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全民终身教育 创新和谐社区文化海门市余东镇人民政府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南通市、海门市教育局领导和专家对我镇社区教育中心创建工作进行现场指导,我谨代表余东镇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余东镇古称“凤城”,是长江之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始于唐代,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她位于海门市东北部,距海门市区30多公里。东临吕四港,北枕204国道、335省道,南接宁启高速,与上海仅一江之隔,西至南通兴东机场、南通港仅30公里,交通便捷。全镇辖区3002公顷,下辖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现有人口约3.3万,余东镇是最能代表通东文化的古镇。古镇
2、被称作传承通东民俗风情和民间文化的活化石。这里工业发达,商业繁荣,交通便捷,风景优美,是一个投资、兴业和旅游的理想胜地。 今年以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工业重镇、旅游名镇、打造实力余东、魅力余东、和谐余东,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全力冲刺第一方阵”这一总体目标,通过构建“和谐社区” 、学习型乡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逐步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全面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法制文明建设。我
3、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省科技名镇”、“江苏省重点工业卫星镇”、“江苏省著名乡镇”、“江苏省科技先进镇”、“群众文化、体育先进镇”及“全国生态镇”。 下面就我镇创建南通市级社区教育中心相关工作作简要汇报。一、余东镇社区教育中心情况简介海门市余东镇社区教育中心创办于2008年7月。中心投入70万元,新建校舍2056多平方米,占地面积4.2亩,中心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是一所融成教、党校、文化站、计生办、老干部办公室、广电站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的社区教育中心。现有三层教学楼一幢,生活设施用房29间,多功能大教室1个,标准教室5个,图书、阅览室、资料室、会议室各1个,办公室3间;
4、有标准课桌凳120套,图书8000册,电视机1台,录放机2台,VCD功放音响1套,电脑43台;中心的体育设施、健身器材基本齐全。中心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计算机房1个,有被全国妇联、科技部、农业部授予“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个 。中心现有专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20人,社区教育工作志愿者1200多人。近几年来,余东镇社区教育中心充分挖掘余东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社区教育资源,组建“以学校为载体、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一体化的网络,以人为本,突出重点,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心重点围绕科技兴
5、镇战略,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把全面搞好教育培训,拓展办学规模,高标准实施教育促小康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的实施了“四大工程”,即培训基地建设工程、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校企村合作培训工程和“两后双百”工程。认认真真地开展了“四类培训”,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乡镇企业职工培训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各类培训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心的办学成绩多次被江苏学习在线、南通教育网、海门日报报道,尤其社区京剧活动、农科教示范基地等成果被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学校多次受到海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行政部门和镇党
6、委政府的奖励,2001年被南通市教育局授予“南通市特色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在海门市教育局的年度考核中,学校从2007年度的全市三等奖, 逐步跃为2011年的全市一等奖。校长张小平同志在2010年度考核中得到海门市委、市政府的嘉奖。在2011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又荣获海门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教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二、创建工作情况(一)顺应时代需要,夯实基础,打造坚实的社区教育平台,做到四个“致力于”1、致力于组织建设 。社区教育工作是加强我镇“三个文明”建设、践行“三个代表”思想、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的开展全镇社区教育工作,充分拓展和开发社区的各类教育资源,努
7、力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形成全社会参与社区教育的良好局面,有力促进教育社区化和社区的教育化,逐步形成“全面、全员、全程”的社区教育新体系,2008年镇党委、政府决定成立以分管教育的领导为组长、文卫助理、党校校长、成教校长为副组长、相关领导及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下设社区教育中心办公室,由成教校长兼任主任,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我们由镇社区教育委员会选派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全面负责社区教育工作并有计划地对现有成教中心的干部与教师进行转岗培训,我们还招聘了一批农业技术员、企业工程师、党员干部、教师及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员作为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和志
