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3∕T 2334-2019 装配式混凝土渠道应用技术规范(黑龙江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48270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3∕T 2334-2019 装配式混凝土渠道应用技术规范(黑龙江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DB23∕T 2334-2019 装配式混凝土渠道应用技术规范(黑龙江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DB23∕T 2334-2019 装配式混凝土渠道应用技术规范(黑龙江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DB23∕T 2334-2019 装配式混凝土渠道应用技术规范(黑龙江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DB23∕T 2334-2019 装配式混凝土渠道应用技术规范(黑龙江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91.100.30 Q 14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 23342019 装配式混凝土矩形渠道应用技术规范 2019-03-19 发布 2019-04-18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23/T 23342019I目次 前 言.II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4 4规划.4 5技术要求.5 6工程设计.5 7生态设计.8 8制造.10 9安装.16 10验收.18 11运行维护与管理.1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整体式混凝土矩形渠典型断面图.1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拼接式混凝土矩形渠典型断面图.22 附录 C(规范性附录)装配式混凝土

2、矩形渠道质量检验要求.25 附录 D(规范性附录)构件弯曲强力试验方法.26 附录 E(规范性附录)装配式混凝土矩形渠结构计算方法.28 附录 F(资料性附录)装配式混凝土渠道的分配水构件.33 附录 G(资料性附录)管渠连接分配水结构.38 附录 H(资料性附录)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工艺.40 DB23/T 23342019II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祥晟水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景路、张守杰、耿贺松、徐昭巍、张滨、刘丽佳、陶琦、钟华、常俊德、张恒。DB23/T

3、233420193装配式混凝土矩形渠道应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装配式混凝土矩形渠道的术语、规划、设计、制造、施工与安装、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5级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农田灌溉排水等工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T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 1499.3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4、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8810 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 GB/T 8813 硬质泡沫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 GB/T 9142 混凝土搅拌机 GB/T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 13788 冷轧带肋钢筋 GB/T 14683 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 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 18173.3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3部分:遇水膨胀橡胶 GB/T 21303 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 GB/T 27690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GB/T 33011 建筑用绝热制品

5、抗冻融性能的测定 GB/T 35608 绿色产品评价 绝热材料 GB/T 35609 绿色产品评价 防水与密封材料 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288-201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600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662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JC/T 485 建筑窗用弹性密封胶 JC/T 949 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 DB23/T 233420194JC/T 2255 混凝土接缝密封嵌缝板 J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55 普通混

6、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T 283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SL 17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SL 191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 599 衬砌与防渗渠道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 703-2015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3.1 装配式混凝土矩形渠道 在工厂或预先生产制作的用于农田灌溉排水工程过水断面为矩形混凝土渠道。分为整体式矩形渠和拼接式矩形渠两类。3.2 整体式混凝土矩形渠 过水断面为矩形的预制混凝土渠。3.3 拼接式混凝土矩形渠 两个预制

7、L形构件中间通过浇筑混凝土连接底板,过水断面呈矩形的混凝土渠。3.4 构件弯曲强力 整体式混凝土矩形渠底板或拼接式混凝土矩形渠L形构件侧板在压力作用下破坏时的极限荷载,单位以kN计。3.5 分配水构件 用于连接装配式混凝土矩形渠道的具有分水、配水功能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3.6 一体化闸门构件 与装配式混凝土矩形渠道连接的闸门底板、侧墙一次浇筑成形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4规划 4.1资料收集 4.1.1应收集水源、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气象、地形、土壤、作物,以及水利、农业、交通、电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4.1.2应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水利综合规划、农业规划、农田水利

8、建设规划、灌区节水灌溉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景观规划相协调。DB23/T 2334201954.1.3应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将水源、渠道输水系统(管道输水系统)和田间灌排工程统一规划,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4.2主要技术参数 4.2.1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按 GB 50288-2018 中 3.2.2 规定的执行。4.2.2渠道水利用系数设计值应不低于 0.95,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按 GB 50288 的方法计算。4.2.3整体式混凝土矩形渠设计流量宜小于 1.0m3/s;拼接式混凝土矩形渠设计流量不宜大于 5m3/s。设计流量大于 5m3/s 的渠道应通过经济技术比较。4.2.4装配式混凝

