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1年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医药处2001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需求稳定增加,促进了医药行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由于受世界经济明显滑坡和国内经济运行下半年减弱的影响,以及陆续出台的药品降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医药企业经济效益在高位增长中下半年出现一定波动,经济景气出现小幅下降,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现根据快报资料,对2001年医药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一、2001年医药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一)工业生产总量继续保持较高增幅,但较上年历史最好水平有所回落1、从总
2、量上分析,2001年全国医药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7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8.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8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 表1:2001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基本走势分析2001年医药工业生产趋势可以看出,相对于医药工业创历史最好水平的2000年(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达到20%以上)的高速度,在2001年世界经济滑坡和国内经济减弱的大环境下是不可能维持的,医药经济增长出现了回落,尤其工业增加值更明显回落了10.2个百分点。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837亿元,同比增
3、长13.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完成240亿元,同比增长16.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551亿元,同比增长21.6%,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完成151亿元,同比增长24.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2、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0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工业产销率为94.34%,与上年基本持平,但仍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3.38个百分点。多年来,医药工业产销衔接始终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状况尚未得到扭转。3、综合全年医药工业经济总量,对我国全部工业的增长贡献率为3.9%,即拉动全国生产增长的贡献度为0.3
4、9个百分点。(二)医药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状况良好,为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2001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中实现新产品产值3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提高了5.2个百分点,增长状况良好。从分行业情况看,受光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拉动,医疗器械和制药机械工业表现较为活跃,新产品产值增长显著,分别达到50.45%和142.52%;药用包装材料工业增长36.23%;其他工业增长36.15%;中药工业增长30.42%;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增长26.49%,而生物制药工业仅增长10.39%;化学原料药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1.8%。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发展是医药经济赖以快速增长的产业基础,只有新产
5、品的快速增长才能为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带来不懈的动力。从总体趋势上看,医药行业的不断快速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表3:分行业新产品产值增势图(三)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回升,实现利润高幅增长2001年,医药工业经济效益在承接上年高幅增长的基础上又有大幅提高。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3%;医药工业销售利润率为8.39%;资产负债率为56.74%。表2:2001年全行业利润增势图在利润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21.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增长13%,低于行业平均水
6、平14.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9.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年末实现了企业亏损面、亏损企业亏损额双双下降的好形势。全年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0.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7%;企业亏损面为23.22%,比上年同期下降4.2个百分点。(四)医药市场总体平稳增长,现行商业流通体制经受较大冲击1、2001年,全国医药商业市场总体走势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基本格局。医药商品购进总额1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从分类情况看,西药类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购进总额9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中药类29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医药商品销售总额1780亿元,比上
