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页考试要注意:考试要注意:1.答题要分条答题要分条2.答任何题,不要超出答题范围答任何题,不要超出答题范围3.看好看好AB卷,卷,A卷对应卷对应A卡,卡,B卷对应卷对应B卡卡4.作文要写完(作文要写完(800字超出字超出23行)行)5.选择题按题号涂卡选择题按题号涂卡6.大阅读选择题(涂)大阅读选择题(涂)/写在指定位置写在指定位置7.二卷不要打错位置二卷不要打错位置8.贴上自己条形码。贴上自己条形码。第2页新题型新题型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选择一个大题两个选择一个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个选择两个大题一个选择两个大题第3页人物形象题
2、(写四条)人物形象题(写四条)例题: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形象?例题: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形象?(一线(一线P2)小说中母亲是一个什么样人物形象?小说中母亲是一个什么样人物形象?(黄卷(黄卷一单一单元元AP5)XX(谁)是一个(谁)是一个XXXX、XXXX(四字词语)(四字词语)人(农村妇人、文艺青年人(农村妇人、文艺青年)答案示例答案示例1 1: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言语粗鄙、没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言语粗鄙、没见过世面,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农村老妇人见过世面,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农村老妇人形象。形象。答案示例答案示例2 2:小说中母亲是一个高大坚固、威猛有力、小说中母亲是一个高大坚固
3、、威猛有力、沉稳镇静、临危不乱、内心细腻、智慧灵敏人。沉稳镇静、临危不乱、内心细腻、智慧灵敏人。第4页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联络文本进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联络文本进行分析。答案示例答案示例1 1:高大坚固,威猛有力:能将砍刀使得呼高大坚固,威猛有力:能将砍刀使得呼呼作响,粗如手臂树枝应声而倒。呼作响,粗如手臂树枝应声而倒。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联络文本进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联络文本进行分析。答案示例答案示例2 2:沉稳镇静,临危不乱:面对恶狼,从容沉稳镇静,临危不乱:面对恶狼,从容应战,保护儿子。应战,保护儿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联络文本进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联络文本进行分析。答案示
4、例答案示例3 3:内心细腻,智慧灵敏:在险境中,首先内心细腻,智慧灵敏:在险境中,首先安抚受到惊吓儿子,与狼作战,斗智斗勇。安抚受到惊吓儿子,与狼作战,斗智斗勇。第5页小说将祥林嫂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展小说将祥林嫂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设置了一系列悬念。悬念。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悲剧气氛,造成了浓厚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发鲁四老爷震怒而且死后引发鲁四老爷震怒,这就这就揭示了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矛尖锐矛盾盾,突出了突出了小说小说反封建主题。反封建主题。写作次序好
5、处题写作次序好处题问题问题1: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作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作用第6页题目寓意题题目寓意题问题问题1:文章以:文章以“祝福祝福”为题好在哪里?为题好在哪里?作者以“祝福”为题,而写主要内容是祥林嫂悲惨遭遇。1、实际上是拿富人、实际上是拿富人“福福”和穷人和穷人“苦苦”相对照,并相对照,并揭示揭示了二者之间内在了二者之间内在联络联络。2、“祝福祝福”又又贯通全篇贯通全篇,起到,起到线索线索作用。作用。3、它在、它在突出主题突出主题同时又使同时又使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严谨。严谨。第7页性格特点题(写四条)性格特点题(写四条)例题: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例题: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
6、形象时,突出了哪些性格特征?请简明分析。哪些性格特征?请简明分析。(一线(一线P4)小说中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小说中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一线(一线P6)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联络文本进行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联络文本进行分析。答案示例答案示例1 1:朴实善良。听说麻婶不幸后不时发呆,朴实善良。听说麻婶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联络文本进行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联络文本进行分析。答案示例答案示例2 2: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难过,便不再提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难过,便不再提借钱事;丈夫对她不满,他尽可能谦让。借钱事;丈夫对她不满,他尽可能谦让。第
7、8页1 1、为、为人物人物活动提供场所活动提供场所2 2、渲染气氛,衬托、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人物心情3 3、暗示或推进故事、暗示或推进故事情节情节发展发展4 4、反应、反应时代时代社会特征社会特征5 5、侧面反应、侧面反应人物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形象性格,衬托人物形象6 6、深化作品主题深化作品主题环境描写作用环境描写作用第9页选择题选择题7以下对这篇小说以下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思想内容和和艺术特色艺术特色分析,最准确分析,最准确一项是(一项是(3分)分)A小说以小说以“借给你温暖借给你温暖”为题,为题,揭示揭示了文章了文章主题主题,表现表现了淳朴了淳朴人性美人性美。B小说利用了小说利用了外貌
