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儿护理的要点.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5467092 上传时间:2024-11-0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00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护理的要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儿护理的要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儿护理的要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儿护理的要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儿护理的要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儿护理的要点小儿护理的要点小儿护理的要点小儿护理的要点小儿年龄分期小儿年龄分期 一、胚胎期 妊28周 母亲感染、用药、受到射线照射可引起胚胎发育障碍,可致 辞畸形。二、胎儿期 妊8周至胎儿娩出 胎儿生长迅速,母亲的营养、疾病影响胎儿发育。三、新生儿期 从出生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 死亡率高,尤其是生后7天内,应加强新生儿的护理,如保暖、喂养、清洁隔离和预防感染。四、婴儿期 出生后到1周生长发育迅速,易引起营养缺乏。消化功能不完善,易患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末成熟,易发生惊厥等神经症状。五、幼儿期 13岁此期小儿前囟闭合、乳牙出齐、学会控制大小便。六、学龄前期 3岁至67岁免疫反应性疾

2、病如肾炎、结缔组织病开始增多,由于喜模仿又缺乏经验,要注意儿童的意外事故发生。七、学龄期 67岁至1213岁应保证营养、充足睡眠和适当的体格锻炼,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八、青春期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 青春期时,近视、贫血、结核病、痤疮等较常见,女孩还易见良性甲状腺肿大、月经不调、痛经等。小儿相关基础知识小儿相关基础知识体重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临床给药、输液常依据体重计算。1岁以内小儿体重的推算公式:16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月 龄-6)0.4(kg)2岁时体重等于出生体重的4倍(12kg

3、)212岁体重=年龄2(kg)+8(kg)身 高 身高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的长度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为50cm 6个月时65cm 1周岁时75cm 2周岁时85cm 212岁身高=年龄270(cm)各年龄小儿呼吸和脉搏频率(次各年龄小儿呼吸和脉搏频率(次/min)年龄 呼吸 脉搏 新生儿 4045 120140 1岁以下 3040 110130 23 2530 10012047 2025 80100814 1820 7090 小儿血压 年龄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新生儿 7082 3038 1-6月 70100 3045 6-12月 90105 3545 1-2岁 85105 40

4、50 2-7岁 85105 5565 7-12岁 90110 6075 不同年龄小儿血压的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收缩压的23(1/31/2)收缩压:高于此标准20 mmHg以上-可考虑为高血压,低于此标准20 mmHg以下-可考虑为低血压。正常情况下,下肢比上肢血压高20 mmHg。小儿的囟门前囟出生时约1.52cm,至11岁半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最迟于生生68周闭合。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晚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或脑积水患儿。前囟饱满反映颅内压增高,而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患儿或极度消瘦者。儿科常见症状的护理儿科常见症

5、状的护理发热发热即体温高于正常,为小儿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临床上腋温37.5为发热。低热:腋下温度37.538;高热:腋下温3940;超高热:腋下温度超过40;连续发烧超过2周称为长期发热;体温每升高1,心搏增快15次/min。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和精确记录体温,一般4h 1次,以便观察患 儿热型。超高热或有高热惊厥趋势等情况需每1-2h测量1次。凡 采取降温措施者,均应在处理后30分钟测体温以观察降温效果,并在体温单相应栏内标明。退热处置后应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 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当有虚脱表现时应予保暖、饮温开水 严重者需静脉补充液体。此外还需随时注意有无新的

6、症状或体征 出现,如神志改变、皮疹、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等。2、一般护理 患儿需卧床休息,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小婴儿不要包裹太紧以利于散热。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要勤擦浴,更换内衣和被单。保证充分水分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加强口腔护理。3、降温措施 当体温在38以上时需给予对症治疗。若患儿有高热惊厥史者应提早给予处理。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1)物理降温常用的方法有:头部冷湿敷、酒精擦浴、温水浴、冷盐水灌肠等。(2)药物降温:常用的有:口服布洛芬片、注射用赖氨匹林静滴 或静注等。呕吐 呕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肠道逆震动,并伴随腹肌痉挛性

7、收缩,迫使胃内容物从口和鼻腔涌出所致。呕吐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呕吐1-2次或呕吐物极少,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持续呕吐或反复出现则可为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应仔细查找原因。护理措施1、预防窒息 取头高侧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以防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2、呕吐期间应禁饮食,呕吐停止一小时后方可给予牛奶或流质饮食。以后根据病情给予半流质饮食,易少食多餐。呕吐严重者应静脉补充液体,以防水电解质失衡。3、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呕吐方式、量、性质、气味,必要时留标本化验,以协助诊断。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有无精神状态的改变、前囟饱满、颈项强直等,腹胀时应注意有无肠型及包块。4、指导家长正常喂

8、养 喂哺时应防止吞咽吞过快、吞入过多气体、乳温应适中、奶头孔大小合适,喂奶时奶头充满乳液,以免小儿吞入气体引起呕吐,喂奶完毕,应抱起小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吞入的空气。耐心喂养,保证营养需要。腹痛 腹痛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按腹痛发生急缓可分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腹痛首先应考虑外科急腹症,慢性腹痛多为内科疾病,两者的处理完全不同,因此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对临床表现作动态观察有利于作出正确诊断。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 腹痛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又因患儿不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所以需要依靠医护人员细致、全面和反复地观察病情,注意以下方面:(1)疼痛部位 器质性疾病常见特定的固定部位,一般在脐周以外,但

