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 7卷第 2期 2 0 1 1 年 4月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S i c h u a n Bu i l d i n g S c i e n c e 49 钢-=-_混凝土组合节点性能试验研究 曾晓文 , 张咏梅 ( 九江学院土木与城建学 院, 江西 九江3 3 2 0 0 5 ) 摘要: 近几十年来,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 由于钢管混凝土柱的 特殊构造 , 促进 了研究者对梁一柱连接 方面的研 究。 目前 , 工程 实践 中采用 的节点型式 多种多样 , 各种 特性不一 的节 点型式 , 在引入框架设计 时, 大都假设为刚接或 铰接 节点
2、, 这与节点 的受力特性有 一定 的差 异。通过对组合 梁一 钢管混凝 土节点 的静 载试验 , 模拟钢一 混凝土组合梁一钢管混 凝土 柱节 点 区域 负 弯矩特 性 , 研究 节点 的受 力性 能 , 并 将所 测得 的节点 区域梁 、 钢 柱 、 核心混凝土等的试验结果与有 限元分析进行 比较 、 校核 , 修正 有 限元 分析 模型 , 寻求这 种组合 结构受 力时 的一些规律 , 为 工程 实践 提供指导作用 。 关键 词 : 组合节点 ; 静载试验 ; 比较 中图分 类号 : T U 3 7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1 9 3 3 ( 2 0 1 1 )
3、0 20 4 9 0 3 T h e a n a l y s e s o n j o i n t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s t e e l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s t r u c t u r e ZENG Xi a o we n Z HANG Yo n g me i ( C o l l e g e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U r b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J i u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4、 , J i u j i a n g 3 3 2 0 0 5,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Th e s t e e l c o n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s t r uc t ur e h a s b e e n wi de l y u s e d i n a l l fie l d s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e rin g r e c e n t l y, f or i t S s p e c i fic i t y t h e s c h o l a r s s t u d i e d t h e c h
5、 a r a c t e ris t i c s o f b e a m c o l u mn c o n n e c t i o n a r e a i n t h e h i g h r i s e a n d u l t r a h i g h r i s e b u i l d i n g s A v a rie t y o f n o d e t y p e s h a v e b e e n a d o p t e d i n e n g i n e e ri n g p r a c t i c e I n t h e f r a m e w o r k d e s i g n i
6、 n g , t h e d i ff e r e n t n o d e t y p e s 3 e a s s u me d t o b e r gi d o r h i n g e d n o d e mo s t l y , t h i s i s d i ff e r e n t f r o m t h e n o d e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I n t h i s s t u d y , i n o r d e r t o s i m u l a t e a n d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j o i n t n