8、愿者,他们懂得教育规律、熟悉社区情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奉献精神、一支有一定数量并有较高质量的社区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建成。保障了社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2、致力于制度建设。要使社区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完成社区教育工作任务,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质量,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力求精细化管理,用制度来管理人,用制度来树形象,用制度来保证事业的发展。我们先后制订出台了余东镇社区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余东镇社区教育中心办学章程、关于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意见。建立了社区教育管理网络。制定了社区教育活动制度、领导小组例会制度、中心工作人员守则、管理人员岗位职
9、责、管理人员培训制度、社区教育年度考核办法和专、兼职教师、志愿者岗位职责等。确立了“立足社区、面向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的社区教育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社区教育工作思路,“享受学习是社区教育的永恒主题; 提高素质是社区教育的不竭动力;为民服务是社区教育的根本宗旨;长效运行是社区教育的不懈追求。”的社区教育工作理念。通过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真正形成了“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致力于经费投入。为确保社区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镇政府
10、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了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并强化载体建设,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2010年,政府投入75余万元将原成教中心校装修一新;2011年再次投入了7万元更新完善了微机房和办公设备;各社区教育站都配有棋牌室、桌球室、乒乓球室、阅览室、健身房、计算机室、篮球场等。近3年来,镇政府共投入446万元用于社区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大大超过了社区每年人均1元的标准,为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至此,我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基础建设已经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中心也成了一所集党员教育、成人教育、现代农民教育、领导干部教育、社区居民教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4、致力于资源整合。
11、社区教育的正常运转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搞好社区内教育资源的融合,利用与功能开发,为此,我们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功能整合和师资队伍整合。2008年,我镇积极筹措、多方协调,以镇成教中心为依托,整合党校、文化站、老干部活动中心、关工会、中小学、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各方面资源,组建了余东镇社区教育中心,并相应地在各村建成了村级社区教育站。各村社区教育站也纷纷建起了健身房、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室、农家书屋、阅览室和远程教育网络点。社区教育中心的各类资源有序地向社区居民全天开放并成为了居民群众学习、休闲、健身的理想乐园。老年学校、人口学校、法制学校、科技学校等资源有效盘活,彰显特色。每当夜幕降
12、临,一首首欢快潇洒的动感舞曲构成了历史文化感厚重但又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化广场;街头巷尾、乡村小居不时传出的京剧、通东号子使民俗文化魅力无限;以文明、卫生、和睦、感恩、责任为主题的家庭文化教育让余东人显得富有时代气息。2012年评选出的“余东好人”为他们的代表人物。远程教育网上资源充分利用,我们配备了远程教育管理员,组织了2000余人次农村党员、农民经纪人、村民代表收看了50多场次,提供信息30多条,技术指导40余次,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和村民的素质。殷忠村社区教育站被评为市十佳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戴青山村社区教育站被命名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示范点,余南村社区教育站被南通市委组织部表彰为“网上村村通”示范
13、点,胡小莳被南通市委组织部表彰为优秀管理员。二、社区教育活动精彩纷呈,凸显“两大特征”、 “一大特色” 社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载体功能,与镇宣传、文化、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定期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1以拓展群众文化生活的广度为特征,营造健康和谐的社区氛围。我们组织了镇文娱骨干,编排精彩节目,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文体活动,“五四”开展了“扬我青春激情,争当时代先锋”演讲比赛、“六一”开展了儿童节文艺汇演、七一”开展了“唱响红歌主旋律,开创余东新未来”合唱比赛等文艺活动,今年社区教育中心先后11次组织送戏深入到村组演出,观看群众近8千人次,营造了健康和谐的社区氛围,受到