7、年同期增长11.4%。从分类情况看,西药类销售增长状况较好,销售总额10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中药类4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零售市场增长稳定。对居民及社会集团零售总额7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其中:西药类4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中药类1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2、医药商业效益稳中趋升。医药商业综合效益有所提高,除企业亏损面仍在加大外,其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向好趋势。商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4%;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6.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7%;商业销售利润率为7.22;均比同期有所提高。
8、企业应收、应付帐款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28%、28.76%,但增幅有所下降。企业亏损面为40.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4个百分点,显示商业企业扭亏任务艰巨。2001年是我国医药商业流通市场受各方面冲击最大的一年,先是近年来逐步推进的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效应在2001年逐步显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启动,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逐步推开,医院分类管理的试点等,均在医药市场上引起了强烈震动和连锁反响。其次是国家加强了药品价格管理的宏观调控,自2000年7月出台了关于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后,在2001年又陆续出台了关于单独定价药品价格制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药品政府定价办法的通知、关于集中
9、招标采购药品有关价格政策问题的通知等十余个文件,3次出台了药品限价销售措施,涉及了进口药品、化学药品、中成药和国家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等数百个品种。仅其中涉及的国家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383种药品,即影响药品销售额约20亿元左右,其中最高降价幅度达到80%以上,引起市场激烈反响。(五)进出口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出口增幅稳中略降,进口增长过快1、进出口总额增幅稳定。根据海关统计数据分析,2001年医药商品进出口增幅稳定。进出口总额71.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其中,出口总额38.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6%;进口总额33.22亿美元,同比增长37.1%;进出口相抵,出口大于进
10、口5.1亿美元。2、出口增幅稳中趋降。纵观全年出口趋势,自4月份开始出口增幅逐月下降,从17%下降至6月份的15%左右,继而在月份以后下降趋势加快,逐渐降至12月末的10.06%。从分类情况分析,化学原料药出口19.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医疗器械出口增长较好,出口总额7.94亿美元,同比增长24.3%;西成药出口0.97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中成药出口依然较难,全年出口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中药材出口有所下降,但由于中药提取物的出口有了大幅增长,提高了中药材出口的附加值,从而保持全年中药材进出口为顺差,同比增长16.4%。3、进口快速增长。2001年,医药商品进口增
11、长速度过快。从分类情况分析,增幅最大的是医疗器械类,增幅达42.8%;其次是化学原料药类,增幅为36.1%;中成药、西成药、中药材类的增幅分别为31.4%、14.%、26.4%。医疗器械、中成药、西药制剂进出口相抵,继续为逆差。其中逆差最大的医疗器械类达8.6亿美元,中成药的逆差为3.9亿美元,西成药的逆差为1.97亿美元。(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年末虽然实现工业企业亏损面、亏损企业亏损额双双下降的好形势,但全行业扭亏局面不稳,国有企业改革和扭亏脱困工作亟待加强。统计结果显示,医药行业前10家亏损大户的亏损额占全行业亏损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4.4%下降至21.6%,这是医药行业亏损大户亏损额出
12、现下降、扭亏见效的好现象,但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扭亏状况仍不理想,亏损额同比增加了5.8%,亏损面仍高达35.6%,且高于行业12.4个百分点。同时还应看到,医药工业扭亏形势见好,是在连续数月亏损面下降、亏损额增加的情况下,于年末首次出现的,扭亏局面还不稳定,国有企业改革和扭亏的任务还很艰巨。2、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居高不下,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医药经济运行的“瓶颈”问题。截至12月末,医药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5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2%;产成品资金占用2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两项合计,已经占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30%以上。从全年趋势看,这两项指标在2001年始
13、终处于居高不下状态,已经成为医药行业资金沉淀、资产周转率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多年困扰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销率下降、应收帐款和库存上升,一般是意味着出现了不能继续支撑目前生产增长水平的信号,其结果将是对生产增长速度的调整。如果说2000年企业应收帐款和产成品资金的持续上升,影响了2001年生产增幅出现下降,那末,2001年这个信号的持续出现,将有可能导致2002年生产速度的进一步下调。因此,高度重视这一“瓶颈”问题的发展态势,并从结构调整上加大改革力度,应是各级领导者、经营者需要十分注意的问题。3、在进口增长过快、出口趋缓的同时,医药进出口商品结构不理想的状况
