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燕 | 浅谈我理解的CBT发布者:花椒心理发布时间:2018-10-31浏览次数:1929胡燕大家好,我是胡燕。我从2007年来到交大,到今年是第11年。我一直在心理咨询中心做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的工作,我的专业受训经历:真正开始学习CBT大概是从2016年开始,真正完全用CBT的体系技术去做个案的话,是从17年到现在,两年的时间。所以我对CBT的了解,其实也不是特别的透彻,这也是为什么题目定义为浅谈的原因。我目前的长期受训经历主要是三个方向,一个是认知行为治疗,一个是家庭治疗,第三个跟危机干预有关。那么这三个部分,家庭治疗属于我的兴趣,CBT和危机干预主要是我的工作方向。我们先来介绍一下CB
2、T。C是cognition是认知,B是behavior是行为,T是therapy治疗,CBT即认知行为治疗,是心理治疗三大经典流派之一。01什么是CBT什么是C呢?我先从一个小故事说起,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女儿今年五岁,上幼儿园,然后有一天下午,我问他,你平常会和皮皮一起玩么?皮皮是他们班一个年龄偏小,心智比其他同学偏幼稚点的一个小男孩,我看过他们班其他大男孩欺负过这个小男孩,她是这样回答我的“我才不会跟他一起玩呢”。当她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顿时就有一个想法,我的想法是你这孩子怎么可以这样呢,对吧?因为他瘦小幼稚一点,你就瞧不起他吗?然后我很想批评她,我想说你不可以这样子对待他,你应该跟他
3、好好相处,这是我脑子里的想法,就是C的那个部分认知。但是那一刻因为我学了CBT嘛,所以我忍住了。我就问她,我说“为什么呢,为什么说你不要跟他一起玩?”然后甜甜是这样回答我的。她说“妈妈,难道你不知道吗?我现在都不跟男孩子一起玩了,我们班女孩子现在都只和女孩一起玩,男孩子喜欢玩奥特曼,我们喜欢玩爱莎公主,我们不一样。”因为到她们这个年龄,可能正好是性别意识开始发展的时候,所以在那个时间段她们不太爱和男孩一起玩。所以你看她的C跟我的C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的认知。那什么是CBT呢,它是一种谈话疗法,通过目标导向、系统的治疗计划,识别不良的行为和消极思维,治疗师来帮助来访者学习管理它的消极思维和不良
4、行为,旨在减少功能不良的思维、行为、情绪。CBT它有这样的一些特征:循证、数据化,客观、临床目标具体化、短程化和操作化。循证大概指的是目前为止CBT是循证依据最多的一种治疗流派,就是它的疗效,可以去和药物治疗去做这样的一个对比研究和实证研究,就是对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所以在欧美几乎CBT是很多人的首选,当然也有人质疑说,因为CBT的出现是保险公司的这样一个导向,因为保险公司不希望你做长期的、无节制的、耗钱的,因为要为来访者支付费用,CBT相对来说更短程更结构化。关于数据化:CBT的治疗里面其实有很有数据化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对来访者的情绪做评定,我会有一个大概有一个数据的标尺,然后每次来访者来咨询
5、之前会先做一份量表,测试过去的这一周之内,焦虑或抑郁情绪的打分,跟量表是一样的。我曾经也质疑过这个问题,我说每一次来访者都要做一个焦虑自评、抑郁自评的一个快速问卷,大概一份五道题的量表,然后我说会不会有这种做试卷的这样的重复效应。王建平老师说那个不是重点,是我们要看在他治疗的这段时间内,他情绪的一个变化幅度。如果他在过去这一周发生了一次特别动荡的情绪变化,一定是可以在量表当中可以反映出来,还有就是每一次咨询结束的时候,其实我们都会有一个来访者的一个反馈,就是在这一次咨询当中你觉得有帮助的、哪些让你感觉不那么好的,没有帮助的。就是不断的反馈。关于临床目标:它的临床目标,也是相对来说通常在来访者来
6、咨询之后,头1到3次我们是对来访者资料进行一个收集,做一个初步的评估。评估的过程中,来访者会对他自己的症状或者问题列一个目标清单,然后根据列举的问题清单,根据相应的问题,列出他的目标清单。这个目标通常是越具体越好。最好是不要那么泛,比如说我想我不那么抑郁,这个目标就特别广泛,很抽象,我们很难操作,通常可能咨询师会让这个目标更具体。如问道:如果你不抑郁了,那你的生活会发生哪些改变?他可能会说我也我不再抑郁之后,我一天可以出去跟朋友去吃两次饭,或者我可以出去看一次电影,可以一出去完成我的一次课程或者作业。CBT认知三角CBT的三个角,认知,情绪,行为,这三个部分相互影响,就是想法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7、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行为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任何一个因素改变,其他两个都可能随之而发生变化。