14、社区群众的欢迎。中心以“三贴近”为原则,通过“三送”活动及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了“夕阳红艺术团”巡回演出,凤达老少活动中心青少年法制教育文艺汇演、京剧票友联谊和“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镇村干部文艺联欢活动、“激情江海风”5场巡回演出等,为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积极倡导了文明高雅的生活情趣。 6月份,配合市普法办,举办了“法之韵”法制文艺演出活动,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年初我们组织以镇机关、各村、各企业、各直属机关为单位开展了“迎新年展新姿”拔河比赛,场面轰动,既娱乐又健身。启凤街社区举办了首届艺术节。奥斯特公司举办了职工运动会。2、以增加社区教育的厚度为特征,通过部门联动
15、,社区教育硕果累累我镇社区把宣传发动作为普法教育的中心环节来抓,宣传从中央到地方的有关文件精神、“五五”普法的目标、任务、对象、方法、步骤、要求等。今年在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分别组织了纪检、综治、司法、团委、妇联、土管、计生、文化、文卫、农技、医院、派出所等部门,利用集市在街头设点开展法律咨询,进行图片展览。中小学在组织参加市“家庭教育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组织参加南通市“我与低碳征文比赛”获南通市三等奖。组织参加市“教子有方故事”比赛,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组织参加市平安家庭知识竞赛获三等奖。共青团作用发挥明显。三年举办团干、团员骨干培训班6期,参训人员达1
16、05人次;在“五四”青年节组织开展了联欢活动。妇联工作有新提升,“迎三八”座谈联欢会中妇女们畅谈生活、工作、学习、理想,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引导家庭妇女学知识、用知识、学科学、用科学,妇女权益保障法有奖竞答,建立了余东镇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兴办了儿童快乐家园,崔美萍被评为市“十佳女医护工作者”、吴爱卫被评为市“十佳女职工”,戴美英被评为市“十佳女村官”。文明创建活动既注重形式又注重内涵。各部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教育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营造浓厚氛围,推进道德教育引导道德实践,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拓展。开展“文明单位”和“诚信窗口”的创评活动
17、,启凤街姜国英家庭、木桩港村袁桂山家庭被评为南通市五好文明家庭;在深入开展“两创两争”活动中,全镇“创建五一文明班组(岗)争当文明职工活动”开展面达90%以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开展面达80%,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我奉献”活动;深化职工建功立业工程,启动“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开展了职工劳动竞赛,“我为节约做贡献”和“节能减排专项合理化建议”活动,引导职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用实际行动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铜管厂职工袁玉辉被评为海门市劳动模范。我与“万老大”48年普通农民兄弟情在2010年7月国家级刊物发表;中篇纪实文学祖国,我的母亲从2010年1月起在海门
18、日报连载七期、9月7日又被录制在海门广播电台人在旅途栏目;海门电视台海专门以我镇人物吴锡成摄制了百姓的故事;吴老头说说今日的好日子在海门多地巡回演出。3、以活动健身为特征,情系老人,关爱老人,老干部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我们充分利用社区教育中心这块阵地,开展了“夕阳红”系列活动。组织成立了象棋、书法、乒乓球等活动小组,并定期举行比赛切磋、作品展出活动,让老干部们愉悦了身心;举办冬病夏治培训讲座和脚部按摩培训讲座,讲解中药贴敷和脚部按摩技术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和调理;邀请海门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在启凤街社区举办高血压防治培训讲座,为社区200多居民播放高血压防治知识电视片,免费测量了血压,接受居民的健康咨询
19、,并为高血压疑似病例制定诊疗方案;举办“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社区老同志们更好地学会快乐生活、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促进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由于老干部工作成效显著,凤达老干部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镇老干部办公室被南通市委组织部、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委老干部局、南通市文明办、南通市人事局授予“心系和谐参谋,促进发展献余业”主题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我读书、我充实、我快乐读书征文竞赛活动获市老干部局奖励;南通市老干部局领导多次前来我镇考察“学习型党支部创建”、“五好党支部”和“五好活动中心建设”工作。4、以老有所为为特征,五老发挥余热,
20、关心下一代工作成绩斐然。关工会以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在学校教育中,有重点地在学科德育渗透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聘请青少年法制教育副校长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在社会教育中,有重点地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服务工作上下方功夫,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家庭教育中,有重点地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进一步促进家庭的和谐,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基础,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以法制纪律教育为重点,引导未成年人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以十佳