9、亦并非固定不变。非器质性疾病的腹痛往往在脐周或含糊不清。(2)严重程度 轻者诉说疼痛,较重者有痛苦表情,辗转不安或哭闹,严重者翻滚、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痛苦不堪。胆道蛔虫、过敏性紫癜、尿路结石、急性阑尾炎、胰腺炎等常引起剧烈腹痛。(3)疼痛性质 分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绞痛和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重。2、一般护理 腹痛患儿均较痛苦,要仔细照顾,尤其症状持续较久或反复发作者要更体贴入微。对食欲差、消耗较多、吐泻较重的患儿应设法保证入量,怀疑急腹症者应禁食、静脉输液。3、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尽早作出准确诊断并作及时治疗。诊断不明者不宜给镇痛解痉药物,以免掩盖症状和延误诊断,而且腹部亦不宜放热水袋。诊断

10、明确后去除病因,腹痛多可较快缓解,除症状特别严重者,一般不需对症治疗。必须注意,内装科疾病的腹痛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外科疾病,如溃疡病穿孔、蛔虫团块致完全性肠梗阻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故对患儿要求做到密切观察,以利于及时确诊和治疗,对高度疑为外科急腹症者应转外科手术探查。(4)伴随症状 这是进行诊断时的重要依据,应仔细观察。呕吐:呕吐:肠梗阻时,腹痛同时常出现频繁呕吐、呕吐量较多。腹痛后无排便、排气,伴频繁呕吐则很可能是肠梗阻。呕吐发生时间的早晚与梗阻部位高低有关。内科疾病引起的呕吐常发生在疾病早期。大便次数、性状和排气情况:大便次数、性状和排气情况:腹泻引起腹痛,大便性状是诊断重要依据,

11、护士要观察粪便肉眼性状,包括大便量、水分含量、所含不消化食物残渣、脓血、粘液、坏死脱落组织和异常气味等。黄疸:黄疸:腹痛过程中出现黄疸则以肝胆系统疾病的可能性大。其他:其他:注意是否伴有咳嗽、发热、尿路刺激症状、关节痛和皮疹等。惊厥 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是儿科常见急症,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损伤。惊厥的典型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头后仰,面部四肢肌肉强直或阵挛性抽搐,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青紫。部分患儿大小便失禁。严重者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新生儿惊厥不典型,以微小发作多见。惊厥持续状态 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

12、全恢复者。多见于癫痫大发作。惊厥时间长,可引起缺氧性脑损害,甚至死亡。高热惊厥 指小儿在6个月4岁期间,单纯由发热诱发的惊厥,是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当体温升至38.540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护理措施 1、预防窒息、预防窒息(1)就地抢救,指压人中止惊,平卧头偏向一侧。(2)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清除口腔鼻咽部分泌物;轻轻向外牵拉舌体,防止舌后坠。(3)按医嘱给予解痉药物,观察用药反应。(4)备好急救用物。2、预防外伤、预防外伤(1)患儿倒地不应强行按压,应专人守护。(2)放牙垫防止舌咬伤。(3)手中和腋下放纱布,防止摩擦受损。(4)放置床栏,防止坠床。3、预防脑

13、水肿、预防脑水肿(1)立即止惊。(2)保持安静,避免刺激患儿。(3)惊厥较重,时间较长者应吸氧。(4)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按医嘱使用脱水剂。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1)向家长交待病情,告诉家长控制体温是预防惊厥发作的关键措 施,教会家长常用的物理和药物降温方法。(2)演示惊厥急救方法。(3)癫痫患儿坚持服药,门诊复查。(4)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康复锻炼。小儿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活动用力,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颤动、发绀、张口抬肩、点头呼吸甚至端坐呼吸。很多疾病可以引起呼吸困难。也是小儿常见

14、的症状之一。呼吸困难的表现 面灰唇发绀、三凹征阳性、张口呼吸、烦躁不安、咳嗽、气促,鼻翼煽端坐呼吸。引起小儿呼吸困难的原因 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很多,从呼吸困难的性质上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和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吸气不畅。这类患儿可表现为两侧鼻翼扇动,吸气时胸骨上部、剑突(胸骨的最下端)下方和肋骨间隙明显凹陷,这是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特征。常见的病有急性喉炎、急性喉梗阻鼻炎、鼻后孔闭锁、咽后壁脓肿、气管、支气管异物等。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它是由于细支气管及毛细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造成呼气障碍而引起的。患儿可有

15、咳嗽、喘鸣,多不能平卧。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的病有: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腺病毒性肺炎等。混合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不伴随吸气或呼气困难的特征。它是因酸碱平衡失调或因脑部病变直接影响呼吸中枢而引起呼吸节律紊乱。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2、密切观察病情,根据医嘱给予氧疗、超声雾化,配合拍背及有效吸痰。取坐位或半卧位,以改善通气。并配合给予解痉祛痰等药以及抗生素应用。3、氧疗法 气促、发绀的患儿应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呼吸衰竭的患儿,在面罩和鼻导管给氧仍不能纠正时,可考虑给予机械通气。小儿吸氧鼻导管吸氧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面罩吸氧头罩吸氧头罩吸氧吸氧注意事项:吸氧注意事项:吸氧前应先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吸氧前应先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吸氧过程中应经吸氧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每日应更换鼻导管一次,两侧鼻孔宜交替使每日应更换鼻导管一次,两侧鼻孔宜交替使用。用。湿化瓶内蒸馏水应每日更换一次;也可将湿化液加温至湿化瓶内蒸馏水应每日更换一次;也可将湿化液加温至3737使使氧气加温、加湿。氧气加温、加湿。氧浓度不宜过高,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氧浓度不宜过高,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晶体后纤维增生造成失明。晶体后纤维增生造成失明。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