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笔算乘法》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83072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01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笔算乘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笔算乘法》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60页《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2.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4.应用规律 完成5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研究估算 例5.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可能的方法: 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在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 …………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师:如果你是带队的老师,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可能出现的结果: a:a种方法计算得很准确,但计算比较麻烦。 b:本来就是在准备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b种方法计算很简便,但钱带少了有可能会不够。 c:本来就是在准备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c种方法计算也比较简便,由于把104估计得大些,那带的钱是肯定够用的,使得准备更充分。 ………… (4)小结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生活中我们在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同时为了使准备显得更充分,在估算时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而是将数字估计的大些。对于这个例子而言,当然是选择把钱准备多些的方法更符合实际。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是要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2 、探讨可以用"四舍五入"方法的情况。 (1)出现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来到“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馆,这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还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吗? 在“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馆中,观众的看台分成了12个区,每个区有58个座位,大约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观看表演?” (2)解决问题,并找出合适的方法。 师:请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做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法,说明自己的理由。(请几位方法不同的同学,注意要会说出自己的理由。) 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找到认为合理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说明自己的选择,全班讨论出合适的方法。 ………… (3)小结 师:我把同学们的意见整理了一下,意思就是在这里它只要求大家了解大概能容纳多少人,就要使结果尽量地接近准确值,所以同学们可以用把两个因数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说得真有道理,我也同意你们的意见。 3、 探讨乘法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找到的估算方法有这么多,那你认为,乘法到底该怎样估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在全班汇报。 小结:把同学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作准备的时候可以把因数估计大些,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结果更接近准确值。一句话,就是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四、拓展应用 1 、了解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用处。 师:乘法估算到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2 、基本练习,书上61页的第1题。 师:我们就来看看生活中用到的估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回答时要说明是怎样估计的。 下列各数你是怎样估计的? (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2)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3)本校有学生688人,大约是( )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3 、为供水商人解决问题 师:你能为我们学校的供水商人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供水商人:“全校一个月大约喝多少桶纯净水?” “我们班一个月大约喝11桶纯净水。” 师: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填出条件后,再请学生解决。并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说明理由。(答案相同) 4 、解决燕鸥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燕鸥吗?这里有一段有关它的介绍。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请同学为燕鸥解决问题,并请1—2位展示。 5 、估计数字 (1)师:同学们会写作文吗?老师常常看到有的同学写作文,写几句话,就数一下字数。是为了什么呀? 看来同学们常常都会估计文章的字数,那请你估计下面这篇文章的字数。 荷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估计好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找到合适的方法。 (2)师:会打字吗?如果给你15分钟的时间,你能把这篇文章打出来吗? 首先要了解学生自己每分钟打字的个数,再采用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反馈小结 自我评价及小结。评价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以及收获。 师: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当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时候,也是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实际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