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本章要点】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与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社会学具有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功能【关键概念】社会学、社会运行、良性运行、协调发展、个人与社会、社会进步、社会代价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一)社会学下定义的三条路径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指出了给社会学下定义的三条途径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说了什么)、经验的途径(当代
2、社会学家在做什么)、分析的途径(理性指示什么)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二)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1.变革中的核心事件(1)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2)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2.变革引起的社会变化和后果(1)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三)社会学的主要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2.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
3、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材料与方法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一)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1.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2.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3.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二)社会主义社会的运行1.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2.新中国建立以来的
4、经验与教训如果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社会也会经常处于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之中;如果再不注意,还会陷入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甚至达到崩溃的边缘。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三)定义解释“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1.“社会”,主要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因为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且也只有在现代社会中才会系统地提出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2.“具体科学”: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3.“综合性的”,表明社会学不是那种以社会的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对象的单科性学科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三)定义解释“社会
5、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4.“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5.“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模式条件和机制的区分是相对的,例如高质适量的人口既是我国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又是重要机制。同时,条件和机制又都与规律性有关。因此上述定义也可表述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一)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社会运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学术传统长期以来看待社会历史的角度的影响,这个角度就是注重考察社会的治乱兴衰(二)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
6、切相关正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运行状况,特别是恶性运行状况的反思,再加上严复的具有中国学术传统色彩的社会学定义的启发,使我们形成了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特别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想法,提出了社会运行论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三)它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服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处处感受到非经济的社会因素对经济改革、对经济因素的制约,这里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一)“什么是社会学?”1.孙本文社会学原理从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30年代初为止国外9种关于社会学的定义即社会学是研究(1)社会现象,(2)社会形式,(3
7、)社会组织,()人类文化,(5)社会进步,()社会关系,(7)社会过程,(8)社会现象间的关系,(9)社会行为的科学。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一)“什么是社会学?”2.有的美国社会学家统计了19511971年20年间由美国出版的1种社会学教科书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8种提法:(1)社会互动;(2)社会关系;(3)群体结构;()社会行为;(5)社会生活;()社会过程;(7)社会现象;(8)社会中的人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二)定义分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人,形成了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
8、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了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不属于这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可以看作第三大类,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三)中国社会学界90多年来大体有如下几种观点1.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社会学是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三)中国社会学界90多年来大体有如下几种观点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1)新中国成立以前主要
9、以孙本文为代表,认为适当的定义是“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2)台湾学者龙冠海: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3)“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等)“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庞树奇)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三)中国社会学界90多年来大体有如下几种观点3.其他“剩余说”,即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学群说”,即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调查说”,即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问题说”,即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未
10、定说”,即认为社会学的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四)对复杂定义的认识1.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2.社会学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又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3.在对社会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一)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所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而不是那种僵死的二元对立的关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二)为什么它是基本问题1.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贯穿于社会学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
11、是每个社会学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解决的问题。(1)定义社会学的对象或侧重社会,或侧重个人,都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2)区别社会学的学派,如唯实论和唯名论、实证论和反实证论、整体论和个体论等,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3)确定社会学的属性,如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也是以这个问题为准绳的(4)社会学的主要内容,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体现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二)为什么它是基本问题2.从现实上说,这个问题也贯穿在实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回答的问题。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三)社会学学科层次结构1.社会学学科层次结构及其关系(1)社会
12、学基本问题层次,即学科的“元问题”层次,也就是社会学与哲学联结点的社会哲学层次(2)社会学对象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也就是综合性具体科学的社会学层次(3)社会学范畴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分问题层次,也就是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概念内容的层次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三)社会学学科层次结构2.从社会学层次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学定义(1)从第一层次给社会学下的定义,典型的是“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2)从第二层次给社会学下的定义,典型的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3)从第三层次给社会学下的定义,此类的定义最多,如孙本文所列举