9、土矩形渠道的合理使用年限应不低于 30 年。4.2.5装配式混凝土矩形渠道的渗漏量应不大于 0.10m3/m2/d。4.3环境气候分区及化学侵蚀环境等级 应符合GB/T 50600 的规定。5技术要求 5.1混凝土性能 a)混凝土 28d 抗压强度应不低于 C50,且出厂时应不低于 C40。侵蚀环境下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 GB/T 50600 的规定。b)混凝土抗冻性能应不低于 F300。5.2构件弯曲强力 整体式混凝土矩形渠的弯曲强力和拼接式混凝土矩形渠的弯曲强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可根据表 A.4和表 B.4 确定。5.3外观质量与尺寸偏差 a)外观质量应符合表 C.1 的规定。b)尺寸偏差应

10、符合表 C.2 的规定。5.4钢筋保护层 厚度应不小于15mm。6工程设计 6.1一般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矩形渠道结构设计包括水力验算、结构验算、地基承载力复核和防冻胀设计。6.2水力验算 6.2.1过流能力应通过水力计算验算,满足渠道正常输水要求及水面线衔接的要求。混凝土糙率系数取 0.0130.015。断面尺寸可参见附录 A 选择整体式混凝土矩形渠和附录 B 选择拼接式混凝土矩形渠 L型构件。6.2.2水面线推算流量 Q、水位 H 应按 GB 50288 的方法计算。DB23/T 2334201966.2.3渠深选择应依据水面线推算要求的流量 Q、水位 H 及相应的超高确定。6.2.4渠道超

11、高应不小于 0.1m。6.3结构验算 6.3.1结构计算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应将渠道上可能同时作用的各种荷载进行组合,组合方式应符合附录 E.1 的规定,并按最不利条件确定设计荷载组合。在规定的材料强度和荷载取值条件下,采用以安全系数表达的方式进行设计。6.3.2应按 SL 191 的规定,根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和受力特点,仅验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配筋可参见附录 A 选择整体式混凝土矩形渠和附录 B 选择拼接式混凝土矩形渠 L 型构件。6.3.3L 型渠道底板与现浇底板的连接应满足 SL 191 的规定。6.4地基承载力复核 6.4.1结构底面的压力,应符合式(1)要求:.(1)kapf式

12、中:结构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kp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af6.4.2结构底面的压力,可按式(2)计算:.(2)AGWpkkk式中:结构内水重(kN);kW结构自重(kN);kG结构底面面积(m2)。A6.4.3结合国内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初步判断或不具备试验条件的可按式(3)计算:.(3)kcmdbacMdMbMf式中: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af、承载力系数,按GB 50007-2011中表5.2.5的规定取值;bMdMcMb 基础底面宽度(m),大于6m时按照6m取值,对于砂土小于3m时按3m取值;基底下一倍短边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土的黏

13、聚力标准值(kPa)。kc6.4.4当基础宽度大于 3m 或埋置深度大于 0.5m 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式(4)修正:.(4)5.03dbffmdbaka式中: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af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akf、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GB 50007中表5.2.4规定取值;0d结构底面以下的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结构底面宽度(m),当底面宽度小于3m时按3m取值,大于6m时按6m取值;b结构底面以下土的加权重度(kN/m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重度;m结构埋置深度(

14、m)。dDB23/T 2334201976.4.5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地基处理可选用机械压实、加筋地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换填垫层或复合地基等方法。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应通过试验确定。6.5防冻胀设计 6.5.1渠基土换填措施 a)采用非冻胀性土置换冻胀土渠基时,置换层应设置反滤和排水。置换深度可按式(5)计算:dnZZ.(5)式中:nZ置换深度(m);渠床置换比,可按表1取值;dZ设计冻深(m);渠底板厚度(m)。表1渠基置换比 地下水位埋深Zw(m)土质 置换比(%)ZwZd2.0 黏土、粉土 ZwZd1.5 含砾细粒土、含砂细粒土 7080 ZwZd1.0 细粒土质砂、

