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提问.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75584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提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提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提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丁宁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而对话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问”和“答”。 教师适时的发问在课堂起了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而“问答”中时常会出现诸如“问题不明确,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作答”,“不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导致教师自问自答”,“ 教师设计的问题多,学生生成的问题少”等等现象。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怎样的提问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有效”成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的课题。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能“吹皱一池春水”。如何使课堂提问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呢?我认为数学课堂提问要寻找方法。首先,课堂提问要目的明确

2、,层层递进。根据教学需要,针对学生实际设问,启发学生想问题,并善于改变设问的角度,以提高课堂提问的价值。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把问题设计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先易后难,逐一解答问题。例如,在讲授“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时,提“动点到定点的距离比到谁的距离是定值?”,“这个定值三种曲线有什么不同?”,“这种定值对三种曲线起怎样的作用?”,解决这三个问题的难度是依次增加,而这三个问题都设立在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基础上的,当解答出前一个问题之后,学生的“已有知识”就扩大了,后一个问题所要求的知识就可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建立起联系,解答后一个问题就比较容易了。其次,课堂提问要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教师

3、的提问过浅,提问所含的信息量过小,就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在“平面的基本性质”中,提问:“过两条相交直线可以作几个平面?”学生可以毫无困难地回答。这显然是一个信息量太小的提问,没有深度。但如果改为问:“过两条直线可以作几个平面?”学生一下子不好回答,他必须对两条直线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对“相交”、“平行”、“重合”、“异面”这4种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结论,这种有深度和广度,信息量也适当的提问,肯定比第一个提问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当然如果提问的深度和广度过大,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量过多,超过了学生力所能及的,那也不恰当。再次,教师要正确把握提问的时机。为此,我们可在以下几处进行设

4、计:在导入新课时设问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整体性;在接触新知识的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实质,是课堂提问优化不可缺少的一步;在学生学习遇障碍处设问要了解学情,考虑学法,要能预见学生的困惑处;抓住题目的变通处、知识的疑点、模糊点、兴趣点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最后,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教师所提的问题,对优生可合理“提高”,对普通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胃口。提出问题后,宜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或个别解答,或小组代表回答,或自由竞答,以中等生为主,兼顾优生和差生,同时应将机会适当向后进生倾斜。对答问的评价,要及时、准确、积极。评价要及时,要指出其正确与否,评价可教师评价,也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评。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要体现激励机制,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根本,从而提高答问兴趣及质量。好的评价能使师生思维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有序和谐,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