14、将直接影响下一步医药外贸的发展。目前支撑医药行业进出口发展的主要产品依然是传统的、附加值较低的化学原料药,其出口金额占全部医药商品出口总额的48.2%,占化学药品出口总额的94%,而西成药只占其比重的6%。在2001年进出口贸易中表现十分活跃的医疗器械工业,其出口增幅为24.3%,进口增幅达42.8%,进出口相抵,出现了8.6亿美元的明显逆差,关键也是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所致;我国出口的多是常规手术器械和普通中低档的医疗器械,而进口的主要是X射线断层诊断仪、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大型高附加值医疗设备。支撑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发展的另一类主要商品中药,与上年同期相比,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中药提取物的出口增
15、长较好,但由于其进口增长速度更快,使中药类出口商品总体上仍然以低附加值、粗加工的中药材为主要品种,而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中成药却变成了进口的主要品种,并且增长势头很猛。随着加入WTO的进程,这种进出口格局将进一步加剧医药外贸的不利局面。表4:中药商品进出口结构图二、2001年医药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2001年,虽然自四季度出现了高位震荡和明显波动,但全年医药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运行的基本态势,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基本特征及内涵,有利于把握未来的经济走势。(一)医药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走势息息相关,第四季度出现的高位震荡,影响全年经济增幅出现一定回落2001年,我国经济运行在逐季回落中
16、走出了“前高后低”的基本态势。医药经济发展主要以我国13亿人口治病医疗、保健康复、生育生息等必需的医药消费所拉动,医药消费又具有比较明显的刚性特征,由此医药经济的运行轨迹也表现出一定特性,与全国工业经济运行稳中趋降的态势不完全相同。2001年全国GDP增长7.3%,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15.3%,其增长速度也高于全国工业增速5.4个百分点,这种高速增长已是近年来医药经济的基本运行态势。2001年医药经济效益增幅虽有所趋缓,但运行质量仍好于大势,并以较快的增长势头为全年医药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大环境走弱的影响,在第四季度出现了波动,使全年增长速度比2000年的历史最
17、好水平有较大回落,特别是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回落较为明显。(二)随着医药经济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影响,医药各行业经济运行明显分化按行业总产值分析,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分别是:化学药品制剂业、制药机械业、医疗器械业,而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分别是:生物制药业、化学原料药业、包装材料业、中药和其他工业。其中:化学原料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57%;化学药品制剂业842亿元,同比增长22.88%;医疗器械业117亿元,同比增长19.45%;生物制药业170亿元,同比增长18.65%;制药机械业14亿元,同比增长21.27%;中药业601亿元,同比增长15.38%;包装
18、材料业69亿元,同比增长15.98%;其他工业43亿元,同比增长11.22%。不同行业呈现增降分明的发展状况,也显示出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极为迫切。(三)医药工业经济总量的地域集中度非常明显1、从实现工业总产值的地区分布情况看,浙江、上海、广东、江苏、河北、湖北、山东、黑龙江、河南、吉林10省市占全行业的68.85%,而其他省市占全行业的31.15%。2、从实现工业增加值的地区分布情况看,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山东、河北、湖北、吉林、北京、四川10省市占全行业的65.88%,而其他省市占全行业的34.12%。3、从主要经济指标的地区分布情况看,以实现产品销售收入排序居前10位的省市依次是:江苏
19、、广东、浙江、上海、河北、山东、天津、湖北、北京、黑龙江,共1462.56亿元,占全行业的69.71%;以实现利润总额排序居前10位的省市依次是: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山东、吉林、天津、陕西、河北,共123.54亿元,占全行业的70.18%。按完成主要经济指标排序居前10位的省市位次以产品销售收入排以利润总额排1江苏省浙江省2广东省江苏省3浙江省广东省4上海市北京市5河北省上海市6山东省山东省7天津市吉林省8湖北省天津市9北京市陕西省10黑龙江省河北省4、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医药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加强。从占医药工业企业数1.48%的排名前60家企业看: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99亿元,
20、占医药工业的33.32%,其中,10亿元的21家、10亿元5亿元的34家、5亿元1亿元的5家。实现利润总额80.3亿元,占全行业的45.63%,其中,5亿元2亿元的10家、2亿元1亿元的17家、1亿元以下的33家(参见下表)。医药行业生产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排名前20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全世界药品市场份额的60%左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相比,我国企业的差距还很大,生产集中度还远远低于他们。因此,我国医药企业如何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提高在全球药品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是十分迫切的问题。按完成主要经济指标排序居前30位的企业位次以产品销售收入排以利润总额排1哈尔滨医药集
