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会计学目录1、会计基础知识2、账务处理程序3、制造业企业主要经 营过程的核算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第四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五章:借贷记账法第六章: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第七章:复式记账法应用第八章:会计凭证第九章:会计账簿第十章:财产清查第十一章:会计报表第十二章:会计核算形式 第十三章:会计工作组织 第十四章:会计规范体系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会计的含义 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第四节:会计的方法 练习题 学术资料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德国诗人歌德:,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之一 数
2、学家凯利:复式簿记原理象欧几里德的比率理论一样是绝对完善的 经济史学家索穆巴特:创造复式簿记的精神也就是创造加俐略与牛顿系统的精神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活动与会计(一)会计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并发展1、财物的管理2、经济活动的效益: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比较3、两权分离与受托责任关系4、商业信用与会计信息5、资金市场(银行)与会计信息6、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会计信息7、企业的社会化与会计信息一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国的突出标志 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日 周朝:“会计”一词开始使用。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唐宋时期: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二实在 明
3、末清初:“龙门账”的产生:账存二实存 现代复式记账法传入中国 中国自创复式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接轨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三)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在欧洲的突出标志 1、公元前630年铸币在希腊出现并应用于账簿记录之中,便是“货币计量”思想的萌芽 2、集中于庄园之中的古老的委托一代理关系:管家向庄园主呈交 绩效汇报并解除其承担责任的“述职报告”3、1494年产生在意大利的复式簿记一一近代会计的标志,是会计 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4、1854年在英国第一个会计师协会(审计)爱丁堡会计师公 会的成立,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5、1939年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现代会计
4、的标志第二节:会计的含义一、会计信息系统论1、美国A.C利特尔顿1953年会计理论结构:“会计是一种特殊门 类的信息服务”。2、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实质地说,会计 是一个信息系统”。3、二十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主流观念。S.戴维森现代会计手册:“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旨在向 利害攸关的各个方面传输一家企业或其他个体的富有意义的经济信 息”。4、中国较早接受会计信息系统论的是厦门大学余绪应缨教授。5、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已成为我国会计界主流观点,特别是在财务与会 计分离后。第二节:会计的含义、会计管理活动论 1、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传统的会
5、计观念(特别是财务、会计分离之前)。古典管理理论 学派代表人物,法约尔把会计活动列为精英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美 国卢瑟古利克把会计管理列为管理化功能之一;20世纪60年代出现“管理经济会计学派”,并导致管理会计的出现。3、我国会计管理学派的代表任务是杨纪琬、阎达五教授:“会计是 一种管理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4、两种观点并没有本质区别:收集信息本就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提供信息是管理的基础。,-L第二节:会计的含义会计学体系r理论会计学r会计史会计理论会计学基础计 学(应用会计学财务会计 企业会计管理会计I政府与非赢利组织会计i审计学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会计所具有的功能
6、(一)财务会计1、反映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 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 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结余情况。2、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对 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检查和监督。(二)管理会计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二、会计的目标: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达到 的目的。关于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观点:1、决策有用观:即把会计的目标定位于为 决策服务上。2、受托责任观:即把会计目标定伍于受托 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第四节:会计的方法会计的方法: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 计任务的手段。包括:会计核算方法 会
7、计分析方法 会计检查方法。第四节:会计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 连续、系统和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方法。包括: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财产清查-J 编制财务报告学术资料1、对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理论的探讨2、关于会计目标的思考3、会计目标:信息需求论4、会计随想何谓会计马克思口在对古代历史的研究中,发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的远古印 度公社,已经有“一个记账员,在登记农业帐目,登记和 记录与此有关一切事情”。资本论“过程的控制与观念的总结”投入会计效益营经权授业绩汇报权经营权索取报酬债.权人财务状况借款企业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结合点一孔子尝为委吏矣
8、,曰“会计当而已矣”孟子J马克思:I“过程(指商品生产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I 的个人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重要;因此,簿 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 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资本论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对象 第二节:会计要素 第三节:会计等式 第二章练习题 学术资料第一节:会计对象、会计对象: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工业企业资金及其资金运动储备过程 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资金的循环与周转第一节:会计对象二、会计的特点:指会计和其他经济核算 的不同