15、细粒土质砾 4050 黏土、粉土、含砾细粒土、含砂细粒土 80100 Zw小于上述值 细粒土质砂、细粒土质砾 5080 b)换填材料可采用砂土、砾石、碎石、矿渣等非冻胀性土,亦可采用上述材料的混合料。其中粒径0.075mm 的细颗粒含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当地下水位距换填料底部的距离0.5m 时,细颗粒含量10%;2)当地下水位距换填粒底部的距离0.5m 时,细颗粒含量5%。c)缺少换填材料时,可采用改良土换填,改良材料可采用气泡轻质土、EPS 颗粒轻质土或废橡胶颗粒轻质土,改良土的性能应通过试验确定。6.5.2保温板防冻胀措施 采用保温板防冻胀措施的设计与材料选择应符合 GB/T 50600

16、 规定。6.6分水、配水设计 6.6.1分水配水装置应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分水、配水构件或其他装置,可参见附录 F 的规格采用。管渠结合的分水、配水方式可参见附录 G 的规格选用。6.6.2分水配水装置的流量应符合 GB 50288 规定。6.6.3各级渠道的进口应设置闸门等控制装置,一体化闸门设计可参见附录 F 的规格选用,有条件地区宜采用自动化控制。6.7量水设计 6.7.1装配式混凝土矩形渠应安装量水装置,量水装置应符合 GB/T 21303 规定。6.7.2固定量水装置应采取防冻保护措施。6.8接缝止水设计 6.8.1接缝止水材料应采用生态环保的遇水膨胀橡胶、硅酮类混凝土接缝密封胶等材料。

17、DB23/T 2334201986.8.2遇水膨胀橡胶表面不应有开裂、缺胶等影响使用的缺陷,每 1m 膨胀橡胶表面不应有超过 4 处深度大于 2mm、面积大于 16mm2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性能指标应符合 GB 18173.3 的规定。6.8.3混凝土接缝密封嵌缝板应采用低密度高压聚乙烯交联模压发泡材料制成的半硬质闭孔泡沫塑料嵌缝板。产品颜色与泡孔应均匀一致,表面应平整,无明显收缩变形和切割刀痕。混凝土接缝密封嵌缝板的性能指标应符合 JC/T 2255 的规定。300 次冻融循环后,体积吸水率不大于 2%,应变 50%的抗压强度大于冻融循环前抗压强度的 90%。6.8.4混凝土接缝

18、密封胶应采用以聚硅氧烷为主要成分、室温固化的单组分密封胶。外观应细腻、均匀膏状物,不应有气泡、结皮和凝胶。性能指标应符合 GB/T 14683 的规定。6.8.5接缝止水材料应选择绿色环保产品,材料的环境属性指标应符合 GB/T 35609 的要求。6.9安全设施设计 6.9.1渠道深度大于 100cm 时,宜按下列要求设计安全设施:a)在人群易到达区域,应降低渠后填土高度 0.20.5m;b)穿越城镇、乡村等人口密集区渠顶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应采用坚固、耐久材料制作,栏杆高度不应低于 1.05m;c)跨渠桥及每隔 300m 在农道旁宜设计踏步、滨水平台或坡道、踏步等设施并与主体结构同步配套,

19、设计标准除应与主体衬砌结构相同外,尚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6.9.2流量大于 1m3/s 的渠道,渠槽顶宜预留埋件并连接救生设施。6.9.3流量大于 1m3/s 的渠道,宜设置清理树枝等漂浮物的设施。6.9.4渠道与道路等交叉时,应设计警示标识。7生态设计 7.1设计原则 7.1.1在保证供排水安全的前提下,宜兼顾渠道、农田周边山水林田湖路草的协调。7.1.2应采用当地易于取得的天然建筑材料。7.1.3渠宽大于 50cm 或渠深大于 50cm 的渠道,宜适当设置两栖类生物通道等。7.1.4渠宽大于 100cm 且渠深大于 50cm 的渠道,宜适当设置过桥等动物通道。7.1.5生物通道、动物通

20、道的型式、数量与类型应根据环境调查结果确定。7.2环境调查 7.2.1自然环境调查 a)气象:气温、降水量、降雪量;b)地理环境:地形、地质条件;c)水环境:水资源状况,河流、渠道、湖泡等分布状况;d)植物:植物群落的种类分布、贵重植物的品种与分布;e)动物:野生动物、珍惜动物的生存状况;f)景观:人居环境、代表性的景观。7.2.2社会调查 a)所属行政区域:位置、地势、人口、产业结构、农业现状与未来发展;b)观光:主要观光资源与设施的现状等;c)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规划、环境规划等;d)历史文物、遗址等。DB23/T 2334201997.3生态结构类型 a)水田鱼道:隔板型、隔壁型和波纹管型