21、团公司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2华北制药集团公司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3石家庄制药集团公司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4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公司5山东新华制药集团公司深圳太太药业有限公司6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石家庄制药集团公司7天津中新药业集团公司航卫通用电器医疗有限公司8东北制药集团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9天津药业集团公司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公司10无锡山禾集团公司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11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12江西汇仁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奥集团13深圳万基药业有限公司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4天津太平(集团)有限公司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15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深
22、圳万基药业有限公司16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7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18航卫通用电器医疗有限公司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9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红桃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21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公司利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红桃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阿阿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利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新华制药集团公司24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太极集团有限公司25太极集团有限公司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26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公司27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3、28江苏宏宝集团有限公司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9成都地奥集团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四)转移生产是当前我国医药企业的重要机遇分析医药经济发展趋势可以发现,部分国际医药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进行结构调整,已经初露苗头并迅速发展。如赫斯特公司作为德国三大化工公司之一,卖掉了化工产业而集中全力与罗纳公司合并发展医药生命科学产业;美国默克公司曾是阿维菌素的专利发明人,但现在转向我国采购阿维菌素;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也准备把GE在世界各地的X光机、CT和B超三大类普通产品生产全部转移到中国来;一大批国外天然药物和保健品生产厂大量向中国寻求中药提取
24、物合作生产。这一系列动向反映出:一是跨国公司普遍认为,在不涉及知识产权的化学原料药和某些医疗器械产品生产上中国占有优势,又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他们很希望与中国合作;二是跨国制药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结构大调整,这种“转移生产”的趋势,有可能使中国医药产业成为世界制药产业的一个重要加工中心,它向我们闪现出很多难得的机遇,也可能带来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的医药产销格局和利益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十五”期间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面对这种趋势,我们必须冷静观察,注意把握机遇求发展。 (五)企业购并空前活跃,可能成为未来医药经济发展中的“亮点”2001年,世界药业的资产重组、购并活动都十分活跃。从国外情况看,
25、世界排名列前的跨国公司大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联合、兼并、重组。葛兰素史克必成、辉瑞华兰纳波特、阿斯特拉捷利康等特大规模的跨国制药公司在重组中都表现了优势互补,突出了主业,强化了其核心竞争力,在世界医药市场的分割格局中处于更加优势的地位。从国内情况看,医药企业的购并重组也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状态,特别是行业外大公司为了进军医药产业,积极发挥其资金优势,大量购并医药企业,使一些具有产品优势、但资金不足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气,迅速占领市场;一些后起之秀的民营企业,也以全新的机制和自身的优势,积极渗透国有企业,通过与国有企业的优势互补,参股、控股,壮大实力,提高市场占有率。预计这种动向仍会延续下去,会对更多
26、企业、特别对那些受政府不正当行政干预而束缚的企业,或沉湎于过安稳日子的企业,都会产生更大的冲击波和连锁反应。这些动向将为医药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使医药行业多年推进困难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在这种重组购并中找到突破口,成为医药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对2002年医药经济运行趋势的预测和分析从发展趋势看,今明两年是我国经济包括医药经济发展十分关键的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很多,分析认为,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因素分析1、宏观经济形势有利于医药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积极的财政宏观调控实践,我国已经基本适应了摆脱短缺经济之后的新形势,取得