13、的9种定义:社会现象、社会形式、社会组织、人类成绩、社会进步、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社会现象间的关系,以及他自己主张的社会行为,基本上属于这一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三)社会学学科层次结构3.从哪个层次给社会学下定义最合适呢?(1)直接用社会学基本问题给社会学下定义,是混淆了社会学学科不同层次,即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问题(2)从第三层次无法解决社会学研究的特殊视角问题(3)第二层次能够满足社会学定义的要求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魏镛20世纪70年代,台湾学者魏镛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科学分类。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处在并列的地位,认为社会学家是从人类的群居生活
14、中去研究人,而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则是分别从人类的权力关系、人类的思想、人类的“记忆”、人类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去研究人。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三)郑杭生把全部社会科学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属于第一个层次的是像历史唯物论这样的哲学科学;属于第二个层次的是社会学、历史学这样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属于第三个层次的是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法学等专门社会科学。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三)郑杭生郑杭生(19362014),浙江温州乐清人,出生于浙江杭州,成长于浙江余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前曾任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
15、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名誉院长。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1.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2.把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学的关系确定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我们就能理解在二者的关系上为什么“否定论”“等同论”“代替论”“部分否定论”等统统都是错误的。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1.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
16、般的关系2.把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学的关系确定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我们就能理解在二者的关系上为什么“否定论”“等同论”“代替论”“部分否定论”等统统都是错误的。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二)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1.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2.我们就把全部社会科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哲学科学(历史唯物论)一般;第二层次是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特殊;第三层次是单科性的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个别。(三)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
17、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四)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1.区别(1)角度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样的政治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2)二者的学科性质和层次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属于单科性学科,社会学则是综合性学科。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四)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2.联系(1)它们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2)它们的理论基础一样,都由历史唯物论作为指导思想。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价值一
18、、认识和改造社会(一)社会学的认识意义1.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2.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一、认识和改造社会(二)社会学的实践意义1.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2.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二、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1.“增促社会进步”,就是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2.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要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三、构建和谐社会三、构建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进程中,社会学研究将会提供理论的支撑。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本章要点】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转型之中,孔德、斯宾塞、涂 尔干、韦伯为西方社会学的创立和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具有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理论多元化、
20、分科化,方法科学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逐步扩大等特点,形成诸如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以及多种后现代主义理论流派。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具有强调实践性、辩证性、批判性、价值理想性以及视野的总体性等特点。社会学是在19世纪末开始从西方传入中国并得以发展的,新中国1952年中断社会学学科,1979年开始恢复重建,改革开放及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推动着中国社会学快速发展。【关键概念】西方社会学、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韦伯、马克思、芝加哥学派、结构功能论、社会冲突论、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后现代主义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一、社
21、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1.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以解决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寻求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规律为内容,并且将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社会学的发展历史。2.由于对社会运行状态的看法存有分歧,社会学从一开始便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别:一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另一个是以孔德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学的特点是:第一,与哲学关系密切。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大。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主要代表为孔德和斯宾塞。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一)孔德1.生平简
22、介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年),法国社会学家,被称为“社会学之父”。早年曾为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的私人秘书。圣西门的许多思想对孔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来孔德创作的思想来源。孔德致力于建立庞大的实证哲学体系,他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一词,并力图把它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此,孔德通常被当作社会学的创始人。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一)孔德2.主要观点(1)他把社会学界定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他认为整个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建立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社会秩序。而社会变迁中旧的社会秩序被新的社会秩序所取代,这就是社会
23、进步。(2)孔德的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前者着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的规律。后者着重研究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他人类知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社会发展三阶段是:“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工业时期”。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二)斯宾塞1.简介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把进化论用于社会学研究,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它的进化和生物的进化遵循着同一条规律,所以,人们通常把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称为社会有机论。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二)斯宾塞2.