但是通常改变认知和行为会比较好动一点,改变情绪会稍微难一点。因为情绪是来访者直接的主观的内在体验,同样事件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因为当事人有着不同的想法。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老婆跟你离婚了,对吧?有的男人他的情绪是什么?很悲伤或者很难过很抑郁,因为他的想法是再也不会有人喜欢我了。对吧?我离开她,我不会再高兴了。还有的人的情绪是什么呢?高兴,我终于解脱了。这段婚姻让我束缚了太久,我终于解脱了,我终于可以离开她了。那么还有人的情绪是什么?可能是愧疚。因为我不好。所以她才离开我,所以这是我们理解CB
8、T的三个角。尽管看上去这个三角很简单,但实际上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经常会犯一些错误,比如说外在的诱发事件,我们经常不能保持它客观。还有我们经常把情绪和想法混淆。CBT工作的模型简单来讲就是:一个情境诱发了自动思维,然后会引起一系列的情绪行为反应,而自动思维的背后是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我们通常只是会去感觉到情绪会更深刻,我们不太会去注意到这个部分,但是如果咨询师去问的话,基本上都能够想到自动化思维,就是那一瞬间你脑子里飘过的想法。精分里面可能部分更接近前意识的部分,就是用一个问话就可以把它勾出来,大家平常不太会注意到这个部分。自动化思维是和情境相关的,中间信念是跨情境的,就是在许多情境
9、里通用这些规则、假设。核心信念是无条件的,在你内心深处的地方,一般它是在潜伏状态,但是当你的中间信念、你的行为没有符合你的中间信念的时候,核心信念可能会被激活。怎么理解呢?打个比方说,我今天早上站在这里的时候,我其实挺紧张的,这个紧张应该不是今天才开始,我应该半个月前就开始有点紧张,那我为什么会紧张呢?来给大家上课这是一个情景,情绪是紧张的,我还有担忧,那么紧张是因为什么?我想到我可能会讲得不好,担忧可能是他们可能会否认我,笑话我,这是我情绪的部分,然后我背后的中间信念是什么?如果我讲不好,我就是一个很糟糕的学习者,或者说我应该把这个讲好,因为我学了两年,我应该把它讲得尽量的完美,对吧?让每个
10、人都有所收获,这是我的中间信念,其实中间信念它有大量的假设和规则。如果追究到核心信念,就是可能我觉得我有一点点无能。CBT的适应症,抑郁和焦虑障碍,强迫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都适用,那CBT有没有禁忌症呢?基本上CBT没有禁忌症,当然,可能某一些认知功能严重受损的来访者,比如说神经认知障碍,用到CBT的效果没有那么好,但是不代表它不可以用,重点是治疗师要使认知行为治疗适应每一位来访者的智力和表达能力,如果你的来访者是儿童或者是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一个来访者,你所传达给他的那些,可能要稍微注意一下,怎么样使你传达那个部分,是他可以接受的认知。简单说就是你的话语让他能听的明白。02CBT的三代浪
11、潮CBT的三代浪潮CBT经历了三代浪潮,第一代最早的就是行为主义,第二代就是我现在讲的认知行为疗法,然后第三代就是比如说像辩证行为疗法、正念、接纳与承诺疗法、还有问题解决疗法,当然第三代CBT我只是稍微了解一点点,上过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初级班。那么最早的时候,第一代的行为主义,就是我们在读心理学研究生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的部分,可能在座的各位也会稍微有一点点了解,从经典的条件反射,就是巴甫洛夫的那条狗。如果考过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老师可能会有一些了解,到后面的斯金纳的操作性反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那些,那么第二代CBT就是这些,跟这些有关,起源于谁呢?Aaron T. Beck & Judith
12、 S. BeckAlbert Ellis,我这两天备课的时候,稍微去了解了这几个人的历史,我发现Albert Ellis也好,Aaron T. Beck是我现在在学的,因为我是跟北师大的王建平老师学的认知行为疗法,那么他的老师就是Aaron T. Beck。这张照片是美国的老贝克和他的女儿Judith S. Beck。他们之前都是学精分的,从学习精分到用精神分析技术进行临床工作到后来开始对精分有一些质疑,然后开始创建CBT。那么CBT的一个基础是理性主义哲学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老实说,我没有不太清楚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是什么,没有详细的去备课,但是我们基本上从这张图里,可以看到这三代浪潮有一个用红