9、点。由于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 节,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三个基本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第二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内容的基本分类,即将会计内容分解 成若干要素,统称为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 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第二节:会计要素一、资产:定义:资产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 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分类: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特征表现:*1、资产是由以
10、往事项所导致的现时权利。.2、资产必须为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3、资产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4、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其他投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专利权、商标 权、土地使用 权、非专利技 术、商誉等。长期待摊费用 冻结存款等 第二节:会计要素二、负债:定义: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特征表现:1、是现时存在的、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经济责任或经济义务。2、必须能以货币确切或合理予以计量;3、需有明确的债权人和偿付日期;4、必须以债权人所能接受的方式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企业。第二节:会计要素三、所有者权益
11、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j构成:)1、实收资本一投资者按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2、资本公积一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等。)3、盈余公积一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共积累。4、未分配利润一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L,*T*,*短期借款I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_流动负债|应付票据,应交税金力 应付利润需|I其他应付款I预提费用I长期借款I长期负债1;应付债券 企业负债构成示意小一长期应付款所有者权益企业所有者权益构成示意图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 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O第二节
12、:会计要素四、收入:定义: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 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特征:1、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2、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3、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4、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第二节:会计要素收入构成:1、主营业务收入一指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收入。如销售产 成品的收入。2、其他业务收入一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经营业务所取得 的收入。如材料销售、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 出租、无形资产出租、运输收入等。第二节:会计要素五、费用(一)定义:指企业为销售商
13、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 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 各种耗费。(二)特征:1、费用发生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发生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2、费用的发生一方面要导致资产的减少,另一方面会导致资产形态的转;换。)3、费用要以收入来补偿,本身及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4、费用和成本虽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都属于费用,但人们通常将 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又称为成本。第二节:会计要素(三)构成:费用按其用途和得到补偿的时间不同分为 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1.产品生产费用: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有关并计入成本而发生的各项 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其他直接
14、费用和制造费用 等。2.期间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 的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 费用。第二节:会计要素六、利润定义: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 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特征:1、利润是收入和费用两个会计要素配比的结果。2、利润是广义的收入和广义的费用相抵后的差额。3、利润将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第二节:会计要素利润构成: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 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2.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减期间费用后 的余额。3.禾U润总额营业利润加投资净收益加
15、营业外收入减营业 外支出。4.净利润 利润总额减去应纳所得税后的余额。第三节:会计等式定义: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 的等式称为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 衡式。会计等式一 资产=权益(原始形态)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基本形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转化形态)第三节:会计等式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基本形态)收入=费用+利润(转化形态)费用二收入坏IJ润(转化形态)第三节: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初始形态)收入-费用二利润(动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化结果)资产+费用=负债+所有
16、者权益+收入(资金占用)=(资金来源)学术资料对我国会计要素定义的几点思考A/r-(第二早:会计核算基础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学术资料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定义: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是指对某 些未被认识的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发展趋势 所作的合乎逻辑、事理的推断和假设。1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的核算范围 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进行限定,会计的目的是通过价值的形式对经济 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及时的提供准确的经济信息 以便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对千变 万化的会计对
