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春节、春节汉代起成为正式的节日。汉代起成为正式的节日。“出巡出巡”习习俗俗2、元宵节、元宵节正月十五。起源于汉代祭祀太一神。正月十五。起源于汉代祭祀太一神。拔河(牵钩)拔河(牵钩)3、清明节、清明节古代中国的体育节。由上已、寒食古代中国的体育节。由上已、寒食和清明三个节日在汉末渐渐合并为一个。风筝、蹴和清明三个节日在汉末渐渐合并为一个。风筝、蹴鞠、步打、秋千、划船和戏水。魏晋之后又增加了鞠、步打、秋千、划船和戏水。魏晋之后又增加了骑马、射箭等武性活动。骑马、射箭等武性活动。4、端午节、端午节起源于古代长江中下游民族的图腾起源于古代长江中下游民族的图腾祭,有因为纪念屈原投江而广为流传。赛龙舟
2、祭,有因为纪念屈原投江而广为流传。赛龙舟15、七夕、七夕夜晚露天设祭夜晚露天设祭6、中秋、中秋由周代月神祭奠演化而来。走由周代月神祭奠演化而来。走月亮、舞火龙。月亮、舞火龙。7、重阳节、重阳节先秦已有。唐代先秦已有。唐代“重阳之日,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志”。也是女儿节。也是女儿节。8、腊祭、腊祭农历农历12月月8日古代用猎获的禽日古代用猎获的禽兽祭祀祖宗和天地神灵的宗教节日。跳白兽祭祀祖宗和天地神灵的宗教节日。跳白索、踢毽、跳太平鼓舞、传火炬到江边。索、踢毽、跳太平鼓舞、传火炬到江边。2第三章第三章古代中国体育古代中国体育3第一节
3、第一节先秦两汉时期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古代体育基本格局的形成中国古代体育基本格局的形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中国的轴心时代(公园前中国的轴心时代(公园前800-前前200年)年)中国古代没有中国古代没有“体育体育”或或“运动运动”的概念,对生命、的概念,对生命、健康和保健方法等的知识,都属于健康和保健方法等的知识,都属于“养生养生”或或“修养修养”的的范畴。范畴。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一)气一元论生命观(一)气一元论生命观(二)兼修、内省的整体健康观(二)兼修、内省的整体健康观(三)伦理至上的体育价值观(三)伦理至上的体育价值观(四)以和谐、适度为
4、标准的体育方法论(四)以和谐、适度为标准的体育方法论41、人是阴阳二气运行变化的产物、人是阴阳二气运行变化的产物2、阴阳二气是人与自然的共同基础和本质、阴阳二气是人与自然的共同基础和本质3、人与自然在元气运行的基础上相互影响、人与自然在元气运行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和制约和制约5健、康二字,分别见于殷商时代。健、康二字,分别见于殷商时代。易经易经说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就是健偏重于精神和意志的坚强。是健偏重于精神和意志的坚强。尚书尚书洪范洪范中寿、康与疾、弱相对,可见中寿、康与疾、弱相对,可见“康康”偏重于指身体的健康无疾。偏重于指身体的健康无疾。健康被认为是阴、阳
5、二气在人体内部的不断运健康被认为是阴、阳二气在人体内部的不断运行和相对平衡。行和相对平衡。6第一、以礼、法作为规范身体活动的最高标准第一、以礼、法作为规范身体活动的最高标准第二、重视体育活动的教化作用第二、重视体育活动的教化作用传统体育对体育的本质、基本规律很少注意,它被作传统体育对体育的本质、基本规律很少注意,它被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维护社会政治和伦理秩序以及个人修身为一种治理国家、维护社会政治和伦理秩序以及个人修身养性的工具。因此国家常常直接提倡或黜斥。养性的工具。因此国家常常直接提倡或黜斥。同时,中国古代传统体育还反映着强烈的男性中心倾向。同时,中国古代传统体育还反映着强烈的男性中心倾向。
6、71、中和为用、中和为用2、形神统一、形神统一3、动静适度、动静适度8二、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二、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一)养生术(一)养生术(二)古代战争对军队身体练习和(二)古代战争对军队身体练习和技击格斗术的影响技击格斗术的影响(三)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三)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91、行气、行气2、服食、服食3、导引、导引4、五禽戏、五禽戏10111212“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节,以求难老。”华佗华佗“五禽五禽”与五脏的关系与五脏的关系五行:五行: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五禽:五禽:鹿鹿
