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课程 变态心理学 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1第四章的内容 1.健康心理与不健康 1)心理健康的概念(0.5)2)心理健康的标准(0.5)3)心理不健康的概念(0.5)4)心理不健康状态的理解(0.5)5)关于健康心理学(1)2.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1)正常心理的概念(0.5)2)异常心理的概念(0.5)3)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1)6)关于变态心理学(1)4)异常心理现象(症状)(3)5)精神障碍(3,包括案例分析3)6)讲座(3)A.焦虑 B.梦 3.压力与健康(3)康乐慧KANEHI2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
2、性心理问题3 3一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定义1.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 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 成最佳的状态。”注释此定义不完整,因为:1.包含着身体成分,2.只注意“心境”,过分强调个体的体验。此次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内部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内外协调)有幸福感(对自己有效)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自我发展,对他人有效)4一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定义2.English的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
3、当事人 那种情况下,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 的活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注释注重活动性:适应能力活力发挥潜能。3.第一版教材的心理健康标准: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 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 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5一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定义4.本教材的心理健康定义: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 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心理健康概念小结 心理健康不仅要求心理的各方面都要健康,还要求 环境-身体-心理之间要协调,最终达到对己对人
4、有 益。1)内(身心)外(自然和社会)协调。2)身心和谐。3)个性健全(完整、稳定、协调)。4)心理过程正常、协调。5)心理活动有效(对人对己有效)。6二二.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1.许又新的心理健康三标准论 1)体验标准(体验):心情良好(自我评价 恰当是基础)2)操作标准(效率):心理活动效率(包括 社会效率)3)发展标准(潜能):发展的可能性 注释 这标准着眼于心理功能的主观、客 观、发展潜能三层次,强调依不同层次制 定心理健康标准。7二二.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2.郭念锋的心理健康十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指坚强程度,是心理的抵抗短暂的、激烈刺激的承受能力 2)心理活动耐受力:相对
5、于心理活动强度而言,使指承 受长期慢性心理压力的能力 3)周期节律性:心理活动的固有规律,与环境、生理周 期、习惯等有关)4)意识水平:指中枢的觉醒水平,可反映在注意水平上 5)暗示性(固有特性,在不同的个体只是表现的程度不 同)6)心理康复能力(1,2为心理的抗干扰能力,这个是心 理发生变化后的复原修复能力)8二二.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2.郭念锋的心理健康十标准 7)心理自控力(自我调控)8)自信心(自我体验)9)社会交往(人-人关系)10)环境适应能力(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结 以上的标准中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环境协调能力: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2)心理-生理关系:3)
6、周期节律性4)意识水平。3)个性特征:5)暗示性7)心理自控力8)自信心。4)抗变化能力:1)心理活动强度2)心理活动耐受力6)心 理康复能力。因其出自临床心理学概论9二二.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3.马斯洛和米特尔曼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恰当体验自我)。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有效控制自我)。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以上方面的完整和协调)。注释以上要求个性正常(内部协调)生活理想切合实际。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注释内外协调 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
7、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注释对自己对他人有效。10二二.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4.心理健康标准小结:1)内外协调:人际正常、适应环境 2)心身协调(个体内部协调)3)心理内部协调:A.心理过程-知情意协调 B.心理特征-人格完整 4)心理有效:对人对己有效 注意 世界上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11二二.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5.讨论 关于智力与心理健康(P284)郭念锋认为,“智力不能作为心理健康 的指标”,这观点是在“智力正常范围内”的 基础上得出的。本人不支持以上观点,因为:1)智力本身就是重要的心理功能。2)智力可以影响其它心理功能。3)虽然“智商高并不意味着心理健
8、 康”,但“智商(智力)低”一定意 味着心理不健康。121.1.1.1.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理解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理解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理解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理解三三.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1313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明确的界限康乐慧KANEHI1414三三.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2.明确“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意义:1.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 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4.咨询方案的制定 5.疗效评估 6.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7.职业培训 8.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151616三三.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3.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的效度:1)症状
9、学效度(不健康状态是存在的)A.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 实性:实际生活工作中,确实存在不是“精神 病学工作范围”的不健康心理状态。B.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说明“心理不健康特 征组合”是真实的:象精神病学中的许多“综合征”一样,不同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具有相 对独立、稳定的“症状组合”。17三三.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3.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的效度:2)预测效度(不健康状态可以预测)A对自然发展的预期 “心理不健康状态”后的自然发展:a.自行缓解 b.泛化(范围)c.发展(程度)B外界干预下的预期(包括范围、程度)a.非专业的社会支持 b.专业的心理咨询 18三三.心理不健康心理不
10、健康3.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的效度:3)结构效度(不仅康状态的原因可以认识)在理论上,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 态”的因素有如下几点:A人口学因素(遗传)B个性心理特征(心理)C身体健康水平(生理)D社会变迁(社会)19三三.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4.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1)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 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具体从四个维度判断“心理问题”:A.刺激的性质:一般现实因素 B.持续时间:持续1个月,间断持续2个月 C.强度:可控制、但心理社会功能下降 D.泛化程度:未泛化20三三.心理不健
11、康心理不健康4.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2)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 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 不健康状态。具体从四个维度判断“心理问题”:A.刺激的性质:强烈的现实因素 B.持续时间:持续或间断持续2-6(12)个月 C.强度:后期可控制,心理社会功能明显下降,自 然发展或非专业干预不能使完全恢复 D.泛化程度:明显泛化21三三.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4.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以上判断心理不健康程度四个维度之间 的关系:A.刺激的性质 B.持续时间 C.强度 D.泛化程度 注意顺序:严重程度刺激性质时间22三三.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4.心理
12、不健康的分类 3)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A.类似于严重心理问题,却具有神经症的 某些特征。B.类似于神经症,却没能达到神经症诊断 标准。C.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23三三.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5.神经症与正常的区别(P288)关键:A.刺激的性质:冲突的类型-常型与变形 (现实因素与“非现实因素”)B.持续时间?C.强度?D.泛化程度?24三三.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原因刺激一般现实因素强烈现实因素变形冲突持续时间不间断持续1个月或间断持续2个月以内不间断或间断持续2个月以上,半年以内长或短反应强度轻强轻或重泛化程度
13、未泛化明显泛化泛化或未泛化25四四.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1.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的各种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它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广义)相结合的产物。健康心理学的中心任务是着力于人类健康的维护,而不是疾病的治疗。26四四.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2.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大体上可分为:1)减少或消除致病的危险心理因素及有损健康的行 为,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保健的费用 -病前:A.应付社会与生活事件的紧张刺激;B.纠正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C.推进心理健康教育;2)预防因疾病而引起的病理心理反应-病后:A.改进社会健康与医疗机构的管理,提供良好的保 健环境;B.建立良好的健康道德与医疗关系;C.预防、解决因疾病引起的心理、社会问题;27四四.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3.使健康心理学成熟的关键 1)确立完整精确的概念体系(理论体 系)2)形成客观、独立性的工作对象。3)具有独特的、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2829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