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子设备冲击试验滑移问题分析与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3492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设备冲击试验滑移问题分析与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子设备冲击试验滑移问题分析与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子设备冲击试验滑移问题分析与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环境试验设备EnvironmentalTest Equipment电子设备冲击试验滑移问题分析与研究阮翔,丁瑞翔,肖伟,林克敏,李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杭州31112 1)摘要:研究电子设备冲击试验过程不产生滑移的理论,有助于电子设备夹装技术的发展。本文研究了电子设备冲击试验过程中产生滑移的机理,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垫板材料选型,并通过模拟仿真和试验测试进行了验证。总结保证电子设备冲击过程不发生滑移的充分条件,可以有效提高电子设备冲击试验过程的安全性。关键词:冲击试验;滑移;受力分析;模拟仿真;试验测试中图分类号:TJ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4-7 2 0

2、4(2 0 2 3)0 6-0 152-0 5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Sliding Problem in Impact Test of ElectronicEquipmentRUAN Xiang,DING Rui-xiang,XIAO Wei,LIN Ke-min,LI Jie(The 52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Hangzhou 31l121)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no slip durin

3、g the impact test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is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clamping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In this paper,the mechanismof slippage in the impact test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is studied.Based on the force analysis,theselection of pad is carried out,and verified by simulation

4、 and test.The sufficient conditions toensure no slip in the impact test proces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are summarized,which can effectively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impact test proces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Key words:acceleration impact test;slip;force analysis;analog Simulation;experiment test引言

5、冲击试验主要考核设备在经受外力冲撞或作用时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一种方式。冲击试验包括落锤试验、摆锤试验和加速度冲击试验等类型,其中,加速度冲击试验用于检测产品运输或使用期间承受的冲击破坏的能力。电子设备通常采用压条压装的方式进行加速度冲击试验,螺母预紧力不足时,各接触面之间容易产生滑移,轻则可能导致设备表面油漆破损,重则可能导致设备飞出损毁。因此,如何合理计算螺母预紧力,确保电子设备在加速度冲击试验时不会发生滑移,是提高设备试验过程安全性的关键。1现象某加固电子设备进行水平方向2 0 g加速度、持续时间为11ms的冲击试验时叫,因工装压紧所提供接触面上的摩擦力不足,导致设备发生滑移飞

6、出,撞击到硬物导致设备机箱发生破损(图1)。2受力分析为方便试验,电子设备通常采用图2 所示方式进行装夹。以螺母、丝杆、上压板、上垫板、设备、下垫板组152环境技术/Environmental TechnologyEnvironmentalTest Equipment环境试验设备成的整体作为分析对象,受力分析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为冲击加速度,为总惯性力,为螺母的预紧力,Fml、Fm、Fm3、Fm为工作台对各个丝杆的水平作用力,为试验台对下垫板的摩擦力,为试验台对下垫板的支撑力,为设备、压板等的总重力。根据达朗贝尔原理2,可得FNi-G-4Fo=0Fn+Fml+Fm2+Fm3+Fm4-F,=

7、0考虑到摩擦力为被动力的特性,即当试验台对丝杆的水平作用力不足以与系统的惯性力抵消时,才会产生摩擦力,故Fml+Fm2+Fm3+Fm4为正数,即FnFf考虑到丝杆和螺母质量远小于压板和设备的重量,可忽略其重力和惯性力,因此G (m+2m)gF,(mi+2m2)a为保证设备安全,冲击时下垫板和试验台之间不允许滑动,则要求,Fi Fn由以上各式可得,螺母预紧力F。满足式7 时,下垫板和试验台之间不会滑动。(m1+2m2)a-(m+2m2)gFo4式中:mi一设备质量;m2一单个上压板的质量;一下垫板和振动台之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a一冲击加速度;8一重力加速度。同理可得,下垫板和设备之间不会滑动、压

8、板和上垫板之间不会滑动、设备和上垫板之间不会滑动的充分条件分别为式(8)式(10)。(m1+2m2)a-(m 1+2m 2)g 42Fo42m2a2-2m2gFo4因设备和工装之间发生滑移导致产品发生破损(1)(2)(3)(4)(5)(6)(7)(8)(9)图1水平方向加速度冲击试验,设备破坏示意图压板上垫板下垫板振动冲击试验台图2电子设备压条压紧夹装示意图F:FaVFX螺母图3受力分析示意图螺杆电子设备2023年6 月/June 2023153环境试验设备EnvironmentalTest Equipmentm2a-m2gFo2式中:2一下垫板和设备之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3一上垫板和设备之间

9、的最大静摩擦系数;4一上垫板和上压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选用钢制螺栓,则螺栓的预紧扭矩和预紧力的关系式为T 0.2Fod进一步地,每根压板均用左、右两侧各1颗螺母压紧,且螺母总数量为n个,此时压板的数量为,由式(7)式(11)可得,(mi+fm2)an(m1+=m2)g12Tn(m1+=m2)a.n(m1+/m2)gM22Tnm2am2g“3T2m2am2gT0.2d2即单颗螺母的预紧扭矩同时满足式(12)式(15)时,设备不会发生滑移。式中:(10)一最大静摩擦系数;F一产品刚好能够水平推动时的临界推力;m一产品的质量;8一重力加速度。硅胶板和设备油漆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最大,显然,应选

10、择硅胶板作为垫板材料。4仿真验证(11)由式(12)式(15)可知,为提高加速度冲击试验过程的安全性,除了提高垫板和设备油漆面之间的最n大静摩擦系数外,还应在保证刚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压板质量,因此将压板的截面设计为空心的矩形,以此在保证方便装夹的情况下,压板具有足够刚度,且质量较轻。0.2d(12)0.2d(13)-0.2d(14)(15)设备质量为35kg,单个铝条压板质量为2.4kg,选用0.5mm厚度的硅胶垫作为垫板材料。根据测试结果,压板和上垫板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为1.6 5,上垫板、质量块,下表面黏贴垫板推力计3垫板材料选型由以上分析可知,为提高加速度冲击试验过程的安全性,应选择与设