21、;b)渠道鱼道:楼梯型、隔板型、隔壁型和斜坡型;c)生态池/带;鱼巢、底栖生物鱼巢和生态孔洞;d)两栖类生物通道:阶梯型、斜坡型和斜坡阶梯结合型;e)动物通道:盖板型和渡桥型。7.4隔板型水田鱼道的设计 a)隔板型水田鱼道应在水田和渠道之间顺水流方向设置,宽度(B)应不大于 60cm;a)鱼道的坡度()应不大于 30,隔壁的角度()应不大于 15;b)隔壁堰板的间隔(L)应大于对象鱼的身长的 1.5 倍,且不小于 0.5m;c)鱼道内的水深(H)应大于对象鱼的体高的 1.5 倍;d)鱼道出口底面高程应低于水田土面高程 5cm;e)水田鱼道有效间隔应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或在 200300m 之间;

22、f)混凝土或塑料制成,结构见图 1。B 宽度;L 隔壁堰板的间隔;隔壁的角度;鱼道的坡度。图1隔板型水田鱼道结构图 7.5隔壁型水田鱼道的设计 a)隔壁型水田鱼道应在水田和渠道之间顺水流方向设置,宽度(B)不应大于 60cm;b)鱼道的坡度应不大于 10%,间隔应大于 0.5m;c)鱼道内的越流水深(H)应大于对象鱼的体高的 70%;d)鱼道出口与水田连接处应设置成斜坡式,斜坡最低处高程低于水田土面高程 5cm。有效间隔 应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或在 200m300m 之间;e)混凝土制成。7.6波纹管型水田鱼道的设计 a)隔壁型水田鱼道应在水田和渠道之间顺水流方向设置,波纹管管径范围应在 100

23、mm150mm 之间;b)鱼道的坡度应为 911,长度应不大于 8m,管内水深应大于对象鱼的体高;c)有效间隔应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或在 200m300m 之间;d)布置形式可采用明铺或暗沟。DB23/T 23342019107.7渠道鱼道的设计 a)预制混凝土矩形渠道鱼道应全宽度设计;b)楼梯型、隔板型和隔壁型鱼道的设计参数可参照水田鱼道的要求;c)斜坡型鱼道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鱼道坡度应不大于 30;2)隔板应设置上部孔口和下部孔口,且上部孔口宽度大于下部孔口宽度;3)混凝土制成。7.8生态池/带设计 7.8.1鱼巢结构设计 a)鱼巢结构应根据渠道的尺寸确定;b)当渠道宽度小于 50c

24、m,鱼巢应设置在渠道外部;c)当渠道宽度大于 50cm,鱼巢可设置在渠道内部或外部。7.8.2底栖生物鱼巢结构设计 a)渠底覆土或砂砾石,覆土厚度应不小于 20cm;b)流速较大时,渠底宜砌筑石梁或石墩;c)较平缓的渠道宜设置石笼网箱或鱼礁,石笼网箱或鱼礁宜采用预制混凝土、木材或金属网箱 制成,内填块石或卵石等天然材料。7.8.3生态孔洞结构设计 a)矩型渠侧壁生态孔洞直径应不小于 10cm;b)生态孔洞分高低双层设置,纵向间距应不小于 50cm,竖向间距应不小于 15cm;c)地下水补给区域应设置底孔,底孔铺填碎石并做好反滤。7.9两栖类生物通道设计 7.9.1装配式混凝土渠道两侧为农田,对

25、工程占地有限制要求时,宜采用阶梯型生物通道。7.9.2装配式混凝土渠道两侧为非农用地,对工程占地无限制要求时,宜采用斜坡型生物通道和斜坡与阶梯结合式通道。7.10动物通道的设计 7.10.1宽小于 100cm 且渠深大于 50cm 的渠道宜采用盖板型动物通道,即在渠道上部覆盖预制盖板并覆土或生态毯,覆土厚度应不小于 20cm。7.10.2在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内,渠宽大于 100cm 且渠深大于 50cm 的渠道宜设置渡桥型动物通道,即在渠道上部设置渡桥,采用网格上覆生态网措施,网格可采用金属网或土工合成材料。渡桥型动物通道宽度不宜小于 80cm。8制造 8.1准备要求 8.1.1装配式混凝土渠道