24、社会学理论基础(1)将社会理解为有机体的“社会有机论”思想,体现了他对社会的静态研究(2)认为社会进化是自然地、渐进地实现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体现了他对社会的动态研究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一)涂尔干1.简介埃米尔涂尔干(年),法国社会学家,著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2.涂尔干的方法论特点是坚持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反对还原论。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一)涂尔干3.社会学理论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1)社会团结:在社会里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
25、、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是维系和控制社会成员的力量,是建立社会秩序的保证。(2)“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3)从社会团结的视角研究社会反常现象、偏离行为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二)韦伯1.简介马克斯韦伯(年),德国社会学家,著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和道教经济与社会等。2.在社会方法论方面,韦伯倾向于个体主义。逻辑工具:“理想型”3.世界多种宗教的经济伦理的研究是其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构成。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二)韦伯4.社会行动的分类(1)目标合理的行动,即能够达到目标,取得成效的行动(2)价值合
26、理的行动,即按照自己信奉的价值所进行的行动,不管有无成效(3)激情的行动,即由于现实的感情冲动和感情状态而引起的行动(4)传统的行动,即按照习惯而进行的活动。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三)芝加哥学派美国芝加哥学派是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注重以经验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学派。其特点是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芝加哥学派主要对城市的外来移民、贫民窟、犯罪、人口以及种族等问题展开经验研究,目的是诊治社会弊病,改善城市运行。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世纪年代至今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分科化
27、,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趋势加强,分科社会学种类增多方法科学化,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大大加快了资料处理的速度,使社会学研究方法准确、快速、规范马克思主义学说对西方社会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世纪年代至今(一)结构功能主义1.帕森斯简介: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1902年12月13日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斯。1920年入美国阿默斯特学院学习,1924年获文学士学位。后赴欧洲,192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哈佛大学从事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世纪年代至今(一)结构功能主义1.帕森斯模型任何一种社会系统都应具有四种功能:适应功能(),即系统
28、必须适应环境并从环境中取得资源,使之得以生存和发展;目标实现功能(),即系统必须确立自己的目标及目标的轻重缓急,并确定达到目标的手段;整合功能(),即系统必须协调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维持一定的和谐;模式维持功能(),即系统必须使各部分具有动力和动机,并按一定的规范和秩序参与系统内部的动态过程,以维护和复制原有模式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世纪年代至今(一)结构功能主义2.默顿默顿是美国社会学家,著有犯罪社会学等著作。1910年7月5日出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工人家庭。1931年获坦普尔大学学士学位。后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师从社会学家P.A.索罗金、T.帕森斯和科学史家G.A.L.萨尔顿,1936年获博士
29、学位后留校任教3年。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世纪年代至今(二)社会冲突论1.科塞(1)冲突是价值观,信仰以及稀少的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斗争。(2)冲突五项正功能冲突对社 会与群体具有内部整合功能;冲突对社会与群体具有稳定功能;冲突对新社会与 群体的形成具有促进功能;冲突对新规范和制度的建立具有激发功能;冲突是一 个社会中重要的平衡机制。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世纪年代至今(二)社会冲突论1.科塞(3)两种社会结构弹性比较大、比较灵活的社会结构容易出现冲突,但对社会没有根本性破坏作用,因为这种冲突可以导致群体与群体间接 触面的扩大,也可以导致决策过程中集中与民主的结合及社会控制的增强,它对 社会的整合和
30、稳定起积极作用僵硬的社会结构采取压制手段,不允许或 压抑冲突,冲突一旦积累、爆发,其程度势必会更加严重,将对社会产生破坏作用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世纪年代至今(二)社会冲突论1.科塞(4)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安全阀制度,这种制度一方面可以发泄 积累的敌对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使统治者得到社会信息,体察民情,避免灾难性 冲突的爆发,破坏社会整个结构。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世纪年代至今(二)社会冲突论2.达伦多夫(1)冲突是由于权力分配引起的,因为权力与权威都是稀缺资源,社会组 织中的权力与权威的分配都存在着差别(2)最好的办法是各利益集团各司其事,这样虽时常会有些小冲突,但却限制了严重冲突的集中爆发。(3)西方