17、象和方法在空间范围内,在时间界限上,在计量方式上作 一些必要的限制和规定。这些性质规定就是会计核算的前提和条件。因 为这些限制和规定都是为了达到会计核算的目的而假定的,所以也称会 计假设。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前提(会计假设)(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主体假设:定义:会计主体(或称会计个体、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 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是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凡是实行 独立核算的单位,在会计上都设定为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一个独 立的经济实体,是独立于财产所有者之外的会计核算单位
18、。独立的记录 与核算单位有关的经济业务,严格排除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而属于其 它单位的或所有者本人的收支活动。作为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3、实行独立核算J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二)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其经 济业务活动是持续正常进行的。(企业将按原定的用途使用其现有的 资产,同时也将按照原来承诺的条件清偿它的债务)会计核算应当建 立在企业是持续的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前提之下。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会计信息的收集整 理、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应该建立在持续经营前提基础
19、上。有了持续经 营假设,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摊销才能正 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收益期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 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J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三)会计分期假设定义:会计分期也称会计期间假设是指为及时提供企业财务 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可将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 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年、季、月)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的进行的,会计要连续不断的对经济活 动进行计量记录和考核,必须将无限的经济活动期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 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按照划分的会计期间进行核算。确定每 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确定每
20、一个会计期间期末的资产的 存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按会计期间结算帐目,定期进行会计 总结,报告会计信息。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期间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只有建立在 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依照会计期间分期记录、计算、汇总和报告,才能 达到会计预定的目标。I 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称会计年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期间划分 为年度、季度、和月度。其年度、季度、月度的起讫日期都采用公历日 期,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企业的成本计算需要按月计算。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财务状况以及经营 损益情况都需要按会计期间编报。J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
21、本前提(四)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运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 与反映,且其币值不变。也就是会计核算还必须采取货币计量并假设币 值是稳定的为前提。但币值不变是一种假设,所以我们认为,货币计量 前提最好改称为币值不变前提。会计核算应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来计量,即将会计对象的一切内容都;转化为统一的货币单位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各j 种劳动占用和耗费的形态不同,性质各异,计量的方式有多种,实物量I 度以不同质的实物数量为单位,劳动量度以时间为单位。在会计核算中;物化劳动换算为时间量度是相当不容易的,不同质的财产物资又不能用 同一个实物量度去汇总,只有采取
22、货币量度能便于对不同形态的劳动.耗费用同质的量度去衡量。J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四)货币计量假设,货币是一般的等价物,从价值形态看,尽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 异,性质不同,但其价值形态是同质的,可以进行汇总比较计算。在多种货币存在的情况下,会计主体应确定以某一种国家的货币作为记 帐本位币。我国企业货币计量主要采取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这为确 定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可比性的原则提供了条件。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 的企业,可以选用某种外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在向国内编制会计报表 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货币计量包含着币值稳定的假设,即设定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的,当 货币本身价值波动不大或前后波动可
23、以抵消时,会计核算中可以不考虑 波动,仍按照稳定的币值计量进行会计处理。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定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在核算基本前提下,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 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也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标 准和质量要求。内容如下:1.客观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可比性原则4.明晰性原则5.及时性原则6.一贯性原则7.历史成本原则8.权责发生制原则9.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10.谨慎性原则11.重要性原则12.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 依据,如实的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要真实可 靠,
24、要实事求是,传输事项的真相,忠实和盘托出,不加丝毫掩饰。并且要求信息经得起信赖和验证。12、相关性原则: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用户所要解决的 主要问题相关联。相关性的具体表现视主体内容而定。如果 是用于投资决策,相关所指的就是具有影响投资决策的能力;如果是用来提高经济效益,相关性就是有助于增产节支、消:除浪费、增加盈利。!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3、可比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企业的会计信息如能和其他企业类似的信息 进行比较,就可发现差异,从而进行改进,就可更上一曷 楼。I会计信息只有按照统一的核算
25、方法和核算标准处理,才 能获得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经济指标。只有比较才能考核经济活动及其成果,才便于国家管理部门从宏观方面控,制和指导,并据以做出预测和决策。1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4、明晰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五条规定:”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 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会计信息是供用户使用的,但是在信息与某些用户之间,普遍存在:一种障碍,就是会计信息不被某些用户所理解。不理解当然谈不上使 用。存在这种障碍的原因是双方的。一方面会计作为一种专业,不可 避免的要创造使用一些专业术语,或者是利用普通的语言赋予特定的.涵义;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用户,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层次,文化