27、了在供大于求主导趋势下的宏观调控经验。这几年连续出台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的积极效应,会在2002年继续起作用。同时,为保证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顺利召开和“十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国家将综合利用各种调控手段,努力扩大投资和消费,为今年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加平稳和宽松的环境。这种稳定发展的宏观经济局面,将为我国医药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2、社会消费增长的拉动。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疗需求的提高,是拉动医药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日益兴起,特别是知识经济阶层和沿海农村经济较发达地区,在医疗保健观念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用药
28、水准也迅速提高。同时,国家还将继续采取提高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延长节假日等措施,继续刺激消费的增长,这些对于启动国内需求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将对我国药品市场、保健品市场的消费增长起到较强的拉动作用。3、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为我国医药市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近期看,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启动,对目前过高的用药水平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其保险覆盖面将从目前公费医疗的1.2亿人扩大至2.5亿人,总体上会促进医药产品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医疗保险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度的进一步实施, 医药零售市场将出现快速发展,零售
29、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用药更为有利、方便。用药消费和药品市场发展相互呼应、相互促进,将使药品零售市场出现更为兴旺的局面。4、入世将有利于扩大优势产品出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和风险投资。我国政府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扩大内需的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出口,包括出口退税等措施,提高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对国内企业扩大出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预测,国际药品市场将以8%的速度递增,仍然快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的出口大国,约占世界原料药市场22%的份额,我国有60多种质优价廉的化学原料药在世界药品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加入WTO后,适用的国民待遇条款将更有利于扩大这些产品的出口
30、。同时,我国吸引外资已连续8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加入世贸又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利好消息。在全球投资出现近30年最大降幅的年度里,我国正以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看好。例如,新年伊始,北京技术市场就出现了外资研发机构大举进入的好趋向,很多医药企业也反映国外研发机构加快了与我国医药企业的联盟与合作接触。这对于我国医药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实现产业升级,无疑会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二)不利因素分析1、世界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将扩散影响到医药市场。起始于2000年下半年的世界经济减缓,在经过大约半年后开始显现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而且影响的程度逐步加深。在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
31、能否尽快走出衰落,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无疑给2002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这种不利影响将可能呈现分层次逐渐扩散的趋势:出口不畅,首先影响出口企业生产下降,进而影响为出口企业提供原材料、半成品的企业的生产,最终通过波及市场供求环境等来影响投资和消费,形成连锁紧缩效应。2、入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将逐步显现。我国加入WTO,从长远看,将会对医药经济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有利于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医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也有利于我国医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体制创新等等。但从
32、近期看,对医药市场必将有巨大冲击,其一,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将冲击我国传统的药品研发模式;其二,进口药品关税的降低将削弱国产药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其三,取消对大型医疗器械的管制将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产生不利冲击;其四,逐步放开药品分销服务将使我国医药处境艰难的商业企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其五,逐步放开医药服务市场将影响整个医疗卫生系统的稳定。除此五项外,加入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条款、市场准入原则、政府采购及风险投资等款项,也不无对医药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影响。对行业而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由于我国政府公开的我国加入WTO的承诺细则十分有限,人们只能通过媒体知道情况的梗概;一些媒体不恰当的宣传