8、、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王老汉和和吴亚龙吴亚龙形形象。象。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故事感恩故事,他把人物放在,他把人物放在大饥大饥饿时代饿时代,用简练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用简练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道德困境。D小说结尾小说结尾照应了题目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中;而且,使得王老汉王老汉“诚信诚信”形象更为突出。形象更为突出。第10页7A【B项,对项,对王王老汉老汉没有外貌没有外貌描写,对描写,对吴吴亚龙亚龙没有心理没有心理描
9、写;描写;C项,小说项,小说并非在讲述并非在讲述“感恩故事感恩故事”,时代时代背景背景也不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大饥饿时代”;D项,项,不是不是表现表现王老汉王老汉“诚信诚信”形象,形象,应是应是吴亚龙吴亚龙。】。】第11页8小说中两处写到小说中两处写到“雪雪”,分别有何,分别有何作用作用?请?请结合文本结合文本简析。(简析。(5分)分)答案:答案:第一处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冷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冷”,渲染气氛渲染气氛,交代交代了故事发生了故事发生背景背景,【,【1分】分】引出引出下文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苕片片故故事叙写事叙写。
10、【。【1分】分】第二处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进推进了情节发展了情节发展,【,【1分】分】为下文为下文沿着清楚脚印追寻沿着清楚脚印追寻偷苕片人偷苕片人做铺垫做铺垫,【,【1分】也分】也暗指暗指了吴亚龙选择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实意并不在偷。【并不在偷。【1分】分】第12页9小说中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哪一位是主主人公人公?请?请结合文本结合文本谈谈谈谈你看法你看法。(。(6分)分)答案示例: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形象塑造上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
11、最多,利用了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利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各种描写手法进行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各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塑造。【2分】分】内容主题上内容主题上,小说结尾写到小说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字条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显,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显著能看出是王老汉善举,著能看出是王老汉善举,从而表达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从而表达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2分】分】情节结构上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活动作为明线,王老汉活动贯通情节一直贯通情节一直。【。【2分】分】题目上题目上,“借给你
12、温暖借给你温暖”中中“借给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是王老汉。【2分】分】第一点表明第一点表明观点,回答观点,回答第一问第一问从四个角从四个角度分别阐度分别阐述,分四述,分四个方面答个方面答题题结合文本,和结合文本,和形象塑造手法,形象塑造手法,谈看法谈看法结合主题结合主题谈看法,谈看法,说作用说作用结合情节发结合情节发展谈看法,展谈看法,说作用说作用第13页(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形象上形象上,小说即使对吴亚龙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小说即使对吴亚龙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形象非常突出。龙勤劳、憨厚、淳朴、
13、善良、诚信形象非常突出。【2分分】主题上主题上,小说借给你温暖宣扬就是人与人之间一个小说借给你温暖宣扬就是人与人之间一个诚信,一个互助,一个信任,一个大爱,吴亚龙用偷诚信,一个互助,一个信任,一个大爱,吴亚龙用偷“苕苕片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无私帮助,恰好揭示了小说主题。【无私帮助,恰好揭示了小说主题。【2分】分】内容上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苕片”留借条,有吴亚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那幕感人场景。龙与他父亲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那幕感人场景。【2分分】结构上结构上,吴亚龙借
14、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通小说一直。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通小说一直。【2分】分】第14页(三)两位都是主人公。(三)两位都是主人公。形象上形象上,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形象。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形象。【2分】)分】)主题上主题上,吴亚龙用偷吴亚龙用偷“苕片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无私帮助,恰好揭示了小说来抵粮钱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无私帮助,恰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主题。颂扬人性美主题。【2分】分】内容(题目)上内容(题目)上,“借给你温暖借给你温暖”是建立在两人高尚人是建立在两人高尚人格上。【格上。【2分】分】结构上结构上,两个人物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通小说一直。两个人物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通小说一直。【2分】分】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