26、制造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8.1.2生产企业应具备保证产品质量要求的生产工艺设施、试验检测条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可追溯的质量控制制度,有持证要求的岗位应持证上岗。8.1.3应编制制造工艺、模具、质量控制、成品存放、防护等方案,冬期生产应有低温制造专项措施。DB23/T 23342019118.1.4生产企业的质量检测、试验、计量等设备及仪器仪表均应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企业不具备试验能力的检验项目,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检验。8.1.5定制特殊的装配式混凝土渠道生产应建立首件验收制度。应在产品生产前进行样品试制,经认可后方可正式生产。8.1.6质量检验应按模具、钢筋、混

27、凝土、结构性能等检验项目进行。装配式混凝土渠道质量评定应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检验资料进行,当各检验项目的质量均合格时,方可评定为合格产品。8.1.7装配式混凝土渠道出厂应向使用单位出具质量证明文件。8.1.8生产企业宜建立装配式混凝土渠道质量可追溯的编码标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8.2原材料的质量与检验 8.2.1原材料进场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并应进行进厂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8.2.2原材料应按进厂批次进行检验。同一厂家生产的同批次材料,同一企业同期生产的装配式混凝土渠道用于多个单位工程时,可统一划分检验批进行验收。8.2.3原材料进厂检验,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其检验批容量可扩大一倍

28、:a)经产品认证符合要求的原材料;b)按原材料批次要求连续三次进厂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时。8.2.4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检验项目和频次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2混凝土原材料进场验收检测表 材料名称 检测频次 检测项目 标准 钢筋 同一厂家、同一牌号且同一规格不超过60t钢筋为一批,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含不足40t)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件和一个弯曲试验试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GB 1499.1、GB 1499.2、GB 13788。成型钢筋网 同一厂家、同一类型且同一钢筋来源的成型钢筋网不超过30t为一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重量偏差检验。GB/T

29、 1499.3。水泥 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代号、同一强度等级且连续进厂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批。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检验,设计有其它要求时,尚应对相对应的其它性能进行试验。GB 175。外加剂 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减水剂不超过50t为一批。固体含量、减水率、1d抗压强度比、pH值和密度试验。GB 8076和GB 50119。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试验;机制砂还应增加石粉含量和压碎指标值试验。应对碱活性骨料专项试验。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含泥量不应大于3%,不应含有泥块;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

30、在2.42.8范围内,石粉含量宜为6%12%。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细骨料坚固性不应大于8%。骨料 同一厂家(产地)且同一规格的骨料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批。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和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应对碱活性骨料专项试验。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应根据衬砌工程的尺寸选取的骨料粒径,粗骨料的含泥量,当最大骨料粒径为20mm、40mm时不应大于1.0%,不应含有泥块。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粗骨料坚固性不应大于5%。DB23/T 2334201912表 2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验收检测表(续)材料名称 检测频次 检测项目 标准 矿物掺合料 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技术指标的矿物掺合料,粉煤灰

31、和粒化高炉矿渣粉不超过200t为一批,硅灰不超过30t为一批。细度(比表面积)、需水量比(流动度比)和烧失量(活性指数)、游离氧化钙和安定性试验,设计有其它要求时,尚应对相应的其它性能进行试验。GB/T 1596、GB/T 18046、GB/T 27690。8.2.5混凝土拌制及养护用水应符合 JGJ 63 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采用饮用水时,可不检验;b)采用中水、搅拌站清洗水或回收水时,对同一水源每年应至少检验一次。8.2.6脱模剂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a)脱模剂应无毒、无刺激性气味,不应影响混凝土性能和装配式混凝土渠道表面效果;b)脱模剂应按照使用品种,选用前及正常使用后每年进行一

32、次匀质性和施工性能试验;c)检验结果应符合 JC/T 949 的规定。8.3模具 8.3.1应根据生产工艺、产品类型等制定模具加工方案,应建立健全模具设计、制作或改制、验收、使用和保管制度。8.3.2模具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设计及制造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满足质量、生产工艺和周转次数等要求,支模、脱模应方便;b)模具的部件与部件之间应连接牢固,预留孔洞和预埋件的安装应定位牢固;c)用作底模的台座、胎模、地坪及铺设的底板等应平整光洁,不得有下沉、裂缝、起砂和起鼓;d)模具接缝应紧密,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漏浆和防漏水措施;e)自制模具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渠道特点确定工艺方案并出具加工图纸,