33、和分析,误导了企业的判断;一些企业感觉WTO很神秘,漠然不知其实;还有的企业压力很大,缺乏信心,寄希望于政府的保护措施和政策。据最近一次对医药企业关于入世的问卷调查显示,37.9%的企业在关于入世方面还没有采取很好的应对措施;54.7%的企业对自身的竞争力缺乏信心。反映出企业认为在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处于难以预测的压力之下。这种漠然和疑虑不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心理预期明显下降,并最终导致对未来企业景气信心的下降。3、药品价格不断降低,将使企业盈利增长困难。从医疗制度改革趋势看,国家将通过对药品价格的重新审定,以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限价等措施,逐步减少药品差率总水平,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它
34、对于现行的医药商业流通体制无疑是巨大的冲击。现行药品定价机制是历史沿革的产物,在向以市场机制定价的并轨过程中,必然要付出改革成本,市场、企业和消费者都有一个磨合过程,磨合不好,不仅会伤害医药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消费者也难以从中受益。对医药企业来讲,怎样更快的适应市场变化,争取市场的主动性,将是面临的非常严峻的课题。从今年的现实状况看,抓住国内上游工业产品价格全面下降的机会,尽可能降低成本,是医药企业的一个有利时机。展望2002年,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和创新能力,利用世贸组织这个舞台,努力克服不熟悉世贸规则、法律法规不健全、调控方式不适应、营销渠
35、道不畅以及行业竞争力弱的不足,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同时,要充分估计今年世界经济可能进一步走低、入世对行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更要做好长远打算,加快改革步伐,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企业体制改革仍在进行之中,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投资的增长还没有真正实现以效益为中心,国有企业的问题尚没有彻底解决,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还不平衡,也缺乏促进经济大发展的重要热点、亮点等,我国2002年的经济和投资都不会出现迅速回升的局面。预计2002年的医药市场将出现以下几个特点:1、医药经济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发展的局面,产销衔接状况将有所好转。预计全年完成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工业总产值
36、比上年增长15%;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3%;商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0%;商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0%;医药产品出口比上年增长10%。医药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2、经济增长的小幅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药品价格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药品价格将进一步下调,药品招标采购也将在地级以上城市普遍开展,对医药企业利润的冲击在所难免。医药行业上半年的利润增长幅度,将可能降至近二十多年来22%的均线以下,并且企业经济效益会出现小幅波动。预计至下半年,药品价格有可能止跌回稳,企业效益会出现缓和性回升。3、在对外贸易方
37、面,扩大出口难度加大。2001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增速减缓对我国外贸产生的较为严重的影响将会继续波及国内市场。预计我国2002年进口和出口增长速度都难以达到两位数。医药行业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出口增长速度已逐月回落,产品价格下降的状况难以迅速扭转;进口增长速度将继续快于出口。虽然与前几年相比,对外贸易顺差会明显减少,但对外贸易总格局仍将是出口大于进口。4、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在2001年不断推进的企业兼并重组将继续加大力度,并且由于资本运作的不断深入,一些捆绑式重组的企业会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真正的“洗牌”,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些具有竞争实力、具有市场
38、开拓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有可能勇敢地跨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上开拓。5、商业流通企业可能在面临国外分销服务进入我国市场的最后时刻,通过联盟、重组、购并、产权制度改革等各种形式,探索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经销模式,逐步冲破地域封锁,使商业流通体制改革得到较大发展,零售市场得以快速增长。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虽然在关税等方面还有23年的缓冲期,但从开始就应该逐步适应入世带给我们的种种挑战,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要使各项改革尽快到位。这一切都将给即期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影响。6、走仿创结合的道路,在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中会出现新局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各国经济融汇到一个
39、洪流中,形成经济的全球化。现在国外医药企业投放在中国市场的药品中有一半是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而在获得专利保护的产品中,还有相当多的产品专利在今后年左右将会到期,这样将留给中国仿制药企业很大的市场空间。实际上,在美国制药工业中仿制药的销售额现在也占到了总销售额的50%,所以不应该盲目担心我国的仿制药工业在加入世贸后会遭到“灭顶”的冲击。我国仿制药工业在加入世贸后能否生存,其关键在于能否按照市场经济透明、公开的规则,扬长避短,开发出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的药品,以赢得更大的市场。总的看来,我国国民经济在2002年仍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是国内外尚存和新出现的不利因素将大大地增加我们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难