13、色部分标注出来三代区别。第一代和反射有关系。它强调反射行为的反射弧。那么第二代和反思,就是我们的认知,对我们认知的思考,第三代强调反观。我想着重讲讲这个部分,就是第二段。我们说CBT它起源于Albert 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这个疗法的观点就是认为;人不是因为事情而困扰,而是被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所困扰。他有个ABCDE理论,我想你们有人在备考心理咨询师的时候,会非常熟悉这个,因为我做了几年的二级心理咨询师的面试评审,我发现80%的应试者交上来的案例都是用了这个疗法。就是认为一个人,发生了一个事件,然后我们对它有一个错误的认知,然后用一个咨询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去跟他辩论,然后最后让他情绪
14、和行为得以改变。在答辩的时候会给我一个感觉,就是大家对认知行为疗法普遍有一个误解,就觉得是你做CBT,很简单,就是他有错误的认知,我们就要正确的去替代它。事实上没有那么容易,更没有那么简单。比如说他们交上来的案例,大多数会写说一个女人,丈夫出轨了,然后她很伤心很难过,然后咨询师就跟她说,大概纠正她的认知就是这个人是不值得的,你不应该难过。然后来访者就好了。有这么简单吗?不是的。那么Aaron T. Beck,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对CBT感兴趣呢,他是1953年时获得精神医师的职业资格,然后就开始对抑郁症的病人做精神分析治疗,贝克的病人在描述其抑郁症时,会叙述一些不知不觉进入意识中的有关他们自己、未
15、来、社会的消极观点。这被贝克称为“自动化思维”的观点使贝克相信,来访者对其经历的感知(他们的认知)不仅是抑郁的一种症状,还是寻找治疗方法的关键所在。贝克得出这一观点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正是实验心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通过研究大脑加工过程的实验心理学进一步帮助认知心理学确立了其统治地位。当认知疗法确立其地位之后,它开始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抑郁症。后来,Aaron T. Beck发现认知疗法还有其他的用途,比如治疗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Aaron T. Beck对新思想(只要能证明其有效性)总是呈现开放态度,他还积极地将行为主义疗法吸收了20世纪80年代许多心理治疗的方法。这才导致现在的认知疗
16、法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现状。认知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和技术那么我去查阅了一些他们每个人的这样的一个方法起源,然后概括出了这样的几点。Aaron T. Beck大概提出了改变我们功能失调的情绪和行为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修正它的不正确和功能失调的思维,就是改变他的认知,这个部分我后面还会给大家举例讲。那么雷米他提出了一个中心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族群这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主要的观念支配的那些次要的观念。大概我们在后面的CBT当中,是核心信念会支配的那种中间信念,进而支配的自动思维,所以我觉得这个部分的提出可能就是跟雷米有关系。就是他认为,比如说有一些自动思维是浅层的。自动思维大多数都是浅层的,就是
17、我们思考一下,我们就能想出来我此刻在想什么,但是核心信念和中间信念是在更深层次的。如果用精分讲,可能是在潜意识很深处的地方,所以那个部分是平常是我们觉察不到的。他认为这些错误观念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也就是深层次的信念会支配着表层的那些自动思维。梅肯鲍姆他是有一个认知行为的矫正技术,它关注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大概是说他认为如果我们用新的更适应性的认知,去替代那些僵化的固化的认知,进行一个认知重组来访者就会好。大概是这个意思,可能我理解的不是特别准确。Aaron T. Beck在美国创建了一个认知研究院,目前是由他的女儿Judith S. Beck负责,美国称他为改变美国精神病学界的十大最著名