7、猿猿熊熊鹤鹤虎虎五脏:五脏:肝肝心心脾脾肺肺肾肾 131、蹴鞠、蹴鞠2、围棋、象棋、投壶、围棋、象棋、投壶3、角抵、角抵4、杂技百戏、杂技百戏141516171718181920三、运行机制三、运行机制以家国为中心以家国为中心(一)礼法制度与宫廷体育(一)礼法制度与宫廷体育(二)民间习武活动的出现(二)民间习武活动的出现(三)教育政策的变革与体育的演变(三)教育政策的变革与体育的演变(四)民俗节日的形成与民间体育的传承(四)民俗节日的形成与民间体育的传承21在古代社会中,在古代社会中,“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神权和礼法贯穿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神权和礼法贯穿于社会生活各方面。1
8、、射、御、射、御2、舞蹈、舞蹈22周代以前习武是贵族特权,春秋以后,周代以前习武是贵族特权,春秋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的解体,练武成为农民余暇活随着奴隶制度的解体,练武成为农民余暇活动的重要选择之一。各国也鼓励民众习武从动的重要选择之一。各国也鼓励民众习武从军。军。以射箭决定疑难官司:以射箭决定疑难官司:“中之者胜,中之者胜,不中者负。不中者负。”这种兵农合一的做法促进了民间习武这种兵农合一的做法促进了民间习武风气的形成。风气的形成。武风的盛行也推动了武技的发展。武风的盛行也推动了武技的发展。23夏、商的学校中习射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夏、商的学校中习射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西周学校形成了以礼为中心、以射
9、御为西周学校形成了以礼为中心、以射御为主要内容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学体系。主要内容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学体系。“礼、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书、数。”春秋以后官学衰落,私学兴盛。秦汉时春秋以后官学衰落,私学兴盛。秦汉时期官学才重新兴盛。但是秦时期官学才重新兴盛。但是秦时“以吏为师以吏为师”,禁止私学;汉代,禁止私学;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官学中的身体活动内容越来越少,只有射箭官学中的身体活动内容越来越少,只有射箭伴随射礼得到保留。伴随射礼得到保留。24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一)道家(一)道家老子、庄子老子、庄子提出作为万物根源的提出作为万物根
10、源的“道道”,道生于天地之先,处,道生于天地之先,处于万物之外,是一种无形体、无匹敌、无所不在的于万物之外,是一种无形体、无匹敌、无所不在的“虚无虚无”。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生一,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生于无。”“重人贵生重人贵生”,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肯定。在养生,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肯定。在养生方法上,主静养生体系。回到赤子状态,尽量不受社方法上,主静养生体系。回到赤子状态,尽量不受社会的干扰。会的干扰。似有消极避世的思想。实为误解。似有消极避世的思想。实为误解。25(二
11、)儒家(二)儒家创始人:孔子创始人:孔子核心思想:仁核心思想:仁也主张贵生,更重视集体的人和人格完善,培也主张贵生,更重视集体的人和人格完善,培养文武兼备,文质彬彬的养文武兼备,文质彬彬的“仁仁”人。体育活动只是人。体育活动只是实践实践“仁仁”人教育的一种手段。人教育的一种手段。“中道中道”是其养生的根本原则。是其养生的根本原则。到汉代,受道家元气思想的影响,提升了到汉代,受道家元气思想的影响,提升了“气气”的地位,的地位,“身身”的地位下降。儒家重义轻利、气的地位下降。儒家重义轻利、气在身先的思想已经有身心二元的倾向。其发展必然在身先的思想已经有身心二元的倾向。其发展必然引致对躯体的轻视。汉
12、代以后重文轻武之风与儒家引致对躯体的轻视。汉代以后重文轻武之风与儒家思想不无关系。思想不无关系。26管子管子:管仲。管仲。管子管子认为认为“气气”生命的生命的基础。:基础。:“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有气则生,无气则死。”对后世对后世气功的影响十分深远。气功的影响十分深远。墨子:墨子:姓墨,名翟。姓墨,名翟。“非命非命”、“尚力尚力”,充分肯定充分肯定“人力人力”的作用。追求的理想人格的作用。追求的理想人格是是“任侠任侠”。后世武侠的基本品格。后世武侠的基本品格。荀子:荀子:名况。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名况。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天行有常有常”。提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特的