26、程度和经济知识参差不齐,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能力当然不同,要!消除这些障碍,显然双方都向前跨一步,相互靠拢。明晰性原则,要 求会计核算的一切记录,包括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都要清晰易懂 对重要和复杂的经济业务,在报告时还要用规范化的文字加以说明。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5、及时性原则概念: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要求:(1)会计核算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的当期及时进行,不得拖延。(2)要求企业应按规定时间定期记账、结账及编报会计报表。目的:(1)有助于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企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 况;(2)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生产经营状况及其结果。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
27、原则 6、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 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处理经济业务时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得随意 变更,并不是绝对不许变更,如果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原选用的方法不再适用,则可 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但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 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说明。从对可比性和一贯性原则的阐述来看,可比性和一贯性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可比性强调不同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的横向可比;一贯性强调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 的纵向可比。两者都属于可比性要求。可比性原则要求不同企业尽可能采取统一
28、的会计 处理方法;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尽可能采取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7、历史成本原则:概念: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要求:(1)其后,财产如发生减值,应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2)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 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历史成本的原则,是出于人们这样一个信念,即历史成本是客观经济事实 所确定的,不搀杂主观因素,经得起验证,因而是实在的,可以信赖的。一J f J-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8、权责发生制原则):概念: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以权利 已经形成或义务发生为标准来确
29、定收益与费用的归属期。)要求:(1)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多 项是否收到和付出,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来处理。(2)凡是不属于4 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到和付出,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卜 用来处理。j原因:企业发生的货币收支业务与交易或事项本身并不一定完全一致。|目的:公正、合理地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正确计量企业的损益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9、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概念: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 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
30、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要求:(1)将资本性支出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反映;出列于利润表中,计入当期损益。原因(1)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可在几个连续的会计期间发挥作用;出的效益只在当期发挥作用。目的:保证企业当期经营成果的正确性。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0、谨慎性(稳健性)原则概念: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 计提秘密准备。要求:(1)不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2)应当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用不导致企业增加盈利的做法;*(3)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预计收入,但可预计可能发生的
31、损失和 费用。目的:防范和化解经济生活中的风险,只有在要作出职业判断时才采用;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1、重要性原则概念: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应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要求:(1)对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2)对不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和决策的次要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 下,则可适当简化,合并反映。目的: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判断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1)从质上讲,当某一事项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2)从量上讲,当某一项目的数量
32、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概念: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 应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原因:(1)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 其实质内容。(2)如果仅按其外在法律形式进行,结果不仅不会有利于、反而会误导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学术资料 21世纪:四大会计基本假设的内涵及外延 受托责任是一个基本会计公设 知识经济对会计假设的挑战 知识经济下会计基本原则浅探第四章:第一节:会计科目第二节: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一、会计科目1、会计科目的定义会计科目是