31、社会是冲突充分展开的社会,冲突的展开必然促进社会结构的有机性不断增强,于是资本主义社会便向“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世纪年代至今(三)社会交换论1.产生于世纪年代末期,它重点研究人际关系中的交换现象2.乔治霍曼斯人与人之间具有比较普遍的功利关系,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根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这种交换并不都是有偿的。3.彼特布劳:更注重社会中的权力与交换的联系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世纪年代至今(四)符号互动论1.该理论侧重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强调个人在互动过程中构建社会结构的能动性,揭示行动者对互动过程的主观理解,以及这一理解对进一步互动产生的影响2.赫伯特布鲁默:1937年提出了
32、“符号互动”概念,认为符号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人们通过对符号的定义与理解进行互动,符号互动是能动的与可变的过程,符号互动创造、维持与变革社会组织、结构与制度。3.欧文戈夫曼:提出了拟剧分析框架和印象管理理论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世纪年代至今(五)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1.安东尼吉登斯:(1)结构化理论社会是人们凭借自身能动性创造的成果,语言使用是人文社科成功的本质性因素。社会学要关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关注社会结 构化。(2)吉登斯用行动者模型分层模型展开对结构化的论述。将行动者理解为一系列的意识层面,这些意识层面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凭借 语言的话语意识、凭借理性的实践意识、以动机和认知为主的无意识。
33、结构并不决定行动,而是行动的意外结果。结构只是使行动结构化,行动 展现了结构并再生了结构。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世纪年代至今(五)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2.尤尔根哈贝马斯:交流理性理论(1)主要观点:他的社会学主旨就是要把人类从统治中解放出来。关心人类的命运,实现人的自由是他的理论追求。他的理论实践从早期对知识论的反思批判到后期建立沟通行 动理论,进而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探求人类未来的理想境地,奠定了他 判社会学体系的基础。(2)评价:这种努力是企图在马克思和韦伯之间找到一 条新的出路,带有理想主义的成分,因此,我们可以说,哈贝马斯仍然没有摆脱批判性的维护色彩。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世纪年代至今(
34、五)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3.皮埃尔布迪厄:实践反思理论(1)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纠正认识错误,发现生活的隐秘。提出 了反思社会学,提倡知识分子保持自主性,担负起社会批判的重任。(2)场域和习性 是布迪厄理论中的最基本理论场域:由客观限定的位置间客观关系的网 络或形构习性:通过客观结构和人的历史的结合而创造的形式化了的一组意向一方面场域构造了习性,另一方面习性又赋予场域 以主观的意义和价值。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马克思社会学的产生1.工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产生提供了客观历史条件2.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明示了推动工业社会向前发展的
35、根本动力3.德国古典哲学在社会理论的转向中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提供了直接思想来源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1.人们的物质生产是最基本的历史活动。2.精神生产及其同物质生产的矛盾关系。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于实践原则2.其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于实践原则2.其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二节社会学的中国化一、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一)西方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1.西方社会学传入途径(1)翻译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2)教会学校。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工具。(3)大批中
36、国学生发挥的作用与影响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在当时它与西方社会学是相互排斥的,两者是革命与改良的对立。一、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二)20世纪20年代之后,社会学发展的表现1.教育本土化与研究领域的拓展2.成立中国社会学团体并创办刊物3.开展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二、社会学的中断和重建一)波折1.年,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调整时,原有的社会学系、社会学课程相继被取消,同社会学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社会工作与人口学等,也相继被取消。2.年的“反右运动”又使一些社会学家遭到迫害。二、社会学的中断和重建(二)重建1.标志:“中国社会学会”的成立2.社会学的正规教育研究体
37、系开始逐步形成3.成果(1)确立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方向(2)社会学学术团体、教学科研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已具规模(3)社会学在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三、社会学中国化探索探索本土化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中开展社会学研究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阅读书目1.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修订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郑杭生,李迎生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3.郑杭生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杨雅彬中国社会学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5.孙本文社会学原理上海:商务印书馆,第三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本章