11、备油漆面之间具有较大最大静摩擦系设备油漆面数的垫板,搭建图4所示测试平台对毛毡、布料和硅胶分别进行十次推力测试,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对剩余的八次测试结果取平均值,并根据式16 计算最大静摩擦系数,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Fminmg图4垫板和设备油漆面最大静摩擦系数测试示意图表1不同垫板材料和设备油漆面最大静摩擦系数测试结果设备表面垫板材料毛毡(16)油漆面最大静摩擦系数0.306布料0.325硅胶板1.22154环境技术/Environmental TechnologyEnvironmentalTest Equipment环境试验设备Z下垫板和设备油漆面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均为1.22,下垫板和振

12、动冲击试验台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为0.7 43。加载加速度为2 0 g时,由式(7)式(10)可得,螺栓预紧力达到2580N时,设备在冲击过程中不会产生滑移。在ANSYS平台上建立仿真模型5,如图5所示。提取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并与螺母预紧力所能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理论值进行比较,其中,最大静摩擦力理论计算值Frmx=FN式中:一对应接触面的最大静摩擦系数;F一接触面上的正压力,由螺母的预紧力和设备、压板的重力产生。当所有接触面上产生的摩擦力小于接触面所能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时,说明该接触面上未发生滑移。由表2 可知,各接触面均未发生滑移,验证了螺母预紧力满足式(7)式(10)时,各接触面均不会

13、发生滑移。同时,下垫板和振动冲击试验台接触面的摩擦力仿真值与最大静摩擦力理论计算值最接近,说明该面最容易产生滑移。5试验验证根据仿真模型搭建图7 所示的试验平台,按照2 0 g加速度、持续时间为11ms的指标进行冲击试验,由式(11)可知,采用M10螺母时,螺母扭矩为5.16 N.m可以产生2 58 0 N的预紧力,采用数显扭矩扳手对每个螺母均施加5.16 N.m的扭矩,进行水平方向上正反各3次的冲击试验。经过试验验证,压板左、右每侧均用单颗螺母固定后,冲击后螺母的预紧扭矩明显下降,下垫板和试验台之间也发生了滑移;采用双螺母优化后,水平方向上正反各三次冲击试验后的螺母预紧扭矩未降低,且所有接触

14、面上均无滑移,验证了受力分析的计算结果和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同时,说明电子设备冲击试验过程中,保证设备不滑移的充分条件除了螺母预紧扭矩应满足式(12)式(15)外,还B:Transient StructuralTransientTime:2.2e-002 s2023/4/912:31AFixed SupportBAcceleration:2.e+005 mm/:DBolt Pretension:LockDBoltPretension 2:LockDBolt Pretension3:Lock(17)EBoltPretension4:LockStandard Earth Gravity:9806b.

15、mm/s400:00200.00TabularDataTmeForceReactionNForceReactionForceReaction(ZNForceReactionTotal155.5e-0030.228361.1e-0020.3548932.2e-0020.18874表2 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比较摩擦力仿真最大静摩擦力理是否满足设备不接触面值(N)压板和上垫板接触面474.3上垫板和设备油漆面934.2接触面下垫板和设备油漆面接触面下垫板和振动冲击试验台接触面BC图5加速度冲击仿真模型800.00-(mm)60:0-3.4467e-0032.2212e-002765.6图6 提取接触

16、面摩擦力大小结果论计算值(N)8552.812647.87643.613066.27655.67957.6A104961049611365113651107313462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仿真结果滑移条件是是是是2023年6 月/June 2023155环境试验设备EnvironmentalTest Equipment压板和上垫板之间无滑移压板和上垫板之间无滑移压板和上垫板之间无滑移压板和上垫板之间无滑移下垫板和试验台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滑移单螺母方案冲击试验结果单颗螺母固定,正反各三次冲击后螺母扭矩明显降低图7 电子设备加速度冲击试验验证结果下垫板和试验台之间无滑移双螺母防松方案冲击试验结果双螺母

17、固定防松,正反各三次冲击后螺母扭矩未降低应通过双螺母等防松措施保证冲击过程中螺母的预紧扭矩不会下降。参考文献:1GJB150.18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8 部分:6结语本文通过对电子设备冲击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了整个冲击过程中螺母的预紧扭矩同时满足式(12)式(15),各接触面上不会发生滑移。通过摩擦系数测试,确定了将硅胶垫作为垫板材料。对电子设备加速度冲击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验证了受力分析的正确性。通过冲击试验验证了受力分析和仿真模拟的合理性,并得出冲击过程设备不发生滑移的充分条件:即除了螺母的初始预紧扭矩应同时满足式(12)式(15)外,还应通过双螺母等防松措施保证

18、冲击过程中螺母的预紧扭矩不会下降。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有效提高电子设备加速度冲击试验的安全性。冲击试验S.2王铎,程靳,理论力学(1)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2.3濮良贵,纪明刚.机械设计M.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刘鸿文.材料力学(1)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周炬,苏金英.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实例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 0 17.作者简介:阮翔(1990.8-),男,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从事装备产品硬件研发工作。丁瑞翔(1990.5-),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从事装备产品结构研发工作。肖伟(198 2.5-),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从事装备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测试工作。林克敏(198 0.11-),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从事装备产品结构研发工作。李杰(1992.4-),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从事装备产品结构研发工作。156环境技术/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