18、的人物之一。因为大概他让CBT的重要性或者广泛传播和精分可以相媲美。CBT的三代浪潮,尽管这些治疗方法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都基于同一个解释基础。那就是:所有的心理障碍都可以去找到特定的信念和行为策略。03对CBT治疗理念的理解认知行为治疗追求的就是用适应性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来取代不适应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我觉得这个地方是CBT的精髓所在,但同时也是特别容易引起误解的一个地方,很多人会觉得你的认知就应该是一个正确的认知,代替一个错误的认知。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人的自动思维或者是认知每时每刻都在。对吧?我的认知和你的认知不一样,此刻的认知和彼时的认知不一样,我对你的认知和我对他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
19、。而且严格意义来讲,认识应该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之分。为什么这么说?我没有上CBT的长程培训之前,我一直也认为,CBT就是Albert 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加上一些散在的行为技术,所以我在第一次去杭州上CBT认知初阶课的时候,我当时有在课堂上问到老师一个问题:“CBT要用合理的认知代替不合理的认知,可是如果我这个认知是正确的,他的认知是错误的,我就应该是合理的,可以取代他的。我当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说我和我爱人经常吵架,我们吵架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洗碗。他洗碗永远只洗里面不是外面,他拖地永远两分钟搞完。那我的自动思维就是“你在敷衍我”,然后就自动思维后面的深层次的认知就是“我觉得你根本就没
20、有做好事情的态度”。因为我觉得难道不应该是任何人做一件事情,应该尽量把它做到做最好做到完美吗?我这认知是没有问题的,无可挑剔,对吧?就是社会上大部分人应该是认可,应该是倡导的。那王老师说,你用了你这个认知,结果如何呢?那结果我们就是经常吵架啊。她说,是啊,那这个认知是适应性的吗?很显然不是,我没办法用我的认知去要求他。所以这个认知它一定不是说用正确的去取代错误的,也不是用积极的去取代消极的。所以,有一些认知它可能是被这个世界不那么认可的价值观,比如说范跑跑,地震来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我要跑掉。这些认知可能是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的,但这个认知,在那一刻对他来说是有适应性的。所以错误的认知不一
21、定没有适应性,正确的认知不一定有适应性。04对CBT的误解误解1、CBT只关心认知,不关心情绪?认知三角通常最先讨论情绪,那么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基本的技术规范,比如说无条件关爱,共情,同情,尊重,积极关注这些,CBT治疗师同样要遵守。那么在工作当中,我们经常要去激活来访者这个情绪,让他回到那个情境,体验那个时刻的感受,洞察情绪背后的认知,包括最后我们衡量一个CBT,它治疗的成功与否,其实也要去看背后来访者最终他的情绪有没有得以巨大的改善?它是有关心到情绪的。误解2、CBT为什么重视评估和诊断?第一个就是诊断可以不是为了给来访者贴标签,更重要的目的是理解这个人的症状。CB T的个案概念化要了解
22、来访者症状产生发展和维持的过程,也就是症状的来龙去脉,指导后续的治疗计划进行。当然了,我们心理咨询师是没有诊断权利的,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初步的评估。刚说了,来访者来了之后,头三次这样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大概会根据我的经验给他做一个初步的评估,如果我评估不了,我会建议他去医院里找医生,给他做专业的诊断。那如果做出诊断之后,对后续我的治疗计划来说是有帮助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上次督导的时候报告一个个案,是一个焦虑的来访者,他来访的目的是缓解自身的焦虑,希望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进步,他报告的问题是说,单位人际关系不融洽,拖延行为。我当时评估他可能是焦虑,但他的焦虑不太严重,然后我又怀疑他是偏执型人格,但我
