2.2007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
C.政策限制外来人口进入 D.房价升高,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3.下图是我国2014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有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 B.人口出现负增长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人口老龄化 D.自然增长率低,新增人口少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5.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7.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读“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8.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10.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容量 B.国际移民
C.国内迁移 D.社会经济
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各题。
1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C.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读台湾省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完成下列小题。
13.图中反映台湾省( )
A.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40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C.20岁人口比重先下降再上升 D.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14.预测到2035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 B.人口增长速度快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下图示意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5.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
A.1970年 B.1985年
C.2005年 D.2013年
16.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限制人口迁移
B.提高教育水平
C.提倡早婚
D.鼓励生育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7.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18.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下面分别为我国A市人口年龄结构图(M为2004年资料,N为2014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 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20.有关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产业结构影响到了迁入人口性别结构
D.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工业结构的升级
我国于2010年计划有条件地放开“二胎生育”政策。某大学生根据某地数据(政策改变后生育率为原生育率的1.4倍左右)设计了人口政策变化前后的劳动力增长数学模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图中能正确表达该地政策改变后劳动力(15-60岁)增长趋势的是
A.模型1 B.模型2
C.模型3 D.模型4
22.我国人口政策改变后将会出现
A.劳动力数量变化最快 B.劳动力数量增加,抚养比立即减小
C.劳动力负担持续增加 D.低龄人口增长快,前期抚养负担加重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23.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2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类似的是( )
A.埃及 B.德国
C.中国 D.印度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 (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5.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
A. 12.7% 22.2% B. 25.3% 19.9%
C. 16.6% 20% D. 11.4% 31.4%
26.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 )
①“单独”二胎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读某四个地区人口“三率”统计图,回答下题。
27.关于图示四个地区人口问题或相应解决措施,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过快 B.乙地应鼓励生育
C.丙地经济发展水平低 D.丁地人口平均寿命长
28.与欧洲西部地区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相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状况示意图,回答各题。
29.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 B.乙地最可能位于发达国家
C.丙地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 D.丁地的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韩国
1.5
0.6
0.9
尼加拉瓜
3.7
0.6
3.1
中国
1.71
0.66
1.05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
(2)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4)对照表中的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阶段。由于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_______模式。
32.(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汉市城区图:
材料二: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
材料三: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
(1)简述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答出三点即可,6分)
(2)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4分)
(3)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3分)
33.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 ,城市人口数量呈 趋势。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
(2)该城市建立了 城和 区,有利于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3)单项选择:下列关于该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
A.老龄人口比例上升 B.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密度减少
(4)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 。
(5)城市中心区比郊区气温 (高或低),并分析原因: 。
34.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10分)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_______%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______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_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根据图中数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机械增长率的和始终大于0,说明人口总数持续上涨,人口总量最大年份是2014年,D对。
2.该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高,2007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可能是东部沿海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对劳动力 的数量要求减少,B对。我国城市化水平低,没有逆城市化现象,A错。材料不能表示政策限制人口进入 ,C错。房价升高,居住用地紧张不是主要原因,D错。
考点: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的原因。
3.C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中看,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A错。从图中看不出人口出现负增长,B错。正确。图中显示平均年龄位于中间,说明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出于青少年比重小,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C正确。自然增长率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较多,D错。
考点:该题人口数量的变化。
4.B
5.B
【解析】
试题分析:
4.该指标可以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由此可判断该数字为广州人口合理容量。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的特征。B正确。