33、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制作;f)外购模具进厂时应提供设计图纸和使用说明书,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符合要求。8.3.3模具组装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a)模具应保持清洁,定期检查侧模、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定位措施的有效性;应制定防止模具变形和锈蚀的措施;重新启用的模具应检验合格;b)模具内表面的脱模剂应涂刷均匀、无漏刷、无堆积,且不得沾污钢筋,不得影响装配式混凝土渠道的外观效果;c)模具附带的埋件或工装应定位准确,安装应牢固可靠;d)模具与平模台间的螺栓、定位销、磁盒等固定方式应可靠;e)模板的起吊装置应安全可靠、操作方便。8.3.4模具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3 的规定。表3装配式混凝土渠道模具尺

34、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 项次 检验项目、内容 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 长度+1,-2 用钢尺量平行构件高度方向,取其中偏差绝对值最大处 2 宽度、高(厚度)+2,-4 用钢尺测量两端或中部,取其中偏差绝对值最大处 3 底模表面平整度+2 用 2m 靠尺和塞尺量 4 对角线差+3 用钢尺测量纵、横两个方向对角线 DB23/T 2334201913表 3 装配式混凝土渠道模具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续)项次 检验项目、内容 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5 侧向弯曲 2 拉线,用钢尺量测侧向最大弯曲处 6 翘曲 2 对角拉线测量交叉点间距离值的两倍 7 组装缝隙+1 用塞尺量测,取最大值 8

35、端侧模模与高低差+1 用钢尺量 8.3.5模具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表4模具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安装允许偏差表 8.3.6带孔洞的模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预埋件应固定在模板或支架上,孔洞模具应固定牢固;b)预埋件应采用工具式螺栓固定。采用磁力吸或胶粘法固定预埋件时,应通过试验确认固定方式;c)预埋螺栓、吊具等应采用工具式卡具固定,并应保护好丝扣;d)模具安装后应检验合格。8.4钢筋加工与连接 8.4.1钢筋加工与制作应采用自动化机械设备,并应符合 GB 50666 的规定。8.4.2钢筋连接质量检查除应符合 GB 50666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

36、筋接头的方式、位置、同一截面受力钢筋的接头百分率、钢筋的搭接长度及锚固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b)钢筋焊接和机械连接工艺应检验合格;c)螺纹接头连接接头应使用专用扭力扳手拧紧至规定扭力值;d)钢筋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外观质量应全数检查合格;e)应按 JGJ 18、JGJ 107 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8.4.3钢筋网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筋网片表面不得有油污,不应严重锈蚀;b)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应设置钢筋固定垫块并绑扎牢固,垫块应按梅花状布置,间距应满足钢筋限位及控制变形要求;c)钢筋网片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5 的规定。表5钢筋网片的

37、允许偏差表 项次 检验项目、内容 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 长、宽 5 钢尺检查 2 网眼尺寸 10 钢尺量测,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项次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中心线位置 3 用钢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记录其中较大值 1 预留洞 尺寸+3,0 用钢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尺寸,取其最大值 中心线位置 3 用钢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记录其中较大值 2 预埋起 吊螺母 外露长度+5,0 用钢尺量测 DB23/T 2334201914表 5 钢筋网片的允许偏差表(续)项次 检验项目、内容 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3 端头不齐 5 钢尺检查 8.5构件浇筑成型 8.5

38、.1混凝土浇筑前应按下列要求检查钢筋骨架:a)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和间距;a)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和搭接长度;b)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c)钢筋保护层厚度;d)预埋件、吊具的规格、数量和位置。8.5.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 JGJ 55 的规定,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 JGJ/T 283 的规定,混凝土工作性应根据设计和生产工艺确定,混凝土性能应符合 5.3.1 的规定。8.5.3混凝土应采用有自动计量装置的强制式搅拌机搅拌,生产数据应逐盘记录并能实时查询。混凝土应按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生产,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6 的