13、思想。特别重视别重视“乐乐”对于养护的积极作用。对于养护的积极作用。“人不人不能无乐能无乐”。“乐行而志清,礼修而形成,耳乐行而志清,礼修而形成,耳聪目明,聪目明,天下皆宁天下皆宁”27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其中的养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其中的养生思想有:整体健康观;顺应自然观;不治已病思想有:整体健康观;顺应自然观;不治已病治未病;摄养情志观;形神兼修观。主张用多治未病;摄养情志观;形神兼修观。主张用多种方法达到修身养生目的。种方法达到修身养生目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和和淮南子淮南子:都是集体编都是集体编撰,思
14、想倾向被认为属于道家。撰,思想倾向被认为属于道家。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主张动以养生。主张动以养生。淮南子淮南子认为养生就是认为养生就是“体体道道”和适度运动。和适度运动。28第二节第二节晋唐时期晋唐时期和而不同、多族共荣体育格局的形成和而不同、多族共荣体育格局的形成一、社会风气一、社会风气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文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文轻武之风日盛一日。晋代以后,玄学盛行。武之风日盛一日。晋代以后,玄学盛行。以至士人以至士人“出则车舆,入则扶持出则车舆,入则扶持”,以至,以至“体羸气弱,不耐寒暑。体羸气弱,不耐寒暑。”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等少数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等少数民
15、族进入中原,对重文轻武之风造成巨大民族进入中原,对重文轻武之风造成巨大的冲击。的冲击。这一时期,许多帝王迷信方仙之数,这一时期,许多帝王迷信方仙之数,养生和内丹术有很大发展,同时佛教兴盛,养生和内丹术有很大发展,同时佛教兴盛,对养生方法也有很大影响。对养生方法也有很大影响。29二、体育方法的发展二、体育方法的发展(一)武艺的发展(一)武艺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战乱的环境以及少数民族的进入,骑射受到高魏晋南北朝战乱的环境以及少数民族的进入,骑射受到高度重视。度重视。唐人习武成风,武则天设立的唐人习武成风,武则天设立的武举制度武举制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独特的僧徒习武之风。佛教兴盛,许多
16、寺庙拥有大量土地独特的僧徒习武之风。佛教兴盛,许多寺庙拥有大量土地财产,寺僧习武有维护庙产的意义。此外,常有被镇压的武力财产,寺僧习武有维护庙产的意义。此外,常有被镇压的武力抗暴者躲进寺院。抗暴者躲进寺院。30武举制:武举制:唐武则天长安二年,设立武举制。唐武则天长安二年,设立武举制。考试内容有射箭、马枪、举重、负重、身材、考试内容有射箭、马枪、举重、负重、身材、言语等。既有实用技能,也有身体、文化要求,言语等。既有实用技能,也有身体、文化要求,标志着对武士的要求趋于全面。唐代实行武举标志着对武士的要求趋于全面。唐代实行武举制实行了七八十年,选拔了不少武艺人才,也制实行了七八十年,选拔了不少武
17、艺人才,也推动了武艺的普及和提高。推动了武艺的普及和提高。31(二)舞蹈(二)舞蹈民族文化交流带来乐舞风格的突变和繁荣。隋唐有三种乐舞:雅乐、民族文化交流带来乐舞风格的突变和繁荣。隋唐有三种乐舞:雅乐、轻商乐和宴乐。隋朝设立轻商乐和宴乐。隋朝设立“教坊教坊”管理散乐。管理散乐。武后时宫中出现了武后时宫中出现了“圣寿乐圣寿乐”的大型舞蹈。的大型舞蹈。“舞之行列必成字舞之行列必成字”。(三)击鞠(三)击鞠击鞠即马球,也称打球。最早见于汉末。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击鞠即马球,也称打球。最早见于汉末。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骑射压倒了击鞠的地位,直到隋唐五代,才重新兴盛起来。唐代统治者大骑射压倒了击
18、鞠的地位,直到隋唐五代,才重新兴盛起来。唐代统治者大都爱好打球。唐代妇女、老人打球是多骑驴,故也称驴鞠。都爱好打球。唐代妇女、老人打球是多骑驴,故也称驴鞠。32(四)相扑(四)相扑受游牧民族影响,相扑发展成为一种单独的运动方受游牧民族影响,相扑发展成为一种单独的运动方式。式。(五)棋类游戏(五)棋类游戏1、围棋:南北朝唐代棋风很盛,也是一项地区间和、围棋:南北朝唐代棋风很盛,也是一项地区间和国际间友好交往活动。国际间友好交往活动。2、象棋:唐代基本定型、象棋:唐代基本定型3、弹棋:、弹棋:33(六)养生术的发展(六)养生术的发展隋唐时期,导引、按摩、吐呐、调气、隋唐时期,导引、按摩、吐呐、调气