5.任意扩大资源索取量,以及保持较高的人口增长速度,都会加大当地人口规模,从而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故B正确。
考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6.C
7.D
【解析】
试题分析:
6.该城市在9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增长快,大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沿海设厂,吸引了内地大量民工迁入。机械增长是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C正确。
7.人口迅速增长为城市增加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压力。D正确。
考点:人口流动及其影响
8.B
9.D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8.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差即为死亡率。读图可计算得知,乙时期死亡率最低。B正确。
9.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到过渡型、现代型演变过程中,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人口死亡率先下降,到现代型模式时增大,甚至超过出生率。在此过程中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现为由低到高再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综合判断,D正确。
10.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模式不断发生变化。D正确。
考点:人口增长及影响因素
11.C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11.人口增长受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共同影响,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为人口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为正,读图可知③④时期为人口正增长,开始时期为③时期,故C正确。
12.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①时至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一直呈现正增长,人口数量增加,③时以后至⑤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呈负增长,人口数量减少,③时期人口数量最多,故C正确。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13.D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13.读图,图中信息显示台湾省青少年人口比重持续减少,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D正确。
14.受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影响,台湾省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A正确。
考点: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现象
15.B
16.D
【解析】
试题分析:
15.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总数就持续增长。所以从1940-1985年之前人口一直增加,198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之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开始减少,所以1985年为人口最多的年份,B正确。
16.从1985年至今该国人口呈负增长趋势,说明该国人口不断减少,老龄化问题严重,所以应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故D正确。
考点:考查人口问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小题1】C
【小题2】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人口潜力指数分布图可判断出,①处数值最高,②处仅低于①,③处低于150,④处高于150,所以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应选C项。
【小题2】观察图分析,人口潜力从东向西先减少,A错;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区经济发达,资源利用率高,B错;③地区位于西部山地,受山地阻挡,太平洋水汽无法深入,降水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C正确;④地区位于美国西部沿海,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湿润,科技发达,交通便利,主要是因该地气候适宜,D错。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影响人口潜力的主要因素
19.D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19.读取两个时间的数据,M(25%,70%,5%)、N(15%,75%,10%)。对比可发现未成年人比重下降,成年人、老年人比重上升,老龄化现象明显。本市青壮年人口应该是迁入的,自然灾害频发与老年人口增加关系不大,D正确。
20.根据题中资料,无法判断当地人口数量,故A错。引起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B错。从就业人员构成看,该市重工业比重小,轻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达,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吸引了大量女性迁入就业,C正确。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其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并未出现产业升级,D错。
考点: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对人口迁入地的影响
21.B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21.改变生育政策,是因为面临劳动力年龄人口减少的问题。改变后,新增婴儿数量多,但不能马上增加劳动力人口数量,所以劳动力数量先是下降,约20年后成为劳动力,然后劳动力数量上升,与图中曲线模型2一致,B对。A、C、D错。
22.我国人口政策改变后将会出现低龄人口增长快,前期抚养负担加重现象,D对。新增婴儿约20年才能成为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变化慢,A错。劳动力数量增加,人口老龄化严重,儿童比重增加,抚养比不会立即减小,B错。劳动力负担先增加,约20年后减小,C错。
考点:政策变化对劳动力增长趋势的影响,读图分析能力。
23.D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23.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大于0,人口总量就是增加状态。读图,从①到④人口 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 ,所以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最大值在④时期,D对。②表示增长速度快,但不是最大值,B错。③未达到最大值,C错。
24.图中④时期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出现负增长,说明是发达国家。中国、埃及、印度是发展中国家,A、C、D错。德国是发达国家,人口是负增长状况,B对。
考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25.A
26.C
【解析】
试题分析:
25.2010年时,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此时劳动人口约占75%,老年人口约点10%,未成年人口约占15%。按题干要求进行计算,可知老年抚养比与少年抚养比约为12%、20%,A正确。
26.目前我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延长人口红利期即使劳动人口尽可能长时间的占较大比例。单独二胎政策可增加未成年人比重,降低劳动人口比重。故C正确。
考点:人口红利期
27.A
28.C
【解析】
试题分析:
27.图中横坐标为死亡率,纵坐标为出生率,甲地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1.4%,自然增长率为2.2%,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过快,A正确。乙地自然增长率大于1%,为高自然增长率,不能鼓励生育,B错。丙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为现代型,目前发达国家为现代型,丙地经济发展水平高,C错。丁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原始型,人口平均寿命短,D错。
28.欧洲西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与丙地最相符,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9.D
30.C
【解析】
试题分析:
29.甲图人口年龄呈年轻型,少年人口比重大,自然增长率高;乙图的自然增长率为0;丙图0-14岁人口占25%,老年人口占3%,15-64岁人口占72%,年龄结构年轻,自然增长率高;丁图是负增长。选D正确。
30.甲国人口增长快,少年人口比重大,自然增长率高,老年人口比重小,A错;乙国自然增长率为0,但出生率和死亡率也都高,是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不可能是发达国家,B错;丙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劳动力人口15-64岁人口占比重大,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C正确;丁国是负增长,老年人口比重大,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D错。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人口知识。
31.