38、要点】社会学的方法体系由方法论原则、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三个层次构成。社会学研究方法具有动态性、整体性和经验性等特征。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实证范式、解释范式和批判范式三大类型。研究的逻辑过程是由问题、理论、假设、操作化和假设检验等几个环节构成。社会学对社会运行及协调发展的理论解释过程主要包括:概念和变量、假设、变量测量和分析、假设检验。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实验法是社会学研究中用于收集经验资料的最常用的方法。历史比较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社会指标是把复杂的社会现象变为可以量度、计算、比较的数字、数据、符号。【关键概念】概念、变量、假设检验、操作化、范式、科学之环、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实验法、
39、社会指标、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一、社会学方法体系(一)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1.方法论原则,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意义2.具体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和过程相统一3.技术手段,是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工具一、社会学方法体系(二)原则1.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逻辑思维方法原则3.社会学的一般化理论二、社会学方法的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三、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范式概念:一定时期内,科学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行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范和理论与方法论模式2.范式的类型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一、研究的逻辑过程逻辑过程:从理论问题经过研究验证最终回到得出理论的循环过程“科学之环”:根
40、据华莱士的“科学之环”原理,研究的逻辑过程由问题、理论、假设、操作化和假设检验等几个环节构成二、社会学的解释(一)概念和变量1.概念概念是将社会中的同一类现象和过程以及共同特征抽出来,加以概括。概念包括实体性概念和非实体性概念概念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概括性的思维,引导人们去关注一类事物和现象,或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纳二、社会学的解释(一)概念和变量2.变量变量是指含有数值变动的量。变量一般有两大类:一是因变量,也叫依变量,是要解释的现象或过程;二是自变量(或独立变量,是自己独立发生变化的变量,用来解释现象或过程的原因二、社会学的解释(二)假设1.预设的变量关系和尝试性解释就是假设2.假设的提出一般具
41、有理论的意义二、社会学的解释(三)变量测量和分析1.测量就是运用一些指标来衡量某类现象或过程的特征和变动情况。2.变量测量具有层次性,一般分为四个高低不同的层次,由低向高分别是: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二、社会学的解释(四)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是根据抽样分布的原理,运用抽样调查的样本统计值来对研究假设加以验证。2.假设检验的原则一般采用显著度和否定域,三、研究的基本程序一般来说,具体研究大致可分为八个主要阶段(一)提出和界定问题1.问题是研究的导向,也是研究的目的。2.提问原则(1)问题必须具有理论导向(2)问题最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3)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研究可行性三、研究的
42、基本程序(二)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1.可以知道自己的问题是否有了解答,或已经解决到何种程度,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劳动,有利于理论和知识创新2.通过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也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为自己回答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三、研究的基本程序(三)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指为了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实现研究目的,对研究中所涉及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检验所作的具体计划。三、研究的基本程序(四)收集资料1.资料必须具有可信性,即资料来源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2.资料必须具有针对性,即收集到的资料应针对所要解答的问题,对证明问题具有有效性;3.收集资料要注意时效性,也就是说,所收集的资料应该是新的4.所收集的资料
43、必须具有系统性三、研究的基本程序(五)整理和分析资料整理资料主要是对收集起来的资料加以汇总、分类、补充完善和加工清理,以便为分析工作做好准备。资料整理完毕之后,就需要对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探寻新的发现。三、研究的基本程序(六)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在资料分析中发现新问题之后,就需要为这些新的发现寻找理论解释,也就是对所看到的变量之间关系,要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去加以解释。三、研究的基本程序(七)得出结论1.研究的结论具有概括性,能够概括研究所发现的规律2.结论具有完备性,即所作的结论一般是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解释,其逻辑结构是完备的3.最后,结论必须具有有效性,也就是能够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三、研究