7、 e g a t i v e m o m e n t p e rf o r m a n c e o f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b e a m a n d s t e e l t u b e c o n c r e t e p o l e , t h e e x p e ri m e n t r e g a r d i n g t h e c a p a c i t y o f t h e s t e e l c o n c r e t e j o i n t u nd e r s t a t i c l o a d i ng wa s c o
8、n du c t e dBe s i d e s, a fin i t e e l e me n t a na l y s i s wa s a l s o pe rfo r me d By c o mpa r i n g t he e x p e rime n t a l a n d nu me rie M r e s u l t s, fini t e e l e me n t mo d e l o f t hi s c o mp o s i t e s t r uc t ur e wa s v e rifie d a nd i mp r o v e d; s o me g e ne r
9、M c o n c l us i o n r eg a r di n g t hi s c o mp o s i t e s t ruc t ur e wa s ma d e Thi s s t u d y pr o v i d es a g o o d g ui da n c e f o r e ng i n e e rin g pr a c t i c e Ke y wo r d s: c o mp o s i t e j o i n t ; i mmo v a b l e l o a d e x a mi n a t i o n ; c o mp a r e 0 引 言 组合钢筋混凝土结
10、构 由于其节约钢材重量 、 减 小基础埋置深度、 加快 施工进 度的优点 , 近几 十年 来 , 在土木工程 的各个领域得 到广泛应用。在高层 和超高层建筑中, 由于钢管混凝土柱的特殊构造 , 促 进 了研究 者对梁一柱连 接方 面的研究。在设计 时, 混凝土的作用往往被忽略, 设计校核也仅仅考虑 钢结构 节 点部分 。然 而 , 研究 者发 现 , 考虑 混凝 土 楼 板的贡献带来的好处很多, 如梁 自重的减轻、 梁高度 以及结构总高度的减少 、 使用荷载下柱周围的裂缝 因楼板配筋 的增加而减轻等 J 。 作者对组合梁一钢管混凝土柱节点进行了静载 试验 , 模拟钢一混凝土组合梁一钢管混凝土柱
11、节点 区域负弯矩特性 , 研究节点 的受力性能, 并将试验结 果与有限元分析进行 比较 、 校核 , 修正有限元分析模 收稿 日期 : 2 0 0 9 -0 5 1 5 作者简 介: 曾晓文 ( 1 9 7 4一) , 男 , 江西 吉安人 , 讲 师 , 主要从 事建 筑结 构研究 。 E ma i l : z e n g x wc w s o h u c o rn 型。对该节点的研究 , 有助于框架节点研究 , 指导工 程 中组合梁柱节点设计 , 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试验方案 1 1 试 件 的设计 与 制作 模型组合中节点的柱为钢管柱 , 取钢管 + 1 5 9 5, 梁为混凝土板
12、组合 梁, 钢梁 和钢柱分别采用 英 国型钢规范( B s 4 ) 中型号为 2 5 41 0 2 U B 2 5和 2 0 3 2 0 3 U C 4 6的型钢。组合梁 中的混凝土板厚 1 1 0 m m, 板宽 1 0 0 0 m m。端 板厚度 1 0 m n , 螺栓屈服力 为 6 6 0 MP a 。模型悬臂梁长为 1 3 0 0 mm( 柱翼缘边 至梁末端的距离 ) 。混凝 土翼板厚度取 1 2 0 i n m; 梁 长和柱高按近似反弯点位置选取 , 同时考虑加载设 备 , 柱上取 1 0 5 m, 柱下取 0 7 5 m 。 1 2材料性能试验 选取 2段( 3 0 0 m m)