39、规定。表6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胶凝材料 粗、细骨料 水、外加剂 允许偏差 2%3%1%8.5.4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a)混凝土浇筑前,预埋件及预留钢筋的外露部分应采取防止污染的保护措施;b)混凝土放料高度应小于 600mm,并应均匀摊铺。自密实混凝土放料高度应小于 250mm,并应均匀浇筑入模;c)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浇筑过程中应观察模具、吊具等的变形和移位,变形与移位超出本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时应及时采取补强和纠正措施;d)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应超过 90min,气温高于 25时不应超过60min。自密实混凝土从出料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应超过

40、 60min,高温施工时,自密实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高于 35,冬期施工时,自密实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5。降雨、降雪时不应露天浇筑自密实混凝土 8.5.5混凝土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a)混凝土应采用振动台机械振捣方式成型,振捣工艺应根据混凝土的品种、工作性、构件的规格和形状等因素确定,应制定振捣成型操作规程。自密实混凝土振捣应符合 JGJ/T 283 的规定;b)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具有无漏浆、变形或吊具有无移位等现象,出现漏浆、变形或移位超出偏差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8.5.6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工艺参见附录 H,浇筑时,可在模板外侧辅助敲击,不可使用振捣棒、振动台等振捣措施。8.6混

41、凝土养护 8.6.1装配式混凝土渠道构件的应采用加热养护、加养护剂的自然养护等方式。8.6.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压面并及时覆盖保湿,脱模前不得揭开。8.6.3加热养护可选择蒸汽加热、电加热或模具加热等方式。DB23/T 23342019158.6.4加热养护制度应通过试验确定,常温下预养护时间应在 2h6h,升、降温速度不应超过 20/h,最高养护温度不应超过 70,脱模时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不应超过 25。8.6.5涂刷养护剂应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8.7构件吊装 8.7.1脱模起吊的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 30MPa。8.7.2起重设备不得超载。8.7.3吊具应按装配式混凝土渠道形状、尺寸

42、及重量等参数进行配置,额定荷载应经验算或试验检验合格;吊具应定期检查,不合格的应及时更换。8.7.4起吊时应保证吊点数量、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应保证吊具连接可靠、各个吊点受力均匀、吊点合力与构件重心应重合。8.7.5吊装过程中,吊索水平夹角应为 4560。8.7.6吊装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偏斜、摇摆和扭转,严禁吊装构件长时间悬停在空中。8.8表面处理 脱模后,对不存在影响结构性能、钢筋、预埋件或者连接件锚固的局部破损和构件表面的非受力裂缝,应及时修补。修补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应大于构件的设计强度,处理方法见表 7。表7脱模后构件表面破损和裂缝处 8.9质量检验 8.9.1混凝土应按下列下

43、列要求取样:a)混凝土检验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取样制作;b)每拌制 100 盘且不超过 100m3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 盘为一批;c)每批制作强度检验试块和抗冻性检验试块不少于 3 组,随机抽取 1 组同条件转标准养护后进行检验,其余可作为同条件试件在脱模和出厂时进行强度检验。还可根据吊装要求,留置一定数量的同条件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检验;d)评定蒸汽养护的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的混凝土试块,应随同构件蒸养后再转入标准条件养护28d。表面破损情况 项目 处理方案 方法 废弃 目测 废弃 目测 用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专用修补浆料修补 目测、卡尺测量 破损 1、影

44、响结构性能且不能恢复的破损;2、影响钢筋、连接件、预埋件锚固的破损;3、上述 1.2 以外的,破损长度超过 20mm;4、上述 1、2 以外的,破损长度 20mm 以下;现场修补 废弃 目测 废弃 目测 废弃 目测、卡尺测量 用环氧树脂浆料修补 目测、卡尺测量 裂缝 1、影响结构性能且不可恢复的裂缝;2、影响钢筋、连接件、预埋件锚固的裂缝;3、裂缝宽度大于 0.3mm 且裂缝长度超过 300mm;4、上述 1、2、3 以外的,裂缝宽度超过 0.2mm;5、上述 1、2、3 以外的,宽度不足 0.2mm 且在外表面的。用专用抗冻防水浆料修补 目测、卡尺测量 DB23/T 23342019168.