23、不确定他有没有人格障碍。所以我当时主要是按焦虑给他做CBT治疗,做了第八次他就脱落了。后来我们督导的时候,然后王老师一看我写的资料,就诊断这个人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者。所以你看完全不同的诊断,可能会对后续的治疗计划和治疗方向有并不同的意义,就有可能如果你诊断没有清楚的话,就有可能让你走偏。当然走偏并不代表说你整个的治疗过程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没有帮助的。肯定还是或多或少有帮助的,但是如果诊断准确的话,可能对他的帮助是最大化的,最聚焦的。那么这是诊断的第一个意义,评估诊断的第二个意义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药物治疗。比如说,我们说一个人到你这来,对吧?她说她肚子疼,那你可能先要给她缓解肚子疼,肚子疼可能跟很
24、多原因有关系,她可能马上要来例假了,对吧?也有可能是昨天晚上吃坏的东西,还有可能跟她太胖有关系。对吧?跟她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关系。那我要诊断她是经前期综合症,还是诊断胃肠炎或阑尾炎,这个诊断是有意义的。诊断意义在于我可以短期内决定是给她手术治疗还是给她药物治疗。那至于等她症状后续恢复到平稳之后,可以再去去追溯导致你现在这样一个问题的一些原因。那我们再去探讨哪些部分是可以改善的。所以诊断并不是只是为了给他贴标签。误解3:CBT只有短程,只是缓解症状?CBT也有长程。CBT有一个理念,大概就是说它觉得如果能用简单的答案去解释的话,就不用复杂的答案去解释。但不仅仅只有短程,我刚刚说了,普通的抑郁和焦虑
25、的个案,就是中等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的个案,大概治疗次数16次到20次。如果一个来访者在自动思维上做工作就可以使他的症状好转,我为什么要去动他的核心信念呢,比如说一个恐怖症患者,他可能只要做自动思维的工作和一些行为技术,可能恐惧就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比如说他怕蛇,对吧?可能我通过自动思维和中间技术就可以达到最后的效果,就是他不怕蛇了。那我说至于他为什么怕蛇,那些核心信念我就不需要去动它了。当然了,你也可以更深层次的核心信念的工作治疗,要不要聚焦到核心信念,我们也叫图式,取决于来访者的需求,如果说他有这个需求,或者说他的问题的严重程度,使得必须在当下的咨询中,你必须要跟他的核心信念做工作,那还是要
26、做的。比如说人格障碍,他可能就需要去做核心信念的工作。CBT治疗也要至少是12个月。所以CBT也有长程,取决于来访者的问题的需求。最后两分钟,我想用一个小故事做总结,就是一个博士生的女儿,那个小女孩只有3岁,平常她经常在家里要吃零食,然后爸爸妈妈就跟她说,这个不能吃这个,这个过期了。过期的东西是不能吃的。好,然后有一天他们全家带着她去她奶奶家里玩,他奶奶家里有一棵柿子树,那个柿子树上柿子成熟了,然后别的小孩子要去摘柿子吃。然后这个小女孩是跳出来说,不能吃,过期了。大概这个告诉我们什么呢?过期的东西不能吃,这是个好的认知。对吧?是个正确的认知,可是这个小孩把它泛化地使用了,僵化地使用了。这大概就
27、是CBT的解释,就是有些人为什么会有心理障碍?就是我们的那些核心信念也好,自动思维也好,在我们的童年在我们的早期的时候可能对我们来说是有帮助的,但是当他不那么适应性地去使用它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认知行为疗法的三个流派(REBT)(CT)(CBT)之间的异同?北京大学 应用心理学硕士首先,这三种理论都属于认知行为范畴,最大的区别就是提出的人不一样。其次对于心理障碍的假设上是不一样的,例如REBT他的核心是(S-R-C,刺激,反应,结果)。那CT,CBT主要的假设是自动,中间,核心思维。他们的技术也有一些不同,REBT主要是去探索SRC之间的关系。CT是让来访者去探索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为咨询的开始
28、。CBT更多是去发掘自我对话内容,找到不合理信念。以上就是考试需要的内容.然而实际操作中可能有很多种认知行为疗法,起源于,第一提出的人不同,不同人对于心理障碍的定义也会不一样,因为大家解释的角度不同,但可能都异曲同工。所以不存在某个学派的认知心理,之存在某个人的认知心理学派。第二,认知行为流派讲究寻证,所以对于不同病症有自己的模型,所以这样的实证性研究也给认知行为流派提供了很多认知模型,方便治疗。所以如果你开始从事认知行为治疗,需要兼容并包。学习过心理咨询的同学基本都听过ABC理论,即A=事件;B=信念;C=结果。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已发生的事件本身无法改变,但我们不同的认知能力所产生的内在信念
29、决定了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从而会带来不同的情绪或行为结果。例如:新买的白球鞋被人踩了一脚,假设人们的信念是认为对方怎么这么不小心,这可是我的新鞋。或者认定对方是故意的,那这种信念背后的结果就会带来内心久久不爽的情绪。如果我们把B信念换成对方也是不小心的,被踩一下也没什么,鞋子早晚都会脏,这类信念带来的结果就是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也避免了“踢猫效应”的发生。上面所提到的ABC理论是由阿尔伯特艾斯利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REBT)里的认知理论。而认知行为疗法(CBT)里有一个ABC模型。很多初学者会对此有模糊的芥蒂,认为ABC理论=ABC模型,甚至认为ABC理论是属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或者说对两者