21、青年自强不息好少年为示范,引导未成年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每年在青少年中开展读一本红书、唱一首红歌、听一次党史、三个“一”活动,开展了以“争做和谐好少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中举办了“我爱凤城”作文比赛和“凤城杯”美术比赛,我社区关工会的工作净化了社会风气,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同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启凤街关工委被评为“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社区”。镇关工委、启凤街关工委、戴青山村关工委、南通奥斯特鞋业有限公司关工委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戴青山村陈志荣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作了发言;江苏省政协法制委、江苏省工商局民营企业关工委等领导前来我镇视察调研参观。省、市关
22、工委多次前来我镇指导工作;中心小学被评为“模范家长学校”。 校外教育辅导站育人效应明显。凤达校外辅导站被省精神文明工作指导办公室、省关工委评为全省城乡社区校外教育工作优秀辅导站5、学习氛围浓厚,学习型组织逐年增加。搞好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谐社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提升社区成员的素质,我镇坚持不懈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的活动,确立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新理念,制定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实施方案、学习型组织(个人)的评选标准。镇社区教育中心在全镇组织开展了以“阅读、进步、和谐”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活动包括“知识讲座进农家”、“惠农强农政策咨询”、“我与
23、新农村建设”读书征文等,全镇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广泛参与,社区成员读书学习蔚然成风。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我镇社区教育中心坚持每月编印好科技小报,每期发放量达100多份。11月份在镇农贸市场还举办了“推动全民学习,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宣传活动,展出了“良好习惯,终身受益”的宣传海报,发放了自主编印的社区教育读本150多份,营造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近三年年我镇社区教育中心共评选出学习型个人 300个,学习型家庭580个,学习型组织56个,这些评选活动为全镇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使我镇居民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6、特色社区教育风景这边独好。余东镇京剧联谊会和余东镇雏凤少儿京剧团是
24、我镇特色社区教育的两张名片。余东凤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人们对京剧情有独钟,男女老少都爱看京剧,人人喜欢唱京剧,以姜国英等为主力的京剧联谊会迎运而生,他们从一开始的两三人发展到现在50几人,而且新人辈出,后继有人。他们平时每周五晚集中,自拉自唱,雷打不动,唱者韵味十足,拉者摇头晃脑,人人深迷其中。在镇举办的各项文艺活动中他们的节目成为压台戏,现在他们的京剧表演已走出余东,新华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进行过报道,纪念建党90周年红歌的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近两年由余东中心小学组织的余东镇雏凤少儿京剧团风生水起,学校自编教材,自制道具,聘请在中央电视台京剧票友会比赛中获奖的两位京剧爱
25、好者担纲辅导老师,充分利用社团活动时间组织排练,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他们稚嫩的嗓音唱出铿锵的旋律,柔弱的身体炫出壮美的舞姿。他们的杨志荣、李铁梅、沙奶奶等的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在“海门之夏”文艺汇演中他们表演的“打虎上山”博得阵阵掌声,赞许声,他们的演出将在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海门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展播。传承国粹,喻教与乐成为我社区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三、强化社区教育培训职能,培训工作扎实有效 1、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社区教育中心会同党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活动。其中廉政教育为重中之重,为此我们组织机关干部进行了一次廉政准则知识考试,以考促学。坚持灵活宣教方式,拓宽学习渠道,大力
26、开展领导导学、基地参学、案例警示等模式,先后组织廉政党课5次,邀请市纪委书记给镇村干部上了一堂“锤炼一流作风,打造一流队伍,塑造一流形象,争创一流业绩”的党课,对如何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年内还组织镇村干部观看了四次热点领域的典型案件警示教育片,使廉政警钟时刻回想耳边。党员岗位技能培训常抓不懈,具体做到了三个“坚持结合”:一是坚持党员教育与学校工作的结合,着力提高党员教育覆盖面和参训率,着力提高党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二是坚持党员常规轮训与形势教育结合,围绕“提升小康新水平,创先争优我先行”和“讲党性、重品行、树正气、争一流”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坚持机制创新与特色活动相结合,做到