45、9.2外观质量缺陷根据其影响结构性能、安装和使用功能的严重程度划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构件脱模后应及时对外观质量进行全数目测检查。外观质量不应有缺陷,出现一般缺陷的应进行修整并达到合格。出现严重缺陷的应按技术处理方案处理重新检验并达到合格。外观质量的检验应符合中表C.1 的规定。8.9.3尺寸偏差及预留孔、吊具的位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A.1 的规定。8.9.4应逐件观察和量测预留孔、吊具的规格、数量并应符合设计要求。8.9.5混凝土强度及抗冻性应符合本标准 5.3.1 的规定。8.9.6结构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结构性能检验应符合本标准 5.3.3 的规定;b)使用数量较少的装配式混

46、凝土渠道,抗压强度和抗冻性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做结构性能检验;c)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驻厂全程监督生产过程并在产品合格证上确认,可不做结构性能检验。8.9.7检查合格后,应设置出厂标识,内容应包括构件编号、制作日期、合格状态、生产单位等信息。8.10构件存放、吊运及防护 8.10.1生产企业应制定装配式混凝土渠道存放和吊装运输专项方案。8.10.2构件入库前和存放过程中应做好安全和质量防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b)存放库区应实行分区管理和信息化台账管理;c)应按产品品种、规格型号、检验状态分类存放,产品标识应明确、耐久,标识应向外;d)应合理设置垫块支点位

47、置,支点应与起吊点位置一致;e)与混凝土面接触的垫块应采取防污措施;f)装配式混凝土渠道多层叠放时,每层的垫块应上下对齐;g)装配式混凝土渠道应平放且用两条垫木支撑,叠放层数不应超过 6 层或高度不超过 4m;h)冬期生产和存放的装配式混凝土渠道应采取防冻措施。8.10.3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应做好安全和成品防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采取防止发生倾覆、变形和移位的固定措施;b)应设置装配式混凝土渠道边角部位或固定链索接触处损伤的柔性垫片;c)叠放不应超过 3 层。9安装 9.1安装工序 装配式混凝土矩形渠道的施工工序包括施工准备、铺设垫层及防冻胀层、构件安装、连接部分混凝土浇筑、回填和安装质量

48、检验等。9.2施工准备 9.2.1施工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需要,准备测量仪器设备、农用运输车、挖掘机和所需的施工人员等。9.2.2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放线,开挖回填整形安装标准断面参见图 2,渠线开槽底宽为构件外尺寸加不小于 20cm 超宽,深度按照渠底线下底板厚度加各垫设计厚度,并预留土体压实沉降量,按设计要求压实土体。9.2.3基槽清理的施工质量应符合 SL 703-2015 中表 4.1.3 的规定。基槽开挖施工质量应符合 SL 703-2015 中表 4.2.4 的规定。DB23/T 2334201917 a 整体式混凝土矩形渠填方渠道安装标准断面图 b 整体式混凝土矩形渠半填半挖渠道安

49、装标准断面图 c 整体式混凝土矩形渠挖方渠道安装标准断面图 d 拼接混凝土矩形渠安装标准断面图 图2安装标准断面图 9.3铺设垫层及防冻胀层 9.3.1按设计宽度、厚度铺设渠底垫层及保温层。9.3.2垫层施工质量应符合 SL 703-2015 中表 4.6.4 的规定。保温层施工质量应符合 SL 703-2015 表 4.8.3 的规定。9.4构件安装 9.4.1将构件运至安装现场,整体式混凝土矩形渠单侧粘贴遇水膨胀止水橡胶。9.4.2应使用机械吊装,配合人工进行操作、定线及定位摆放拼接。构件安装的质量应符合 SL 703-2015 中表 4.11.3 的规定。9.4.3拼接式混凝土矩型渠 L

50、 形构件衔接处安装接缝止水。9.5连接部分混凝土浇筑 9.5.1拼接式混凝土渠应按设计安装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9.5.2构件连接处浇筑用材料的强度及收缩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且浇筑用材料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连接处构件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值的较大值;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连接处最小尺寸的 1/4。9.5.3宜采用商品混凝土,且混凝土性能满足本标准 5.3 的规定。9.5.4浇筑前应清除浮浆、松散骨料和污物,并应浇水湿润。9.5.5节点、水平缝应一次性浇筑密实,如需振捣,应采用微型振捣棒。9.6回填 按设计断面结构、尺寸,采用挖掘机或人工回填构件两侧砂砾料或土方、夯实、整形。回填砂砾石或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