30、概念好不清晰,更不知道是属于什么疗法的。其实,我在初学的时候也有同样困惑。当时看到理论和模型的时候有点懵圈,“这两不一样吗?”。稍微能理解点ABC理论和ABC模型后,又延伸出第二个问题,即REBT和CBT又是什么关系。想必有不少同学会和我有一样的困惑。而且翻边全网也没找到一个单篇针对这个问题能解释的比较完整清晰的文章。所以下面用自己浅薄的认知,尝试让大家对两者有一定的启发。一、ABC理论和ABC模型的概念首先做个定义,ABC理论来自REBT;ABC模型来自CBT。ABC理论:A=Antecedent 事情的前因。表示诱发的事件B=Belief 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
31、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Consequence 事情的后果。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ABC三角模型:A=情感( Affect,指各种感受或情绪)B=行为( Behavior,指各种行动)C=认知( Cognition,指各种想法)小结:从两组基础概念可以看到,ABC理论作为REBT的重要理论工具,它强调的是不合理信念和非理性信念是导致人们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注重信念对结果的影响。而ABC模型作为CBT的重要理论模型,它强调情绪-行为-认知是一个连续体。我们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认知。同样,不同的认知会带来不同的行为和情绪。而认知则是ABC模型重要的切入点。二、两者的
32、进阶衍生ABC理论ABCDE理论(衍生工具):A:Adversity,主观判断为不好的事情,注意这只是一个客观事实B:Belief,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往往是下意识的看法,也就是你如何解释这件事,这是一个主观判断C:Consequence,你基于对这件事的看法所做出的行为,这是具体的行动D:Disputation,反驳,也就是重新审视B的看法是否正确,有没有其他角度来看这件事情,重点是接受不能改变的 改变可以改变的E:Energization,激发。经过D反驳之后,如果形成了对事情新的看法,那么所激发的新的行为ABC模型认知行为模型认知模型:情境认知情绪/生理/行为(强调是认知中介因素,即认知是
33、情绪和行为产生的基础)认知行为模型:情境认知情绪/行为后果(把行为因素考虑进去后就变成认知行为疗法模型,认知引发情绪和行为,行为导致后果)环路模型:情景认知情绪行为情景(行为作用于环境,情绪引发行为,形成环形图)T型模型:横向概念:同认知模型(情境认知情绪/生理/行为)纵向概念:情境自动思维情绪/生理/行为(认知由我们思维行程,并分成自动思维、中间信念、中间信念 核心信念。自动思维由核心信念和中间信念决定)核心信念小结:从上述衍生工具和模型可以看到,ABC理论和ABC模型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理论架构和切入点又有所不同。特别是ABCDE理论很容易和ABC模型里的自动思维混淆。有听到很多声音会认为
34、ABCDE理论是属于CBT的,甚至REBT是CBT的一种。那我们继续往下挖掘。三、REBT和CBT的理论假设我们了解了概念,了解了延伸工具。我们从定义上区分了ABC理论和ABC模型,但真正的鉴别需要通过对合理情绪疗法(REBT)和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基础假设做进一步理解。REBT的基础假设:从信念切入,认为心理障碍由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不合理信念:1. 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2. 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3. 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不合理信念的特征:1. 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