40、度。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继续努力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化解消极因素,力争在改革和加强结构调整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稳定协调的健康增长。医药行业经济景气分析报告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医药处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日前,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会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围绕医药行业经济景气走向问题,继续对医药企业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四季度医药行业景气状况好于三季度,综合景气度达到0.14,但低于预期的0.20。与此同时,接受调查的企业对2002年一季度的走向趋于保守,景气预期下降到0.05,但仍可认为是处于比较正常范围。总体显示,医药行业经济景气在跨年度之际出
41、现了一定波动,未能承接去年一季度景气的好势头,预期一季度将会有所下降,值得警惕和关注。一、2001年四季度景气回顾2001年四季度综合景气度为0.14,尚算较好,但较预期仍有0.06的微弱差距,部分景气指标未能达到预期值。四季度,除原材料采购价格超出预期0.16外,反映医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主要指标或与预期持平、或低于预期水平。说明本年末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未能达到预期结果。表2:四季度各项指标景气度经济景气指标四季度预期值实际与预期比较宏观经济状况0.360.340.02企业总体经营状况0.370.430.06企业销售收入0.380.490.11企业利润状况0.310.410.10企业订
42、货数量0.320.410.09企业员工在岗数量-0.04-0.050.01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0.070.090.16企业产品销售价格-0.28-0.240.04企业产品库存-0.10-0.060.04企业生产能力利用0.110.210.10企业从银行贷款态度-0.070.030.10企业资金运用情况0.250.230.02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量0.250.290.04综合景气度0.140.200.06从其他指标分析:首先,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订货数量、企业利润以及生产能力的景气度均较预期下降0.10左右。究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企业对于三、四季度间陆续出台的药品降价和进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活动反映
43、较为强烈,在企业的生产供应活动以及企业经营者的心理预期上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与此同时,企业还认为银行贷款态度趋紧,这也反映了企业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与原来的预期相比产生了一定差距,使四季度的经济景气预期出现一定下降和波动。其次,企业员工在岗数量、原材料购进价格以及企业资金运用情况的景气度较预期有所好转,是支持四季度景气的利好因素。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下降对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产生了积极效果;同时,四季度企业员工在岗数量的景气度较上季度预期又有所好转,显示出医药企业近年来始终在加大企业内部改革、减员增效上下功夫,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二、2002年一季度全国医药行业景气
44、预期有所回落受去年四季度的经济景气波动影响,2002年一季度医药行业的景气预期有所回落。除生产能力较去年四季度有所上升、银行贷款态度略显宽松外,其余各项景气指标均出现下降,最终一季度预期综合景气度下降至0.05。表3:一季度各项指标预期景气度景气指数指标一季度预期四季度预期比四季度宏观经济状况0.240.360.12企业总体经营状况0.120.370.25企业销售收入0.100.380.28企业利润0.020.310.29企业订货数量0.100.320.22企业员工在岗数量-0.06-0.040.02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0.02-0.070.05企业产品销售价格-0.31-0.280.03企业
45、产品库存-0.02-0.100.08企业生产能力利用0.140.110.03企业从银行贷款态度-0.02-0.070.05企业资金运用情况0.170.250.08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量0.200.250.05综合景气评分0.050.140.09企业在应答宏观经济状况时,36.0%的企业认为一季度会表现为“好”,52.0%认为与四季度基本相当,12.0%认为一季度会转差。2002年一季度医药行业的宏观经济状况预期景气度为0.24,虽较四季度有0.12的下降,但仍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医药企业对宏观经济环境有不错的感知。然而,预期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的景气度却为0.12,比四季度下降了0.25,说明企业在经
46、营活动中有着较大压力,经营并不轻松。分析此种压力的主要来源:我国在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的行业规则、国家应对政策仍然不为企业所知,方向不明确的情况下,预期有所下降。同步追踪调查还显示,面对入世新课题,企业在以下几方面依次感觉模糊:国家应对策略、国际市场状况、世贸组织规则等等。而模糊的认知直接导致了37.9%的医药企业对于加入世贸组织还没有应对措施,54.7%对自身的竞争力缺乏信心。此外,利润状况在一季度的预期值仅为0.02,产品销售价格的景气度更是下降至-0.31,这都是值得注意的情况,说明某些企业在产品结构和管理结构等等方面急需做出调整。一季度区域景气的亮点在中部地区。中部的景气预期达到0.11,高出全国水平0.06。表4:一季度区域景气预期经济景气指标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宏观经济状况0.240.190.410.15企业总体经营状况0.120.060.250.14企业销售收入0.100.070.190.10企业利润状况0.02-0.040.160.05企业订货状况0.100.030.250.10企业员工在岗数量-0.06-0.080-0.05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0.02-0.25-0.23-0.08企业产品销售价格-0.31-0.33-0.22-0.38企业产品销售库存-0.020.03-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