33、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在按照会计要素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 分类的项目。也即会计科目是对每一会计要素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再按其 一定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进行分类的项目或名称。2、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的设置是通过会计制度预先规定的。但会计制 度在预先规定会计科目时,为满足经济管理对会计核算资料提供的要求 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据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 对象的内容;(2)结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满足对外提供会计信息 的要求;(3)做到适应性与稳定性相结合;(4)做到统一性和灵活 性相结合;(5)会计科目名称要言简意赅,并进行适当的分类和编号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3、会计科目体
34、系:会计科目体系包括会计科目的内容、级次和编号。(1)会计科目的内容是指各会计科目在反映资金运动各环节之间的横向 联系。(2)会计科目的级次是指每一会计科目内部的纵向联系。(3)会计科目的编号是指采用几位数字来列示每一会计科目在会计科目 体系中位置的序列号并代表具体的会计科目。4、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可划分为五大类:(1)资产类(2)负债类(3)所有者权益类(4)成本类(5)损益类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5、会计科目的级次)(1)总分类科目。对会计要素进行较粗的分类提供总括性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2)明细分类科目。对分类总科目进行再分类提供详细、具体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6、会计
35、科目的编号)(1)编号。是以数字确定并代表具体会计科目的类别及在所属类别中的 位置。(2)方法。一级科目一般用四位数(大分类、小分类和具体科目)编号 法,大分类编号用一位数从1开始,小分类用两位数从00开始(00、10、11),具体会计科目的编号用一位数从1开始。/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资产类会计科目表;号一级科目二三级科目号一级科目二三级科目号一级科目二三级科目一、资产女,12在途物资,31投资性房地产1现 金,13发出 商品,32长期应收款I2银行存款(14物资采购,33未实现融资收益3其他货币资金夕卜埠存款,15原 材 料,34固定资产44行本票,16包 装 物35累计折旧I银行汇票17
36、低值易耗品,3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信用卡,18材料成本差异,37工程物资专用材料i信用证保证,19自制半成品专用设备1存出投资额,20库存商品预付大型设备14交易性金融资产股 票,21商品进销差价生产准备工具b债 券22委托加工物资38在建工程卜基 金,23委托代销商品,39固定资产清理其 他,24受托代销商品,40无形资产15应收票据25存货跌价准备4 1累计摊销116应收股利,26分期收款发出商品,42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7应收利息,27待摊费用(4 3商誉8应收账款28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44长期待摊费用19其他应收款其他股权投,45递延所得税资产,10坏账准备,29长期股权投资减值,4
37、6待处理财产损溢11代理业务资产30可供由售至融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1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卜 4,kM1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负债类会计科目表名称名称名称号一级科目二三级科目号一级科目二三级科目号一级科目二三级科目二、负债类应交土地增值税应计利息47短期借款应交城市维建税,63长期应付款48应付票据应交房产税64专项应付款 4 9应付账款应交土地使用税,65递延所得税负债 50预收账款应交车船使用税66预计负债51交易性金融负应交个人所得税67递延收益52应付职工新酬,56其他应交款 53代理业务负债,57其他应付款54应付股利58预提费用55应交税金59未确认融资费用应交增值税60预计负债应交营
38、业税61长期借款应交消费税,62长期债券债券面值应交资源税债券溢价应交所得税债券折价J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所有者权益、成本与损益类会计科目表号名 称号名 称号名 称|一级科目二三级科目一级科目二三级科目一级科目二三级科目7 4利润分配其 他 转 入78劳务成本68实收资本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五、损益类69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提取法定盈余公积79主营业务H攵入7 0股权投资准备提取储备基金80其他业务”攵入资本或股本溢价提取企业发展基金79投资收益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利润归还投资80公允价值变动收拨款转入应付优先股股利81营业外收入外币资本折算差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82主营业务成本其他资本公
39、积应普通股月殳利83业务税金及附加71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84其他业务支出法定盈余公积提上又任意盈余公积85销售费用任意盈余公积转作资本或股N归的普通股股利86管理费用法定公益金四、成本类87财务费用储备基金75生产成本88营业外支出企业发展基金基本4E产成本89资产减值损失利润归还投资辅助4匕产成本90所 得 税72本年利润76研发支出91以前年度损益调7 3库存股77制造费用第二节:账户一、账户的概念与分类(一)帐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的名称设立在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上的户头,用来反映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 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的一种专门方法。(二)帐户的分类1.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会计对
40、象的具体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 五大类。2.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总分类科目不咽肺类科自。总分类科目又叫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也有的简称作“科目”,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 分类的会计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叫二级科目、明细科目等,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第二节:账户二、账户的结构(一)账户的基本结构(1)与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相适应账户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左右两方,分别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2)一定会计期间的增加额合计,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3)一定会计期间的减少额合计,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4)本期增加发生额与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
41、,称为期末余额;(5)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便是下期的期初余额。以上四项金额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等式表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第二节:账户(二)账户结构图左方 帐户名称 右方第二节:账户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二者都被用来分门别类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账户是根据会计科 目开设的,但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它只能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 账户除了名称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格式,可以连续、系统地记录,以反 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和账 户二者往往互相通用,不加区别。第五章:借贷记账法第一节:
42、记账方法及其分类第二节:借贷记账法第一节:记账方法及其分类一、单式记账法木既念:单式记账法是指只记录现金的收付业务以及应收应付款的结算业务,并且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特点:(1)对涉及应收、应付的现金的收付业务,要在两个账户中记录,既要记应收应付款的增减 又要记现金的增减;-(2)对于其他经济业务都只在一个账户中记录或不予以记录(有关实物的收发);(3)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账户记录之间没有相互联系。第一节:记账方法及其分类二、复式记账法1、概念: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 系的账户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2、原理:(1)会计对象可以概括为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
4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要素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都是 资金运动的一个具体环节;(2)资金运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有它的起点和终点,也就是它的来龙去脉或经济业务的相互联系;(3)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表现为相互联系的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每一项目则设置一个账户,各项目数量的增减变化就至少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账户中记录。(4)在复式记账法下,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至少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记录。第一节:记账方法及其分类3、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就这三个会计对象要素来说,经济业务可有九种形态:(1)资产此增彼 减;(2)资产与负债同增;(3)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
44、;(4)资产与 负债同减;(5)负债此增彼减;(6)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此减彼增;(7)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减;(8)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此增彼减;(9)所有者 权益此增彼减在此会计等式中,经济业务无论怎么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方程式的平衡关系第一节:记账方法及其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就会计对象这五种要素来说,经济业务的类型又会在原来九种基础上增加以 下几种:(10)资产与收入同增;(11)负债与收入此减彼增;(12)所有者 权益与收入此减彼增;(13)费用与收入同增;(14)费用与资产的此增彼减;(15)费用与负债同增;(16)费用与所有者权益同增在以上两个扩充的会计等式中,经济业务无论
45、变为九种还是十六种都不会破 坏会计方程式的平衡关系。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或“贷”二字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在借 贷记账法下把每一个帐户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借”,右方为“贷”,分别成为借方和贷方。记在左方的事项称为借项,记在右方的事项称为“贷项”。“借记”意味着在帐H 左边登记帐目,“贷记”意味着在帐户右边登记帐目。(二、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的经济含义借资产的增加成本费用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收入的减少或转销 利润的减少或转销贷)资产的减少(成本费用的减少或转销 I负债的增加.1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 f利润的增加 1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46、三、借贷记账法账户基本结构借方账户名称贷方第二节:借贷记账法借方 资产类账户 贷方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本期增加合计本期减少合计期末余额借方 费用类账户 贷方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或转销本期增加合计本期减少合计借方 负债类账户 贷方本期减少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合计本期增加合计期末余额借方 收入类账户 贷方本期减少 或转销本期增加本期减少合计本期增加合计第二节:借贷记账法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有贷,借贷相等例1、用银行存款1000元购买材料。借方银行好款贷方 借方材料 贷方(|1)1000(1)1000例2、向银行借款2000元直接偿还前欠AB公司的货款。借方短期借款贷方借方应付账款
47、贷方(2)2000(2)2000例3、向AB公司购买材料3000元,料入库,款暂欠。借方材料,贷方 借方应付账款 贷方(3)3000(3)3000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例4.用银行存款4000元偿还银行短期借款。借方 短叫借款贷方 借方 银q存款贷方(4)4000(4)4000例5:向AB公司购进材料5000元,其中3000元货款已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余2000元货款尚未支付。例6:以银行存款6000元,偿还银行短期借款3000元和应付账款3000,J U O借方银勺存款贷方(5)3000(6)6000借方短年借款贷方(6)3000(5)2000借方 J料 贷方(5)5000借方应账款 贷方(6)
48、3000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五、会计分录对应账户:会计上存在应借应贷的对应关系的账户成为对应账户。会计分录:运用会计账户、借贷记账方向、金额三者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会计 上称为会计分录。前述六笔经济业务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1)借:材料1000贷:银行存款1000借:材料3000贷:应付账款3000(5)借:材料5000贷:银行存款3000应付账款2000(2)借:应付账款2000贷:短期借款2000(4)借:短期借款4000贷:银行存款4000(6)借:短期借款3000应付账款3000贷:银行存款6000第二节:借贷记账法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上述14笔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一借一
49、贷的分录,称为简单分录。上述56笔分录,是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称为复合分录。复合分录可以分解成为几个简单分录,如第5笔分录就可以分解成以下两 个简单分录:借:材料3000 借:材料2000贷:银行存款3000贷:应付账款2000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所谓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金来龙二资金去脉”和“资产=权益”的平衡关系,利用记账规则(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所必然出现的借贷平衡,通过计算其是否平衡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完整j 的一种验证方法。包括:(1、发生额的平衡。每一笔经济业务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账时,借贷两方的金额是相等的。当一定会计期间的全部业务记
50、入相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也必然相3等。因此有公式: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1 2、余额的平衡。资产类账户都表现为借方余额,所有的借方余额合计即为资产总额;权益类账户都表现为贷方余额,所有的贷方余额合计即为权益总额。当“资产=权益”时,就有余额的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第六章: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第一节:会计确认第二节:会计计量第一节:会计确认一、会计确认的意义会计确认亦称会计核算确认,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按一定标准进行审核,从性质上进 行分析和判断,确认归属的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认同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