(1)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2)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原始
(3)A、E A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由于死亡率高造成的;E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由于出生率低造成的
(4)E C D 计划生育 现代人口增长
【解析】
试题分析:
(1)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图中斜线部分位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表示自然增长率。
(2)从图中可以看出,A阶段人口变化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3)图中A阶段人口变化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处于低增长阶段;E阶段人口变化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的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处于低增长阶段。造成两阶段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不同的,A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由于死亡率高造成的;E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由于出生率低造成的。
(4)韩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5%、0.6%、0.9%,处于E阶段;尼加拉瓜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7 %、0.6%、3.1%,处于C阶段;中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71%、0.66%、1.05%,处于D阶段。由于我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
32.
(1)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上交通便利;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铁路枢纽,陆上交通便利。(6分,答出3点即可)
(2)特点:迁入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省外迁入人口以周边省份为主(4分)。
(3)影响: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带来交通、住房、教育、环境压力等。(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城市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主要从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气候等方面加以分析;经济地理区位:主要从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方面加以分析;政治文化地理区位:主要从国家政策、军事、宗教、旅游、科技等方面加以分析。
(2)据材料二可知:武汉市迁入人口有73.70℅来自本省;据材料三可知:省外迁入武汉人口以周边省份为主。
(3)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从就业、交通、住房、教育、环境等方面加以分析。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
33.
(1)扩大(1分) 增长(上升) (1分) 城市化(1分)
(2)卫星(1分) 新(1分)
(3)C(1分)
(4)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用水方便(任答两点即可) (2分)
(5)高(1分) 城市中心区人口,工业密集,交通运输繁忙,排放大量热量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比较,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呈增长或上升趋势,反映了城市化过程。
(2)根据图例分析,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卫星城和新区。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城市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外来打工人员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城市发展快,增加的主要是青壮年人口,老龄人口比例不会上升,A错。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比重下降,B错。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C对。人口密度增加,D错。
(4)在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用水方便,农业基础好,有利于城市形成。
(5)城市中心区比郊区气温高。 因为在城市中心区,人口、工业密集,交通运输繁忙,排放大量热量。属于城市热岛效应。
考点:城市化过程的特征,区域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热岛效应。
34.
(1)1
(2)2010
(3)1986;1990
(4)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人口年龄金字塔图,2000年0-4岁婴幼儿男性约为4%,女性约为3% 合计人口比重约是7%;2010年0-4岁婴幼儿男性约为3.5%,女性约为2.5%,合计人口比重约是6%,故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1%。
(2)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可知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1.91%=6.96%,说明2000年我国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故此四次人口普查中只有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3)计算2000年10-14岁是人口对应的出生年份是1986年-1990年;2010年20-24岁是人口对应的出生年份也是1986年-1990年,故说明从1986年到1990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明确题目要求,观察两个年份中两个年龄段的比例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联系该时段为建国初期,社会安定,医疗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回答即可;1982年金字塔图显示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联系该时段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
考点: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重点考查在不同年龄段,男女比例情况及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第5页,总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