35、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 “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2. 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带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往往不是人为自己“一无是处”;就是认为他人“一无是处”。3. 槽糕至极论: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CBT的基础假设:从自动思维切入,认为情绪和行为的问题由各种扭曲认知的自动思维引起自动思维:自动思维是亚伦贝克提出来的一个
36、术语,用于描述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认知内容。由于这样的想法是自动产生的,并不是人刻意思考的结果,故此称之为自动思维。自动化思维没有好坏,只有适应和非适应,非适应就是歪曲的思维或错误的思维常见扭曲的认知:选择性关注;消极预测未来;黑白思维;以偏带全;低估正面信息;读心术;过分夸大“灾难化”或过分贬低;情感推理;应该;贴标签/贴错标签;控制谬论;公平谬论;改变谬论;“我总是正确的”;最高标准;后卫倾向;归因倾向等。中间信念:介于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之间的认知观念层级。它是核心信念在具体心理领域的表现,是自动思维产生的心理基础。它是在成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应对某一新领域的心理策略。分为:态度、规则、
37、假设。说的白话点:中间信念就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具体方式,是长期成长过程中习得的认知行为准则。补偿策略:贝克认为,当个体形成负性核心信念以后,为了遮掩其负性的核心信念,发展出一套心理策略,透过这套策略使自己看起来(不是别人看来)是正面的形象。核心信念:隐藏在表面认知障碍背后的更深层次的认知偏差,特点是非常的牢固,坚不可破,而且是过分概括的。贝克认为核心信念主要有“可爱”或“不可爱的”、“有能力”或“无能的”。是个体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信念。小结:REBT的基础假设从信念出发,CBT的基础假设从自动思维出发。用CBT的解释,信念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维习惯,因此在CBT的纵向概念中会把认知认为自动思维、
38、中间信念、核心信念。而自动思维由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形成。在REBT中的不合理信念较为概括和笼统的。四、学派历史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在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以说来到了一个发展的跃进期。由佛洛依德领衔的精神分析学派和巴普洛夫领衔的行为主义学派正式以科学的名义面上世人。(虽然巴普洛夫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心理学领域的,但是他那个经典的“巴普洛夫的狗实验”成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锋)。关于精分大简史可以看我另一篇内容。而行为主义从华生作为传统行为主义的代表,到桑代克(联结主义)-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班杜拉(社会学论)等一系列行为主义的发展,把临床和实证心理学推上了新的高度。行为主义毕竟偏向实验和科研方向,
39、在推动科学的心理学有着重要理论和实验输出,但是在精分大环境下仍旧较为小众。奈瑟尔作为认知心理学之父,把心理因素与环境关联起来,注重个体与环境相互的作用。虽然当时认知和行为还是两个分开的学派,但让认知和行为有了关联。不过在那个精分环境中,佛洛依德的高度系统化成为当时的主流心理治疗工具。以至于绝大多数的心理学家早年都有系统的精神分析学习和实战经验。也正式因为带着批判和思辨的思维认知。在临床和实证中,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佛洛依德的传统精分中一些不自洽、不可证伪的理论。因此一众学者自立门户。其中就包括CBT创始人贝克。贝克早期作为精神分析的门徒,同样受过系统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学习。直到有一次他在和一