13、 加工钢管混凝 土柱剩下 的 空钢管 , 进行钢管短柱受压试验 ; 在钢梁腹板和翼缘 以及钢管上取样 , 进 行钢条抗拉试验。混凝土使用 商品混凝土 , 并 留置 同条 件养护 试块 1 0 01 0 0 1 0 0的 3组, 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有关数据见表 l , 2 。抗剪连接件采用 圆柱头焊钉 + 1 6 9 0, 屈服强度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第 3 7卷 平均值 6 6 0 M P a , 抗拉强度平均值 7 8 0 MP a 。 表 1 钢材材料参数 Ta bl e 1 Par a me t e r s o f s t e e l ma t e r i a l 表 2 混凝土材料参
14、数 Ta b l e 2 Pa r a me ter s o f c o n c r e t e m a t e r i a l 桩 撇 MP a MP a MP a 比 粘 力 强度 强度 角 0 混凝土 2 5 5 2 3 2 3 2 E+4 0 2 6 1 8 8 。3 1 8 5 8 1 3 加载方法与试验设备装置 本试验采用不同加载方式 , 具体分为单调加载 、 重复加载 、 反复加载。试验时 , 在柱顶部施加一定的 轴力并保持稳定 , 柱底用钢 固支与基础梁连接。梁 两端用 M T S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施加竖直向下 的荷 载。其数据通过 M T S伺 服加载系统进行 自动采集 并输出
15、, 可以在加载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 2 试验结果分析 梁两端对称加 载, 加 载点 的 中心 到钢管 壁 为 1 1 5 c m。当荷载约是 4 0 k N, 节点 区域混凝土翼板 开始出现裂缝, 裂缝方向沿混凝土翼板宽度方向。 约在 6 5 k N时 , 靠近节点区的梁端腹板开始屈 服 , 下翼缘与管壁的接触处, 开始屈服 , 有明显的 吱 吱声 ; 9 0 k N时, 节点区域的腹板和下翼缘发生 明显 的屈曲变形。 继续加载, 由于试验前没有预测准位移控制载 荷, MT S在继续加载时, 由于设置 了 1 0 mm位移 自 保护 , 进而加载结束 。 2 1 节点区梁的应变分布 从图 1中
16、可以看出, 上翼缘属受拉区, 随着荷载 增大 , 应变值逐渐增大 , 5 0 k N前 , 基本呈线性变化 , 6 O 7 0 k N后 , 应变突然明显增大 , 进入另一个线性 变化阶段。可能是混凝土出现裂缝 , 应力重分布 , 弹 性中和轴下移 , 逐渐进人塑性阶段。 图 1 上翼缘荷载一应变 Fi g1 Lo ad- s t r a i n o f t op fla ng e 从图 2中可以看出, 下翼缘纵向应变随梁端加 载 , 均匀受压且逐渐增大。在 7 5 k N以前 , 基本呈线 性变化 , 7 5 k N之后 , 逐渐屈服 , 与材料试验设计值 是相符的。6 屈服速度要快一些,
17、主要原 因应该是 处在加强环区, 节点首先在这里破坏。5 纵向受拉 , 应变值很小。 至 、 锚 握 图 2下 翼缘 测点 的荷 载 一 应 变 F i g 2 L o a d - s t r a i n o f l o we r fl a n g e 从图 3中可 以看 出, 8 , 5 , 2 是一 组, 位 于 中 层 , 应变值 比较大 ; 7 , 4 , l 是一组, 位于上层 , 应变 值相对较小 , 且普遍受压。图 3中上翼缘受压 , 说明 弹性 中和轴在上层测点和翼缘之间与最初的设计基 本是相符的。 1 8 0 6 0 4 I + 8蝴 向。、 1 =: = l 蓬 兰 图 3
18、腹 板 纵 向 荷 载一 应 变 Fi g 3 Lo a d s t r ai n o f we b 从图 4可以看出, 8 与 1 1 对称 , 应变值不同, 其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 由于测点接近节点区, 节 点区的其他板件, 如上下加强环、 端板等都将对截面 的应变分布产生影响; 其次 , 是 由于梁实际加载难 以 保证严格对称同步。 图 4腹 板 竖 向应 变 Fi g 4 Ve r t i c al s t r ai n o f we b 2 2混凝 土应变 分布 图 5中混凝土上表面 6 测点, 应变 为正值 。上 表面 5 , 2 测点开始受拉 , 约在 5 O6 O k
19、N时, 转 为 受压 , 2 最后又受拉 。混凝土下表 面 5 , 6 测点 , 一 直受压 , 观察试验加载时 , 混凝土裂缝并没有开裂到 曾晓文 , 等 : 钢一 混凝土组合节点性能试验研究 5 l 底端。 一 混 凝土 上表 面6 混凝土侧面2 0 # 卜 混 凝土 上表 面5 *一 混 凝土 上表 面2 一 一一 混 凝土 下表 面5 一一 混凝土下表面6 图 5 混凝土表面荷载一 应变 Fi g 5 Lo ad- s t r a i n o f c o nc r e t e 2 3 钢管柱应变分布 图 6中, 梁端加载 时, 柱上一直保持着 3 5 0 k N 轴压 , 3 l 远离