19、、服食等养生方法有新的发展。导引术数量服食等养生方法有新的发展。导引术数量猛增。猛增。这一时期也是我国佛教、道教的全盛这一时期也是我国佛教、道教的全盛时期。在魏晋玄学和佛教的影响下,坐式时期。在魏晋玄学和佛教的影响下,坐式导引大量产生,出现了重视行气而忽略立导引大量产生,出现了重视行气而忽略立式导引的倾向。式导引的倾向。34三、重要人物和著作三、重要人物和著作(一)颜之推(一)颜之推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探讨家庭教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探讨家庭教育的专著。誉为的专著。誉为“家训之祖家训之祖”。主张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主张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中庸之人,不教不中庸之人,不教不知。知。”
20、告诫自己的儿孙做到文武兼备。但不必精于告诫自己的儿孙做到文武兼备。但不必精于“兵射兵射”。养生观:反对入山修道和炼丹服食,主张通过调养生观:反对入山修道和炼丹服食,主张通过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及叩齿等养生方法。认为护气息、慎节起卧及叩齿等养生方法。认为“养生须养生须先虑祸。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无生也先虑祸。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无生也”,但也不,但也不“可苟惜可苟惜”。35(二)陶弘景(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养性延命录,杂糅儒、佛、道,以道为主。堪,杂糅儒、佛、道,以道为主。堪称魏晋医学、养生学之集大成者。称魏晋医学、养生学之集大成者。强调积极预防养生:强调积极预防养生:“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愚人
21、不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主张从身心两方面入手,综合主张从身心两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存神、服气、导引按摩、食疗等法。运用存神、服气、导引按摩、食疗等法。陶弘景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为道教最终形成性命双修、陶弘景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为道教最终形成性命双修、形神兼修、动静结合、众术合修的养生模式奠定了基础。形神兼修、动静结合、众术合修的养生模式奠定了基础。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人欲小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人欲小劳,但莫致极,劳,但莫致极,饱食
22、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故养性者,先饥乃食,先渴而饮。故养性者,先饥乃食,先渴而饮。36(三)巢元方(三)巢元方隋代太医,对于引导治病有突出贡献。隋代太医,对于引导治病有突出贡献。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阐述了阐述了1739种病的症状及其种病的症状及其病因。附有病因。附有213种导引法。表明传统体育保种导引法。表明传统体育保健在临床治疗和康复医学上了应用已经进入健在临床治疗和康复医学上了应用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至今仍然有影响。比较成熟的阶段,至今仍然有影响。37(四)孙思邈(四)孙思邈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后世尊称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后世尊称为“药王药王
23、”。精。精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千金翼千金翼方方。还创编了。还创编了“天竺国按摩法天竺国按摩法”和和“老子按摩法老子按摩法”。两部两部千金方千金方中很多针对老年养生的内容。他把养中很多针对老年养生的内容。他把养生与老年病防治结合起来,创立了我国的老年医学体系。生与老年病防治结合起来,创立了我国的老年医学体系。他主张他主张“唾不致远,行不疾走,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唾不致远,行不疾走,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坐不久处,立不至疲。”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酸味伤于筋,辛味损于心,酸味伤于筋,辛味损于心,甘则伤其志,咸多促人寿,甘则伤其志,咸多促人寿,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