40、个咨客交流的时候发现咨客在攻击抱怨贝克的同时,内心还有另一个自责的思维同时在运作。这让贝克觉得,这和精分所强调的潜意识意识化后的一些理论有点冲突,并深度研究了这位咨客为什么会同时拥有两个相反的认知。(原版故事可自行搜索)从而贝克开始了认知行为疗法的探索。CBT源于20世纪50-60年代,而REBT则是50年代创立。贝克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创立初期所建立的认知疗法模型就是源于REBT的ABC理论。犹如斯金纳的理论是建立在桑代克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上做的提升一样。因为两个疗法的间隔创立时间并不久,而CBT已经成为目前最为主流,且有临床数据支撑,公认短程有效的疗法。所以不少人就会认为REBT是CBT的一部分
41、。不过还是要为REBT公正下,REBT在心理治疗史上是划时代的。甚至在本世纪初的调研中,最有影响力排名第二,仅次于罗杰斯。更是在佛洛依德之前。REBT的深远影响,不仅仅是对CBT有着重大硬性,也对禅佛、正念有着一定影响。但REBT的局限性铸就了CBT的成就。当然,作为CBT的拥护者,我们任然要保有前人学家的批判和思辨。CBT也不是万能的,它同样有着它的局限性。但丝毫不影响在面对复杂人性上,CBT确实更具有科学性,在面对和处理更多的障碍上有着更显著的效果。五、REBT和CBT的相关对比1、基础假设不同:REBT从信念切入;CBT从自动思维切入2、应用领域侧重点不同:REBT可用于焦虑、抑郁、人格
42、障碍、精神异常、人际交往等CBT更广泛用于焦虑、惊恐障碍、恐怖性强迫症、社交性恐惧症、自杀行为、抑郁症、边缘人格等问题3、咨询关系差异:REBT认为咨询师是扮演指导和教练的角色,给与来访者合理的操作要求,明确告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CBT重视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建立。认为和谐友善、信任是CBT关系的基础。三个“核心条件”真诚温暖、同理心和无条件关注。用引导来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到适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路径。4、治疗风格不同:REBT往往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说理性和面质性。认为当事人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导致,通过辩论说服来访者改变不合理信念。CBT强调来访者自己去发现扭曲加工,比REBT更有结构性。
43、通过合作气氛,让来访者认清价值观,并对自己的信念提出证据。通过矛盾证据,从来理解和领悟自身的错误信念。5、病理观差异:REBT基本否认个人成长的重要性;CBT认为早期经验能够影响其认知模式。6、改变观差异:REBT强调了无条件接纳自我、无条件接纳他人、无条件接纳生活的重要性,以此来改善他们低自尊的问题。无条件的自我接受包括尽力避免自我判断,并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CBT关注的是让别人接受他们,而不是无条件的自我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还注重强化来访者的积极品质,以提高自尊。题外话:无论是REBT、CBT、CT、正念他们都有着高度重合的内在逻辑。比如正念也强调自我接纳,和REBT的无条件接纳相似
44、。那说道无条件接纳和正念的积极关注自我,看上去又和人本有点关系。人本的罗杰斯也是精分领域的专业,后创立的人本学派。荣格、阿德勒、甚至佛洛依德女儿都是精分,但是他们的切入点也和老佛爷有着很大的差异。佛洛依德无疑是伟大的,可以说是心理学科学性的奠基人。但是“屠龙者终成龙”。在脑科学和实证科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佛洛依德的很多理论假设纯在这诸多的不可证伪,我们知道不可证实不可证伪的东西就是伪科学。但是这不影响佛洛依德是历史地位。但作为新时代的心理从业者,我们自己首先需要具备批判和辩证的思维能力。我们选择一个学派作为实操理论依据并不是因为谁名气大,而是要以自己的人性观和学派的病理观、治疗
45、观相匹配。同样,即便选择某个学派作为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不能停止对其他学派的学习了解,更不能排斥和抵制。人性是复杂的,没有一个学派疗法是真正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但至少我们要有一个扎实的学派理论作为我们咨询的主旨。如何有效学习和吸收,作为刚学习心理学满一年的我俩说,结构化,系统化的去理解心理学的底层逻辑。深度挖掘每个相似却有不同的理论是我近一年的心得。心理学区区200年左右,其实深度挖掘没给学派和学派代表人物并不会像其他学科这么悠远。而这种挖掘下的框架就会更加立体的构建心理学的全貌,从而更客观全面的认识心理学的利弊。可以推荐几本认知结构的书籍:思考,快与慢;思维框架;认知天性;知识大迁移以上共勉。如上述内容与事实不符欢迎留言或私信指证。愿心理学的道路上一直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