44、的基本程序(八)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意义1.公布研究结论以便于其他研究者加以检验和评估2.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3.有利于知识积累4.帮助研究者确立学术地位。第三节 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通常运用的具体方法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变量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的测量,以及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或过程的方法;注重于描述、剖析和揭示现象或过程的特性和本质的研究方法从样本推论出总体的研究揭示研究对象全貌和整体特征的研究一、问卷调查法(一)调查研究法向研究对象系统询问社会背景、态度和行为,以发现社会现象和过程的原因或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法包括全面调查
45、和抽样调查一、问卷调查法(二)基本步骤1.确定调查总体2.选择抽样方案3.设计调查问卷一、问卷调查法(二)基本步骤3.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设计通常都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根据问答形式的不同,大致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根据问题内容的不同,包括事实性问题、行为性、态度性问题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同一测量工具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是否适合于所要测量的对象。问卷在定稿之前,通常需要进行一些试调查一、问卷调查法(二)基本步骤4.实施调查实施调查大型的问卷调查都需要招募调查员来执行入户访谈任务。因此,在调查实施前,还需要对调查员进行培训有些调查问卷是邮寄或通过人员发放到被调查
46、者手中,然后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问卷。这种调查实施方式虽然能节省人力和财力,但是,在问卷回收率、样本的偏差、缺损值和作答准确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问卷调查法(二)基本步骤5.汇总和录入数据调查问卷回收之后,需要将其汇总,并将结果录入数据库以便进行分析。数据录入就是将问卷中被访者的作答内容,按照一定的编码,录入编制好的数据库结构之中6.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逻辑检验和查错。根据研究目标,运用合适的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证明自己的研究假设,并根据资料分析的结果,来对所研究的问题加以解释二、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也叫田野工作,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场域,在与研
47、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参与观察法是指观察者进入观察对象的生活或工作场所,参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活动,在参与过程中观察研究对象的各种行为及其变化情况。参与观察法也常常应用于对小群体及其行为的研究之中。二、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也是田野调查中获得信息和资料的重要途径主位取向:研究对象所倾向于认为的观念或态度客位取向:是指研究者或局外人所倾向于认为的原因或动机民族志的写作方式:详细、全面描述研究对象各个方面形态和特征的田野报告。三、实验法在控制某些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常常在实验中将被试或实验对象分为两个组
48、:一组是实验组,另一组是控制组。通过对两组实验结果的比较,即可检验某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实验法常常与观察法结合起来运用四、历史比较法支撑历史比较法的方法论原理:社会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自发的,而是连续的、受某种力量影响或支配的历史比较法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政府文献资料,二是民间历史资料较为常用的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主要有:类比分析法和理想类型分析法价值和适用性具体表现:社会运行与社会变迁纵向比较研究、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的横向比较研究、社会意识和社会事实成因的比较研究局限:历史资料或历史事实的不可证实性第四节 社会指标与抽样技术一、社会指标的类
49、型和功能(一)类型1.描述性指标与评价性指标2.观察性指标与计划性指标3.投入指标、生产量指标与产出指标4.肯定指标、否定指标和中性指标5.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6.经济指标与非经济指标一、社会指标的类型和功能(二)功能1.反映社会状态是社会指标最基本的功能2.社会监测功能3.预测功能4.比较和评价功能二、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1.规划性社会指标体系2.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3.依据理论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三、社会指标体系的应用1.定期提供社会报告2.在生活质量研究中的应用3.在社会运行研究中的应用4.在社会决策中的应用四、抽样技术按照一定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能代表总体的一部分元素,即样本,然后
50、根据样本中所包含的信息对总体的状况进行估计和推算的过程。根据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式,抽样分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的过程一般包括界定总体、制定抽样框、决定抽样方案、实际抽取样本和评估样本质量等几个基本的步骤。五、简单随机抽样(一)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就是按照等概率原则从含有N个抽样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Nn)组成样本的方式。所谓等概率,就是在总体N中抽取n个元素时,总体中每一个元素被抽中的概率都是相等的,即都是n/N。五、简单随机抽样(二)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使用多级抽样的形式,它根据元素的层级划分特征,依次由高到低抽取各层级的样本单位。第五节 分析解释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