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两节区体育教学骨干中考体育教学展示课的思考
案例介绍:
中考体育考试前一个半月,区组织了两节体育教学骨干中考体育教学展示课。其目的不言而喻,是为了让区体育教师了解现阶段中考体育课怎样上,让更多的考生体育考试取得高分。
徐老师是这样上的:准备活动之后,是各种形式的跳跃,然后是立定跳远。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化大力气,多多讲述技术要求,最后是排球传球、垫传练习。
张老师是借班上课,准备活动之后,男、女分组,男生先跳绳,女生先练排球;然后女生跳绳,男生练排球。老师先在跳绳场地指导练习,简单地纠正错误,让学生自主练习,然后主要在排球场地指导练习。最后,选项练习,选立定跳远的练立定跳远、蛙跳等;选实心球的练习实心球。但选实心球的只有一名男生,老师让其一掷,远远超过满分,立即又让他加入立定跳远队伍,老师在立定跳远场地指导练习。
热闹之后,当然是大家一起来评课。一时无语,这也是评课的一贯现象。在默默地等待之中,居老师终于第一个开口了:“复习课了,徐老师不要化很大精力讲评技术动作,而要让学生多练,而且开始老师讲得太多,中途练得太急,没有很好地控制课的强度”。常老师说:“徐老师,应该先练习排球、后练素质,这样效果更好。”王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课,学生练习的项目太多,一节课解决一两个问题就够了。
反思:
一、 所有的课堂都是基于社会大框架和功利的课堂。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课堂教学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国
家办教育的目的很明确,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建设者。目前,社会呼唤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我们理所应当为之努力。
但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步入了一个功利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从来就没有为教育自己过,教育都是为政治、为功利、为领导的政治业绩、为校长的面子“工程”。我们在很多学校墙上,看到的“以人为本”,那是骗人的。
区里组织的体育教学骨干中考体育教学展示课,目的很明确,功利性很强,是为了让广大体育老师了解现阶段中考体育课怎样上,达到中考高分的目的。课必定要以发展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为主,以练习为主要手段,而且要让学生多练,要有一定的密度和运动负荷,否则,很难中考高分。
如果,此类课你还念念不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那你就“跑题”了。中考学生不能高分,家长、学生、校长、班主任都会责备你。你可能还有待岗的危险。
二、 所有的课堂都是基于时代、时期、阶段的课堂。
不同的时代,对体育教学的目标也不同。如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讲:练好身体好打日本。这种特殊性完全是为了当时的现实目标服务的,时代特征很明显。又如,中华民族是一个软弱、落后、饱受欺辱的民族,上百年来受到外敌的入侵,由于政治、经济上受到压迫,国民体质一直比较弱。所以,新中国成立后,把增强国民体质摆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当国民体质达到了基本要求后,我们“喊”素质教育了,可素质教育一“喊”,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又出现了持续下降的状况。唉!我们不是“极左”,就是“极右”。为什么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不深入思考一下呢?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现时期镇江的中学生体质较弱,因此,我们课堂教学中,必须多加考虑学生的体质发展,把它放在一个重中之重的位置。教学中,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要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三维目标”中,要突出“技能”目标,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休闲课”与“娱乐课”。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中考体育考试之前四个半月的课堂诸要素安排,与中考之前一个半月的课堂诸要素安排和中考之前半个月的诸要素安排应该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四个半月之前,比较重视技术辅导,要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的技术动作,注重练习量的积累,为质的飞跃打基础;一个半月之前比较注重练习的量与强度,淡化了技术辅导;半个月前,练习的强度更大了,但要严格控制运动量,重视学生的恢复、调整工作,下节课前学生的疲劳必须要基本恢复。
这两节展示课,大的方向没错,都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意在提高运动能力,争取中考高分。但徐老师在课中先练跳跃,后练排球,不合乎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技术练习应该放在学生状态好时,不疲劳时进行,并且这样安排也与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脉搏曲线相悖。徐老师开始练习跳跃时,讲得太多,离中考只有一个半月了,按照正常情况,学生技术动作已形成,特别是跳跃等大群肌活动为主的项目,动作不标准的,现在多讲也起不到好的效果,此时,只能靠多种练习,大幅度提高运动成绩了。中途练习也不易太急,把学生练怕了,下次课就难上了,要把握好组间休息时间。这些,评课老师也说了,说得很好,这反应出区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上了一个平台。
张老师的课,中考的三项都练习,排球→跳绳→选项,组织的有条不紊,安排的科学合理,采用分组轮换教学,不但可提高课的练习密度,便于教师辅导重点项目,而且克服了场地、器材的不足,课的容量大,学生的热情高,练习效果较好。
王老师认为:张教师的课学生练的项目太多,一节课解决1-2个问题就够了。我觉得:如果是新授课,王老师说得没错,但现在是中考教学展示课,复习、复习、再复习,并且离中考还有一个半月了,是到了少食多餐,多练与补差的时候了,学生练的项目多一点,能解决多个问题,不是更好吗?我校运动队正是在这一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走“技术与素质”并重之路,取得了多项比赛的团体总分第一名,我校每年初三中考,都有多个班级中考平均分在29分以上。
三、所有的体育课堂都是基于学生、教材、生命的课堂。
我们要把握上课学生的体育素养,教材的特点,学生对教材的“认识”,采取恰当的措施,合理安排课堂诸要素。
由于徐老师是上的原来自己教的班级,所以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特别是排球传垫有什么技术缺憾的,不用观察就知道了,可直接对症下药、技术指导,提高了效率……
张老师是借班上课,虽然他也通过电话了解学生了,但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他上课了才知道学生中只有一人选实心球,结果拿了许多实心球出来,做了无效劳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太多青春与心力的代价,大家教都十分忙,我们不能再无效付出了。
学生是一个个小生命,他们有梦想、渴望,他们要犯错、要渲泄、他们要玩,在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的今天,我们要理解学生的苦衷,要建立体育教学的双重功利:中考高分,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敬畏生命,这样的老师功德无量。
四、高瞻远瞩,努力创设“自主、高效、快捷、舒适、安全”的体育课堂。
评价体育课堂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要看学生有没有主动的参与进去?有没有主动学习、练习?被动的学习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时间一瞬即逝,永不回头。珍惜每一秒钟,与时间赛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紧随时代大潮,创设高效的教育。
认知规律告诫我们,快一点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不要等学生的兴奋平息了,再处理,我们要的是快捷的教育。
人生是有婴儿、少儿、儿童、少年、青年、成人、老年等阶段组成的。我们不能牺牲一个阶段来成就另外一个阶段,我们应“功在课后,精在课堂”,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提高学生的幸福感,让学生舒适点吧!
多少年前,马斯洛提出了五个需求理论,其中一个就是安全感,没有生命安全感和对正确知识的安全感,那是一个糟糕的课堂、糟糕的教育。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但是我们有梦想,有渴望,我们在努力了,正因为我们有梦想、有渴望,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