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心得体会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这节课是让我们通过鸡兔腿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并采用有效的手段来理解数学问题的过程。我在教材的处理和目标的制定上,分为两节课其中第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多角度地思考,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第二节课主要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经历方程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合理安排教学过程。1、猜测后再列表。 在这节课当中,我采用了先让学生猜一猜鸡和兔
2、各有几只?然后再把学生猜出来的看起来比较乱的数据整理在表格中使学生能够清楚地在表格中找到答案体会到列表法的特点节省了时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画图法。 先画8个代表八只。然后给每个画上两个脚,还有10只脚再给每个添两个脚,那么四个脚的就是兔子,两只脚的就是鸡。3、立正法。利用学生表演直观教学,列式。4、介绍方程写数量关系。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二、关注课堂的互动及生成课堂是师生双边的交换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活动。从课堂上来看,我与学生的交流是非常融洽的。从课前谈话,故事到入、铺垫,到鸡兔同笼原型的展开,
3、再到生活实例的引申,我们的交流都是在无负担的、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再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知道:正面的强化作用,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思维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评价方面我采取学生回答精彩时,及时有效的正面评价;学生回答不上来或回答不够具体时,友好的提醒先想一想或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再交流点滴的心语交流,让孩子们没有负担的学习。三、关注数学思想的渗透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有绘图的数形结合思想、有算术计算的假设思想,有方程代数的数学建模思想等。我想如果一节课把所有的思想内涵都包容进去,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关注度,必定导致课堂内容学习的拥堵和孩子们学习的不知所措。因此,我选取了适合孩子们认知的方式的,重点是画图法和立正法。本课虽然没有华丽的修饰,但已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愿望,完全吃透所学内容,思维得到锻炼。当然这节课也有缺点,根据县教研室翟华伦主任和乡教研组的领导指点应加强如下几点工作:(1)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2)例题还可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