20、节点区, 基本不受节点 区的影 响, 梁上 的剪力传递过来 , 应力值逐渐增加。 1 0 0 8 0 6 0至 、 搿 4 0 妲 2 0 0 - O 0 - 6 UU - 4 0 U 一 2U U U 应变,f E ) 图 6 钢管壁上竖 向荷载一应 变 Fi g 6 Ve r t i c al l o ad s t r a i n o f s t e e l t ube 图 7中 2 3 , 2 5 位置对 称 , 变化是相 同的; 3 1 , 2 9 位于节点对称轴上 , 2 9 比 3 1 变化较小 ; 3 O 位于 受压 梁翼 缘正 下方 , 变化 较快 。 : : : I : 0
21、1 O0 2 00 3O 0 4O 0 应 变 ( E 。 ) 图 7 钢管壁上水平荷载一 应变 Fi g 7 Le v e l l o a d- s t r a i n o f s t eel t ube 3 试验结果与有 限元 比较分析 图 8是钢管壁上测 点应变分 析。在柱 上加 载 时, 有限元与实测应变值呈线性 变化 。图 9是混凝 土翼板侧面测点应变的分析 比较 。5 0 k N之前 , 基 本相符 , 5 0 k N之后 , 偏差较大 , 说 明含有混凝土 的 有限元模拟与实际受力行为还有一定 的偏差 , 需要 进一步研究。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组合梁一钢管混凝土柱节点模型试
22、图 8 钢管柱柱 壁应变分 析比较 Fi g 8 Co mpar e d s t r a i n o f s t ee l t u be U lUU ZUU jUU 应变 ( E ) 图 9混凝土侧 面应变分析 比较 Fi g 9 Compa r ed s t r a i n o f c onc r e t e 验 , 分析 了在不同的加载模式下 , 这种节点的应变分 布 、 变形规律 , 并将这些结果与有限元计算值进行 比 较 , 发现有限元计算模 型可 以模拟钢材屈服前 的阶 段 , 屈服后试验值与有限元计算差距较大 , 但变化规 律大致相 同。 通过试验分析 , 得出以下结论 , 在实际
23、工程中能 起到指导作用。 ( 1 ) 试验表明, 节点 区以外钢 管壁上和钢梁上 的受力状况符合力学假设 , 但节点区域受力复杂 , 已 经不再符合 已有的力学模型。 ( 2 ) 钢管壁上的纵 向应变、 横 向应变 的变化 , 符 合力学假设 , 在节点区内, 由于腹板参与作用 , 数值 会有一定差异。 ( 3 ) 梁上翼缘与 混凝 土接触 , 应变分布 比较复 杂 , 栓钉起着关键作用 。 ( 4 ) 梁端加载时 , 钢管壁上与翼缘交界处 的主 应力, 在下翼缘受压 区增大 明显 , 受拉区增 幅很小 , 所以, 翼缘受压区交界处为承载能力控制位置。 参 考 文 献 : 1 邵永松 , 暴伟
24、 , 刘洪波 , 谢礼立 部分端板 连接梁柱组合节点 抗弯承 载力计算 J 沈 阳建筑 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 ) , 2 0 0 9 ( 3 ) : 5 0 5 -5 1 0 2 陈东 , 王清远 , 王 志字 平齐 端板半 刚性组合 节点 的有限元 分析 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 0 0 9 ( 2 ): 5 7 - 6 0 3 潘建荣 , 王湛 , 张吉 框架 组合梁 柱节点 的非线性 有限元 分析 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2 0 0 9 ( 5 ) 4 l Ji T Q, N e th e r e o t D A, C h o o B S B e h a v
25、i o r o f F l u s h E n d -p l a t e Co n n e c t i o n s t h Un b a l a n c e d Mo me n t a n d V a f a b l e S h e a r Mo me n t R 砒 i o s I E x p e ri me n t a l B e h a v i o r J 1 J o u rna l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l S t e e l R e s e a r c h , 1 9 9 6 , 3 8 ( 2 ) : 1 2 5 1 6 4 加 如 0 、 繇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