27、与时俱进。办好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建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知识等主体班。党校负责人撰写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之我见一文,在海门日报“实践与思考”栏目中刊载,举办的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在全市建党对象考学中通过率名列前茅。2.联办培训开展得扎实有效我们积极上门服务,我镇社区教育中心以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依托,围绕各企业的特点和职工所在生产岗位的要求,紧贴生产需要,开展职工素质培训、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一岗多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岗位培训,激发乡镇企业职工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增强职工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支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使其更加胜任所在岗位工作,三年来我们
28、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联办了117期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和上岗培训,培训了36210人次。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镇社区教育中心的作用,与镇农技站联手,根据社区居民群众在生产、种植、培管、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需求,适时开展“订单式”培训,帮助村民增加经济效益,扩大社会效应。累计办班57期,受益群众达5468人次,同时我们与农经站、企管站等部门组织了经纪人、信息员、营销员、农技骨干等培训,培训人数为629人次,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贡献。在上述培训的落实过程中,从培训场地的安
29、排,培训通知的发出、培训签到的安排、以及后勤服务与最终的资料收集,我们都积极参与承担工作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培训工作更加的规范化,提高了培训的效率,受到了合作单位的较高评价。3自办培训开展得有条不紊作为专门的成人教育机构,如果仅限于开展服务性的培训,那么我们自身的价值就无从体现,生命力就不强大。因此自办培训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工作的核心。剩余劳动力培训做到三个“着力”。一是着力培训的前期宣传,年初我们向镇中小学接送家长和市场购物人群印发传单、在镇人员流量大的区域设置免费培训宣传广告牌、利用学校家校通动员发动、请亲朋好友附带宣传等,可谓是千方百计、费杀苦心;二是着力培训的项目拓展。我们在进行传
30、统的计算机培训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思路,尽力添加其它培训项目,本年度我们联系组织服装缝制工、足球缝制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皮鞋制作工培训等,实现劳动力转移培训636人。三是着力培训的过程管理,我们努力做好学员的报名、教材、师资、授课计划、实训、考核等环节的常规工作,并做好培训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在培训面、培训量和培训效益上出现了新的跨越。初中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培训工作做到实处。按照市局通知精神,我们到中学共同授课并认真编制试卷、组织考试。我们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增加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规划炫丽人生。我们让学生读懂诚信做人的道理、形成实在做事的风格,为他们步入社会、成功创业奠下一块基石。4、特色培
31、训开展得有声有色少儿活动的组织为学校增添了不少人气。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我们充分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增强责任意识,通过大力宣传、主动协调、认真组织,少儿活动工作的开展做到了安全、秩序和教育共管,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学生、学生家长从疑惑到认可到满意,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四、突出辐射带动功能 加强农科教示范基地建设镇社区教育中心与农技站、科协一起围绕“开辟一个基地、引进一个项目、培育一批人才、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着力搞好农业新技术、新项目的示范和推广工作。为此我们确立以我镇长圩村欣乐露地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农科教示范基地。长圩村位于余东镇的东首,西临五泰路,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
32、2578亩,农业人口3413人,目前在家务农的人口有800多人。2005年以来,在村委会的组织引导下,逐步形成了种植露地蔬菜的习惯。成立了海门市余东镇长圩村欣乐露地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场+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方式,具体组织农户种植高效特色蔬菜。基地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大棚设施栽培,进一步做大做优蔬菜产业,提升基地建设档次,通过三年的示范推进,到2012年已建成1500亩的特色蔬菜示范基地,搭建了500亩钢架大棚,其中连片钢架大棚生产基地达1215亩,并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3个村5000多亩的特色蔬菜种植,主要种植杭椒、豆苗、菜苔、青花菜、球生菜等6个品种,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杭州等地。我中心与基地一道每年组织培训蔬菜种植技术3次以上。培训人员500人次以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南通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与台湾新竹县五峰乡结成了友好乡镇。各位领导、专家,充满激情与梦想的2013年已经到来,我们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更高起点上谋篇布局,在科学定位中拼搏进取,在统筹兼顾中全面发展,为实现余东社区教育中心的跨越发展打造起飞平台。上述汇报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